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肇源县

肇源县

肇源县



  【概况】 肇源县位于松嫩两江左岸,长春、大庆、哈尔滨“金三角”的中心,境内地势平坦,多泡泽湖泊,土质肥沃,草原辽阔,物产丰富,资源优厚。素有“塞北小江南”之誉。县辖7镇13乡(其中3个蒙古族乡) 1场,201个行政村。总面积4 072.8平方公里,总人口45万。1998年遭受史无记载特大洪水袭击,全县有17个乡镇(场)和11个农林牧渔场受灾,被洪水淹没面积2 100平方公里。121个行政村、316个自然屯被淹没,受灾6.5万户,26.1万人,倒塌民房15 662 户,139万亩农田受灾,受灾企业282个,冲毁学校114所,邮电设施50处,电力设施10处,道路 176公里,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5.3亿元。在特大灾害面前,具有光荣传统的肇源人,不屈不挠,负重奋战,写下了胖头泡抢险,发展村截流,老龙口、立陡山死守,库里泡决战等壮丽诗篇。把洪灾造成的损失降到了最低限度,被评为全国抗洪抢险先进县,县委书记田凤春同志被评为全国抗洪抢险英模标兵,赴京受到党和国家领导的接见。历史罕见的特大洪灾考验了特别能战斗的肇源人,全县上下众志成城,奋力拼搏,抗灾自救,全年实现社会生产总值6.95亿元,完成年计划的69.5%;农业总产值实现4.82亿元,占年计划的56.7%;粮食总产量实现2.55亿公斤,占年计划的42.7%,农村人均收入1 098元;工业总产值、收入、税金、利润分别实现53 124万元、611.23万元、1 773万元和1 262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16.4%、-14.1%和507.6%;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58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11 367万元,地方财政支出11 358万元,大灾之后,实现了财政收支第14个平衡年。
  【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 面对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水和恢复重建等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困难,坚定自力更生,负重拼搏,敢于胜利的信心和决心,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攻难克险,艰苦奋斗,开创了灾后社会安定,人民团结,两个文明建设稳步发展的良好局面。
  农业。1998年一场罕见的特大洪水淹没了肇源的半壁江山,全县上下万众一心,合力抗灾,夺得了较好收成。县委、县政府把构筑体现特色、发挥优势、适应市场、面向未来的富有竞争力的产业结构体系作为工作重点。按照“先找市场,后确定种植计划;先抓龙头,后建设基地”的思路,坚持产业化方向,突出重点项目,开发特色产业,发展市场农业,加大农业产业调整力度,增加高效高值作物面积。全县总播种面积 180万亩,其中水稻56万亩,豆类13.4万亩,谷子12万亩,甜菜9.3万亩,油料24万亩,“三瓜”5万亩,果菜6万亩,烤烟5 300亩,使粮经比例达到 7:3。加强龙头企业的基地建设,形成了以古龙贡米、大康植物油、北斗精制大米、双燕蕃茄酱原料为代表的特色经济格局,达到了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的目的。大灾之后,通过投亲靠友、修复危房、腾出公共用房、建临时住房、建新住宅等途径,使26.1万灾民有住处、有饭吃、有衣穿、有学上、能就诊。修复了重点水毁堤防工程。完成嫩江堤防加固10.8公里,松花江堤防加固 58.87公里,修复破堤泄水口10处,共完成土方80.1万立方米;水毁农田水利工程设施也得到初步修复。仅用28天时间就使林肇、肇新、浩义三条水毁公路全面恢复通车,保证了灾区的交通运输。水毁学校修复和重建17所,58个通讯中断村恢复通邮、 通讯,173个停电村屯全部恢复供电;植树造林4.1万亩,占年计划的103%,森林覆被率比上年增加0.7个百分点;水产品产量达到17 600吨;大牲畜存栏7.81万头(匹);乡镇企业总产值、利润和税金分别实现29 161万元、1 887万元、809 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2%、31.7%和17.1%。农村人均纯收入1 098元,新建砖瓦房2 468栋,砖瓦率比上年提高3.05个百分点。
  工业。全县工业总产值、收入、税金、利润分别实现53 124万元、61 125万元、1 773 万元和1 262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16.4%、-14.1%、507.6%;工业销售收入实现10 376万元。围绕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目标,加大了技改资金投入,总投资 1 200万元,完成技改项目11个。罐头食品有限责任公司通过蕃茄酱生产线改造,年生产能力由1 000吨提高到1 600吨;完成了大康食用油有限责任公司年生产10 800吨花生油技术改造项目;制糖有限公司 1 500千瓦汽轮机组改造项目完成后,甜菜日处理能力由700吨提高到1 000吨。产品结构的调整,技改力度的加大,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全县新增工业销售收入500万元,利税75万元。
  城乡基础建设。1998年是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的一年。投资 2 000多万元的城内地下排水二期工程正常运行;新建、改建、扩建公路总里程51.8公里;新铺装自来水主管道2 205延长米,新增进户552户,城镇自来水入户率达到60%;城镇绿化人均占绿地5.3平方米;加快了城镇临街房屋改造,完工和在建工程总面积达到12.9万平方米;投资 1 200万元建成了全省县级一流的全封闭中心农资市场;松花江大桥建设工程已在国家立项。城镇人均居住面积8.5平方米;农村住房砖瓦化率达到43%,比上年提高了3.05%。
  财贸金融。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实现 4亿元,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在大灾之年没有出现大波动,分别控制在3%和5%以内;投资 1 000多万元,用于莲花湖、大庙等重点景区基本建设;成功地举办了大庆·肇源首届“莲花节”,达到了“旅游搭台,经贸唱戏”的目的,以优惠政策和优美环境,扩大对外开放,超额完成了 3亿元的招商引资任务,全年共引资3.94亿元,引进项目272个,引进各类人才121名;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58亿元,新发展个体工商户4 559户,私营企业169户,分别比上年增长25%和35%;各项存款余额实现5.73亿元,各项贷款余额实现13.5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2.8%和5.4%。
  科教文卫。科教兴县战略得到强化,并取得一定成果。全年共取得科研成果 8项,推广新技术、新成果20项,科技进步因素对经济发展贡献份额达到 46%;以“普九”为重点的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全县共投入教育资金 1 949.7万元,改造及新建校舍58 180平方米,职教中心教学楼已投入使用,一中体育馆交付使用。全县有广播电视大学分校1所,在校生924人;技工学校1所,在校生105人;普通高中4所,在校生1 890人;普通初中32所,在校生24 648人;小学206所,在校生43 666人;聋哑学校 1所,在校生48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8%;高考升学总人数350人。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先后投入资金511万元,新上万元以上大型医疗设备42台(件),改造房屋 4 250平方米。计划生育“三结合”工作有实质性进展,全面完成了市下达的各项指标。文化工作多次在市省获奖,巩固了全省文化先进县地位。发展广播电视事业,有线电视入户达到13 000户。体育工作继续保持全国先进县和武术之乡的荣誉,在市、省、国家级比赛中均有较好成绩。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县成果又有长足进步。
  【党政领导人名单】 中共肇源县委书记田凤春, 副书记高原、 盛俊峰、方洁、单增庆(4月任)。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周孝志,副主任张玉林、 宿兆祥、王成林、崔晓闻。县人民政府县长高原,副县长殷志国、孙德军、杨为群、李彦丰、曲连贵、鲍喜临。县政协主席盛俊峰,副主席杨松亭、曹培臣、张荣春、王英。县纪委书记崔广文。  
                                    (王文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