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综述
计划管理
全市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综述
【全市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综述】 2000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按照市委五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的总体部署,紧紧围绕全年经济增长8%以上的目标,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战胜严重旱灾,实现了以城补乡、以工补农、以丰补欠,使全市经济在大灾之年保持了平稳运行。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 029.3亿元,比上年增长8.5%。
(一)农业战胜严重干旱,损失减到最低程度
2000年,农业生产遭受严重旱灾,经全市人民共同努力,把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实现了受灾少减产、减产少减收的目标。全年实现粮食总产8.7亿公斤,比上年下降61.3%;实现农业增加值18.4 亿元,比上年下降33.1%;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1 094元,比上年下降50.7%。
种植业结构调整见到成效。种植业突出了杂粮、杂豆等优质特色品种,增加了绿色产品和高附加值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粮经比例由1999年的83:17调整到76:24。
绿色食品开发取得较大突破。新开发绿色品牌 4个,累计达到20个,形成了一批较稳定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订单农业有了长足发展,全市订单农业面积发展到 291.4万亩,占播种面积的40.3%;围绕棚室经济的发展,新建高效节能日光温室600栋,累计达到4 070栋。
畜牧水产业稳步发展。年末奶牛存栏 7.7万头、黄牛17.4万头、生猪64.3万头,分别比上年增长13.2%、4.5%和0.5%;水产品产量达6.8万吨,增长3%。绿色生态工程建设取得显著成效。高标准完成了国家投资的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一期工程,改良草原39.5万亩,造林30.1万亩,育苗1.8万亩,义务植树608万株,创历史最好水平。
全面开展两江堤防加固和城市防洪工程建设,进一步加强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新打机电井359眼,新建节灌工程382处,新增节灌面积10万亩;完善配套了现有灌区排水工程,高标准、高质量建成3个国家级机械化旱作农业示范区。
(二)工业经济快速增长,运行质量大幅度提高
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 409.6亿元,同比增长13.2%;完成工业增加值 885.0亿元,同比增长11.7%;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635.8,同比增长 315.8个百分点,列全省第一位,创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的历史最好水平。
中省直企业实现速度与效益同步增长。全年实现产值1 253.1亿元,同比增长12.9%;实现增加值845.3亿元,同比增长11.6%;实现利税750.0 亿元,同比增长142.6%。
地方工业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实现产值156.5亿元,同比增长13.9%,拉动全市工业增幅提高4.4个百分点;实现工业增加值39.8亿元,同比增长 13.8%;实现利税8.5亿元,同比增长1.4%。增幅较大的是让胡路区、开发区和萨尔图区。
(三)第三产业快速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不断壮大
全年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92.9亿元,同比增长9.8%,拉动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1.8个百分点。
市场销售平稳增长,物价水平止跌回升。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8亿元,同比增长5.4%。物价水平从10月份开始回升,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 98.7%,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98.4%,分别比1999年上升1.3和1.6个百分点。
市场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市场体系日趋完善。在完善农副产品综合批发市场、北方建材城等大型市场的同时,还重点建设了一批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小型市场,规范了煤炭市场和农资市场。初步解决了市场发育不平衡和管理不规范的问题。
经济环境不断优化,个体私营经济快速发展。全年个体私营经济实现营业收入 209.6亿元,产值108.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6.0%和85.5%。
旅游设施不断完善,旅游收入稳步增长。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 166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收入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0%和85.4%,拉动相关产业增加收入13亿元,安置就业1.7万人;新增星级宾馆5家,新发展旅行社14家,总数分别达到13家和32家。
(四)固定资产投资结构日趋合理,重点工程建设按计划实施
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9.4亿元,比上年下降 3.1%。主要原因是中省直大企业投资规模增长缓慢;地方投资中房地产开发投资有所下降。从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看,更新改造投资完成126.3亿元,基本建设投资完成61.9亿元,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8.7亿元,其它投资完成2.5亿元,分别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 63.3%、31.0%、4.3%和1.4%。投资结构日趋合理。
重点建设工程进展顺利。油田公司产能建设和石化公司炼油改造工程按计划实施;开工建设了一大批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项目,主要包括广电中心大楼、凤阳路和东干线立交桥工程、东风地区热网改造工程、东城区生活饮用水深度处理一期工程、东湖水厂改扩建工程、东城区污水处理厂、时代广场、铁人广场以及西干线和卧龙路拓宽项目等;高标准建设一批商品住宅和经济适用住房。主要包括世纪广场二期工程、澳龙小区、广厦小区、铁路住宅区、东湖小区和万宝小区续建工程等。
(五)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外经外贸稳步发展
全市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89.1亿元,完成全年招商引资任务的111.4%。共引进千万元以上项目52个,亿元以上项目9个,引进高科技项目247个。大开放战略的实施,促进了外经外贸的发展。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6 060万美元,其中出口实现2 46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 1 234万美元。
(六)金融形势稳定,税收及财政收入形势较好
全市金融系统各项存款余额为546.0亿元,比年初增加70.1亿元;各项贷款余额为188.0亿元,比年初减少22.0亿元。税收形势较好,全年实现税收202.8亿元,增长30.5%。其中国税172.7亿元,地税30.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 35.9%和6.1%。财政形势好于上年,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33.2亿元,为年初预算的119.9%。
(七)科技教育和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
全年组织实施科技计划项目949项,取得鉴定验收科技成果392项。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5%。全市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高考升学率为73.8%,比上年提高9.84个百分点。竞技体育成绩喜人,全年参加各类比赛共获金牌156枚,银牌138枚,铜牌 117枚。文艺战线硕果累累,专业艺术表演团体创作、演出的剧(节)目共获省级以上奖励17项。计划生育工作取得较大成绩,人口出生率为9.66‰,自然增长率为4.4%o。
2000年,全市在农业严重受灾的情况下,经济仍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取得了较快的增长速度,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但在经济运行中仍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没摆脱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与建设现代化农业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农村产业结构、经济结构、劳动力布局调整任务仍很繁重。二是地方工业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企业规模普遍偏小,技术创新能力弱,缺乏名牌产品和骨干企业。三是招商引资工作从引进的项目看,国外资金占有比重仍较小。
(刘焕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