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概况

新闻

概况



  【概况】 1998年全市新闻宣传工作,是新闻宣传质量和队伍素质不断提高的一年,是改革逐步深化的一年,是对外宣传硕果累累的一年。
  新闻导向正确。切实加强了对新闻宣传的宏观管理。年初,召开了全市新闻工作会议,总结经验,查找问题,并安排部署了全年新闻宣传工作。坚持“三审”制度,制度落实到人,查出问题每月通报,整改结果定期检查。坚持每月召开一次新闻例会,传达精神,交流情况,总结工作,查摆问题,制定措施,部署任务。新闻宣传能够坚持党性原则,坚持实事求是,坚持团结、鼓劲的基调和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在政治上、思想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宣传内容上,牢牢把握“发扬大庆精神,搞好二次创业,把大庆建设成高科技现代化城市,实现资源型城市的长久繁荣”这一主题,加大经济宣传力度,为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保持稳定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舆论中心突出。各新闻单位把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深化各项改革、实施大开放战略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这三项重点工作作为新闻宣传的中心,开辟专栏、举办专题节目,并有针对性地配发评论、言论。在宣传大开放战略方面,《大庆日报》、电台、电视台、有线台都开辟了《大招商、大开放、大发展》专栏,共刊、播发稿件 2 656篇(条);在宣传各项改革方面,共刊、播发各类稿件1 456篇(条);在宣传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方面,共刊、播发各类稿件1 553篇(条)。通过集中宣传,使市委、市政府的三项重点工作真正成了舆论中心,为这三项工作的推进提供了强有力的舆论支持。各新闻单位还重点宣传了在深化改革、招商引资、整治环境中涌现的大批典型经验、典型事迹、典型人物。同时,积极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对一些反面典型进行曝光,促进了工作的改进和问题的解决。
  改革逐步深化。1998年,是全市新闻单位改革逐步深化、迈出实质性步伐的一年。大庆日报社开始组建报业集团,已顺利完成交接,为全面开展工作,进入有序运行奠定了良好基础。大庆电台、电视台、有线电视台,面向社会公开招聘节目制片人、主持人和编辑、记者,在选聘了一批人才的同时,也调动了原有人员的积极性,一个符合市场经济需要的用人机制开始形成。
  报道贴近生活。各新闻单位都增加了社会新闻的分量,使新闻宣传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在反映群众呼声、 为群众排忧解难方面,也做了积极努力。 《大庆日报》的《社会时空》、《周日导刊》,《大庆晚报》、《家庭文摘报》、《广播电视报》可读性比较强,很受读者欢迎,电台、电视台、有线台的社教类节目,改版后质量也有所提高,开始受到观众和听众的注意。
  外宣取得突破。1998年,全市对外宣传取得较大成绩。全年在省级以上新闻媒体发稿1 500多篇(条),在中央级新闻媒体发稿 200多篇,超过年计划的一倍以上。对上发稿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较高,产生的影响较大。《大庆关闭村级小食堂》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中头条播出,并配发了评论,“焦点访谈”对此作了专题报道;大庆市直机关的车改情况,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节目中播出;《光明日报》头版头条发表了《大庆大打“高科技”牌》一文,《人民日报》在二版头条发表了《从资源型向综合型城市转型——大庆走向全方位开放》一文;特别是抗洪抢险期间,市内各新闻单位对上发稿被采用192篇。1998年“焦点访谈”上了5期,“新闻调查”上了 2期。这些宣传,对外界了解改革开放20年来大庆的巨大变化,起了重大作用。
  1998年新闻宣传工作还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精品不多,虽然报纸天天出,广播、电视按时播,但能产生一定影响的报道不多;差错不少,如领导名字弄错、系列报道顺序颠倒、画面不清,甚至新闻报道失实等问题;深入不够,有的编采人员浮在上面,采编的稿件缺少鲜活的内容,不能吸引读者和观众。
                                 (田 斌 陈国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