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红十字会工作

红十字会工作

红十字会工作


  
  【学习贯彻“二法一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献血法》和《黑龙江省献血条例》是做好红十字会工作的法律保障,是依法建会,依法兴会的依据。为此,市卫生局把宣传、贯彻“二法一条例”作为工作重点之一来抓。“五·八”红十字宣传日,市卫生局在市区最繁华地段,集中四个区的红十字队伍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其余四个县及大同区在所在地宣传。1999年根据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省会关于开展“人道的力量——面向新世纪的红十字”宣传纪念活动的通知精神,市红会研究制定了1999 年5月8 日宣传纪念活动计划。在这次活动中,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等领导参加,并为无偿献血者献花,颁发无偿献血证书。市电视台、有线电视台、广播电台、大庆日报、晚报都报道了这次活动盛况。各级红会利用闭路电视播出红十字会知识50 余次,利用黑板报宣传红会知识600余次,举办演讲、征文比赛及办学习班、培训班20期,深入前线为一线工人宣传讲解红十字会知识及防病常识20次。通过宣传活动提高了广大群众对红十字会的认识。           (展怀清)
  【加强红十字会组织建设】 1999年,因大庆石油管理局实行内部机构改革,原有的体制被打破,人员变动很大,对红十字会组织有所变化。市红会及时召开会议,布置各区红会要积极工作,抓住机遇,对调整后的单位要立即取得联系,尽快理顺关系,开展工作。各区红十字会干部多次深入到石油管理局各基层单位,调查研究,积极参与,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使基层红会组织有人抓,有人管,保证了红会基层组织及红会会员队伍的稳定。萨尔图区红十字会积极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发展新会员1 738名。据1999年末统计,全市有基层组织199个,会员16万人,会费收缴全市五区平均80%左右。               (展怀清)
  【开展群众性卫生救护培训工作】 1998—1999年,全市各级红会组织举办各种类型卫生救护技术培训班28期,培训各类人员1 万人次,其中以一线工人、学生占多数。萨尔图区、采油三厂、十厂红会组织一线工人进行现场救护培训;采油一厂、客运公司等红十字会结合生产实际,积极开展卫生知识和救护知识培训;红岗区红十字会组织各基层红会开展“心肺复苏”外伤四项急救技术等急救培训班,共培训1 200人,达到了普及卫生知识的效果。
                                 (展怀清)
  【募集善款支持灾后重建】 市红十字会在取得1998年抗洪抢险、救灾防病胜利的基础上,1999年又抓紧利用募集善款进行灾后重建工作。在省会领导的关怀下,香港红会投资 404.5万元,在肇源县超等乡建760户民房,在杜尔伯特县江湾乡建卫生院1所。按照省会要求,成立了以副市长、会长魏兴柱为组长的重建工作领导小组,各受灾县也成立相应组织,并选聘技术水平高的现场施工人员,克服工期紧、资金到位晚的问题,使援建房屋顺利竣工。香港红会、总会、省会领导检察施工质量时一致认为新村选址好,房屋设计合理,工程质量好。利用福建南普陀慈善基金会捐助的善款30万元人民币,建设的“南扶希望小学校”,已于11月底正式投入使用。                              (展怀清)
  【市红十字会荣获抗洪救灾先进集体称号】 在1999年12月下旬结束的1998—1999年全省红十字会工作会议上,市红十字会被省红十字会授予“1998年抗洪救灾先进集体”称号,市红十字会会长、副市长魏兴柱获对红十字会做出突出贡献“领导奖”。1998年,大庆市发生特大洪涝灾害,市红十字会在抗洪抢险、救灾防病、灾后重建工作中,发扬红十字“人道、博爱、奉献”精神,在会长、副市长魏兴柱的领导下,组织医疗队深入到抗洪抢险最前线,克服重重困难完成了十分繁重的救治任务。共派出医务人员2 089人次,救治伤病员35 235 人次,投入药品价值114.4万元,投入消毒药品共6.3吨,价值39.8万元,使抗洪队伍中伤病员以及灾区患者得到及时救治,保证了抗洪队伍的战斗力,杜绝了灾区较大疫情的发生。同时广集款物,积极开展对灾区救助工作,从1998年8月到1999年9月共募集款物价值2 250多万元,其中粮食(国际联合会、香港红会捐赠的大米) 987吨,棉衣、棉被、毛毯等10 万余件及大量常用药品。市红会积极组织将募集到的物品发放到灾民手中,又利用香港红会捐款建起新村2个,600平方米的乡卫生院1所,共760户灾民于1999年1月搬入新居,乡卫生院也将投入使用。 (展怀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