科协活动
科协活动
科协活动
【组织科技人员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 1998年,市科协在市委和省科协的领导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组织广大科技人员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为实施“科教兴市”战略作出了贡献。市科协把推进企业的科技进步作为工作重点,继续开展了以发挥科技人员积极性、创造性为目的的“金桥工程”、“讲理想、比贡献”活动和“千厂千会协作行动”。据统计,全年实施“金桥工程”20项,其中较大项目10项,创经济效益 3 000多万元。石油管理局为实现稳产到2010年的目标,在部分厂矿开展注聚合物驱油试验,急需解决高效破乳剂。市科协组织科技人员与上海有机所和华东理工大学共同研制的15吨样品运抵大庆后,经测试,稳定性、沉降速度等均已达标,已投入现场实验。开展“讲、比”活动立项 1 500多项,呈报市科协备案的150多项,创经济效益5 500多万元。油田热电厂开展的《汽轮机水扩容器系统阀门的合理装置》“讲、比”项目,改变了设备原输扩系统的不合理布置,使滤油泵在严寒季节也无需停泵滤油,减少了停机次数,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采油九厂开展的“讲、比”项目“化学镀镍防腐油管”,每年可节省材料费75万元。全年开展“千厂千会协作行动” 4项,创经济效益891万元。开展咨询服务,共完成合同502项,实现合同额415万元,技术交易额达380万元。各企业科协还把创建“科普车间”同“讲理想、比贡献”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使科学知识的传播、先进技术的普及、科技人员的培训、技术攻关等项科普活动系列化、一体化,进一步调动了科技人员投身经济建设的积极性和潜能。大庆已成为全国开展“科普车间”活动的示范城市之一。
(王继珍)
【拓宽科普工作领域】 1998年,市科协努力拓宽科普工作领域。农村科普工作,以实用技术培训、科学知识的宣传普及、科技救灾为重点,从1997年11月起,开展了历时半年的第十届“科普之冬”活动。共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993期,培训22万多人次;组织科技讲师团6个,授课50场次,6 000多人听课受益;举办科普讲座970场次,发放各种科普资料29万份、农民实用技术读本7.93万册;放映科普录相60场次,科教片1 000余场,农民观众达8万余人;播放电视科普讲座22次;邀请市内外专家讲课、举办中小型知识竞赛和送医送药下乡 4 000多人次。同时,完善了28个科普培训基地,结成科技帮扶对子3 500个,有700名科技人员同农民建立了经常性的技术联系,以科普乡镇、村和农研会为主的县、区、乡、村示范户等科普网络逐步形成。科普之冬活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是拓宽了农民致富途径。共推广15项农业实用技术,10个优良农作物品种。龙凤镇通过举办“43”型温室生产技术培训班,培训1 275人(次),仅此一项,就为农户增加收入150万元。二是提高了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全市掌握1~2项实用技术的农民已达15万人。三是形成了农村科技骨干队伍。 科技示范户、高产大王户、妇女技术尖子、科技干部等方面技术人才达15万多人,起到了很好的典型示范作用。四是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科技进步因素在全市农业生产中的贡献率已由“八五”期间的 37%提高到42%。全市青少年科普工作也得到拓展, 促进了青少年的智力开发和思想素质的提高。年内,组织了有利于青少年早期智力开发的计算机、小发明、小论文、生物百项、科技知识等竞赛10次,科普讲座、科普培训班、科普报告会 8次,并组织了科技夏令营。先后有26名学生在全国、全省各项科技竞赛中获奖。《大庆科技报》作为全市科技战线公开发行的科普宣传园地,面向公众,开辟了《当代新学科》、《科学美学》、《技术商品》 讲座,创办了 “科普之窗”、“科普文艺”、“校园内外”、“科学生活”等栏目,为增强公众的科技意识和科学知识提供便利条件。
(王继珍)
【举办大型科普展览】 为了普及科学知识、科学精神,11月22日市科协、市科委联合举办了大型科普展览。共展出环境、人口、自然资源等方面内容的宣传板268块。板面设计新颖,图文并茂,充分展示了环境,资源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和我们的环保责任与义务,吸引了成千上万的群众前往参观。这个展览在市政府楼内展出后又到各区作巡回展出。
(王继珍)
【举办“科普大集”】 12月20日,市科协、科委、卫生局、四医院、新华书店、红日集团公司等单位共同在林甸县花园乡举办了“科普大集”。“大集”上发放科技救灾实用技术手册480册,抗灾自救、恢复家园实用技术手册1 800册,救灾防病手册 400册。共展销科技图书184余种1 840余册,供农民选购。医疗小分队来到“大集”,共义诊病人143人,免费提供4 000多元的药品。此次“科普集市”吸引近万人参加。
(王继珍)
【组织学术交流活动】 市科协和所属学会围绕大庆经济发展总体思路,积极开展学术研讨交流活动。据不完全统计,1998年科协所属62个学会成员共撰写学术论文 2 300余篇,其中向省科协推荐优秀论文(著作)48篇。由市计算机学会和市能源研究会分别推荐的论文已编入中国科技出版社出版的《科技进步与二次创业》一书。省炼油化工学会会员、大庆油田化工总厂赵继坤撰写的论文《全厂瓦斯回收利用装置设计及经济效益》所论述的改造方案实施投用后,年创效益 1 424万元。全市各级科协、学会组织开展的国内外技术交流也很活跃。1998年共开展76项技术交流,有 2 500多人参加。通过交流,学习借鉴了国内外的先进经验,解决了一些技术难题。石化总厂炼油厂科协与长江电脱盐设备公司交流了电脱盐技术,解决了生产工艺中的难题。石化总厂化工二厂科协就“丁辛醇铑催化剂的回收”问题与德国的德因萨公司进行技术交流,形成新的铑催化剂回收方案。各级科协、学会经常聘请各方面专家前来讲学,全年共举办各种科技人员培训班100期,有4 000多人参加培训。
(王继珍)
【开展科技救灾活动】 1998年抗洪斗争开始后,市科协两次召开二级单位科协和各学会秘书长会议,动员各级科协、学会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献计出力,千方百计开展科技抗洪救灾工作。采油五厂、七厂、九厂等单位的科技人员为水淹井精心设计了提高抽油机底座的设计方案,做到每位科技人员包一口井,把油井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设计院科技人员为灾民设计了地窨子,经济实用,得到了有关专家和领导的好评。市科协党员干部先后11次深入受灾村屯了解灾情,走访危房户、内涝户等,为受灾的高台子镇西太平村和林甸县爱国村送去价值6 000多元的药品和近万元的款物。还组织科技、医疗小分队,为灾区的 900多名农民和学生进行义诊,举办“大灾之后防大疫”、“灾后家园重建”等讲座,送去有关抗灾和防疫的科普资料2 000余份。市科协由于积极开展科技救灾活动,被评为市先进单位,有 3人被评为大庆市和机关先进个人。
(王继珍)
【市科协负责人名单】
专职副主席:高士英 沙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