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体制改革

改革开放

体制改革

体制改革





 
  【继续深化企业改革】 2001年,大庆市在企业改革中抓了四项工作。一是继续抓好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全年列入改制的企业35户,主要是2000年没有完成改制任务的难点企业和承包租赁合同到期的企业。这些企业包袱重、问题多、改制难度大,已完成改制的有15户企业。从1997年到2001年末,共有 1 548户企业完成改制。对部分改制后企业经营又陷入困境、生产难以维持的企业,在尊重企业股东意愿的前提下,加大企业股权出售力度,共出售企业31户;对于难点企业改革,按照剥离分立、老企业破产、新企业实行股份制的改革思路,进一步深化。如市建一、二公司两个企业的分立工作已经完成,分立后的新企业按照股份制运作,并正在积极筹备加入省建筑企业集团,原市建二公司已进入破产程序。同时,企业承办的学校、医院移交工作基本完成。二是抓好已改制企业的规范运作。通过抓培训、树典型、检查指导、解决上访等方法,全力推进规范运作。制定了《关于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企业规范运作的实施细则》,并先后组织有关人员深入到县区及市属企业,进行规范运作检查,帮助企业解决规范运作中存在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作用失衡、监事会作用发挥不好、股东权益受侵害、股权设置平均等问题,使改制企业初步实现了企业法人地位确立到位、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到位、企业经营机制转换到位、产改政策落实到位。三是做好企业上市工作。成立了企业上市协调机构,积极帮助具备条件的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聘请证券专家学者对确定的重点企业进行上市辅导。四是积极为石油管理局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提供服务。按照管理局整体带资进行产权制度改革试点的要求,组织有关部门现场办公,帮助改制企业解决存在问题,为试点企业改制提供政策支持。
                                     (崔国峰)
  【财政体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2001年,市财政体制进行多方面改革,取得明显效果。在财政体制改革中,抓了六个方面的改革。一是全面推开预算管理改革。根据市预算管理改革《方案》及运作程序的要求,重点抓了开发区、教委、科委、公用局、农业局五个部门的预算改革,并按照专门的格式编制成单独的部门预算。下发《关于在县区政府实施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和财政集中收付制度的通知》,各县区全部采取零基预算法编制部门预算。拟定《实行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方案》,逐步实行集中支付制度。二是初步确定集中收付改革方案。结合全市实际,起草了《大庆市财政集中收付制度实施方案》及部分配套措施和办法,对改革模式、运行程序等提出建议,拟经市委、市政府同意后实施。三是国有资产集中管理工作稳步开展。起草《大庆市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及《大庆市企业国有资产管理办法》,提出了建立出资人制度、组建国有资本运营机构的改革思路,并已进入实质运作阶段。四是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制度。取消定点采购项目,扩大了集中采购范围。全年共完成采购项目 620项,项目预算3.59亿元,实际支出3.08亿元,节支 5 709万元,节支率13.96%。五是财税库联网工作取得新进展。以丰富网络资源为核心,继续完善一期工程,完成了工商系统内资、外资企业录入工作(内资4 758户、外资127户);开发工商系统私营企业登记软件,基本完成了私营企业数据整理、录入工作,为加强税收征管提供了依据。六是做好农村税费改革各项准备工作。结合中央7 号文件和省有关文件精神,总结试点经验,确定了农村税费改革的工件要点,完成了调查摸底、统计测算等各项农村税费改革的基础工作。
  与此同时,全市投、融资体制改革也在抓紧进行。尤其是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扩大投融资渠道,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全年实现引进资金 85.35亿元。在中省企业投资增长趋缓的情况下,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仍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共完成投资138.8亿元,其中地方完成38.79亿元,同比增长41%。
                                     (崔国峰)
  【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全市自2000年10月开始启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2001年经过各单位申报、核准、审批,取得良好成绩,全年共清理审查了钾个部门和单位的审批、备案事项1 100次。其中,属上级终审大庆市初审的158项,大庆市有最终决定权的 942项。在全市有最终决定权的942项中,减少473项,占50.2%。其中取消审批224项,取消核准68项,取消备案41项,审批改为核准的95项,审批改为备案的11项,核准改为备案的 5项,下放到县区的29项。对保留和取消的审批事项已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
                                     (崔国峰)
  【改革完善各项社会保障制度】 2001年,在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工作中,一是抓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按照省要求,制定并完善“并轨”工作实施方案和相关工作程序,为“并轨”工作的实施奠定基础。二是完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截止10月末,全市参保企业职工130 897人,离退休人员28 258人。收缴养老保险费24 849万元,收缴率97%,拨付养老保险金21 584万元,拨付率100%。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达100%。三是加大失业保险工作力度。截止10月末,全市参加失业保险的单位1 839个,职工189 302人,其中市区参保单位931 个,职工126 241人。收缴失业保险费2 710万元。全市失业救济面和失业保险金拨付率均达100%。四是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险制度。出台了《关于实行国家公务员医疗补助的意见》,在市区统筹范围内,应享受公务员医疗补助待遇的参保人员,全部实行了国家公务员医疗补助制度。截止10月末,全市参加医疗保险单位1 497个,人员47.7万人,其中地方参保人员为11.38万人。
                                     (崔国峰)
  【党政机关机构改革顺利完成】2001年,市委、市政府根据中发[1999]2号、中办发[2000]30号和黑发[2001] 6号文件精神,结合大庆市实际情况,制订《大庆市党政机构改革方案》,并于 9月30日得到省委、省政府批准。1.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地方机构改革的方针和政策,从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有利于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出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精简机构和人员编制,逐步建立廉洁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制,为把大庆建设成为高科技现代化城市而努力。2.改革的原则: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理顺党政部门之间的关系;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企、政事、政社分开,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科学界定职能,合理划分事权;精兵简政,优化结构;依法行政,规范管理。3.改革的内容:加快实现政企、政事、政社分开,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注重理顺各方面关系,改进和完善行政运行机制;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减少政府各部门的审批事项;改革行政执法体制,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配套进行相关事业单位的机构改革。
  为了顺利完成这次改革,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市县乡人员编制精简的意见》、《中共黑龙江省委办公厅、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省委、省政府机关人员定编定岗及人员分流安排的实施办法)的通知》的精神,制定了《大庆市、县(区)、乡(镇)党政机关人员定编定岗及人员分流安排的实施办法》,10月10日经市委常委会议讨论通过,党政机构改革全面展开,并于当年完成。在这次改革中,市、县(区)、乡(镇)党政机关在“三定”(定职能、定机构、定编制)的基础上,坚持干部“四化”方针,注重德才兼备,保留工作骨于,优化人员结构,发挥个人专长,提高工作效率,建设一支精干、廉洁、高效的专业化队伍的指导思想,坚持工作需要、群众参与、竞争上岗、综合考察、组织决定的基本要求,按照定岗的基本条件,重新进行了定岗。与此同时,开展了机关工作人员分流安排工作。在这项工作中,市、县(区)、乡(镇)党政机关坚持了有利于机关精兵简政,有利于机构改革的平稳运行,有利于完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在优化机关干部队伍的同时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充分开发人才资源,使分流人员各尽所长、各得其所的指导思想;坚持带职分流、定向培训、加强企事业、优化结构的基本原则;采取了组建经济实体,充实加强所属企事业单位,定向培训和学历教育,到社会中介组织、城市社区服务组织等单位工作、创办、领办、承包企业或自谋职业,鼓励自愿提前离岗休养、提前退休等分流途径。并制定了11项相关政策。通过以上办法,使机关人员分流安排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通过机构改革,大庆市行政机构编制精简 27%,其中,市委精简20%,政府精简32%,群众团体精简25%。市政府工作部门由原来的54个减少为40个,减少14个,精简26%;市政府行政编制由原来的1 507名减少为1 020名,减少行政编制487名,精简32.2%。市政府工作人员由原来的1 302人,减少为1 020人,减少282人,精简22%。
                                     (崔国峰)
  【开展事业单位改革前期工作】 2001年,在全国事业单位改革全面展开之前,市有关部门先期进行了大量准备工作。他们把事业单位改革作为全年一项重点工作任务来抓,一是以市委文件印发了《大庆市事业单位改革实施方案》,并抓了试点。按照事业单位改革总体方案的要求,重点抓了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系统的试点。《大庆中学改革实施方案》已经批复,正在积极运作。《教育系统改革实施方案》已经市事业单位改革领导小组通过,修改完善后批复实施。卫生、文化、体育系统改革方案正在研究论证中。二是制定事业单位改革若干政策。《关于事业单位改革的若干政策》已制定完成,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根据市事业单位改革领导小组讨论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后,提交市委常委会会议审定。三是对全市事业单位进行调查摸底。市事改办先后深入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农林、工交等系统和县区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全市共有各类事业单位2 139个,其中市本级事业单位 150个,四县1 478个,五区120个。人员51 975人,资产总额210 454.21万元,负债总额69 405.44万元。  
                                     (崔国峰)
  【实施物业管理体制改革】 2001年,在物业管理体制改革方面,着重抓了三项工作。一是制订《大庆市城市物业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按照公司法的要求,对物业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2002年底完成了市、区所属物业企业的转制工作。二是制定完善配套的相关政策和措施。《大庆市城市住宅物业管理办法》已公布实施;《大庆市住宅共用部分、共用设施设备维修基金管理办法》、《大庆市直机关职工住房采暖费、物业管理费补贴办法》、《大庆市直机关干部住宅热水供应补贴办法》等办法已经制定完成。积极组建业主委员会,全面推行物业管理招投标制,理顺物业管理价格体系,逐步实现物业管理市场化、规范化、科学化。三是重点理顺物业管理总公司内部管理体制。按照《大庆物业管理总公司分立重组方案》的要求,大庆物业管理总公司机关精简后,与新兴、东安、府明、府园物业管理公司隶属关系不变。热力公司、给排水公司、燃气公司与总公司分离,按专业化管理要求组建国有专业公司,幼教中心实行属地化管理。人员分流、资产债权债务分解工作已基本完成。
                                     (崔国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