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计划生育

计划生育

计划生育



  【召开计划生育工作总结表彰大会】 2月13日上午,市委、 市政府召开全市1997年度计划生育工作总结表彰大会。总结上年工作,部署1998年任务,表彰在计划生育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
  省计生委副主任自家骏、市委、市政府、石油管理局、石化总厂领导刘海生、杨信、闵裕道、魏兴柱、李长荣、瞿国忠、赵增和等出席会议。
  副市长魏兴柱作计划生育工作报告。报告在总结全市1997年计划生育工作中指出,全市计划生育工作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各项任务目标,把开展优质服务贯穿全年工作始终,提高了计划生育工作整体水平。一是有效地控制了人口增长。二是“三结合”工作有突破性进展。三是技术服务网络建设水平明显提高。四是加大了优质服务力度,提高了服务水平。五是进一步加强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六是广泛开展了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活动。七是优化了统计手段,提高了统计质量。八是计划生育“乡收县管”工作得到较好落实。九是培养和树立了一批先进典型。报告中提出1998年计划生育工作要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控制目标,加大计划生育工作党政领导亲自抓、负总责的力度;确立技术服务和孕前管理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提高宣传教育和依法管理、 依法行政水平; 加强基础网络建设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推进“三结合”工作全面开展,为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促进全市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做贡献。
  会议通报表彰了1997年度全市计划生育红旗、模范、先进集体和计划生育工作标兵,并向他们颁发了奖品、奖牌和奖金。市委副书记、市长杨信与各县、区长签订了1998年度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状。省计生委副主任白家骏、市委书记刘海生在会上做了重要讲话。
                                     (闻 泽)
  【全面完成计划生育工作目标】 在1998特大洪灾之年,面对诸多困难和矛盾,全年坚持计划生育工作力度不减,指标不变。经过努力,全面完成了与省政府所签责任状规定的计划生育目标。到年末,全市共出生人口20 821人,人口出生率为8.73‰,比工作目标降低3.96个千分点;计划生育达98.38%,比目标提高4.48个百分点;人均计划生育事业费达3.25元,比规定指标提高 0.1元;农村实现孕前管理服务的乡镇和实现初级生殖保健的乡镇比例达到88.57%和64.22%,分别比规定指标提高28.57%和24.22%;乡级实现微机化管理比例达到 85%,比工作目标提高35个百分点。
                                     (白 雯)
  【提高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水平】 1998年,为了提高计划生育整体管理和服务水平,市政府提出了全面实现“三为主”(宣传教育为主、避孕为主、经常性工作为主)的要求,经过各县(区)、各单位的不懈努力,取得了显著效果。
  一是宣传教育常抓不懈,形成经常化、多样化格局。1998年全市坚持开展经常性宣传教育活动,在“世界人口日”、《公开信》发表日都进行了声势较大的宣传活动。全年共举办报告会、座谈会、演讲会 310多场次;举办文艺演出80多场次;各单位还利用媒体因地制宜地开展宣传教育工作。肇州、肇源、林甸三县在电视台、电台开辟了计划生育专栏;农村利用标语、广播等形式宣传计划生育;各单位组织计划生育宣传稿件,全年在国家和省市报刊上发表计划生育稿件 180多篇;市计生委发放《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婚育新风知识问答》等宣传资料15万份,并定期向育龄群众宣传人口与计划生育知识,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教育效果。
  二是抓基层、抓基础、抓经常性工作。①制定了基层计划生育工作目标体系和考核体系,把市政府与省政府签订责任状的各项指标分解为 7项84条,作为考核基层工作的标准。同时实行月检查、季评比的考核机制,全年仅计生委下基层检查就达60多天。采取随机抽样的办法检查了42个乡镇、街道和基层单位的48个村(居民委)共1 500多户,共查出7个方面20多个问题,都进行了及时整改。并定期发布考核通报,促进了基层工作上档次、上水平。②实行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分级管理机制。对原有的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重新制定并实施了《关于全市计划生育工作实行分级管理的办法》。③完善设施,提高技术服务水平。年内,把乡村计划生育服务站(室)建设纳入基层工作考核目标,各县(区)加大了对服务站(室)建设的投入,增添和更新了设备。据统计,全市共投资120多万元,改(扩)建乡(镇)服务站和村服务室170多个,使基层建设整体水平明显提高。
  三是加大服务力度,提高服务水平。1998年,遵循“面向基层、深入农村、服务上门、方便群众”的方针,进一步向广大农民群众推广科学、先进、文明的避孕节育措施,利用 “B超”、“尿妊娠试纸”、皮下埋植、药物抗早孕等计划生育新技术,以村(居民委)为单位,定期进行查环、查孕、查病,及时落实避孕措施,使这项工作开展面达到了100%。全市人流率逐年下降,1997年人流数为1 429例,出生人流比为1:0.06,到1998年人流数为884例,出生人流比下降到1:0.04。
                                     (白 雯)
  【清查计划外生育问题】 6~8月份,由市政府统一组织,开展了对计划外生育现象的清查。各县(区)、各单位组织清查工作队,认真进行了自查,在自查基础上,由市里复查验收。在整个清查工作中,全市共出动 7 500多人次,对1995年以来出生人口进行了逐乡、逐村、逐户清查,从而摸清了底数,解决了不准、瞒报、漏报问题,并按有关政策对计划外超生户进行了处罚。在清查中,共查出1995年至1998年上半年出生未报人口1 722人,其中计划外出生1 090人(一孩546人,二孩 438人,多孩106人),出生漏报率为4.92%,计划外出生漏报率为3.11%;1996年至1998年上半年隐瞒未报的计划外出生人口433人,漏报计划外出生人口442人,错报计划外出生人口27人,外地流入本市的计划外出生人中135人,流出的计划外出生人口53人。
                                     (白 雯)
  【改进孕前服务 推动计划生育】 为避免和减少计划外生育,尽量降低“流比”,市计划生育主管部门采取措施,提高孕前管理服务水平。一是为计划生育服务站配备先进的仪器设备,提高检查、化验能力。采取以奖代投的方式为肇州县、林甸县和萨尔图区配置了微机、波姆光、B 超等妇(孕)检仪器设备。到年末,全市共投资350万元,使城市微机配备率达90%以上,乡(镇)微机配备率达 85%以上。二是针对过去有的服务站技术人员少、报酬偏低、责任不明确、技术不到位的问题,普遍推广了杜尔伯特县和肇州县技术站实行的“四制”管理办法 (即:站长实行选举制、内部职工实行全员聘任制、站实行目标责任制、 对外实行承诺制),调动了基层服务站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了孕前管理和服务水平。三是对全市村、屯计划生育服务员普遍推行了“三包一浮动”的管理办法,即包任务,包指标,包工作对象,实行浮动工资。把工资与工作质量、工作效率挂钩,明确了工作责任,使全市孕前管理和服务进一步落到实处,减少了计划外怀孕后采取硬性补救措施带来的矛盾问题。 
                                     (白 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