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
林业
林业
【林业生产计划全面完成】 1999年,全市林业生产克服时间紧、资金缺、早春低温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全市共完成造林24 万亩,完成省厅下达计划的140%,创造了全市年造林面积的最高纪录;造林成活率达到85.6%,比1998 年提高1.7 个百分点;完成育苗1.68万亩,完成省厅下达计划的108%;完成义务植树705万株,建立义务植树基地559处,适龄人均4株,适龄人口尽责率达到92%;处级领导干部办绿化点76处;完成封沙育林12.5万亩;森林病虫害防治面积完成33.6万亩次;查处各类林业案件129起;完成秋季造林整地25.6万亩,完成计划的115.8%。大庆市被省政府授予全省造林绿化竞赛先进单位和全省森林防火先进单位称号,大同、肇源县和杜尔伯特县也被授予全省造林绿化竞赛先进单位称号,杜尔伯特县同时被授予全省森林防火先进单位称号。 (马晓道)
【绿色通道工程建设顺利进行】 以公路绿化、村屯绿化和农防林建设为主的绿色通道工程建设是1999年林业工作的重点。一些重点地段的建设质量明显提高,绿化效果十分显著,大同区的农防林建设、肇源县的通兴新村绿化、杜尔伯特县的王府新村和让杜路绿化、林甸县的公仆基地建设都达到较高标准。据统计,全市绿色通道工程建设共完成造林6.93万亩,其中绿化公路110条,长度529.1公里,面积为0.37万亩;绿化村屯213个,面积为0.37 万亩;营建农田林网1 548个,面积达6万亩,控制农田总面积达55万亩。 (马晓道)
【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深入开展】按照“规范化、基地化、科学化和制度化”的要求,各县区从强化义务植树的义务性和法定性出发,进一步规范了义务植树工作的管理。继续大力推广建设义务植树基地的好做法。全市共建设“公仆林”基地74 处,“青年林”基地105处,“共建林”基地93处,“三八林”、“民兵林”等基地287 处,并普遍实施包栽保活、包管护包成林的义务植树承包制。义务植树活动的蓬勃开展,推动了全市绿色生态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
(马晓道)
【巩固提高育苗体系建设】 针对育苗工作中出现的培育方向不对头、技术含量低等实际问题,各县区采取相应措施,强化对育苗工作的组织和领导。一是对主要造林树种进行筛选,确定了小X黑、中黑防等几个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品种;二是进一步加强育苗质量监督,严格执行育苗技术规程,保证育苗质量;三是采取集中育苗、联合育苗等多种形式,调动群众的育苗积极性。以上措施使全市的以县区专业苗圃为龙头、以乡镇林业站苗圃为骨干、以群众育苗为补充的育苗体系建设进一步得到巩固和提高。 (马晓道)
【科教兴林实现新突破】1999年,全市的市、县(区)、乡(镇)三级林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基本完成。各级林业技术人员通过办技术培训班、开展科普咨询、发放技术资料等措施,大力推广林业生产新技术和适生品种,农防林优化、容器苗造林、经济林高效栽培等新技术及小 X黑等优良品种在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在盐碱地造林方面,通过采取科技手段,积极推广沙棘和柽柳两个绿化树种,共完成盐碱地造林 8万亩,这在全市造林史上是一个突破,在全省也是一项创举。盐碱地造林的快速推进,对加快全市的造林绿化步伐、提高森林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将起到重要作用。 (马晓道)
【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 各县区结合实际情况,将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和引资造林工作结合起来,积极推进了林权“民营化”的进程。首先是采取合作造林、承包造林、股份制造林以及引资造林等措施将24万亩新植林的林权落实到具体人头,明确林木权属;其次是对1995年以来营造的72万亩幼林也都采取承包、 合作、 股份制改造等措施完成产权制度改革,实现了“民营民有”的改革目标。大同区和林甸县的承包造林、红岗区和龙凤区的合作造林、杜尔伯特县的股份制造林等作法都成为产权制度改革的经验,既调动了群众的造林积极性,改变群众的造林观念,也有效地缓解了林业建设资金不足的矛盾。 (马晓道)
【加强森林资源管理和保护】按照“造管并重”的原则,在稳步推进植树造林工作的同时,森林资源保护工作也得到全面加强。 一是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 对采伐审批实行统一管理,严格进行采伐设计审批和伐区作业质量监督,有效控制了采伐,全市的采伐量为2.72万立方米,仅占年采伐限额的28.3%;二是针对洪灾过后森林病虫害发生严重的实际,采取人防、药防、机械防等防治措施,初步遏制了病虫害严重发生的势头; 三是在森林火灾的预防上狠下功夫,在防火经费紧张、防火设施设备落后的情况下, 仍然实现了林地过火面积为零的工作目标;四是加强野生动物保护工作, 先后没收并放生各类野生动物800 只(头),其中包括大鸨、大天鹅等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动物。1999年,全市共查处各类林业案件129起,查处不法人员189 人;收缴猎枪8支;收缴木材35立方米。有力地震慑了不法分子,保护了森林资源。 (马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