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实施科研新机制新模式

实施科研新机制新模式



  【实施科研新机制新模式】 2000年,勘探开发研究院为完善科研管理机制,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积极性,推进技术创新活动的开展,建立实施了“科研项目招投标制、设计生产项日定单制、优化组合和竞争上岗制、总师负责制、项目定期评估制、业绩考核评价制、技术岗位津贴制、优秀技术创新成果重奖制”等“八个机制”,通过运用,见到明显的成效。一是调动了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通过推行科研项目招投标制,对64项新开项目全面实行招投标,在竞标中出现了室与室、组与组、组长与组员之间的竞争场面,有 113名科技人员参加了竞标,60多名青年科技人员通过投标,担当起了核心技术攻关的重任。通过实行技术岗位津贴制,对全院在科技岗位上的技术人员给予了每月40至60元不等的技术岗位津贴,加大了对技术骨干的倾斜;通过实行优秀技术创新成果重奖制,对12项在主业核心技术攻关中有重大创新和突破的科研设计生产项目及43项取得优秀成果的科研设计生产项目给予了总额70万元的重奖,调动了科技人员的创新热情。二是发挥了总师及技术专家的作用。通过强化总师负责制,对重点攻关项目实行总师跟踪管理,强化了对项目创新点的分析研究和把关。同时建立总师定期汇报制度,由院专业技术委员会定期听取重点项目负责总师的汇报,及时协调解决攻关工作中遇到的难题;通过建立项目定期评估制,实施了项目中期和年终两次定期评审,打破系统界限,跨系统组成评审组,并聘请上级主管部门领导、院内外离退休老专家参加评审,发挥了院内外专家的作用,增强了评审工作的时效性和权威性。如在外协项目“储层剩余油分层定量描述方法及软件”评估中,发现没能达到合同规定的指标要求,及时终止了合同,追回外协项目费17.5万元。三是全面提高了科研设计生产管理工作水平。通过建立科研人员业绩考核评价制,对科研人员的工作业绩、专业理论、技术水平等首次进行了自我评价、项目组长评价、室技术领导小组评价等多层次的考核评价,理清专业技术力量结构,找出薄弱环节,为实现人力资源的动态管理奠定了基础。
  年内,还根据油田公司关于科研院所逐步实行企业化经营的要求,将原来的目标责任管理方式转变为分系统内部独立核算的经营管理方式。在院内建立起了“科研主体科室实行按项目模拟全成本核算,合同契约化管理;实验室及计算中心实行定额补贴,逐年核减,逐步达到费用自理;具有一定经营能力的制图出版室、综合服务中心等单位实行社会化服务,内部独立核算,以收抵支;机关及为全油田服务的编辑部、科技资料室等单位实行目标责任成本管理”等四种不同类型的经营管理模式。并根据内部核算需要,测算调整了内部结算价格,建立了内部结算体系。通过这一改革措施的实施,该院各单位的效益观念及节约增效意识明显增强,全年压缩资金近 150万元,补充到科研主体科室,缓解了科研生产经费紧张的问题。此外,该院还积极探索开拓外部技术市场的路子。通过加强科技开发中心的力量,初步建立起了对外技术服务体系。2000年,先后完成了新星石油公司的秦家屯油气田开发可行性报告、集团公司引进俄罗斯天然气项目可行性报告、加拿大皇朝公司的州13合作区块开发方案设计。中标了青海石油公司的“尕斯库勒油田高效开发及稳产再十年方案研究”和“柴达木盆地各构造综合地层系统研究”两个项目。还通过投标承揽了深层4 320公里的地震资料处理任务和海拉尔盆地5 000个点的化探任务,为开拓外部市场积累了有益的经验。目前,该院已与塔里木、长庆、青海、新疆、南阳、冀东等油田公司签订了技术服务合同。 
                                     (尚育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