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建材业
建筑、建材业
建筑、建材业
【建筑业概况】 1999年,全市加快城市建设和灾区复建,给建筑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全年建筑业共创施工产值73.5亿元,比上年增长8%,拉动全市经济增长两个百分点。建筑施工企业增加,施工队伍不断壮大。年内,建筑企业已发展到276家,从业人员7.4万人,分别是1998年的1.14倍和1.32倍。企业整体素质有了较大提高,施工能力普遍增强。建筑企业资质等级一级达11家,二级达63家,基本能够承担市内石油、化工以及市政建设项目的施工。建筑施工技术水平明显提高,探索总结出了严寒地区施工建设经验,保证工程建设实现“三个当年”。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标志,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不断深入,已有42家建筑企业进行了改制,调整优化了企业结构。以市建安集团公司为代表的国有大中型企业通过改革重新焕发了活力,赢得了发展机遇,全年产值突破4亿元大关,呈现良好发展势头。建筑企业通过承担较大工程任务,锻炼了工程技术人员、提高了施工能力,得到较快发展。目前四县建筑队伍开始打入市内、省内以及国内市场。全年赴外地承揽工程36项,完成产值1.27亿元,本市市场占有率达到88.6%。四县通过建筑业转移劳动力1.07万人,完成计划的143.5%。 (张立杰)
【开展“工程质量管理年”活动】 为加强对建筑工程的各项管理工作,有效提高工程质量,全市建筑系统1999年度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工程质量管理年”活动。年初,召开动员大会,下发方案,把活动渗透到重点工程建设、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住宅建设中去, 覆盖到民用、市政、人防、水利等多方面,全方位开展,“拉网式”检查。按照边查、边改、边处理的原则,严肃处理质量隐患106处,责令停工限期整改6 个,解决工程质量投诉50 多起。一年来,有关部门在工程质量管理上坚持做到“三调控一指导”。“三调控”是:从质量导向上进行调控,做到设计质量与施工质量结合,工程的实物质量与使用和观感质量结合,规范标准要求质量与具有城市建筑风格质量结合,单体质量和群体质量结合;从监督机制上进行调控,建委综合管理,专业部门分层指导,监督部门具体负责;从政策法规上调控,严格执行《大庆市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办法》和《大庆市建设工程优质优价管理办法》,健全了工程质量监督报建制、档案制、等级认证制三项制度,完善了建筑工程返修保修制度、工程竣工验收办法等14 项制度。“一指导”是:抓好质量监督部门的技术业务指导,在监督和服务两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做到监、帮、促相结合,收到良好效果。通过开展“工程质量管理年活动”,落实各项管理措施,收到明显效果。全市未发生一起工程质量事故,施工质量继续保持稳中有升的态势,整体水平明显好于往年。工程合格率达100%,优良品率达到印%以上,申报省金牌工程6项,银牌工程12项。全市建筑安全生产达标和创建文明工地活动开展得扎实有效,涌现省级文明达标样板工地12个,省级文明工地30个,市级文明达标工地159个。 (张立杰)
【整顿规范建筑市场】根据大庆地区建筑市场存在的工程类别多、中省直单位多、管理层次和投资渠道多等特点,市主管部门以《建筑法》等有关法规为依据,以建立健全和严格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为主要内容,整顿规范建筑市场各方主体,及时查处影响工程质量的违规违法行为。一是,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年初,对全市建筑市场管理进行了调整,实施“两场”(有形建筑市场和施工现场)联动,做到“场外管理,场内搞活”。制定了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的有关文件,成立了以主管市长为组长的整顿工作领导小组。年内曾用7 个月的时间,会同纪检监察等部门组成联合执法检查组,对全市投资30万元以上的在建工程进行全面检查。共检查工程251项,建筑面积296万平方米,下发整改通知书84份。检查的范围广、工程多、内容全、效果好,涉及到项目报建、招投标、工程合同、建设监理、质量监督、施工许可证和项目法人责任制等9 项内容。二是,成立大庆市建设工程交易管理中心,同时成立了7 个准有形市场。由建委、工商、税务、纪检、监察等部门派人参加,各负其责,集管理与服务为一体,对工程项目审批实行“一体化”管理,为市场各方主体提供“一条龙”服务。初步具备了联合办公、信息发布、市场交易、管理监督四项功能。1999年,全市30 万元以上建设工程,全部进行集中交易,实行集约管理。实现了“三个转变”(市场由无形向有形转变,由无序向有序转变,由隐蔽向公开转变),达到了“三个覆盖”(覆盖到建筑市场各方主体,覆盖到每个工程项目,覆盖到工程建设全过程), 既建立了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机制,增加了工作的透明度,又严格了工程建设基本程序,树立了工程建设的法律性、权威性。三是,建立健全了有形市场各项规章制度。在贯彻《建筑法》等有关建筑法规的同时,市政府出台了《大庆市建设工程交易管理规定》、《大庆市建设工程招标过程中投标单位的选定办法(试行)》等规范性文件,并在新闻媒体上及时发布工程招标公告。目前全市建筑市场管理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初步形成了以建设工程招投标为主,建设工程交易管理中心为载体,各相关部门联合办公的管理格局。全年招投标项目共有390项,总造价60多亿元,建筑面积271万平方米。工程应招投标率和应公开招投标率均达100%,是开展招投标以来效果最好的一年。
(张立杰)
【开展安全达标创建文明工地活动】 1999年是国家建筑安全生产检查年,全市各建筑企业普遍把安全生产纳入重要工作日程。年初,召开了两次全市建筑施工安全迎“国检”动员大会,建立健全了组织机构,市政府同各县、区签定了安全生产目标责任状。为将安全工作落到实处,各单位开展了“安全工地”、“安全周”、“百日安全无事故”等竞赛活动。并从实际出发,多次举办正反两方面现场交流会,开办安全生产管理培训班,培训各类人员1 017 人。市主管部门在日常工作中坚持“三结合一落实”,即坚持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管理与企业资质管理相结合,安全生产管理与工程招投标管理相结合,严格管理与典型引路相结合,落实建设部新颁布的《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全年共检查143家企业的248个施工现场,检查工程总面积287万平方米,其中合格的施工现场120个,优良的施工现场87个,合格率、优良率都较前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尤其是建筑工地安全设施投入加大,累计投资138 万元,改善了安全生产环境。 (张立杰)
【建筑企业内部改革效果明显】 1999年,全市各建筑企业继续以深化改革为动力,推动生产力发展。建筑企业全部进行了大刀阔斧的产权制度改革,大部分企业通过改革重新焕发了生机与活力。市建安集团公司是市属大型国有企业,社会负担沉重,负债率较高。企业改制后,公司上下一心,一业为主,多元发展, 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展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市城建集团开发公司通过改革,职工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干劲十足,在世纪大道、大庆广场、万宝二小区等重点工程建设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工作成绩,除大庆广场完成先期工程外,其余6项工程均达到优质工程水平。该公司主体产业和多元产业共创产值6.5亿元,同时还完成了三永村596户农民的接收安置工作,赢得了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的赞誉。市物业总公司对热费收缴方式进行改革,收费率明显提高,达到90%以上,完成热费收缴1.3亿元。 (张立杰)
【行风建设取得成果】 1999年,市建筑系统以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为宗旨,以端正行业作风、提高质量为重点,提出了“打基础、树形象、创佳绩、做贡献”的目标,一手抓工程建设,一手抓行风建设,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一是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制定《关于建委工作人员不准用公款吃喝玩乐的规定》和《党员干部廉政建设的规定》,检查督促,严格实行,同时在工作中实施了“六不准”、“四不办”制度。二是建立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重要岗位、实权部门实行干部轮换制,强化了公示制、承诺制。三是开展了行风评比活动。召开“端正行风,塑造形象,努力为经济建设提供优质服务”大会,深入思想教育,全行业聘请中省直企业建设主管部门和各县、区建设局,市属建筑施工企业等单位129 名行风监督员,对市行风建设进行监督;加大作风建设考核力度,每季测评排名通报一次。这些措施的实行,对端正行风、服务基层发挥了重要作用。 (张立杰)
【建材业概况】 1999年全市建材工业职工贯彻全省建材工业工作会议和全市建设工作会议精神,以“工程质量年”活动为契机,加强行业管理,强化服务,推进建材工业不断向前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的工作任务。全市建材工业产值完成13.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7%,主要产品产量完成情况:墙体材料15.6 亿块标砖,其中红砖13.6 亿块,新型墙体材料近2 亿块标砖、水泥35万吨、各类建筑门窗96 万平方米、新型防水材料195万平方米。一年来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完成彩色水泥瓦、铝塑复合管等3个招商项目,引资额达851万元。此外还完成西蒙水泥集团20万吨水泥扩建、散装水泥中转库、商品混凝土搅拌站、彩色钢板、交联聚乙烯管等7个项目。 (张大伟)
【新型建材生产长足发展】 1999年,全市建筑面积达380 万平方米,为建材生产,尤其是新型建材生产创造了条件。为确保需要,市政府主管部门年初组织召开了年产值500 万元以上重点建材企业生产会议,动员企业抢抓机遇,加班加点,扩大生产。达源建材公司的小型混凝土砌块、威泰门窗厂的PVC型材及塑钢门窗组装、开发区南华塑胶制品厂UPVC 材等产品产量都比往年成倍增长。全市新型建材的应用逐年扩大,塑钢门窗、新型防水材料、新型墙体材料的应用比例分别达到70%、50%、30%。 在建设部和国家建材局联合召开的新型建材产品推广应用会议上介绍了应用新型建材的经验,引起普遍关注。在占领城建市场的同时,重视开拓农村新材料应用市场。继肇源永利乡新立村建设了新墙材示范村后,1999年又在杜尔伯特县王府新村应用新墙材建设了28栋节能住宅。为促进新型建材的生产,市有关部门按照国家及省的有关政策和要求,采取措施避免重复建设生产落后产品的项目。重点开展了清理整顿“小水泥厂、小玻璃厂”的工作,实现优胜劣汰。把发展新型建筑材料作为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由大变强、靠新出强”的重要措施,为全市建材工业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发展新型建材的另一条重要途径是加快招商引资,先后参加与加拿大、韩国等外商代表团和省内外有关企业界人士的洽谈活动,洽谈项目达10余个。主要是塑料管材、防水材料、装饰装修材料、新型墙体材料、商品混凝土等新型建材生产项目。经过做工作,年内实际引进项目3 个:一是年产200 万片的彩色水泥瓦项目,项目总投资300万元,全部为外资,现已投入生产。二是年产250万米铝塑复合管生产线2条,引资额为520万元,当年投入生产。三是市城建开发集团与南韩KS株式会社合资兴建的年产10—15万立方米商品混凝土搅拌站项目,总投资5 000万元人民币,其中外商投资3 000万元,2000年投入生产。这三个项目的完成不仅填补了市内空白,为大庆新型建材工业的发展增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将逐步替代传统的建筑材料。 (张大伟)
【严把建材质量关】 1999年度,市建材主管部门围绕“质量年”活动,加强了对建材产品的质量监督管理。首先组织召开了门窗、卷材、墙体材料等重点行业会议,贯彻国家建材局、建设部、国家技术监督局联合下发的 《关于加强对建材产品的质量监督管理》 的文件要求,帮助企业加强管理,提高质量,靠质量求生存、求发展,为建筑业提供合格的建材产品。在此基础上,与省、市技术监督部门联合对全市塑钢门窗等重点建材产品进行质量检查,特别是严把新墙材质量关,对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粘土空心砖、各类墙板等生产企业,进行了产品质量现场抽查,促进和确保新型墙体材料的应用。 8月份,通过全面重点工程综合大检查,重点检查了新材料应用情况和工程中采用的主要建材产品的质量。提高了建筑部门质量意识,严把材料进场关,以保证建筑物质量。 (张大伟)
【墙体材料改革稳步推进】 1999年市政府制定下发了《大庆市1999年建筑节能和使用新型建材实施方案》,明确了全市推广建筑节能暨使用新型建材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为指导全市建筑节能与推广应用新型建材工作提供了保证。在此基础上召开全市推广节能建筑使用新型建材专业会议和全市墙改办主任会议,贯彻政府文件精神,并与各房产开发公司签订了使用新型建材建设节能住宅的协议。由于狠抓落实,全市新墙材使用率达到30%, 其中石油管理局达44%,市政25%。在全年墙体材料改革工作中,主要抓了三项工作:一是加大墙改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强化宣传,使社会各界对墙体材料改革和建筑节能工作形成共识。二是强化技术指导,确保新墙材应用。成立大庆市墙改与建筑节能专家咨询委员会,举办使用新墙材建设节能住宅施工与监理人员培训班,组织有关人员赴长春、上海、北京、辽河油田等地参观节能住宅建设,加强技术交流,吸取先进经验,引进美国专威特技术,开始外保温复合墙体的有益探索等。三是在万宝小区召开现场会,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加大外保温复合墙体推广应用力度。 (张大伟)
【“节能示范工程”科研项目通过部级鉴定】 11 月3日,由国家建设部牵头,国内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抵达大庆,对“严寒地区新建住宅节能示范工程”科研课题进行鉴定。这一课题是经国家计委批准的“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建筑节能产品开发产业化与工程示范”课题研究的子专题。该项目是在黎明小区二期工程和长青小区部分工程进行的,由大庆市建设委员会、大庆市墙改与建筑节能领导小组办公室承担。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为实现节能50%的要求,通过优化设计和科学试验,使北方严寒地区住宅建筑的能耗指标降下来,专门成立了以大庆建筑节能领导小组办公室为主,由石油管理局设计院、哈尔滨建筑大学等单位参加的课题组,经过两年的测试,节能效果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专家们在鉴定意见中称:该项目是我国严寒地区第一个较大规模的节能工程,三种墙体建造的住宅达到了节能目标。外墙厚度和墙体自重达到了项目合同规定的指标要求。项目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对严寒地区新建住宅的节能途径、方法作了有益探索,有利于建筑节能工作深入开展。经现场地震测试,节能住宅满足本地区抗震设防要求。示范工程建设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拉动了建材工业发展,推动了建筑节能事业的进步。 (张大伟)
【大庆天园混凝土制造公司投产】 为适应建筑、建材业发展需要,由大庆城建开发集团公司与韩国卡力土株式会社合资兴建的大庆天园混凝土制造公司,1999年投入生产。该项目的完成,实现了商品混凝土的专业化生产,对满足大庆市现代化城市建设需要,促进文明施工、确保工程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项目总投资499.85万美元,年产商品混凝土10 万立方米,厂区总面积2万平方米,为国内商品混凝土一级生产企业。公司依托大庆城建开发公司、韩国卡力土株式会社等大型企业,技术及管理实力雄厚,生产设备先进,工艺合理,整套生产线全部为自动化控制。该公司的投产,不仅推动了全市散装水泥事业的发展,而且填补了大庆市没有商品混凝土的空白。 (张大伟)
【冠达防水防腐工程公司举行成立仪式】 4月18日,大庆油田冠达防水防腐工程有限公司举行公司成立剪彩仪式。该公司是由大庆石油管理局供电公司、建材公司、采油四厂、采油六厂等单位参股,按现代企业制度组建的股份制企业,拥有净资产2 200 万元,员工468 人,专业技术人员78人,是大庆规模最大、技术力量最强、防腐防水品种最多的一家股份制企业。公司下设8个分公司,现有生产设备80多台套,包括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生产线6条,DFS多层塑料加筋防水卷材生产线2条,氯化聚乙烯—橡胶共混防水卷材生产线2 条,防腐材料生产线5条,2Nabc胶防水涂料生产线3条,水泥胶生产线3条,粉末生产线1条,每年可生产1 000 万平方米防水卷材,5 000吨防水涂料,1 000吨防腐材料以及粘合剂。大部分产品获省部级推广认证证书,其中三种产品被列为国家建材局重点推广使用产品。公司拥有一支专业科研队伍,有先进的分析仪器、检测设备和自动模拟试验机,为新产品开发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并自行开发和合作研制了冠达冷缠防腐带、保凉涂料、防火阻燃涂料、电缆防霉防鼠咬涂料、耐高温系列涂料、耐油防腐涂料、快干防腐涂料及弹性防水隔热胶等新产品。该公司还拥有一支专业防水防腐施工队伍,可承揽各种屋面和地下的防水防腐工程。 (张大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