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财政工作成绩显著
全市财政工作成绩显著
【全市财政工作成绩显著】 1999年,为确保完成财政各项任务,全市各级财政部门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
(一)转变财政职能,推进和完善各项改革
一是全面实施了政府采购制度。政府采购是市政府政务公开的主要内容,是市政府158 件大事之一,也是全市1999年财政改革的头等大事。市财政局制定了《大庆市政府采购实施方案》和《大庆市政府采购管理暂行办法》,从制度上约束了采购行为;在公开招标中,邀请纪检、审计 、公证等部门进行全过程监督;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开, 实行舆论监督;同时进行了专项检查。市政府采购管理处全年共组织和参与了74个项目的招标工作,采购额41 375万元,节支额6 498万元,节支率达 13.57%。此外,各县区也积极开展政府采购工作,进行招标21次,完成采购额10 992 万元,节支额1 587万元,节支率12.62%。通过政府采购的实施,加强了财政管理,节约了资金,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二是会计委派制向纵深发展。制定和完善了《大庆市委派会计人员考核细则》、《大庆市会计人员管理办法》,实行重大财务事项报告制度、工作例会制度,加强了会计委派工作的后期管理。全年市直各委派单位完成预算外收入25 009万元,比上年同期增收3 809 万元,增长17.97%。加大了对县区会计委派工作的指导力度,市属五区和林甸、杜尔伯特两县已在60 个行政事业单位和企业实行了会计委派, 肇州、肇源两县的会计委派工作也正在运行之中。三是税费改革率先启动。在多次深入基层调查论证的基础上,出台了全市农村税费改革方案,选择肇州托古乡、肇源裕民乡、林甸三合乡、杜尔伯特克尔台乡、大同区八井子乡进行了试点。11月18日在大同区八井子乡召开现场会,推广了试点乡镇在基础工作、配套改革等方面取得的经验。组织了新体制农业税的征收,已征收入库新体制农业税845.6万元,试点乡镇农民亩均减轻负担3.4—10元,初步达到了规范村级管理和减轻农民负担的目的,得到各试点乡镇干部群众的认同。这项改革走在全省的前列。四是进一步完善了区、乡财政管理体制。确定了第二轮区级财政管理体制,以市政府文件下发执行。该体制运行一年来,收到比较好的效果,增值税、营业税、个人所得税、土地使用税分别同比增长20.93%、28.22%、58.93% 和8.79%,拉动了市、区两级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长,实现了市区利益均沾、同步增长的目标。五是继续深化了事业单位改革。按国务院要求,除教育等极少数单位外,其他事业单位要减少财政补贴1/3,确保事业单位在三年内实现自负盈亏。市财政在1998 年事业单位改革的基础上,对具备条件的市广播电视局、大庆日报社实行了财政财务改革试点,集中一次性投入1 900 万元更新改造资金,支持试点单位大力改善运营条件。从2000年起,取消这两个单位的经费补助,使其逐步走向市场。六是积极参与了其它各项改革。在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方面,充分发挥监督职能,参与了国有粮食企业和非粮油收储企业的转制工作,并制定了粮食风险基金包干办法,合理确定了粮食风险基金包干基数。在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面,对离退休干部实行了车改,节约资金168.6 万元。在住房制度改革方面,继续加大了住房补贴力度,对有关房改资金的收取和使用,实行了全过程监督管理。
(二)狠抓财源建设,有力支持了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发展
一是继续实施了“双富工程”。“双富工程”是1996年开始实施的富县、富民工程。到1999年,共投入“双富工程”资金8 595万元,其中,市财政拨付4 193 万元。开发项目52 个,因水毁减少8个项目,有18个项目纳入了乡镇预算管理,目前正在实施的项目有26 个。各县以土地资本经营为主要手段,因地制宜,选准主攻方向,见到了明显的经济效益,截止年底,已实现财政收入2 305万元。其中,1999年实现财政收入917万元,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县级财政紧张状况。二是大力推进了乡镇财政收入晋档达标工作。以推动农村财源建设为目的的乡镇财政收入晋档达标工作开展三年来,晋档达标单位越来越多,省级标兵已有 4个,市级增加到10个,使乡镇财政收入一年上一个台阶,1998年实现15 961 万元,比1997年增收2 933万元,1999年又比1998年增收3 630万元。乡镇财政收入300万元以上的乡镇由1997年的5 个增加到1998年的11个。1999年,市财政与组织部门配合,制定了《乡镇财政收入晋档达标和重点财源建设考核评比办法》,并对1998年度乡镇财政收入晋档达标优胜单位和财政收入“十强乡镇”进行了表彰,进一步调动了乡镇的积极性。三是为招商引资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各级财政部门对招商引资加大了参与和支持力度,重点抓了招商引资税收优惠政策的兑现工作,为招商引资创造了宽松的政策环境。四是积极扶持有市场前景的企业快速发展。与市经贸委密切配合,分两批争取贷款贴息资金185.8万元,用于市属企业的技改更新项目;为市中星塑料制品有限公司等3户企业争取省扭亏贴息贷款 195万元,其中:注入中星塑料制品有限公司70万元贴息贷款后,该企业已扭转亏损局面(去年同期亏损231万元),1999年实现盈利90万元。
(三)强化税费征管,确保了财政收入稳步增长
一是预算外资金管理取得了重大突破。编制了预算外的预算;对预算外资金实行了政府统筹制度;市本级及林甸、肇源、龙凤、红岗、萨区都建立了行政事业性收费直缴财政运行机制,以市政府文件下发了 《大庆市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及单位往来结算票据管理办法》, 加强了票据管理,强化了源头控制;制定了《大庆市清理整顿行政事业单位银行账户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文件,清理了账户,把各单位财务收支活动全部纳入本单位财务部门统一管理。全市共清理行政事业单位账户1 549个,撤销不符合规定账户7 94个,重新审核批准开设银行账户755个,撤消部门和单位不合规定财务机构20个 ,清收资金1 633 万元; 认真落实“收支两条线”规定,对公检法等重点部门进行了专项检查。1999年,在工商、技术监督体制上划及取消61个收费项目和降低收费标准,影响收入8 000多万元的情况下,全市实现预算外资金收入44 541 万元,完成年初计划的123.38%,仅比同期减收2 719.9万元。二是加大了周转金的回收管理。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财政职能向公共财政转变,国家于1998年8 月做出了取消周转金的决定,只收不贷。为此,全市各级财政部门加大了对已放周转金的清理回收力度,通过采取经济、行政、法律等手段,市本级收回财政周转金2 432 万元,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财政紧张状况。三是契税征收成绩显著。随着住房货币化和二级市场的启动,契税收入逐渐成为财政收入新的增长点。实行区级二轮财政管理体制后,市财政采取“征收改变办法,收入转换级次,机构合署办公”等措施,加强了对契税的征收管理。1999年全市完成契税1 429万元,超额完成年初870万元的预算任务,比上年同期增收766万元,增长了115.5%,其中,市本级完成契税1 170万元,增收546万元,增长了87.5%。四是依法治税,应收尽收。严格执行《大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市区城镇土地使用税税额幅度和分等税额标准的通知》,加大了土地有偿使用收入和土地使用税征收管理力度,确保了应收尽收。对营业税实行了以票治税办法,使营业税增收较多。财政、税务密切配合,加大了清理欠税力度,确保了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
(四)加强财政管理,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
一是积极清理和规范市直各单位国有资产。为切实加强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市财政局与国资局密切配合,成立了固定资产清理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制定下发了文件,对市直54个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进行了清理。同时认真组织评估、鉴定和处理回收工作,使11 000多万元的资产得以入账,避免了国有资产流失。二是加强国债转贷资金管理。对国债转贷资金项目,严格按基本建设程序报批;在项目建设中实行了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监理制等办法。在财务管理上,严格执行财政部《关于加强国债专项资金管理与监督的通知》规定,确保专款专用,按要求匹配资金并督促及时到位。全年先后 8次接待了国家、省有关部门的检查,均获得较高评价。三是加强了国有股回收管理。配合产权制度改革,加大了国有股管理力度。对仍有国有股存在的企业,加强监督管理,对暂留给企业有偿使用的国有股出租、出售收入实行了合同化管理。全年市本级共与33户企业签订了国有股出售合同,签订金额3 944 万元;与21户企业签订了国有资产借款合同,解决了产权制度改革以后的国有资产管理问题。
(五)强化财政监督职能,维护了财经纪律
—是加大了对救灾等专项资金的监督力度。1999年是灾区重建年,各级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灾区的恢复发展。为发挥资金使用效益,确保一年受灾,一年恢复,市财政对救灾款物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共查出挤占、挪用、私分救灾资金234.9 万元,除对挤占资金追回归还原渠道外,还对相应责任人做出了严肃处理,保证了救灾专款的基本安全。对全市农业开发、水利专项资金及教育费附加资金的使用情况也进行了专项检查。二是加强了工程结算审查工作。审查了23个建设单位56 个施工单位87项单位工程,为政府节约基建资金2 942万元。三是充分发挥了罚没收费稽查大队的职能作用。全年共检查53个执收执罚单位,督促其上缴财政专户资金近千万元,收缴违纪资金及罚款122 万元,堵塞了漏洞,维护了财经纪律。
(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维护社会稳定
一是继续做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筹足基本生活费和再就业所需资金。严格按照要求,对财政负担的三分之一部分预算打满打足,对企业负担的三分之一和社会负担的三分之一不足部分,进行了兜底。全市共筹集再就业资金1 767万元,向2 391名托管职工发放生活和代缴各项保险费1 012 万元,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职工家中,维护了社会稳定。二是确保了企业退休职工养老保险金的及时足额发放,实行了养老保险金地税征收办法,扩大了养老保险覆盖面,全市征收养老保险金23 539万元,较上年增收3 098 万元,达到了省政府规定的要求。三是积极参与了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四是继续完善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七)深入调查研究,提高为领导决策服务的质量
市财政突出调研工作, 超前思维,准确把握经济形势, 撰写了具有前瞻性、可操作性的《财政参考》15期,得到了市领导的高度重视。一是及时掌握两大企业生产动态。加强对大庆石油管理局、石化总厂产销形势的分析,密切关注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进行企业重组对地方政府的影响,提出了应对措施。二是开展了税源调查工作。为掌握全市税源状况,市财政与税务部门先后调查了全市工商登记及税务登记情况,抽查了111户企业(含私营企业)和386户个体工商户纳税情况。基本摸清了各县区的税源状况,做到了心中有数。三是深入研究了“公共财政”理论。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构建公共财政框架、“费改税”等理论及实践操作模式进行了有益探讨。 (蒋发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