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基础教育

教育

基础教育

基础教育






  【概况】 全市共有小学、中学、职业中学、聋哑学校 1 165所,比1997年减少39所;在校学生428 486人,比1997年增加 407人。其中,小学939所,在校学生257 418人;中学197所,在校学生159 823人;职业中学24 所,在校学生10 838人;聋哑学校5所,在校学生407人。另有幼儿园232所,在园幼儿36 783人。市社会力量办学发展到187所。全市基础教育系统 (含幼儿教育) 教职工总数38 585人,其中专任教师29 579人,在专任教师中,公办教师25 572人,民办教师2 862人,代课教师1 143人,民办教师(含代课教师)占中小学、职业中学教师总数的14%。
  全市基础教育毕业学生为99 359人,其中:小学56 068人,初中31 234人,高中 9 051人,职业中学2 967人,聋哑学校39人。
  全市有省级重点高中 6所,市级重点高中5所,其中1998年新批准的2所。省示范初中12所,标准化小学47所,省示范幼儿园26所, 省级重点职业高中1所,国家级重点职业高中 1所。省“双全”先进中小学、幼儿园23所。学校规范化建设水平不断提高。 
                                     (孙迎春)
  【幼儿教育】 1998年,全市有幼儿园 232所,在园幼儿36 783人,幼儿园所数和在园幼儿数分别比1997年减少4.1%和10.8%。有教职工5 237人,其中专任教师 2 557人,教职工和专任教师比1997年分别减少8.3%和 15%。1998年全市有21所幼儿园达省示范园的标准,76所幼儿园晋升为省一级幼儿园,53所省二级幼儿园,102所省三级幼儿园。全市幼儿园达标率86.6%。
                                     (孙迎春)
  【小学教育】 1998年,全市有小学939所,学校数比上年减少19所,减少2个百分点。招生51 069人,在校学生257 418人,比上年减少16 590人,减少6.1个百分点。当年毕业生56 068人,比上年增加17 990人。小学教职工总数17 231人,专任教师14 859人,其中民办教师2 022人,代课教师869人。小学教职工数和专任教师数分别比1997年减少3.5和 4个百分点。1998年,全市平均万人口拥有小学生数1 041.3人,其中城市为966.4人,县镇为1 185.8人,农村1 058人。
                                     (孙迎春)
  【中学教育】 1998年,全市有中学197所,比1997年减少 8所,减少3.9个百分点。其中初中156所,比上年减少5所;高中41 所,比上年减少3所。1998年全市初、高中毕业生40 285人,其中初中毕业生31 234人,比上年减少1 899人,高中毕业生9 051人,比上年增加 278人。1998年全市中学共招生65 500人,比1997年增加18 860人。其中初中招生55 844人,高中招生10 656人,分别比1997年增加18 072人和788人。年底,全市中学在校学生159 823人,比上年增加20 616人,增加15个百分点。其中初中129 913人,高中29 910人,分别比1997年增加18 701人和2 915人。全市平均万人口拥有初中学生数为525.5人,比1997年提高 4.9个百分点,其中:城市为565.2人,县镇为768.1人,农村为462.1人。全市平均万人口拥有高中学生数为121人,比1997年提高9.5个百分点,其中:城市为280人,县镇286.9人,农村为4.75人。
                                     (孙迎春)
  【大力促进“普九”进程】 全市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是肇源、林甸两县。市委、市政府将“普九”工作纳入1998年的督查、督办工作重点,市教委将其作为教育工作的重点,加大领导力度。年初,市政府主管教育领导召集没有通过“普九”验收的肇源、林甸两县主管领导专门研究“普九”工作,并与市教委领导、市政府教育督导室人员多次听取两县工作汇报,深入到乡镇、学校检查了解情况。市教委还组织评选出12名尊师重教优秀乡镇长,鼓励乡镇领导做好“普九”工作。两县也都召开“普九”工作会议,层层签订责任状,落实责任。继续实行以奖代拨的政策,增加投入,共为肇源、杜尔伯特、林甸 3县投入“普九”专项资金600万元,改善了办学条件。 肇源县高标准通过了省实验教学普及县验收。进一步完善“控流”的各项规章制度,采取行政、法律、经济手段相结合综合治理,召开控流现场会,交流经验。林甸教委全体干部深入到全县各中小学校检查“控流”工作。肇源县各乡镇成立了义务教育执法队,动员流失生返校复学。已经“普九”的肇州县因第二轮土地承包,出现学生流失率反弹现象,他们适时召开巩固“普九”成果现场会,开展“控流”会战,有效地控制了学生流失。4月下旬,肇源、林甸两县通过了省“普九”预检,上报国家申请验收。但8月份以来的特大洪水,给全市教育造成巨大损失,特别是肇源、林甸两县损失严重,省里决定1998年暂停对受灾地区进行“普九”验收。
                                     (孙迎春)
  【坚持德育首要地位】 市教育主管部门从大庆实际出发,制定了《大庆市中小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意见(试行)》、《推进城市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征求意见)》,将德育放在首要地位,对市内 4个区21所中小学校的德育工作现状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建立了后进生、特殊家庭学生微机档案。在突出大庆精神教育的同时,重点加强了 3方面教育。一是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开展了“爱祖国、讲文明”读书教育活动。评选出一等奖 5篇,二等奖15篇,三等奖60篇,优秀奖 100篇,予以通报表彰。其中:东新一小张克木等12名学生获国家级表彰,一中赵明珠等 7名同学的征文获省级奖励,大庆教委政教科被评为全国“爱祖国、讲文明”读书活动优秀组织单位。市教委与市科协等单位联合举办大庆市中学生“爱祖国、爱大庆、爱科技、爱石油”知识竞赛,全市24所学校、23万多名中学生参加,有 300多名学生获优秀奖,大庆六中代表队获得团体赛冠军。广泛开展了“读一百本爱国主义书籍,唱一百首爱国主义歌曲和看一百部爱国主义影视片”的“三个一百”活动,集中组织中小学生观看了《周恩来外交风云》等优秀影片,收到较好效果。二是加强养成教育。举行了18岁成人仪式。全市共9个会场,有近1万名青年学生参加成人宣誓仪式,增强了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爱国情感。举办“明日之星”中学生辩论赛,全市 6所重点中学参赛,实验中学代表队获得冠军。开展了“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做到了“三个结合”,即与教育教学工作相结合,与学生的特点和实际相结合,与“四讲一树”活动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相结合。全市共涌现出先进个人62人,先进单位21个。出台了《大庆市家庭教育工作“九五”计划》,在龙凤区进行家庭教育工作区域性推进试点。举办了第二期家庭教育培训班,60名中小学校长、幼儿园长参加了培训。三是加强法制教育。层层签订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对中小学生进行法制宣传教育的几点意见》,对中小学生的法制教育提出具体要求。编写了《法制常识读本》作为法制教育活动用书。市教委与市司法局联合组织了两场法制宣传报告会,由劳改学员、服刑犯人和干警现身说法,收到良好效果。经考核,全市中学生思想品德合格率达98%以上,优秀率达52%以上,后进生转化率达30%以上。涌现出市级三好学生484名,优秀学生干部97名,先进班集体26个。东风中学学生崔仁喜被《半月谈》杂志社评为优秀中学生。
                                     (孙迎春)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一是广泛开展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分别制定了小学、初中、高中推进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的实验方案。组织科研骨干对小学生教材逐学科、逐章节研究,确定可以采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的内容,落实教学课件。把运用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作为评价教师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标准。重点抓了东风中学、25中、铁人中学等一批试点校。东风中学在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方面取得比较好的成绩,在全省教学工作会议上介绍了经验,受到与会领导、专家的一致肯定,并有16项教学成果获奖,占全省 10%。市教委由于在推进现代化教育技术应用方面成绩显著,获得特别奖。开通了全市教育信息网。成立了以主管市长为组长、市教委主任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本着世界先进、国内一流的原则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确定大庆教育信息网为 ATM结构,频率为150M,在传播数据的同时,传播图像信息,实现网上可视电话、视频会议、远程教学、VCD 点播等现代网络最先进的功能。至1998年底,市教委、教育研究院、招生办 3座楼内的50个终端已正式开始运行。二是积极推广分层次教学。召开十七中现场会,推广了他们分层次教学经验,并在教育电视台开辟专栏,宣传介绍十七中的经验。出台了包括备课、上课、课后辅导、考试等内容的实施方案,制定了推广计划,多次深入课堂了解情况,在教学组织、授课内容、辅导组织、辅助内容上不断采取新的举措,收到很好的效果。三是改革考试制度。改革小学毕业考试办法,将考试权全部下放给各学校,市里只进行1~2门学科的质量检测。改革高中招生办法。实行先公布成绩后报志愿,志愿增加到 8个,初中毕业年级所开学科全部列为升学考试科目,加大了体育及计算机的权重系数,增加了艺体加分项目,4县边远地区毕业的考生,由学校或县教委自行组织毕业考试。 改革学科特长生录取办法。学科特长生名单由省重点中学提供,学生提前入校,特殊培养,考试合格后正式录取。市里与各学校签订招收与培养学科特长生责任状,3年后,特长生必须有80%获省三等以上奖励,完不成责任状规定任务的,取消该校招收学科特长生资格。按照这一办法,全市 3所重点中学招收了45名学科特长生。
                                     (孙迎春)
  【加强艺体教育】 1998年,通过对全市高中艺体工作进行全面检查,中小学音、体、美开课率达100%,健康教育开课率达 98%以上。年内,成功地举办了中小学生篮球赛、排球赛、乒乓球赛和第二十五届中小学生速滑运动会。举办了中小学生画展,有300幅作品参展。5月份全省中小学生文艺汇演在大庆市举办,全市有10个节目参赛,其中6个节目获一等奖,2个节目获二等奖,2个节目获三等奖,还有3个节目被推荐参加全国文艺汇演(全省推荐10个节目)。
                                     (孙迎春)
  【加强薄弱学校建设】 通过检查评估,十九中学等 5所高中、11所初中、22所小学被确定为薄弱校。市教委建立薄弱校档案,制定了整改方案和整改计划。对改造薄弱校实行责任制度、验收制度、奖励制度、通报制度。各管校单位和学校都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学校建设,在十九中组织召开现场会,并组织力量对薄弱校改造进行验收。在加强薄弱校建设的同时,不断调整学校的网点布局。重新调整了初中升高中学区划分,将景园中学从一中学区划归为二十二中学区,将二十四中与五十四中合并,把二十四中高中部分并入二十二中,提高了办学效益。
                                     (孙迎春)
  【教育系统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 先后组织部分校长、教育行政干部,赴欧洲 5国和台湾考察教育。先后 3次与加拿大、日本、德国、菲律宾、新加坡召开合作交流洽谈会,商谈学生、教师互相学习、交流的有关事宜。1998年有5名初中毕业生赴新加坡学习,4名高中毕业生到加拿大留学。
                                     (孙迎春)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一是加强师德建设,树立良好教师形象。组织广大教师认真学习十五大精神,用邓小平理论武装教师队伍。在广大教师中掀起了学习贯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热潮,制定了《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开展了“树立良好教师形象、做学生的好朋友、师生共同走好人生路” 讨论活动, 组织召开了东风地区学校部分教师参加的“树立良好教师形象”座谈会。在开展教师体罚学生问题讨论的基础上,出台了市教委《关于禁止教师体罚学生的意见》,深入学校、深入学生中进行广泛问卷调查,在教育电视台上开辟专栏,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讨论。二是强化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提高教师业务素质。通过教师学历教育,组织教师自考辅导班,1998年有 1 022名自考学员毕业。在教师现代教学技能训练中,举办教师计算机培训班3期,培训240人。聘请加拿大教师举办英语培训班,培训40名英语教师。向省推荐曾宪梓奖励基金5人,乡村教师奖2人。在全市幼儿教育观摹研讨会上,有10人的幼儿教育教案设计获一等奖,20人获二等奖,20人获三等奖。有 1 500名民办教师经考核合格转为公办教师。全市的教师在各种业务大赛取得突出成绩,有68名教师获省级以上奖励,其中《三角形面积计算》一课获国家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优秀奖。三是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形成骨干教师群体。按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工程总体部署,制定了《大庆市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认定管理办法》,经县(区)、校推荐,市教委组织有关单位严格按认定办法确认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加快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培养步伐。组织开展大庆第二届名师、名校长评选活动,经过层层推荐,又评选出名教师20名,名校长10名。为了充分利用名教师资源,市教委建立名师讲学团制度,出台了《大庆市名师讲学团制度的实施意见》。四是加强校长队伍建设。举办校长培训班4期,培训148人。与东北师大联合举办教育管理研究生课程班,82名中小学校长参加。举办农村小学校长职能训练大赛,促进了农村小学管理水平的提高。
                                     (孙迎春)
  【学校规范化建设水平提高】 抓好学校规范化建设晋级达标工作。市教委和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多次深入学校检查指导规范化建设工作,召开专门会议,组织学习讨论,帮助学校加强硬件建设,培养培训师资队伍。经省教委验收确认,大庆市又有龙南小学等11所小学、市第55中学等 3所初中分别晋升为省级标准化小学和省级示范初中。市第58中学、怡园小学等64所中小学、采油十厂第二托幼园等12所幼儿园分别晋升为“两全”先进学校和保教、保育“双优”幼儿园。与此同时抓好学校卫生和安全工作,确保校园内外环境清洁,师生身心健康。
                                     (孙迎春)
  【抗洪抢险 抗灾保学】 1998年大庆洪涝灾害,教育系统损失严重。全市共有 311所学校受灾,受灾校舍总面积71 682平方米,其中,倒塌64所,28 845平方米;有88所学校51 489平方米已形成严重危房,无维修价值,需要新建。其余 159所学校91 348平方米,受损程度较轻,经维修后,可继续使用。全市共有722名教师受灾,其中,民办教师573人。有 703名教师受灾比较严重,基本生活无法保障。全市受灾中小学学生46 039人,其中中学住宿生 3 726人。全市教育战线广大教职工先后组建40个突击队,共有 6万多人次参加抗洪抢险。在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共计抢救出桌椅17 279套,教学仪器设备36 651台(件),图书 296 100册,价值900万元。踊跃捐款支援灾区。市教委全体机关干部,先后两次共计捐款33 029.94元,棉被704条,衣服 2 413件。在1998年教师节表彰会上,被评出的大庆市10名名校长和20名名教师把每人获得的6 000元奖金全部捐给灾区。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受灾较轻的159所学校,已有157所约7万多平方米的校舍进行了初步抢修,并在入冬前全部投入使用。对于64所倒塌校舍和88所严重危房校舍,正积极筹资新建。1998年由社会资助开工新建的校舍已达29所。其中,肇源12所,杜尔伯特8所,林甸9所,这些新建的学校在10月底之前全部投入使用。省教委已向大庆市受灾县区拨款1 800万元,其中:肇源700万元,杜尔伯特550万元,林甸550万元。另外,全市接受社会各界捐赠的羽绒服、棉被、鞋等越冬物品及钱款,会同市民政局与红十字会一起及时送往灾区。采取强有力措施,坚持制止学生流失。截止 9月20日,调查结果表明,全市未返校学生总数为2 918人,其中:流失1 724人,到外地借读 1 176人。到1998年底,全市未返校学生已有2 394名返校上课,另外的524名学生正在抓紧做工作,流失生的问题基本得到控制。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手拉手、献爱心”救灾保学活动。有 135所学校与灾区中小学校完成了对接。市教委抗洪抢险、救灾保学工作得到领导和群众的充分肯定。有12人被市直机关授予抗洪抢险先进个人称号。东风中学、教育电视台被市委、市政府评为抗洪抢险先进集体,白爱群等6人被评为大庆市抗洪抢险先进个人。 市教委抗洪青年突击队被团省委命名为全省抗洪英雄青年突击队。市教委被省委、省政府评为抗洪抢险先进集体,市政府副秘书长、市教委主任张玉珩被评为省抗洪抢险模范。
                                     (孙迎春)
  【特殊教育有新发展】 1998年,全市有聋哑学校5所,在校学生407名,比上年增加80人,同年有39名学生毕业,新招收学生132人。有教职工162人,其中专任教师122 人。成立了大庆市特殊教育专业委员会,制定了章程。5 月份召开了全市特教会议,会上各校介绍了经验,特教教师进行了基本功表演。 
                                     (孙迎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