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让胡路区

让胡路区

让胡路区



  【概况】 让胡路区地处大庆市西北部,总面积 1 191.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8 100亩。区属 6个街道办事处、1个镇、8个行政村,1998年末全区总户数为105 055户,人口318 336人。全年全区共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0.4亿元,比上年增长79.3%。
  【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 1998年,全区按照“以争创龙江第一区为目标,以营造环境、招商引资为突破口,突出精细化工、油田钻井、建筑建材、机械加工、农业产业化五个重点,继续办好乡镇经济开发小区和化工小区,实施人才、品牌、集团、外向和民营五个战略,强力推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转变”这一经济工作思路,深化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辟建载体,广泛开展招商活动,大力发展非国有经济和第三产业,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1998年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0.4亿元,比上年增长 79.3%;实现利润1.99亿元,比上年增长42.2%;实现税金6 896万元,比上年增长25.3%;税收完成10 229万元,比上年增长24.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4 499元。乡镇收入实现27.9亿元,财政总收入实现1.73亿元,在全省67个市辖区乡镇总量排名中,由1997年的第5位上升到1998年的第 3位,喇嘛甸镇在全省1 200个乡镇排名中,居第一位,镇级财政收入居第二位。
  乡镇企业。全区乡镇企业发展速度在连续三年保持增长50%的基础上,已达到79%,创历史最高纪录。乡镇经济总量占全市的 1/3以上,夺得全市乡企“发展杯”竞赛四连冠。乡镇工业小区和化工小区进驻企业已发展到206家,引进固定资产投资超200万元的项目39个,超千万元的项目18个,乡镇工业小区内10个超5 000万元的投资项目已投入生产。两个小区年产值达8亿元,占全区乡企总量的近1/3。不建企业建环境,不搞企业搞服务,8个村都建立了牧业开发小区。富强村的牧业园区已进入企业207户,年增收入3 000万元。重点对红旗、宏伟、新华、富强四个有实力的村级公司进行了股份制改造。现有八大集团收入都超亿元,东华集团突破 6亿元。
  招商引资。实施“大开放、大招商、大发展”战略,在载体建设、优化环境、组织宣传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引进资金15亿元,到位资金12.4亿元,引进项目 421个。在载体建设方面,本着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滚动开发,讲求效益的原则,重点建设了北方建材城、新华工业园区、富强工业园区等10个载体。中国北方建材城规划辟建建筑建材、卫生洁具等45个园区和10万平方米绿地。在 3月3日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36家客商签订合同2.6亿元。现已开工建设了12.5万平方米,有34家临时业户经营,营业额达 4 337万元。在营造投资环境方面,先后出台了工商、税务、土地使用等 5项21条优惠政策,区执法执纪部门,还向社会公开承诺,实行一条龙服务,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为鼓励引资人和投资者,组织开展了“三杯两奖” (强区杯、贡献杯、功臣杯、筑巢奖、公仆奖)竞赛,并拿出2 000万元对引资功臣给予奖励。在组织宣传方面,成立了对外经济合作局,负责招商策划、宣传等项工作。召开了全区科级以上干部大会和全区千人大会,落实招商引资任务,并先后组团到长沙、哈尔滨、河南驻马店、北京、西安等地参加洽谈会和贸易活动。承办了“’98东三省科研单位项目推广与合作洽谈会”,还在省《当代舞台》、市《经济大观》等电视节目扩大宣传,提高知名度。在搞好项目建设方面,坚持储备一批、开发一批、研制一批的原则,建立和启动了项目库,联通信息网络,并同管局争取吃配项目,全年共储备项目8 000多个,为客商投资提供了可靠的项目信息资料。
  城市建设。以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为手段,以迎接第四次国家卫生城检查为契机,以提高城市市容环境质量为目标,坚持发展规范同步,繁荣市容并重的原则,强化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突出重点,整治难点,整体推进,全面提高。集中拆除违章建筑和活动板房 4 449户,面积达10万平方米,取缔旗幌、规范牌匾4 535个,实现牌匾亮化2 763个,整治各类市场20处。建设4条专业街路。清理了6个区块,14条主要街路,清除垃圾20余万吨,取缔非法小广告20万份。积极开展了城市绿化、美化、硬化、亮化工作,拓宽了西宾路奉献雕塑至油田电力公司路面2 公里,硬化西宾路、中央大街临街 2.2万平方米,绿化奉献隔离岛;刷新了庆虹桥;摆放花盆150万盆,种草、种花25 437平方米,建设市级绿化点1处,新增绿地1.36公顷,植树15万株,植树成活率达到 90%,在全市模拟国检中名列第一名,并代表全市迎接第四次全国卫生城市检查。取得优异成绩,受到省、市领导的好评。同时,搞好小城镇建设,坚持农村城市化,城乡一体化的建设思路,大力实行住宅砖瓦化,围墙标准化,个体牌匾灯箱化,村屯公路网络化的“四化”标准。投入1 100万元,建起2栋园丁楼,1栋中心医院,1处购物中心;筹集资金3 000万元,建起全省一流的喇嘛甸中学;投资1 000万元,改造了喇镇一、二、三道街,富强商服一条街,使之硬化、绿化、美化、亮化。全区乡村道路铺装率达95%,自来水入户率96%,砖瓦化率达81.7%。
  农业。牢固树立抗春旱、保春种的思想,落实大田种植面积26 000亩,粮食亩产达 405公斤,总产量达 1.1万吨。大兴农田水利建设,共打机电井24眼,安装管输节水设备30处,上喷灌13套,总共受益面积5 000亩。棚室生产势头强劲,共建设“43”型高效节能日光温室520栋,大棚250栋,棚室小区发展到10个,总数1 200栋;推广棚室综合栽培技术、滴灌技术,发展花卉业和果树生产,全年实现产值1 102.8万元,农民人均增收1 100元。新建 3个牧业小区和两条牧业街,全区养殖大户达 426户,饲养生猪百头以上的大户26户,生猪饲养规模已达10万头。加快绿色生态工程建设,投资1.2亿元开发了沙棘项目1万亩。同时还在城乡结合部发展千亩苗圃,建设了百亩果园,在西干线建成千亩公仆林,在新华村规划了融旅游、观光、娱乐为一体的观光农业和休闲农业4 000亩。
  非国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区域经济最具活力的新增长点,经济效益日益增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发展速度分别达25%和35%以上。引导大户向集团化、专业化、产业化方向发展,组建华盈、富临、东蜀、天威等 5个私营企业集团,全年新发展大户27户;规范了西静路小食品销售、西泰汽车修理等 4条专业街,辟建了西宾空车配货、富强村旧物交易市场、龙南中心市场、汽配城等专业大市场,并启动大庆服装城、昆仑购物中心;大力创办民营科技企业示范区,全区民营科技企业已发展到70家,产值营业额分别达到 5.1亿元和31亿元,并在致富杯评比中夺取金杯。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为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实施再就业工程、安置灾民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全年共安置 6 000余人就业。街委办经济实现产值3 103万元,完成年计划的102.5%;实现利润340万元,完成年计划的109%。
  社会治安。开展严打战役,共破各类刑事案件1 736起,其中重特大案件881起,抓获犯罪嫌疑人532人,打掉犯罪团伙76个,收缴非法枪支137支,管制刀具 161把。以“98.9.9”张伯良等三人被杀案件为代表的11起特大抢劫杀人案全部告破,鼓舞了士气,震慑了罪犯,受到省公安厅的通报嘉奖。严厉打击盗抢原油和生产建设物资的犯罪活动,共破获盗抢油田物资案157起,取缔违法化油点16处。强化群防群治网络建设,共建成平安区36个,清走“三无”人员2 110户,并在富强村辟建了外来人口小区。加大交通管理和防火监督力度,全年交通事故和火灾事故大幅下降,交通亡人、伤人、经济损失等指标均控制在市下达指标之内,并荣获全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档单位,依法治区一档单位第一名。
  文教卫生。教育工作在保持“两基”国家级先进区的基础上,全面提高“普九”质量,学生入学率达100%,辍学率为零,教师学历达标率100%。积极推进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建设了全省农村一流的喇嘛甸中学。卫生工作不断强化医药市场的宏观管理,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非法行医现象,全力征收卫生事业发展调整基金。深入开展防病灭病、妇幼保健工作,健全农村合作医疗组织,提高农村医疗管理水平。全区食品卫生、公共场所卫生监督覆盖面达100%,全区无一例传染病暴发,孕产妇和婴幼儿死亡率为零。计划生育工作以孕前管理为主,全区综合节育率达100%,计划生育率 99.1%。文化事业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深入开展专项整治工作,净化文化娱乐市场,同时,通过招商引资,辟建了图书音像经销城,进驻业户20户,规范了图书音像市场。档案工作不断丰富馆藏,实现了专库专柜专人专管和标准化、规范化管理。
  精神文明建设以普遍提高公民的文明素质,促进城乡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为根本任务。继续深入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搞好三大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各级各类文明单位的创建水平。全区已有省级文明单位(标兵)20家,市级文明单位(标兵)17家, 十星级文明户4 558户。
  抗洪救灾。为了保油田、保大庆、保家园,全区人民团结奋战,顾全大局、牺牲局部利益,无私奉献。抗洪抢险总投入1 474万元,出动车辆1 628台次,出动人力15 000多人次,共筑大坝95 000余米,捐款捐物及慰问前线武警官兵金额达 266万元,为全市夺取抗洪抢险的全面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在抗灾自救,重建家园的援建工作中,筹集资金 800多万元为胡吉吐莫镇建灾民住房92幢,同时还采取措施搞好喇镇救灾工作,翻建维修灾民住房36户。
  各项改革。企业改革本着“三个有利于”的标准,继续推进民营化进程,5 家企业已完成转制工作,出售企业3家,盘活国有资产974万元;机关事业单位改革以分流人员,只出不进为原则,共分流 401人。对能独立闯市场,条件成熟的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对有收入的单位,核定收入指标,以收抵支,减少财政拨款;住房制度改革,把区属 182户集资房、承租房和购买部分产权房屋的全部产权出售给职工,为实行房屋货币化分配奠定基础。车改工作取消专职司机54人,没车的单位发放公务乘车费,做到了合理分流,减轻了财政压力。
  商贸金融。商贸开发实现收入1.2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02%,实现利润489万元。财税工作以征收管理为重点,深挖税源,推进街道税收代征站工作,增强街道财政供给能力,加大对零散税源征收力度,加强扩税网络建设。不断完善喇镇财政体制,推动了喇镇财税合署办公,全镇财税收入实现2 000万元,完成年计划的134%,增收 788万元,比上年增长65%,被评为全省乡镇财政晋档达标标兵单位。
  好事实事。1.完成西静路、乘风庄、面粉厂南侧等地段27 000平方米的商贸开发。2.中国北方建筑装饰材料城一期工程引资2.99亿元,到位1.o8亿元,完成建筑产值1.96亿元。3.新建喇镇中学已投入使用,教学实验楼、学生宿舍楼、体育馆等硬件在全省农村中学中达到一流标准。4.小城镇建设工作顺利,喇镇一道街两侧的三栋住宅楼、一所卫生院已全部竣工。5.建设“43”型温室350栋,8月份经验收投入使用。6.投资500 万元的喇镇卫生院主体工程已完工,投入使用后将明显改善农村医疗卫生环境及就医条件。7.迁址新建的屠宰场经省市验收,正式投入使用。8.以招商引资形式完成建筑面积6 696平方米的汽车配货市场。9.投入100万元购买了20台110巡逻车,投入50万元提高 110装备水平。10.新建的两栋职工住宅楼已有70户职工迁入新居。11.投资25万元为老干部局购买了一台依维柯汽车,方便了老干部的活动。
  【党政领导人名单】 中共让胡路区委书记王洪恩,副书记韩文达、吴国林、李汶林;区人大常务委员会主任张恒志,副主任刘青山、刘世昌、邓百年、任国钧、万心燚(不驻会);区人民政府区长韩文达,副区长唐永富、陈军、高淑敏、王泽山、姜洪君;区政协常务委员会主席王兆君,副主席祝端生、孟繁儒(不驻会)、王梦舜(不驻会)、邹德全;区纪检委书记张海深。
                                   (赵金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