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电力工业

电力工业

电力工业


  
  
  【电业局供电量居东北电网之首】 1999年,大庆电业局在安全文明生产和经营管理方面再创佳绩,供电、售电量突破90亿千瓦时,居东北电网之首。连续安全生产达1 612 天,各项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均有新的提高(详见附表)。
         大庆电业局1999年各项生产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统计表



  注:1.大庆地区用电量包括四辖县用电量。
    2.大庆石油管理局用电量包括其自发用电量。
                                   (姜立滨)
  【实现长周期安全生产1 612天】 大庆电业局在上年实现全国一流供电企业目标后,1999年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管理机制,把安全生产落到实处。他们将安全文明生产责任和管理指标层层分解,逐级签订责任状,实行全员风险抵押及株连政策,一旦出现事故,从事故责任人到局长逐级执行处罚。在日常工作中,重视危险点的分析,按不同专业制定《安全工作危险点及控制措施》,推行“危险预知分析报告”,加强事故预防。同时,加速送电线路标准化建设步伐,消除了事故隐患。目前,该局共建成标准化输电线路26条,标准化输电线路的数量和质量均处于全省电力系统领先地位。该局10月 2日因中本变设备问题中断了长周期安全运行。至此,已连续运行1 612天,创造了长周期安全生产记录。截至年底,实现人身安全生产2 069天,杜绝了误操作及误调度责任事故。                     (姜立滨)
  【推进供电基础设施建设改造】4月3日市政府与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正式签订《关于大庆市地方供电企业移交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管理的协议》。在理顺管理体制的前提下,电业局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对全市城乡电网建设改造的支持,将大庆确定为全国城网建设改造试点城市,批准计划投入资金2.97亿元,四县农网建设改造投资2.95亿元。这些资金由国家电力系统统贷统还无偿投入。工程计划分两年完成。一期工程萨尔图变电所输、变、配电工程,建设 2×3.15万千伏安变电所一座,110千伏线路6.5公里,10千伏线路28公里。让区希望小区变电所输、变电工程,建设2×3.15万千伏安变电所一座,110千伏线路 8.7公里,10千伏线路20公里,新村商贸区乐园变二期增容工程,新增3.15万千伏安主变一台。新村经三街以西电力设施建设改造工程,新建设10千伏线路21公里,更换配电变压器36台。全年城网建设改造工程投资 1.4亿元。截至年底,一批陈旧电网得到改造。乐园变增容改建工程已全部完成,并投入使用;萨尔图和让区希望两座新建的变电所,已进入电气安装阶段,工程进展顺利。  (辛 喜)
  【加强增供扩销和电费收缴】 1999年,电业局把握电力市场导向,全力推进增供扩销和电费收缴。他们从企业大局利益出发,各部门协调,在生产检修上推行计划停电,开展状态检修和带电作业,有效缩短设备停电时间,提高供电可靠性;在电网运行方式和负荷上实行经济调度,利用负荷控制系统,准确掌握负荷增减变化情况,制定相应措施,确保电量增长。在电费收缴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保持电费月清月结。对石油管理局、石化总厂等大用户及时收集资金运营信息,抓准时机收缴电费。对革志、新肇两个监狱和黑龙江化工厂等难点用户,加强信息沟通,把握欠资苗头,采取有效措施催费。由于该局坚持把电力营销摆在企业发展中的“龙头”位置上,增供扩销和电费收缴措施得力,效果明显。全年供、售电量突破90亿千瓦时大关,售电量占国家电力公司总售电量的1.13%。              (姜立滨)
  【科技工作扎实有效】大庆电业局年内重点加强了科技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和高新技术成果的应用与推广。建立了科技工作标准化体系,修订了《科技成果管理办法》和《科技计划管理办法》,健全了局科技领导小组、科技部、生产车间三级管理网络。在推进科技成果的应用与推广方面,作为东北电网第一座220千伏无人值班变电所的春蕾变电所,通过边学习、边维护,已实现连续安全运行715天。经过一年的开发与应用, 全局负控系统监测负荷已经占大庆地区总负荷的88%,控制负荷占总负荷的15.2%,实现了远程抄表和电量结算。管理信息系统实用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在生产、管理、营销等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与东北电力学院共同研制开发的电网调度高级计算分析软件和调度仿真系统,7 月份通过了省局组织的成果鉴定,专家评价该系统已经跨入国内先进行列。
  为适应供电生产管理现代化的需要,这个局全面加强岗位培训和技术练兵,职工业务水平明显提高。全局管理岗位已全部实现持证上岗,送电、继电、试验等专业的生产技术人员,在省公司技术运动会上取得好成绩。                     (姜立滨)
  【油田电力总公司完成各项生产任务】油田电力总公司现有职工 9 180人,下辖油田热电厂、龙凤热电厂、供电公司和油田电力调度中心,拥有自备电厂4座,发电机组13台,容量89.6万千瓦。1999年,全公司完成自发电量43.57亿千瓦时,为局下达发电计划的104%; 完成供热量1 061万吉焦,为年计划的114%;完成供电量105.85亿千瓦时,用电增长率控制在6% 以下,达到预定目标。全年实现电热销售总收入 40.23亿元,比1998年增长6%。各项主要生产、经济技术指标明显好于1998年。                       (李凯胜)
  【开展“创建一流电力企业”活动】 1999年,油田电力总公司制订并实施了《创建一流电力企业总体规划》,群众性创一流活动全面展开。各所属单位对照规划,明确目标,认真落实。在可比经济指标方面。油田热电厂已基本达到东北地区“一流水平电厂”标准;供电公司的各项指标分别达到或接近“一流电力企业”标准;龙凤热电厂(老厂)处于国内同类型机组电厂的先进水平。上述三个单位的ISO9000质量认证工作都已顺利通过验收。
                                   (李凯胜)
  【供电公司全面完成生产任务】 石油管理局供电公司共有职工4 383人,下设18 个大队级单位和5 个直属小队,135个基层队。拥有自建自管的110千伏一次变电所27座,主变压器56台,总容量为223.5 万千伏安;自备电厂1座,燃气发电机2台、总装机容量为8.5 万千瓦;电厂升压站1座、主变2台、容量 10.3万千伏安;66千伏变电所1座、主变1台、容量3 150千伏安;35千伏变电所198座,主变386台,总容量286.31万千伏安;共管辖110千伏输电线路61条,853.59/公里;66千伏输电线路1条,16.4公里;35千伏输电线路7条,20.78公里。公司固定资产原值12.5 亿元,净值9.03亿元。
  1999年,该公司完成供电量106.45亿千瓦时,比上年增加5.67 亿千瓦时,增长5.63%;自发电4.2亿千瓦时,完成计划127%,供电可靠率达到99.99%;销售总收入35.34亿元,实现成本节余3 838万元;完成电网基本建设投资1.2亿元,新建及改造110千伏及35千伏线路71条、233.13公里。                                 (王 伟)
  【加强输变电运行管理】 1999年供电公司以创全国“一流供电企业”为目标,开展“为油保电、满意服务”活动,加强输变电运行管理,使部分变电所实现了“保护微机化、开关无油化、值班少人化、检修状态化”的管理模式。各所深入开展创金、银、铜牌变电所活动,被管理局评定为金牌变电所4座、银牌变电所3座、铜牌变电所3座。 通过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促进了输变电运行管理水平的提高,变电事故率下降到0.012次/台·年;线路事故率下降到0.49次/百公里·年;继电保护正确动作率达94.62%。              (王 伟)
  【加快输变电设备检修】石油管理局供电公司为提高设备完好率,全年共检修35千伏及以上变电所211座,35千伏及以上输变电线路2074.34公里;大修发电机2台,增压机大修1台,风机大修2台;主变大修46台,油开关大修323台,刀闸大修416组;验收35千伏及以上变电所14座,验收35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106.27公里,消除各类缺陷1 000余项,提高了电网的健康水平,保证了供电可靠性,并节约最大需量电费840万元。           (王 伟)
  【夯实各项基础工作】 1999年,供电公司狠抓各项基础工作,取得明显成效。顺利通过ISO9000质量保证体系认证的复查工作。科技兴电战略全面启动,完成科技项目 17项,采用新工艺和先进技术装备14项,完成电网技术改造69项,电网科技含量稳步增长。安全工作实现局“安全生产,文明生产”金牌“六连冠”,电网运行安全可靠性有较大提高,交通安全及生产安全形势喜人。在能源管理方面,全年节约各类能源折合标准煤7 294.27吨,超额完成局下达的节约4 000吨标准煤的任务,节约能源总价值 542.61万元。在基本建设工作中,完成设计项目111 项,总造价4 554.4万元;完成基建、房屋及系统工程维修202项,项目总造价 9 249万元;完成基建工程决算、预算52项,工程总造价 9 064万元。完成基建计划投资、合同履约率、分项工程质量合格率均达100%,单位工程质量优良率87%。          (王 伟)
  【油田热电厂超额完成发电供热任务】大庆油田热电厂在册职工2 572 人,其中技术干部660人;下辖19个基层单位;固定资产原值12.91亿元,净值8.96亿元;有安装设备5 006台,非安装设备164台。
  1999年,省电力市场供大于求,调电曲线对发电机组控制要求较高,面对不利因素,该厂主动与省电力局协调沟通,努力改善外部发电环境。在内部加强机组的运行调整,机组负荷力争压上线运行,仅上半年就比1998年同期多发电 5 000万千瓦时。该厂严格执行《发电厂运行规程》,增强运行人员的责任心,杜绝习惯性违章和误操作,全年启停机50次均一次并网成功,运行操作正确率达100%。 经全厂职工努力,提前5 天完成29.6 亿千瓦时发电任务,全年超发电4 083万千瓦时;供热308.57万吉焦;供电标准煤耗366 克/千瓦时,比计划降低了2克/千瓦时,厂用电率7.87%,比计划降低了0.33个百分点;实现销售总收入6.36 亿元。三台机组主要可比指标均达到东北地区同类机组“一流水平电厂”标准。          (李环宇)
  【完成发电设备检修改造】 按照《发电厂检修规程》要求,油田热电厂本年度进行了一号机组大修,共完成标准大修项目340项,非标准大修项目38 项。在二号机组中修、三号机组小修中,共完成中修标准项目 256项,非标准项目17项,主辅设备完好率达到100%,全年发生临检1 次,比1998年明显下降。该厂从生产实际需要出发,全年组织实施技术改造项目33项,其中一号机组 DCS控制系统改造,增强机组运行稳定性,提高了调峰调频能力和克服扰动能力。自筹资金进行的1号炉螺旋除渣装置改造,汽机低压加热、磨煤机油系统改造,1号发电励磁系统及自动准同期装置改造, 1号循环水冷却塔改造等,解决了影响机组安全运行的一些实际问题,取得明显经济效益。                        (李环宇)
  【获安全文明生产金牌】 1999年,油田热电厂加大安全生产监察和管理力度,落实“谁主管、谁负责”、“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做到安全工作有人抓、问题有人管。全年共组织安全检查20次,查出事故隐患101 个,整改率达100%。全年生产、交通亡人等重大事故为零,在连续取得“安全生产、文明生产”两个金牌“三连冠”的基础上,再次荣获石油管理局“安全生产、文明生产”金牌单位称号。
  该厂在安全工作中,着力抓基层、打基础,重点开展了基层班组安全建设“三标”工作,以标杆班组除尘分厂灰场班、锅炉分厂管阀班为样板,以点带面,推动工作深入开展,全厂157个班组达标154个,达标率为98%,汽车运输大队落实安全“十八法”,全年交通事故比上年下降60%,被评为管理局安全管理“十八法”应用先进单位。         (李环宇)
  【龙凤热电厂全面完成各项生产指标】石油管理局龙凤热电厂职工总数2 019人,下设大队级单位24个,总装机容量21.1万千瓦,固定资产原值10.76亿元,净值8.49亿元。
  1999年,龙凤热电厂完成发电量9.37亿千瓦时,为年计划的119%,销售电量7.8亿千瓦时;完成供热量753 万吉焦,为年计划的119%; 老厂完成供电标准煤耗率454克/千瓦时,供热标准煤耗率36.6 千克厂吉焦;新厂供电标准煤耗率323克/千瓦时,供热标准煤耗率41.23千克厂占焦;燃油锅炉掺烧天然气11 740万标方,折油10.2万吨。全厂共完成主设备大小修7台次,辅助设备检修260台次,均达到质量全优,主设备完好率100%。全厂实现销售收入3.57亿元。
                                   (那宝伦)
  【新厂2号机组顺利投产】 龙凤热电厂新厂2号机组工程属管理局重点工程,于1997年9月1日破土动工。经过全体工程建设人员的共同努力,1999年5月26日锅炉点火一次成功,8月6日完成72小时满负荷联合试运, 8月18日完成24小时试运后移交生产。至此,新厂一期工程结束,总装机容量达到10万千瓦。                   (那宝伦)
  【供热工程当年建成投产】 龙凤热电厂新厂向乘风庄供热工程,于1999年6月12日批准立项,经全体工程建设人员 4个月的艰苦努力,于10月17日建成投产供热。供热能力320万平方米,供热面积已达260万平方米。集中供热后,停掉乘风庄地区原有的燃油锅炉房12座,年可实现以煤代油8万吨。该工程建成投产,不仅提高了乘风庄地区供热质量,改善了居民区环境,同时也为管理局节约了能源。                    (那宝伦)
  【实施老厂热网增容改造】 根据龙凤地区采暖面积不断增加的实际,1999年热电厂投资2 300 万元,对老厂热网进行了增容改造。在原有直径720 毫米供热管线基础上,又增设了直径1 020毫米供热管线;将4号凝汽式机组进行了低真空循环水供热改造,使热网最大供热能力达到350万平方米。热网于1999年10月9日投入运行。该厂通过对老厂热网进行增容改造,满足了龙凤地区供热需求,占领了城市供热市场,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那宝伦)
  【新华电厂荣获五一劳动奖状】 大庆华能新华发电有限责任公司通过深化改革、强化管理,推动两个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1999年度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年经过广大员工的共同努力,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生产经营指标:1.发电量完成20.74亿千瓦时,比计划超发电1.44亿千瓦时,较1998年增加0.65亿千瓦时;2.实现利润1 212 万元,比董事会确定的目标超出12万元;3.厂用电率完成10.05%,较上年下降了0.03个百分点;4.供电标准煤耗率实现405克/千瓦时,较上年降低了20克/千瓦时,较目标降低11克/千瓦时;5.发电耗用燃油量为3 044吨,较目标降低456吨;6.平均设备利用小时数为4 150小时。          (华 文)
  【加强维修改造确保设备完好】 1999年,华能新华公司采取措施加强设备治理,有效提高了设备完好水平。经过努力,年内先后完成了 2号、4号机组大修,1、3、5号机组小修及34项技改项目,从根本上解决了困扰机组稳定运行的不利因素,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主要项目有:2号、4号炉空预器漏风处理、4号机通流部分改造、2号除氧器和4号机两台350NLTG—5A型凝结水泵更换等。设备检修后均达到满出力,保证了全年发电任务的顺利完成。(华 文)
  【通过设备无渗漏达标验收】 通过华能集团公司无渗漏火电厂达标验收,是新华电厂1999年重点工作之一。从年初开始, 他们就成立了以总经理为首的组织机构, 在全厂范围开展了群众性治理设备渗漏、大搞文明生产活动。为保证达标,彻底消除设备渗漏,他们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把消除设备渗漏作为设备全过程管理的重要内容来抓,制定措施,落实责任。通过从严自查,全年共查出设备问题近千项,全部及时整改。由于管理工作扎实有效,至8月9日,14个生产单位全部实现公司内达标;截至11月底,生产现场共消除渗漏点1.8万个,清除垃圾120吨,整治基建痕迹112 项,生产现场面貌大有改观,年末终于以优异成绩顺利通过华能集团公司无渗漏达标验收。          (华 文)
  【深挖内部潜力 提高经济效益】 1999年,华能新华公司面临全省电力市场缩小的不利局面,采取深化改革、强化管理、深挖内部潜力的有效措施,在发电量没有增长的情况下实现利润1 212 万元。他们的作法,一是减人增效,促进队伍建设。按集团公司改革的总体部署,完善机构及管理人员岗位设置,通过建立和完善各项岗位责任制,严肃劳动纪律,加强对各级管理人员的约束,调动了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年内,全面推行了公正、公开、平等、择优的用人机制和绩效工资分配机制。通过竞争上岗、双向选择,使企业的人力资源配置达到最优化。通过实施绩效工资,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二是抓生产经营管理,努力降低成本。制定并落实了节能降耗、计量监督管理措施和量化考核、经济运行竞赛等科学合理的管理办法,强化“一支笔”财务审批制度和各项费用承包及奖惩制度,控制了费用支出。本着少花钱、办实事的原则,实行招标采购、招标施工,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节约了资金,降低了生产成本。三是完善各项指标责任制,严格考核。年初,公司下达各单位成本计划指标,按责任制进行考核。并通过开展“企业管理年”活动,加强财务管理,促进了公司资金的合理、有效利用。四是把握机遇,勇闯市场。7 月份以来,龙江电力市场推行竞价发电新机制。该公司经过充分调研,以合理报价赢得了竞价发电的主动权,在发电淡季实现月发电2.6 亿千瓦时,为顺利完成全年生产任务争得了主动。                       (华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