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体制改革

改革开放

体制改革

体制改革






  【全市经济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召开】 2月28 日,全市经济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在大庆宾馆召开,市五大班子部分领导出席会议。会上,通报表彰了产权制度改革先进单位、优秀企业和优秀企业家,并向他们颁发证书。林甸县、大庆建筑安装工程(集团)公司等单位介绍了经验。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马晓林在报告中部署了1999年全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指导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认真落实市委五届四次全委会议精神,以“三个有利于”为根本标准,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努力实现经济体制改革的新突破,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迈出重大步伐,使大庆市成为全省率先建立新体制的地区。马晓林指出,1999年全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全面完成地方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推行政府政务公开,继续推进机关事业单位改革;进一步推进财政体制改革,搞好投融资体制改革;深入进行农村改革;健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快住房制度改革步伐;巩固和完善领导干部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继续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大力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积极进行文化、教育、卫生领域的改革。
  市委书记刘海生出席会议并讲话指出,要巩固成果,就是不能走回头路,就是要继续延伸,要维护改革的形象;要积极推进,就是抢抓机遇,促进新的改革。       (田 松)
  【产权制度改革取得突破性成果】 从1997年以来,大庆市进行的以股份合作制为主推形式的地方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到1999年年末,共有1 533 户企业进行改制,占1 554户应改制企业总数的98.6%,其中股份制160 户,股份合作制380户,出售790户,破产143户,兼并46户,解体14户。通过改制,全市399户国有企业中有384 户企业的国有资本全部退出。1999年,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主要做了以下五方面工作。一是啃难攻坚,全面完成全年改制任务。列入全年改制计划的84 户企业都是包袱重、问题多、改制难度大的企业。在这种情况下,各级领导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对改制的重点、难点企业,组织有关部门深入下去调查研究,找准制约改制的症结,特别是搞清企业的财务状况,对历史遗留的欠账制定解决办法。截至11月末,全市列入1999年改制范围的84户企业,有67户完成改制,占应改制企业总数的75%。还有21户企业未完成任务,其中有6户因特殊原因需暂缓改制。二是按照非国有化思路,加快国有股退出步伐。全市退出的国有股总计1.48亿元(不含庆大公司2.3 亿元,金锣集团8100万元及其它企业以土地作价入股部分)。通过采取内部职工购买、折股借贷、向社会公开出售等方式,加快了国有股退出步伐。在国有股退出时,原则上不再分散出售,以整体出售给法人或自然人为主,鼓励向大股东或经营管理者出售。截至11月末,25户已改制但需减少国有股的企业,有22户完成国有股退出任务,共退出国有资金1.37 亿元,其它3户企业因特殊原因,暂缓退出国有股。三是搞好已改制为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企业的规范运作工作。搞好规范运作是全年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项重点工作,是切实维护企业股东合法权益,全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必然要求。为了全面完成好规范运作工作的各项任务,年初,市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企业规范运作的意见”,明确了规范运作的内容、范围及方式和方法,各县、区和各直属部门也制定了具体工作方案,并抽调相关部门人员组成工作组,对已改制企业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据不完全统计,共发现整改存在的不规范问题13类236个。整章建制11项310多条,举办各种培训班17期,培训各层次人员680 多人次。通过工作,使改制企业规范运作见到初步成效。全市上下对规范运作工作的认识普遍提高;股东的维权意识明显加强,纷纷通过各种途径维护自身权益;企业经营者的自律意识有所加强,有的经营者主动寻求监督;企业内部法人治理结构不断完善, 新“三会”(董事会、监事会、股东会)在企业内部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所有改制企业都比较成功地进行了企业内部配套改革,并收到明显成效;企业外部环境逐渐改善,政府部门逐步转变职能,努力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生存环境。四是积极探索改制企业股权内部流动途径。按照股权流动必须坚持平等、自愿的原则,解决股权设置单一、均衡、封闭的弊端,引导已改制为公司制、股份合作制企业的内部股权合理规范流动,制定了《公司制、股份合作制企业内部股权流动办法》,办法中提倡经营管理者多持股、持大股,使资本向经营管理者集中,为企业内部股权合理、规范流动创造了条件。五是认真搞好企业改制后经济效益和运作情况的评估调查。市体改委用一个多月时间,对已改制企业进行了逐户调查,经过对调查资料的汇总分析,形成了“关于地方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调查及综合评价报告”。从调查情况看,基本完成了产权制度改革的既定目标,地方企业开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全市在全省率先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奠定了微观经济基础。                                (田 松)
  【财政体制改革效果显著】 1999年,在财政体制改革方面,主要抓了三项工作。一是政府采购制度进展顺利,节支效果显著。推行政府采购制度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加强财政宏观调控、减少财政支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需要。1999年年初召开的市委五届四次全会上,将政府采购纳入了整体工作之中,市政府亦将此项工作纳入全年要抓的158 件大事之中,落实了工作目标和责任制。市财政局结合全市实际,制定了《大庆市政府采购实施方案》,确保了政府采购制度顺利实施。截至年末,完成了74 个政府采购招投标工作,采购额达47 870 万元,节支6 497.77 万元(不包括县、区政府采购节支额和其他部门组织,市政府采购管理处未参与项目的节支额),节支率为13.57%。 二是实施会计委派制度。从年初开始,重点加强了首批委派到26个单位、47个岗位的会计人员的后期管理,制定了《大庆市委派会计人员考核细则》、《关于加强委派人员管理的规定》和《委派会计人员例会制度》等管理办法。在此基础上,积极扩大会计委派制范围。市政府向金锣股份集团委派财务总监一名,并在调查摸底后,确定了第二批实施会计委派的8 个单位,各县(区)也开展了委派工作。截至年末,各区县已先后向60个行政事业单位委派了会计。三是农村费改税试点工作开始启动。《大庆市农村税费改革试点方案》出台后,各县(区)均成立了由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组织领导机构,并积极做好试点工作。确定的肇州县托古乡、肇源县裕民乡、林甸县三合乡、杜蒙县克尔台乡、大同区八井子乡五个乡镇试点工作全面启动,试点乡镇已经全部完成了耕地面积核实,常产、税率确定,统筹、提留测算,实施细则制定等基础工作。还在大同区召开试点经验交流会,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税费改革工作。                          (田 松)
  【加快投资体制改革】 首先,实现了投资主体多元化。全市继续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逐步实现了投资主体多元化。地方完成投资24.4亿元,其中政府投资4.3亿元,非政府投资20.1亿元,政府投资仅占投资总额的17.6%, 初步改变了政府单一投资的局面。其次,进一步调整了投资方向。按照“不办企业建环境”的指导思想,政府从竞争性投资领域撤出来,并逐步把已投入到企业中的国有资本退出。通过企业内部职工购买和向社会公开出售两个方式退出国有资本1.37亿元。政府资金主要投向基础设施、社会公益事业、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再次,加强了投资领域的法制建设。在勘察设计、建筑安装、材料设备供应领域全面推行招标、投标制。成立了大庆市建设工程交易中心,完成了大庆路改造、铁人广场、七医院、黎明河改造等招投标项目220项,建筑面积205万平方米。在工程建设中建立实行了项目法人责任制、项目资金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等。                      (田 松)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1999年,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继续实行“三荐双考”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改革,并使之不断深化。(1) 以“三荐双考”制度为突破口,大力推进干部工作扩大民主化进程,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全市先后组织“三荐双考”33次,公开选拔处、科级领导干部158名。全市又有15 个处、科级岗位实行了“三荐双考”。(2) 实行助理制、聘任制、待岗制和定期交流轮岗制。全市共交流处、科级干部313 名。其中属于定期交流轮岗的87名;任命助理制干部99名;重新聘任科级干部277名,有25名科级干部落聘。(3)继续实行领导干部任职全程经济责任审计制、干部任免公示制和干部工作访谈日制,不断强化干部监督。对具有财务独立核算及财务收支权限的各级机关、事业单位,行政主要领导和分管财务工作的副职,在任职期间都要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在提拔、交流、轮岗、辞职、退休、机构合并等离任前,都要进行离任审计。全市共对205 名处、科级领导干部进行了审计;实行了干部任免公示制。市委常委会讨论干部任免后,把要提拔任职的干部的基本情况和提拔使用的原则意见通过报纸向社会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全年全市共公示干部18 批278人;实行了干部工作领导访谈日制,市委领导同志每月15日下午都要利用半天时间接待干部工作访谈者,收到了预期效果。(4) 改变企业领导干部产生方式。由过去单纯任命制改为推荐选举制,对股份合作制企业的经营者一律直接依法通过选举产生;对国家控股和参股企业的经营者,由同级党委考核提名、推荐,再由股东大会依法选举产生。               (田 松)
  【事业单位改革有新进展】 年初,市人事局在1998年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和人员竞争上岗的基础上,又实施了符合事业单位自身特点的分类管理制度,将事业单位按职能和性质分为四类。第一类是主要行使行政职能或受行政部门委托承担经济、社会管理某方面职能、但使用事业编制的单位;第二类是承担社会基础性、公益性且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保障、服务职能的单位;第三类是依靠自身的技术知识优势、主要为社会提供技术服务、中介服务的事业单位;第四类是从事经营、流通、交换和服务业务、在为社会提供服务的同时获取经济利益的单位。根据分类方案,市直机关所属及市属247 个事业单位中,一类单位97个,二类单位74个,三类单位27个,四类单位49个。按照分类管理与财政供给方式相挂钩的原则,市人事局结合分类和财政供给情况,又按考录制、代理制两种形式分别拟定了事业单位的人员流动方式。初步拟定实行考录制的事业单位有143个、3 706个编制,都是具有行政职能的单位;实行代理制的事业单位有104个、8 111个编制,是二、三、四类事业单位中实行财政部分供给和非供给的单位。实行考录制的单位在人员管理上完全按照行政机关的模式运行,今后进人一律实行公开招考,平等竞争;实行代理制的单位在不增加财政负担的前提下,下放人事管理权限,赋予其一定的用人自主权。从试点情况看,实行分类管理切合事业单位的实际,如新闻单位体制改革,组建了大庆报业集团,增强了全市报业市场竞争力,拓宽了发展空间;组建了大庆广播电视新闻中心,实现了广播电视宣传与经营业务分离。组建的两个单位按市场化、集团化的要求,从2000年开始自主经营,自收自支。两家企业都进行了企业内部劳动、人事、工资分配制度改革,初步形成了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收入能多能少的机制。在卫生制度改革方面,医院管理机制实现了以目标责任制为中心、院科两级核算和院科两级分配的管理体制。制定了《大庆市区域卫生规划》,在各市级医院实行了“市级医疗重点专科评审制度”,并积极进行医药分开试点;在教育体制改革方面,改革了教育管理体制,全市中小学校全部实行校长负责制。改革办学体制,全市社会力量办学已发展到187 所。改革教育内容、方式、方法,招生考试制度和教育质量评价办法,也已见到明显成效。               (田 松)
  【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1999年,全市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稳步推进,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机构, 实现了“五保合一”、“四位一体”的社会保险工作体制。 完成了市人事局所属的机关事业社会保险局、市民政局所属的农村养老保险办公室、市卫生局所属的公费医疗办公室和市医改办公室的归口管理工作,成立了市社会保障局,使我市实现了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和农村保险“四位一体”的保险工作体制,使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五个保险合为一体,进一步理顺了社会保险机构。(2) 职工医疗保障制度改革进展顺利。全市实行的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经过前期准备、选择试点、市区全面启动等阶段,正在健康发展。截至年末,全市参加医疗保险单位1 202 家,参保职工80 405人,其中市本级共有参保单位345家,参保职工31 819 人。市本级收缴医疗保险金3 040.85万元,占应收缴的100%;核销医疗保险金17.6万人次,支付医疗费用2 289.7万元。为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险制度,市医改办先后制定了《大庆市市本级企业离休人员医疗保险办法》、《市本级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服务管理办法》,起草了《部分病种质量控制标准》和《加大基本医疗保险药品报销范围内部分高档贵重药品个人负担比例的办法》的征求意见稿。 (3)养老金做到了按时足额发放。调整了交纳养老保险费的比例,由原来的20%提高到21%,在全市范围内实行养老费征缴由劳动部门收缴改为税务部门代征代缴,确保养老保险费按时足额收缴到位。扩大了养老保险覆盖面,由国有和集体职工扩大到私营和个体从业人员,养老金发放人数已占离退休人员总数的36%。全市参加养老保险社会统筹的企业 1 853户,在职职工145 157人,离退休人员23 774人,其中市区企业1 019 户,职工93 104人,离退休人员14 362人。参保企业、职工及离退休人数与1998年底比较有所增加。全市共收缴养老基金17 353万元,收缴率为88%。全市拨付离退休人员养老金17 016万元,拨付率为98%,其中市区养老金拨付率100%,基本确保了全市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的按时足额发放。(4) 失业保险进一步完善。全市参加失业保险企业1 005户,参加失业保险的职工170 070人。全市收缴失业保险费2 640 万元,全市出现失业职工501人,经审查,对符合失业救济条件的453名职工全部给以救济。  (田 松)
  【推进农村改革】 首先,积极做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工作。全市除11个村因承包合同未到期、耕地仍然泡在水中及其它特殊原因没有结束外,其余全部结束。同时,对土地流转机制的建立进行积极探索,制定了《大庆市建立农村土地流转机制试点方案》和《大庆市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实施意见》。全市共确定8个乡镇8个试点村,农户之间已转让土地20万亩,有近万户农民参与土地流转。其次,农村“五小”水利产权制度改革全面推进。年初,按照市委五届四次全会和全市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的以推进机电井为主的“五小”水利工程产权改革工作进展顺利,效果显著。全市已拍卖机电井911眼,回收拍卖资金749万元,其中拍卖使用权的709眼,拍卖所有权的202眼。再次,林地改革进展顺利。 以推进林木产权民营化为主的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经过一年的努力,取得显著效果。全市营造的24.4 万亩新植林全部实行林权改革,实现了造林由“官造官营”向“民造民营”、“民营民有”的转变。其中引资造林5.7 万亩,占造林总面积的23.O%;合作造林9.23 万亩,占造林总面积的37.4%;承包造林9.6万亩,占造林总面积的38.9%;股份制造林0.17 万亩,占造林总面积的0.7%。新植林权改革后,按亩均造林成本270元计算,仅造林一项国家就节省资金约5 400万元。同时,新机制的引入提高了造林质量,全市的造林成活率达91.3%,大大高于往年。            (田 松)
  【肇源采取四项措施加快农村改革】 1999年肇源县在深化农村改革中,采取了四项推进措施。一是在资源规模经营上下功夫。建立、落实、推进土地流转机制,促进资源合理流动和规模经营,引导农民将土地、劳力、技术、资金、运力以股份合作的形式兴办经济实体,增强抵御和化解市场风险的能力。积极推进承租返包等新的经营形式,促进农业规模开发和深度开发。二是在盘活集体存量资产上下功夫。完善和巩固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成果,确保乡镇企业按新体制、新机制运行。分别在裕民乡、民意乡搞好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和水利“五小”产权制度改革试点。三是在完善农业投资体制上下功夫。建立严格的资金使用目标责任制,集中使用支持农业的资金,并向重点项目倾斜,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同时,努力拓宽融资渠道,落实优惠政策,吸引客商投资农业生产,兴办农产品深加工企业,逐步建立以农民为主体、多元投入相结合的农业投资新体制。四是在转变职能上下功夫。积极探索新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和管理机制,通过建立产业项目责任制、农村中介组织等途径,对农村干部实行分流,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田 松)
  【住房制度改革进展顺利】 1999年,全市住房制度改革运行态势良好。 (1)实行住房货币化分配。为了加快住房分配货币化改革进度,年初,市政府出台了《大庆市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实施方案》,住房分配货币化按照“老人老办法、新人新政策”,遵循“一变五不变四实行”的原则,平稳过渡。市政府投入1 亿元资金用于住房货币化分配,到年末已累计投入1.65亿元,2000年还将投入7 200 万元,可以全部解决机关行政事业单位住房分配货币化“老人”问题。同时,五区住房分配货币化的摸底调查工作已经完成。 (2)基本完成公有住房产权向私有产权的过渡。全市累计出售公有住房1 448.86万平方米,累计归集售房款36.3亿元。同时,加大住房租金改革力度,经过逐年调整住房租金单位价格,1999年住房租金改革一步到位,取消了成本租金,实现了市场租金。全市(不含四县)售房款中用于住房建设、经济适用住房开发、房屋维修等资金达到27亿元,公有住房的出售加快了全市住房问题的解决。(3)职工已购公有住房二级市场运行良好。全市职工已购公有住房上市交易额实现500多万元。居民住房消费已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和全市国民经济发展的增长点,有力地激活了居民住房消费市场,带动了建筑、建筑材料等相关产业的发展。(4)住房公积金贷款业务进一步拓宽。在全市94%的职工中实行了住房公积金制度,累计公积金11.8 亿元。本着“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原则,在公积金运作上,挖掘潜力,量力而行,最大限度地扩大住房公积金的贷款规模。市住房资金管理中心,在1998 年住房公积金贷款2 000万元的基础上,1999年又拿出4 000 万元用于职工贷款,已有500多人获得了贷款。               (田 松)
  【机关公务用车改革见到实效】全市在市直机关进行的公务用车改革的基础上,1999年又先后在12个单位进行车改,并取得一定成效。如开发区管委会对机关的72台公务用车改革后,出售44台,节约资金212 万元。为进一步扩大车改范围,经过调查研究,反复测算,先后制定了《关于市级离退休干部公务用车改革的意见》、《市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公务用车改革的办法》、《关于各区公务用车改革的意见》三个方案,各参改单位的车改工作已开始启动。市直机关74个部门的2 148人397台车参加改革,运行一年多来,效果显著。改革前397 台车全年费用为1 627万元,改革后全部费用为887万元,直接节支740万元。上交的61 台车辆和职工买断的205台车辆变现收益为1 142万元,加上不再购买新车可节约3 300 万元和财政不再安排大修费200万元,共计可增收节支5 382万元。               (田 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