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创业的行动指南
二次创业的行动指南
二次创业的行动指南
二次创业的行动指南 ——大庆现代化研究纪实
市委政研室
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大庆一次创业,取得了辉煌业绩,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面向新的世纪,能否完成二次创业历史使命、保持大庆长久繁荣,是摆在全市人民面前的一个重大历史课题。
2001年 2月12日,在新世纪的第一个春天,参加大庆市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的代表们郑重地举手表决,一致通过了《大庆建设高科技现代化城市远景规划纲要》的决议。
《远景规划纲要》描绘了大庆21世纪初叶的宏伟蓝图,是指引大庆二次创业伟大事业胜利前进的行动纲领。
《远景规划纲要》是在调查研究、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形成的。为制定远景规划,市委、市政府专门成立由市委书记刘海生负责、市委政研室牵头的课题组,历时两年时间,对大庆建设高科技现代化城市若干重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形成了《大庆建设高科技现代化城市基本内涵和推进对策研究报告》(以下简称《研究报告》)和27个子课题报告。
《研究报告》凝聚了研究人员的辛勤劳动,集中了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是全市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专家认为:这是一个优秀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同类研究中处于领先水平,不仅对大庆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对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也有借鉴意义。
发展的要求 历史的抉择
从1992年大庆提出并开始实施第二次创业以来,全市人民进行了不懈探索和大胆实践,逐步形成了大庆二次创业的总体思路。1996年正式提出了“发扬大庆精神,搞好二次创业,实现长久繁荣,把大庆建设成为高科技现代化城市”的奋斗目标。应该说,这是我们所取得的一个重大成果,为大庆二次创业树立了一面旗帜。但基于当时认识程度和实践水平,广大干部群众对大庆建设高科技现代化城市的认识不是很深,对其基本内涵、指标体系、战略步骤、推进措施等问题也不够清晰、具体。因此,必须把大庆建设高科技现代化城市的基本内涵、指标体系和推进对策等重大问题搞清楚,全面勾画大庆21世纪初叶的宏伟蓝图,以进一步动员、组织和鼓舞广大干部群众为加快大庆二次创业步伐而奋斗。
对大庆可持续发展,中央和省委一直十分关心。江泽民同志1990年2月视察大庆时指出,要“未雨绸缪,考虑长远的发展问题”,1995年又为大庆亲笔题词,“发扬大庆精神、搞好二次创业”。李鹏同志1996年 7月视察大庆时提出,“把大庆建设成为中国北方高科技现代化城市”。朱镕基同志1994年视察大庆时要求把大庆建设成为“北国江南”。世纪之交,江总书记对大庆在石油稳产期就开始建设高科技现代化城市又给予充分肯定。省委在八届三次全会报告中也明确提出,支持和鼓励大庆等有条件的地区提前实现现代化。这都要求我们,对大庆建设高科技现代化城市的若干重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把中央精神、省委要求与大庆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丰富完善大庆二次创业总体思路,并创造性地加以贯彻落实。
面对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着眼于新世纪大庆可持续发展,大庆市委、市政府把二次创业的方向,定位在依靠高科技的基础之上,确立了建设高科技现代化城市的奋斗目标。这样的定位,到底是不是科学准确?这样的实现的可行性怎么样?实施这一目标,措施是否具体可行?对这些问题,都需要做出全面系统的回答。
总之,对高科技现代化城市若干问题进行研究,是全市人民的愿望、中央和省委的要求、时代发展的需要。这项研究关系二次创业目标的实现,关系大庆子孙后代的长远利益,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市委决定对高科技现代化城市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时机比较成熟。经过前几年实践,大庆二次创业思路不断完善,形成了“一个中心、四项重点工作、三个保证”的工作格局。全市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迈出新的步伐,建设高科技现代化城市出现良好开端。这些,都为这项课题研究创造了较好的理论基础、充分的实践条件。
实践的总结 创新的成果
江泽民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学研究尤其要有一种创新精神。
在大庆建设高科技现代化城市基本内涵和推进对策研究过程中,课题组始终坚持用创新的思路、创新的精神、创新的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研究报告》就是在总结大庆二次创业实践基础上的创新成果。
创新之一:科学审视大庆市情和发展前景。
全面认识、科学审视大庆市情,是搞好这项研究的基础和前提。1999年4月6日第一次课题组会议召开后,课题组成员就开始深入实际调研,广泛收集资料,并外出到沿海发达省市考察学习,还聘请专家对大庆未来20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分析预测,对大庆市情有了新的认识。
站在大庆看大庆,大庆综合经济实力较强,石油、石化产业发展处于全国领先水平,但作为资源型城市,还面临产业结构不合理、城乡差别大、地方科技和高等教育发展滞后等诸多矛盾和问题。放眼全国看大庆,大庆在全国大中城市综合经济实力排位中始终处于上游水平,有的指标位居前列,但与沿海发达城市比还有很大差距。展望未来看大庆,加快发展的任务艰巨繁重、困难压力很大,但同时也面临良好的机遇、优势和有利条件,建设高科技现代化城市基础雄厚、潜力巨大。
这样估计、判断大庆的形势,全市上下、社会各界普遍认同。广大干部群众对实现建设高科技现代化城市的目标,充满信心。
创新之二:对大庆建设高科技现代化城市的基本内涵做了准确界定。
大庆建设高科技现代化城市基本内涵一直不够明确,是这次课题研究的难点。1999年 6月,课题组派人专程拜访首都部分专家、教授,澄清了高科技、现代化等概念,对大庆建设高科技现代化城市基本内涵进行了准确界定。
大庆建设高科技现代化城市,高科技是特征、是发展重点,现代化是目标、是努力方向,最终就是要把大庆建设成为一个以高科技产业为主导,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城市。
创新之三:进一步明确了大庆二次创业的奋斗目标、主要任务和战略步骤。
经过深入研究论证,课题组提出,实现建设高科技现代化城市的奋斗目标,大体要分两步走,即:大庆市要在2010年市区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用10年或更长一点的时间,梯次推进农村现代化,全市基本建成高科技现代化城市,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课题组还将大庆建设高科技现代化城市的中心任务,归纳总结为搞好“五个创业”、实现“三个转变”,首次把建设高科技现代化城市与进行大庆二次创业有机联系起来,做到了内容统一、目标一致。
大庆建设高科技现代化城市总体目标和中心任务的提出,对丰富完善大庆二次创业总体思路,是一个重要的理论贡献。
创新之四:建立了一套评价现代化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
基于对高科技现代化城市的认识和理解,课题组在定性分析基础上又进行定量分析,建立了一套现代化指标体系,用以衡量大庆高科技现代化城市建设进程。
为科学设置指标,合理确定标准值,课题组聘请权威的省统计专家进行研究。研究中,主要参照美国社会学家英格尔斯10项现代化标准、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现代化标准,同时借鉴了广东、浙江等省及深圳、顺德等市现代化指标体系。
1999年 8月,经过多次讨论修改的大庆建设高科技现代化城市指标体系全面建立起来。这一指标体系,既反映了现代化工作重点、努力方向和本质要求,又体现了依靠石油资源发展起来的现代化城市特征;既简明扼要,又比较全面地反映了现代化进程中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结构、素质及相互间协调性;既能用来评价目前的现代化建设进程和水平,又能较好地反映未来发展趋势。各项指标的标准值,主要采用国际通行标准,同时考虑大庆特殊情况,与沿海一些省份的现代化标准比较接近。
大庆建设高科技现代化城市指标体系的建立,标志着这项课题研究取得了一个重大成果。
创新之五:提出了“六个战略”和“三项工程”的战略措施。
大庆建设高科技现代化城市是一项长期任务,研究制定推进对策应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突出战略性、指导性和操作性。课题组准确把握大庆发展实际和现代化建设方向,明确提出建设高科技现代化城市,一定要实施好结构调整、体制创新、开放牵动、城镇建设、科教兴市和可持续发展“六个战略”,搞好文明创建、依法治市和党的建设“三项工程”。
这五个创新,不仅使《研究报告》有了更高的理论价值,也必将对大庆二次创业实践产生重要的指导意义。
1999年10月,《研究报告》征求意见稿起草完成,随后印发全市各处级单位和大企业征求意见,并拿到北京请专家进行咨询论证。
集体的智慧 民主的结晶
一级党组织在政治上成熟的重要标志,就是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对高科技现代化城市问题进行研究,本身就是市委、市政府民主决策、科学决策的结果。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发扬民主的传统、科学求实的精神更是得到了充分体现。
作为课题总负责人,刘海生多次讲:“对这个《研究报告》,我们要广泛听取专家、社会各界的意见,进一步增强其科学性、可行性。”
为使《研究报告》更具科学性和普遍意义,经过市委常委会讨论研究,1999年10月16日,刘海生在北京亲自主持召开了大庆建设高科技现代化城市专家咨询论证会。大庆市委、市政府邀请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科院、中国社科院、国家计委、国家统计局、科技部、建设部以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单位13位专家、学者。大庆市主要领导、部分常委和副市长以及相关单位领导亲自参加会议。 国内和省内著名新闻单位的记者纷纷到会给予报道。 与会专家给《研究报告》以很高评价,并提出许多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刘海生对专家们表示衷心感谢,并要求课题组要逐条研究大家意见,吸收到《研究报告》中去。
为使《研究报告》能够切合大庆市情、充分体现民意,课题组还认真听取各界意见,广泛集中民智。1999年12月初,刘海生主持召开 4个座谈会,就修改后的《研究报告》第七稿,征求部分市人大常委、政协常委、民主党派、工商联负责人及无党派人士的意见,而且专门召开市委常委、副市长座谈会,征求市领导意见。征求意见过程中,大家就大庆建设高科技现代化城市的基本内涵、指标体系、战略步骤、推进对策等问题进行认真讨论,对《研究报告》的主题、基本框架,提出的主要观点、措施,一致表示赞同。大家还以对大庆长久繁荣的关心,本着对子孙后代负责的精神,敞开思想,献计献策,对《研究报告》的修改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和建议。同时,《研究报告》还多次印发全市各县处级单位、石油石化大企业,广泛征求意见。
起草组认真整理、吸收这些意见和建议,对《研究报告》仔细修改。重点对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完善城市功能,发展科技、教育、文化事业,缩小城乡差别,加强地、企联合以及搞好开发区建设等问题做了修改和补充,对大庆建设高科技现代化城市的可行性分析进行了强化。
经多次修改,集中了专家学者和全市人民智慧的《研究报告》第八稿,无论是观点还是内容,无论是科学性还是可行性,都更加成熟完善。
为进一步集思广益、统一思想,使《研究报告》逐步转化为全民意志,变成群众自觉行动,课题组把《研究报告》拿到2000年初召开的市委五届五次全会及人大、政协两会上进行充分讨论。大家一致认为,《研究报告》主题鲜明、重点突出,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依据,对加快大庆现代化建设步伐、完成二次创业历史使命,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指导意义。同时,大家还提出一些修改意见。之后,课题组又利用近半年时间,对《研究报告》做了进一步修改、补充。
回顾一年来的起草工作,市委课题组共协调有关部门、单位30多个,召开大小座谈会、咨询论证会10多个。《研究报告》印发各县处级单位讨论、征求意见共3次400多份,先后九易其稿,修改有300多处。
《研究报告》的诞生,体现了大庆人群策群力、集思广益的精神,集中了社会各界的聪明才智,反映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意志。
研究的深化成果的运用
为进一步增强《研究报告》的科学性、可行性和操作性,2000年初市委又确定27个子课题,开始进行专题研究。
子课题研究投入规模较大,全市共有32个部门、单位近千人参加。除 6个子课题是由石油、石化大企业领导负责, 4个子课题是由聘请的省外、市外专家负责外,其余17个子课题全部由市五大班子领导牵头负责。市里对外聘专家子课题,还给予了财力支持。
经过近半年时间,子课题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进一步补充论证、丰富完善了《研究报告》。
现代化指标体系子课题组完成的《关于大庆建设高科技现代化城市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及跟踪考核问题的研究报告》认为,《研究报告》建立的指标体系,量化了大庆建设高科技现代化城市“五个创业”、“三个转变”的中心任务,体现出现代化城市的主要标志,除具有导向性、独特性、全面性、概括性、可操作性等特点外,从指标体系的理论渊源上看,还符合以下理论原则。一是符合邓小平以现代化为中心的社会发展理论。指标体系既突出科技进步、把经济发展摆在重要位置,又重视经济、社会、文化的全面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既立足中国国情特别是从大庆实际情况出发,又能与国际接轨、进行国际对比。二是符合系统论的原则和方法。按照系统论观点,这套指标体系具备整体性、相关性、动态性等原则和特点。从整体性来说,这套指标是按一定方式构成的有机整体;从相关性来说,各项指标在外延上存在着各种依存关系;从动态性来说,顺应现代化这一历史发展过程,设置了信息化综合指数及一些科技进步、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指标。三是符合统计学从定性认识到定量认识的发展过程。
核算体系和增长模型子课题组,从经济总量增长、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和产业结构调整四个方面,对大庆未来20年发展进行预测,形成了《关于大庆建设高科技现代化城市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和经济增长模型的研究报告》。该研究报告通过分析大庆经济发展历程,环顾国际国内经济形势,运用投入产出静态和动态模型进行预测分析,认为《研究报告》提出的到2020年全市基本建成高科技现代化城市的目标,经过努力是完全有可能实现的。
此外,对大庆建设高科技现代化城市应争取上级支持、中国加入 WTO对大庆建设高科技现代化城市影响等问题,特别是对《研究报告》各项任务、措施的细化和具体化,子课题也都做了全面深入研究。
这些子课题,都紧紧围绕总课题《研究报告》,开展调查研究,撰写专题报告,与总课题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子课题研究的完成,标志着大庆建设高科技现代化城市课题研究工作基本结束。课题组在吸收子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又对《研究报告》做了最后一次修改。
在这两年课题研究过程中,广大干部群众对大庆建设高科技现代化城市的认识进一步深化,思想逐渐达到统一。
《研究报告》成为市委、市政府进行决策的重要理论依据,报告提出的目标、思路、措施,在大庆二次创业实践中已经或正在得到贯彻落实。去年市委、市政府根据《研究报告》,组织编制了《大庆建设高科技现代化城市远景规划纲要》和《大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并经过今年市人代会讨论审议,形成了决议。这样,《研究报告》就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变成了全党的意志、全民的行动。
在《研究报告》基础上形成的《远景规划纲要》对大庆二次创业宏伟蓝图进行了全面勾画。实现《远景规划纲要》制定的目标,将使大庆的综合实力、体制环境、人民生活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登上一个大的台阶,在大庆发展史上树立一座新的里程碑。
《研究报告》、《远景规划纲要》作为优秀研究成果和具有历史意义的纲领性文献,必将指引全市人民满怀豪情地把二次创业的宏大事业进行到底,全面完成建设高科技现代化城市的奋斗目标,为“搞好二次创业、实现富民强省”做出积极贡献。
把大庆建设成为高科技现代化城市是市委、市政府总结实践、把握规律、前瞻未来、自加压力,做出的一个历史性决策。对大庆建设高科技现代化城市若干重大问题的研究,必将因这一重大决策而永载大庆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