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
水利
水利
【水毁工程全面修复】 1998年的大洪水,造成大庆地段松嫩两江溃堤决口5 处、破堤放水22处;农田水利工程中51座泵站、900多座桥涵闸建筑物、近千公里灌排水渠系、1 200多眼机电井不同程度毁损。洪灾过后,全市各级水利部门都把水毁工程修复作为水利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组织动员农村广大干部群众投工投劳,采取人机结合的方式,集中开展水毁堤防工程修复、农田排水、渠道清淤、工程配套、机电设备检修和病井掏洗等项工作。一年来,全市共投入劳动积累工550多万个,日最多出动大型施工机械300多台,完成各类工程土方2 400 万立方米。松嫩两江5处决口、22 处破堤放水口子于1999年汛前全部修复,达到1998年汛前标准。农田水毁工程也于春种前全部修复,并投入到春耕生产中去。1998年全市有51万亩水田被洪水冲毁,根据灾区实际情况。1999年计划完成44万亩水毁水田的恢复任务。按照市里要求,各县区采取各种措施抢排农田积水、修复灌区泵站和灌排水渠系。到5月中旬,恢复水毁44 万亩水田任务完成,并全部按时泡田插秧。 (郑国民)
【农田水利建设取得进展】 虽然1998年大庆市遭受了百年不遇的大洪水,但“十年九旱”的气候特征决定了干旱始终是市农业生产发展的自然灾害。 加强抗旱水源工程建设。 提高农业抗灾减灾能力,始终是水利工作的重要内容。因此,市水利部门在全力抓好水毁工程修复的同时,坚持大力开展抗旱水源工程建设,特别注重节水灌溉工程建设。1999年,全市计划新打机电井1 000眼,薪建节水灌溉工程1 000处,并结合机电井和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全市计划建设7个节水灌溉示范区。经过各县区的积极努力,全市共完成新打机电井1 069眼,其中大井719眼,小井350眼;全市完成新建节水灌溉工程1 002处,其中移动式喷灌582处,微滴灌420处,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5 万亩。结合机电井和节水灌溉工程建设, 7 个高标准节水灌溉示范区建设也全面完成。同时,全市筹资近千万元,对肇源中心、 古恰和三站3座灌区泵站进行技术改造,此项任务于年底前基本完成。通过对灌区的改扩建,并努力建设新的灌溉水源和田间配套工程,1999年全市新发展水田5万亩。 (郑国民)
【推进机电井产权制度改革】机电井是目前市农村主要的抗旱水源工程,是农业生产的重要保障设施。如何加强机电井的管理,使其更好地发挥工程效益,一直是水利部门的一个热点和难点问题。按照市委五届四次全会确定的“采取股份合作制、出售、租赁等方式,年内完成除重灾区以外的五小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和全市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的“以推进机电井为主的五小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完成 1 000眼机电井的拍卖和股份制改革任务”的要求,从年初开始,全市水利部门认真组织开展了以使用权出卖为主要形式的机电井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取得好的效果。在3月5日召开的全市水利工作会议上,市水利局对机电井产权制度改革工作进行布置,明确提出1999年完成1 000 眼机电井的拍卖任务,并对搞好调查摸底、先行试点和工作进度做了具体要求。随后,市水利局选择各方面条件较好的大同区兴隆泉乡先行试点,水利局主管领导和科室干部多次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指导工作开展,并派1 名干部下乡蹲点20多天,帮助组织开展机电井拍卖工作。取得试点成功后,4月3日,在大同区兴隆泉乡召开全市机电井产权制度改革现场会,通过学习交流试点经验,使机电井拍卖工作在全市广泛开展。到年底,全市已拍卖机电井1 1307眼,回收拍卖资金694万元,超额完成全年1 000眼机电井拍卖任务。 (郑国民)
【防汛前期准备工作全面落实】 1998年,松嫩两江发生超百年一遇特大洪水,双阳河、乌裕尔河也发生百年一遇大洪水,给全市经济建设造成重大损失。根据气象部门预报,1999年降雨区域北移,松花江、嫩江仍有发生大洪水的可能。按照“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工作方针, 全市水利部门积极落实防汛前期各项准备工作。 一是组织落实。市政府重新调整强化防汛指挥机构,建立健全各级防汛组织,层层落实防汛责任制。以各县区为单位,组建防汛抢险机动队,并与当地驻军和武警部队达成共识,保证召之能来,来之能战。二是渡汛方案落实。依据1998年大洪水情况和全市防洪工程现状,市防汛办于1999年5 月初下发《大庆市1999年度防汛方案》和《大庆市城市防洪预案》,明确当年防汛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任务,确定防汛责任区和责任人,落实物资筹备、抢险队伍组织、后勤保障及群众安全转移等项工作的具体保证措施。三是工程措施落实。按照市里要求,1999年6月30 日前,各县区全面完成江河堤防水毁工程修复任务,并对堤防、水库和排水干渠的险工、弱段、穿堤建筑物等进行全面的整修加固。各县区积极组织防汛备土工作,全市江河堤防共完成防汛备土200 多万立方米。四是通讯设施落实。全市投资110万元,购置30 台套微机设备,使全市防汛部门全部实现微机联网。同时,市防汛办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全市防汛部门的通讯设备进行一次全面检修和保养,确保汛期信息畅通。五是汛前检查。 6月上旬,市防汛办组织石油管理局、石化总厂、防洪工程管理处、军分区等单位,对全市防洪工程进行了汛前检查,及时发现和改进防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安全渡汛。 (郑国民)
【加快防洪及供水工程建设】 1998年洪水过后,市江河堤防、城市防洪工程水毁严重,市水利局立即组织全市水利部门进行水利工程灾后建设工作,全市各项防洪工程及城市供水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共完成工程量1 186.42万方,完成投资18 366.46 万元。其中江河堤防建设完成工程量991.61万方,完成投资15 076.83万元;城市防洪工程完成工程量92.51万方,完成投资2 250.626万元;城市供水工程完成工程量102.2万方,完成投资1 039 万元。这些工程的建成将有效提高市江河堤防和城市工程的防洪标准和城市供水能力。 (郑国民)
【大庆市新建防洪工程项目获省批准】 1998年洪水过后,在市水利局的主持下,组织各县区各有关单位的水利专家,对全市的江河堤防和城市防洪工程重新进行踏查,经过科学准确的研究论证后提出了《大庆市防洪工程项目建议》,并及时将设计成果上报松辽水利委员会申请立项。经过市水利局的积极努力,《大庆市应急渡汛防洪工程(第一部分)》和《大庆市应急渡汛防洪工程(第二部分)》已经得到松辽委的批复;松嫩两江干流消险加固工程和大庆市城市供水二期工程得到省计委的批复。在市水利局的积极努力下,按松辽规计[1999]170、178、179、198、195号文件,共争取资金56 057.39万元。其中城市防洪工程一、二部分共计19 982.54万元;松嫩两江干流消险加固工程共计36 074.85万元。 (郑国民)
【松嫩运河竣工通水】1999年10月13日松嫩运河(原称“中南引”)竣工通水。市委、市政府在东升水库闸门举行了隆重的松嫩运河竣工通水庆典仪式。杨信、司家祥、单新元、刘春华、康志俭、韩冬炎等市领导出席庆典仪式,省政府农业综合开发办主任李方旭及省有关部门的领导专程赶来祝贺。松嫩运河开发工程是借助省“三引”,即北引、中引、南引工程中的中引和南引两大工程的主体框架,对其加以扩建、维修、配套,在大庆市境内形成一条连通松花江和嫩江,长达260 多公里,纵贯南北的人工大运河,并利用运河中常流不断水源,发展周边地区的农业、畜牧业和养殖业等。这项庞大的跨世纪的宏伟工程预计总投资15.6亿元,整体建设期限为9 年。一期工程就是从1997年到1999年建成这条松嫩运河;二期工程从2000年到2005年重点开发较大规模的农业项目区和完善配套主体工程。工程全部竣工后,将构成一条水利大动脉、一条旅游经济带、一串特色经济产业链,这条以松嫩运河为主体的美丽富饶的具有现代化生产水平的综合经济带,必将拉动全市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据有关专家预测,大庆地区的森林和水面覆盖率将分别增加 2.9%和27.5%,大幅度地增加空气湿度,调节区域气候,发挥生态效益,改善市“五年一大旱、十年一大涝”的制约农业生产的不利因素,促进农业生产环境的良性循环。粮食产量将增加14.6亿公斤,鱼产量增加1 400万公斤,肉类产量增加570万公斤,农民人均收入将由1 805元提高到3 000元,相当于再造一个大庆农业。滔滔的嫩江水经过东升水库的闸门奔进松嫩运河,流经林甸、杜尔伯特、大同、肇源、肇州等区县,最后经望海闸入松花江。工程是在1998年5月正式开工。广大建设者们本着对工程高度负责的态度,发扬大庆精神、 铁人精神,昼夜奋战、无私奉献,终于按计划成功地打胜了这场硬仗。共计参战人员300 万人次,车辆1.5万台次,专业施工队34个。共完成土方811.62 万立方米,构造物88座,并经省水利厅质量监督站检查验收,工程一次合格。 (鲍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