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业
畜牧业
畜牧业
【畜牧业生产全面发展】 1999年,大庆市畜牧业紧紧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结构调整为重点,以产业化经营为突破口,以抗灾自救为手段,依据资源特点,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大力发展质量效益型畜牧业,收到明显成效。一是发展速度日益加快,各项生产指标较上年均有较大幅度增长, 有些指标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到1999年年底,全市各种畜禽存栏为:奶牛7万头,黄牛18万头,生猪62万头,羊59.4 万只,禽600万只,分别比上年增长5.4%、11.7%、9.7%、4.8%和11.9%;出栏为:黄牛7.4万头,生猪60.5万头,羊24万只,禽890 万只,分别比上年增长1%、7.6%、1.5%和3.9%。全市肉类总产量达7.8 万吨,蛋类总产量3.8 万吨,奶类总产量16.1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1.6%、1.5%和3.2%。在畜牧业生产全面发展的同时,大鹅生产更是一枝独秀,全年全市共饲养大鹅150 万只,实现产值4 500 万元,创历史最高水平。二是运行质量大幅度提高,由数量型向效益型迈出可喜的一步。全市在大灾之后初步形成畜牧业规模化发展、产业化推进的态势,呈现了大、中、小 3个品种一起上,名、特、优、新齐发展的格局,并正在向市场型、效益型、综合型畜牧业方向迈进。全市生猪产业链建设、杜尔伯特县野生动物饲养均形成一定规模。 到1999年底, 杜尔伯特县野生动物饲养量达35万只,实现产值1.5 亿元。三是经济效益显著,正发展成为粮食过腹增值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蓬勃发展的畜牧业为大庆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带来生机和活力,1999年全市畜牧业实现产值 13.6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4%。全市转化粮食13.2亿公斤,市生产的玉米除商品粮和部分用做口粮外,其余基本为畜牧业所转化。在转化粮食的同时,又为种植业生产提供大量优质的农家肥,使种植业生产有持续发展的可能。据测算,1999年畜牧业为农民人均增加收入800元。在卖粮难的今天,市畜牧业生产的特殊地位使广大农民看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希望,也为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提供了可能。 (孙书启)
【大力发展“市场畜牧业”】 1999年,全市根据市场需求按照“稳定奶牛、肉牛等大家畜,发展猪、羊、鹅、鸭、鸡、野生动物小家禽”的原则,遵循“布局结构上狠抓区域化规模经营,畜禽结构上狠抓特色品种开发,品种结构上狠抓畜群提纯复壮”3条产业结构调整方针,使大鹅、本地鸡、野生动物、生猪、特禽养殖等项目均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并在奶牛、野生动物、肉鸡、大鹅等产业链上,实施全面推进,均取得可喜成绩。1.在奶牛产业链建设上,通过招商引资,一批有规模、有效益的乳制品加工龙头企业在大庆市陆续建成投产。厦门惠而康食品有限公司在杜尔伯特县投资2 000多万元建了4条鲜奶加工生产线,日处理鲜奶能力50吨。河北龙飞集团在该县独资建设了妙士一品乳保鲜生产线,日处理鲜奶20吨。杜尔伯特、林甸两县鲜奶收购价大幅上调,而且现金结算,养奶牛户纷纷投资扩大生产规模,提高饲养水平。经历了长达5年的低谷后,全市奶牛生产第一次出现了生机。2.在野生动物产业链建设上,1999年杜尔伯特县积极寻求裘皮加工合作伙伴的同时,积极开拓销售市场,已与河北蠡县、辽宁省辽阳市等地建立了比较稳定的供货关系,部分皮张还打入俄罗斯市场,大流通格局业已形成。与此同时,他们还重点抓了品种改良。全县1999年共开设人工授精站点 8处,大量改良本地兰狐,使兰狐的体长、体重、皮肤松弛度均得到大的提高。在10月召开的全省农业绿色食品开发交易会上,该县参展的数十张裘皮被当场抢购一空。3.在肉鸡产业链建设上,抓住石油管理局开辟第二战场的有利时机,1999主动与石油管理局禽蛋公司寻求合作。禽蛋公司是一家现代化的大型养鸡企业,固定资产超过1亿元。年饲养肉鸡100万只,饲养蛋鸡20万只,年可屠宰加工肉鸡1 000 万只,是市肉鸡生产的龙头企业。经过组织协调,该公司在前两年试点放雏的基础上,1999 年在林甸、杜尔伯特、肇州、肇源和大同区选择1 000个农户开始大规模进行放雏收鸡。他们与农户签订放养合同,采取保护价收鸡。放雏辐射面已扩展到180 公里外的广大农村,形成一条真正的肉鸡产业链。4.大鹅产业链建设上,根据全市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1999年全市上下在积极抓好龙头企业建设的同时,还把外销做为重点来抓。在抓好肇州、肇源两县大鹅加工企业建设的同时,还促成大同区冷冻厂与吉林省通满自治县胜源禽类加工厂合作,并签定50万只的大鹅收购合同。由于有龙头、有销路,全市养鹅业迅速发展。养鹅为已成为大同、肇州、肇源等地农民致富的一条重要途径。 (孙书启)
【加大新技术开发和推广力度】 1999年全市大力实施“科教兴牧”工作,加大新技术开发、推广力度。围绕重点产业链的建设,加强新技术开发和推广,使科技水平不断上档次。全市共落实生猪直线育肥技术62.5万头,肉牛育肥技术6万头,奶牛高产技术推广4.8万头,羔羊育肥技术24万只,肉蛋鸡高产技术700万只,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5%、2%、2.7%、3.2%和2.9%;举办各类新技术培训班165 期,培训牧民2.5万人次,发放技术资料3.4万册。 (孙书启)
【加强畜牧业基础建设】 一是采取综合措施,迅速恢复受灾草原植被。首先,开展科技攻关,实施科技救草。市草原站专门抽调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基层,大力推广草原排水、人工种草、改良措施等技术恢复草原植被。全市共恢复受灾草原面积 409万亩,占受灾面积的100%。其次,大力推广秸杆综合利用技术,缓解牲畜对草原的压力。全市重点推广青贮、微贮、氨化、盐化等4项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措施累计投入资金1 500 多万元,共青贮秸秆15 万吨,微贮秸秆20万吨,氨化、盐化54 万吨,为灾民增加收入2 000多万元,开辟了节粮节草养畜新途径。二是加大畜禽防疫工作力度,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年初市畜牧水产局成立了畜禽疫病动态调查小组,深入灾区调查疫情动态,并将有关情况呈报给市委、市政府,引起了市委、市政府领导重视,市政府以庆政办发[1999]8 号文件转发了市畜牧水产局起草的《关于加强全市春季防疫工作的通知》,各级政府对春防工作相当重视,提前行动,投放精兵强将,经过20天会战,提前完成春防工作。春防结束后,又高标准开展夏防和秋防工作。通过“三防”相连,保证全年无大疫情。1999年全市共筹集防疫资金112万元,购进疫苗3 157.4万头(只)份,比去年增加80%和20%。全市共注射猪瘟疫苗137万头份,丹毒疫苗98.4万头份,鸡新城疫苗2 780万羽份,羊痘疫苗67万头份,注射密度高于去年。三是加强繁育改良,不断提高畜产品质量。1999年,全市黄牛改良3.8万头,奶牛冻配3.7 万头,马匹人工授精2.6万匹,猪人工授精1.9 万头,羊人工授精15万只,分别完成年计划的101.5%、100.7%、94.81%、101.6%和101.66%。主要工作是:抓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全年培训320人,完成计划的106%;抓劣质公牛去势,全年共去势劣质公牛3 920头,完成年计划的101.8%;抓配种站点恢复,去年的水灾使许多配种站点受损,经过1999年全市上下努力,共恢复站点32处,完成计划的106.6%。市畜牧水产局在资金比较紧张的情况下,投资4万元在市区建了2个标准化站点。 (孙书启)
【强化执法监督】 一是加大检疫工作力度,全面实施定点屠宰。1999年全市把检疫工作的重点放在产地检疫上。全市先后举办了10期初级检疫员培训班,培训人员500 人次,全市基本达到每两个村有1 名合格的初级检疫员,努力把疫病消灭在产地。与此同时,定点屠宰工作也得到加强。全市生猪全部实行定点屠宰,定点屠宰工作步入全省先进行列。5 月大庆市做为省畜牧局唯一推荐单位接受农业部动物防疫工作考核验收,农业部检查组对大庆市的防疫工作给予高度评价。二是加强草原执法工作,依法保护草原资源。1999 年是草原承包后的第三年,承包户管理建设草原的积极性很高,但个别地区存在着违法开荒和占用草原现象,加上去年水灾造成绝产的草原,使全市草原面积有减少的趋势。为保护草原,全市由市草原站牵头共组织6 个清查小组,常年活动在第一线,一经发现,严肃查处,有效地保护草原资源。从第四季度开始,为使在国家计委立项的《大庆市治理三化草场、保护生态环境》项目顺利实施,市草原管理站依据1987年全市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图,对市区的草原逐块检查,对私自乱开垦草原的坚决取缔。 (孙书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