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调整畜牧产业结构

调整畜牧产业结构



  【调整畜牧产业结构】 2000年,全市畜牧业产业抓了 3个方面的调整。一是布局调整。狠抓了区域化规模经营,全市已形成 4条区域化规模推进的畜牧业生产带。即以肇州、肇源、林甸、大同为主的绿色畜牧业生产带,以大鹅生产为主,到年末饲养量已超过 300万只,实现产值9 000万元。大同区饲养大鹅101万,从事大鹅生产的户数达到4.1 万户,其中 1 000只以上的大户78户,实现产值 2 000多万元;以肇州、林甸和大同为主的肉蛋鸡及本地鸡生产带,已发展肉蛋鸡636万只,本地鸡220万只。林甸县东风乡和平村的养鸡大户周风存栏本地鸡 1.7万只,年收入超过20万元;杜尔伯特、林甸为主的草食畜牧业生产带。通过大力推广秸秆综合利用,以奶牛、肉牛、肉羊为主的节粮型畜牧业得到较快发展,产值可超过当地畜牧业总产值的40%;以杜尔伯特和肇源为主的野生动物生产带,饲养量已达42万只,实现产值1.2亿多元。二是畜禽结构调整。狠抓了特色品种开发。在生猪生产上重点抓了长白、哈白、杜洛克等优良品种的引进、扩繁;在野生动物饲养上,加大了用芬兰种狐改良本地兰狐的力度,通过人工授精已改良本地狐 1万只,改良后的狐皮质量达到“00”级,市场竞争力大大提高。三是品种结构调整。狠抓了畜群提纯复壮。生猪生产在全市基本淘汰土杂猪,实现了品种优良化,生猪的出栏率和瘦肉率大幅提高。肉牛生产在全市基本实现人工授精,牛肉的品质大大提高。奶牛生产在全市重点淘汰了黄改奶牛、低产奶牛。肉羊生产仅杜尔伯特县就从外地购入基础母羊3 200只,大部分实现鲜精冻配。
                                     (孙书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