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全市救灾救济工作卓有成效

全市救灾救济工作卓有成效


 
  【全市救灾救济工作卓有成效】 1998年,大庆市遭受了超历史记录的特大洪涝灾害,给全市经济建设和人民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全市受灾乡镇62个,其中水淹乡镇38个,受灾村、屯2 150个,其中水淹村 329个,屯1 821个。4 365 400亩农田受灾,970 822人受灾,转移安置灾民50.3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 38.4%。据不完全统计,全市洪涝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68亿元。
  在抗洪救灾期间,全市民政部门顽强拼搏,连续作战,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核查灾情
  一是对五区四县农林牧渔、水利设施、民房、企业、公共建筑、基础设施等共计13大类、76个项目、840 多个数据进行了综合统计,为各级领导掌握灾情、正确决策、指导好抗灾自救工作打下了基础。二是确定重灾乡镇。在综合统计基础上,按绝产面积在 80%以上,倒塌房屋在 50%以上等情况,确定肇源、杜尔伯特、林甸和大同三个重灾县一个重灾区共有22个乡镇为重灾乡镇。三是先后派出 3批19人次分成三组到重灾县核查灾情,指导各县建立灾民档案。共建立灾民档案 138 498户。在建立灾民档案的同时,下发了灾民证,灾民可凭此证享受市委、市政府制定的关于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32条优惠政策。市民政局又专门下发了灾民证审批表和管理办法。
  二、救灾款物的接收发放
  大庆的灾情牵动着国内外各界人士和全市广大人民群众的心,他们纷纷向灾区人民伸出援助之手,捐款捐物,支援灾区人民抗洪抢险,抗灾自救。党和国家领导人,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以及国家民政部等各级党政领导先后到大庆视察抗洪抢险和抗灾自救工作。联合国灾害评估小组、中华慈善总会、瑞典希望之星救援基金会,也到大庆视察灾情。
  社会各界群众积极踊跃捐款捐物,前来市民政局捐款捐物的有上至白发苍苍的老人,下至少年儿童;有党政机关和社会团体,有私营业主和个体工商业户,有刑满释放人员,还有福利院的孤儿。大寨人心系油城灾区,为大庆捐赠物品价值12.8万元。 天津市民政局为大庆发来6节车皮的衣物和药品。葫芦岛市民政局捐赠50多万条编织袋。东北管道局将满载全局职工深情厚谊的的6车衣物,从沈阳送到大庆。大庆石油管理局将全局职工捐赠的衣物共计528 998件,用644辆卡车送往灾区。石化总厂职工捐献5万件衣被。林源炼油厂在抗洪抢险初期第一个将628 163.20元捐给灾区。市委、市政府组织的“保卫大庆、重建家园”大型赈灾义演晚会以后,市民政局又组织了新时代家具城、湖南长沙卷烟厂等单位在中央商城和百货大楼门前举行义卖活动,共收义卖款12万元,也用于赈灾。同时,还在中国银行各办事处设立了捐赠窗口,方便人民群众捐赠。
  1998年大庆市共接收国家和省拨救灾款22 420万元 (其中特大自然灾害救济补助费16 330万元,救灾捐款4 500万元,薪炭材运输补助费1 010万元,冬令款580万元),单账篷 450顶,棉账篷3 485顶,单衣527 533件,棉衣729 064件,棉被135 923床,木材800立方米,钢材501吨,水泥2 000吨,还有一些救灾物资和食品等,总价值5 291万元。接收省内外各企事业单位、党政军各机关、各界人民群众直接捐款611万元,物资价值人民币1 649万元。接收本市各单位、各界人民群众捐款9 536万元。接收市属五区各界捐粮 223.4万公斤,物资价值人民币3 199万元。
  全市为灾区下拨救灾捐赠款28 520万元,下拨救灾单衣1 085 253件,棉衣1 085 204件,棉被334 339床等救灾物资总价值9 607万元。
  三、救灾款物的管理
  为了管好救灾物资,各县、区都设立了专门贮存救灾物资的仓库,市民政局在开发区借用了一个占地5 000平方米的封闭仓库贮存衣物,又在局直属企业设立了一个2 000平方米的露天货场用于贮存建筑材料,有 8人负责管理仓库,昼夜值班,看管救灾物资。物资实施分类存放。救灾物资出入库时建立了三本账,即接收登记账、库存保管账、下拨出库账,真正做到了进有入库单,出有调拨单。市民政局监督检查小组先后8次深入灾区,检查物资管理下拨情况。1998年9月2日至 4日市民政局邀请市人大、市纪检委、市审计局、电视台、电台、报社等单位人员参加组成联合检查组,深入到肇源县大兴乡支前村,联结村和杜尔伯特县巴彦查干乡乌古墩村、胡吉吐莫镇聚宝山村及林甸县宏伟乡永丰村、三合乡团结村 6个灾民点,采取看、查、问、听等方式,详细检查了救灾物资发放落实情况,对检查出的问题发了通报。通过检查看,全市救灾捐赠款物的接收管理下拨情况井然有序,没有发现大的问题。
  四、确保灾民安全越冬
  全市的抗灾自救特别是确保灾民安全越冬安排做了五项工作。
  1.灾民普遍迁入越冬场所,全部得到妥善安置。全市需要安置越冬住所的灾民 316 431人,截止9月20日,已全部得到安置。其中撤水后回迁127 034人,修复损坏房屋返迁79 920人,新建住房安置22 248人,建地窨子等临时住房安置50 849人,利用闲置公房安置24 475人,投靠亲友83 622人,非受灾乡镇接纳3 717人。2.灾民1999年2月底前的口粮已有保证,缺口部分也在落实。还采取县区调剂、对口支援、群众互济、开仓借粮等办法予以解决。3.灾民越冬棉衣被发放到位,御寒问题解决。全市受灾群众有397 521 人缺少棉衣被。通过国家民政部和省民政厅及本市社会捐赠等多种渠道,向受灾群众发放棉衣被723 681套,棉被387 021床。灾民实际需要的越冬棉衣被基本得到满足。4.灾民越冬燃料基本落实,少数灾民缺少的烧柴已有着落。5.灾民过冬蔬菜大多数已经够用,少数缺口已做安排。
  五、保证灾民过好元旦、春节
  “两节”期间,市民政部门积极协助市、县、区领导慰问灾民10 662户,为灾民送去慰问金415 698元;猪肉95 769斤,价值511 965 元;白面487 450斤,价值536 675元;大米131 800斤,价值161 800元。市民政部门还将已接收捐赠的瓶装白酒4 854箱,方便面24 176箱,饮料2 584箱,奶粉900箱,提前下拨到位,真正做到了确保灾民五有,即:有面粉、有猪肉、有大米、有白菜、有食用油,保证灾民春节能吃上带肉馅的饺子,使灾民度过了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
  六、建立和完善城乡社会保障制度
  全市各级党政领导把建立完善全市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工作当作“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来抓,摆上重要日程,实行分工负责,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局面。到年底,市辖五区全都建立了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市辖四县除肇源县因遭灾暂缓实施外,林甸县、杜尔伯特县和肇州县已于7月1日实施了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赵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