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厂优化生产成绩喜人
塑料厂优化生产成绩喜人
【塑料厂优化生产成绩喜人】 2000年,石化公司塑料厂从生产方案拟定、工艺流程改进、产品结构调整等多方面优化生产,收到了挖潜增效的明显效果,为实现全厂经济效益最大化作出了贡献。
首先,坚持优化生产工艺,向降低消耗要效益。通过论证,对低压 C线造粒系统的冲洗水和线性装置凝液收集罐的喷淋水进行工艺改造,用价格相对低廉的冷凝液替代脱盐水,从两种介质的价差中,年增效55万元。长期以来,低压聚合浆液浓度均控制在380克/升,通过改进工艺,将浓度提高到390克,升,把母液返回比由68%提高到72%,使T—703塔全年减少消耗HS6 906吨,增效38万元。再如通过优化生产工艺,将回收的丁烯-1直接返回到反应器,一年减少丁烯-1消耗38吨,获得利润19万元。
其次,坚持优化生产管理,向减少损失要效益。高压装置受工艺特点限制,能连续运行20天就属较好水平,平时停车次数较多。为此,岗位工人死看死守、精心操作,并对开车方案进行优选,减少了装置开停、置换乙烯的次数,全年减少乙烯损失80吨,节支增效24万元。线性装置熔融泵出口过滤网过去都是靠人工清理,每次要停车3~4个小时,还会产生不少过渡料,严重影响生产。为提高效率,他们采取技改措施,增设了不需停车的自动换网装置,从根本上改变了生产控制。每次开车可减少废料32吨,节约中压蒸汽23吨,增加效益15万元。
第三,坚持优化产品结构,向产品多样化要效益。该厂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实施多品种组合战略,通过调整产品结构,满足市场多样化的需求。他们在搞好 18D、5000S、DFDA-7042等传统主导产品生产的同时,着眼长远利益,不畏牌号切换给正常生产带来的影响,积极开发和试生产新产品。先后完成了7000F、6500B和6366M3个集团公司级新产品开发项目和SY5311、17C2个公司级新产品开发项目,使生产牌号品种总数达到78个。他们还根据用户需要,开发生产了一大批工业专用料,全年共生产专用料22种、6.9万吨,占全厂总产量的 17.63%,这样做比单纯生产通用牌号产品多创效益885.55万元。
(王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