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章 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第二章 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第二章 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一、“十五”时期面临的国内外环境
  进入21世纪,国内外经济环境总的向好的方向转变,为我市加快经济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世界范围的产业升级,为我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供了较好的外部环境。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新科技革命日新月异,全球性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国际分工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在这个大背景下,谁能抢先一步,谁就能赢得加快发展的优势,也就能在瓶的一轮国际分工中占据有利位置。从我市的情况看,经济发展处于上升时期,可以利用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抢占世界经济制高点。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的势头,为我市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使区域经济联系更加密切,各种经济资源有效流动也将进一步加快。对我市来说,可以利用已建立起来的广泛的对外联系和成功的招商引资经验,大力引进发达省份资金和技术,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九五”时期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为我市经济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现实基础。经过“九五”的努力,全市综合经济实力大大增强,以高科技为先导的地方工业发展明显加快,并培育出一批有较好发展前景的高科技企业,将对我市经济进一步发展起到较大的牵动作用;油田高产稳产和石化大企业的稳步发展,更为全市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各项改革的推进,特别是大企业重组改制的完成,使全市经济发展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十五”时期,国家将针对资源型城市发展出台专项政策,为我市进一步加快发展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对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党和国家十分关心,并明确提出,在“十五”期间要加大对资源型城市的政策支持力度,为我市实现二次创业的奋斗目标,加快高科技现代化城市建设提供了保证。
  此外,大庆还有一支过硬的干部职工队伍,有较强的石油、石化产业和科技优势,有丰富的地热、草原、药材、水面、芦苇等自然资源,有巨大的市场需求等等,都是我们加快发展的比较优势。同时,我们还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市加快经济发展也面临新的挑战。主要是加入WTO后,作为我市经济主体的石油和石化工业将受到冲击,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全市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20年,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买方市场全面形成,地方经济发展受到市场竞争加剧的制约;90年代后,国内各主要城市都把发展高科技产业,加强技术创新能力建设作为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人才争夺将更加激烈,使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受到人才短缺的束缚等等。
  总体上看,“十五”期间我市经济发展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关键和难点在于,能否在石油产量递减的情况下,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实现产业多元化和地方经济崛起,推进石油主导型经济向综合发展型经济转变;能否在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增强城市功能,实现由石油生产基地型城市向区域经济中心城市转变;能否根据大庆的特点,推进体制创新,走出一条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二、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
  “十五”时期,大庆经济发展将进入加快实现现代化的新阶段。主要标志是:
  ——经济发展进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时期。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依然是大庆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随着石油生产逐年递减,市场需求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约束条件后,只有不断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经济持续增长才有保障。如何抓住这段有限时期,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发展非油产业,抵补石油工业下降对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如何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提高技术水平、工艺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是“十五”期间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城市发展进入推进石油生产基地型向区域经济中心型城市转换的特殊时期。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必须在利用好石油工业对城市建设带动作用的同时,加强城市功能建设,使经济增长更多地依靠城市经济,促进石油生产基地向区域经济中心城市转换。
  ——体制改革进入推进体制创新的攻坚时期。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改革面临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利益调整。必须在保持社会稳定的前提下,实施大力度的改革攻坚,解决改革过程中的深层次矛盾,包括继续深化企事业单位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等问题。
  ——对外开放进入与国际经济逐步融合的接轨时期。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要继续拓宽利用外资的领域和渠道,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同时必须把“走出去”和“引进来”很好地结合起来,实施“走出去”战略,更广泛地参与国际竞争,促进大庆经济与国际经济接轨。
  ——人民生活进入不断提高水平和质量的重要时期。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要把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作为经济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继续努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的同时,使居民的教育水平、思想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普遍提高,人居环境有较大改善。
  “十五”时期,必须针对发展新阶段的特点,制订新的发展战略和对策,最大限度地发挥经济增长潜力,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三、指导思想
  “十五”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总的指导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以加快发展为中心,以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以体制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为出发点;在发展中推进结构调整,在结构调整中保持快速发展;大力推进经济转型、城市功能转换和体制转轨,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实现跨越式发展,为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打好基础。
  ——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进经济转型。通过加快发展非油产业,推进石油主导型经济向综合发展型经济转变。力争非油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地方经济占国民经济的比重、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都有大幅度提高。
  ——加强城市功能建设,推进城市功能转换。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商品和要素市场,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业、科技、教育、文化等第三产业,增强城市辐射和集聚功能,通过打通与周边地区和国内外的通道,扩大对外联系,推进石油生产基地型城市向区域经济中心城市转变。
  ——大力进行体制创新,推进体制转轨。解放思想,大胆实践,力求在理顺财税体制、政企联合发展机制、社会保障体系、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模式以及转变和完善政府职能等方面有所突破,获得体制先导优势,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体制。
  ——有选择地重点突破,实现跨越式发展。通过推进“三个转变”,促进全市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实现地方工业和第三产业跨越发展,加快推进现代化进程,走出一条有大庆特色的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四、发展目标
  “十五”时期是大庆二次创业的重要历史阶段,主要任务是完成高科技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阶段性目标,通过两个五年的努力,市区基本实现现代化,再用10年或更长的时间,梯次推进农村现代化,全市基本建成高科技现代化城市。依据这一战略构想,未来五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基本具备区域经济中心城市的经济规模。国内生产总值计划年均增长7%以上,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21.2%、4.9%和11.5%;到2005 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万元左右,继续位居全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较高城市的前列,在全省的经济地位有所提高。
  ——结构调整取得较大进展,非油工业、第三产业和地方经济比重大幅度提高,初步形成区域经济中心城市所必备的产业基础和结构条件。到2005年,石油、石化和其它工业占工业增加值比重由2000年的89.8:5.2:5.0调整为71:16:13,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000年11.5%左右提高到13%左右;三类产业增加值比例由2000年的 1.8:89.2:9.0调整为4:82:14;地方综合经济占国民经济的比重由2000年11.0%提高到30%左右。
  ——城市功能明显增强,对外辐射和集聚能力有较大提高,基本形成区域经济中心城市所必备的城市功能。城市交通、通信枢纽设施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对外交通便捷度明显提高,立体化的城市交通网络初步形成,城市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继续得到改善,信息化综合指数达到45%。具有较强功能和特色的小城镇体系基本形成,全市城市化水平达到50%左右。
  ——体制创新实现较大突破,经济和社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基本形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体制。企业改革继续深化,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事业单位改革全面实施,实现由政府办事业向社会办事业转变;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建立起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所有制结构进一步优化,非国有经济全面发展;政府职能得到转变,依法行政水平有很大提高。
  ——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达到富裕的小康水平。计划到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 000元左右,年均增长5.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3 000元左右,年均增长22.4%;人均住宅使用面积达到17平方米;恩格尔系数降至34%。
  ——社会文明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基本实现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到2005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左右;适龄青年受高等教育人数比重达到7.5%;社会保险覆盖率达到90%;绿色生态工程建设取得进展,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13.6%,建成区城市绿地率达到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