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管理
计划管理
计划管理
【全市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概述】 2001年,全市人民在市委的领导下,落实市六届人大四次会议决议,紧紧围绕全年经济增长8%以上的目标,解放思想,扎实推进,使全市经济在原油产量下降、农业连续遭受旱灾的情况下,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 077.9 亿元,比上年增长8.0%,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18.0%、7.4%和12.3%。
(一)农业战胜严重干旱,在大灾之年仍夺得较好收成。2001年,农业生产在遭受严重旱灾的情况下,经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实现了受灾少减产、减产少减收的目标。全年实现粮食总产12亿公斤,同比增长38.6%;实现农业增加值22亿元,同比增长18.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 327元,同比增长21.3%。农村各业均实现了恢复性增长。一是绿色特色经济发展较快。全市总播种面积744万亩,其中特色优质高效作物占25%以上。建立了10个绿色食品作物示范区,订单种植面积发展到120万亩。 二是畜牧养殖业发展势头强劲。年末奶牛存栏11.1万头、猪存栏65.6万头、羊存栏60.4万只,分别比上年增长43.7%、2.0%和13.1%,达到历史最好水平。肉类总产量8.3万吨、鲜奶产量24.3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3.0%和43.1%。 畜牧业实现增加值7.5亿元,占农业增加值的 34.7%,为历史最高记录。三是龙头企业牵动作用明显增强。金锣、伊利、碧港等重点龙头企业的快速发展,有力地带动了基地建设。全年仅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就拉动全市农民人均增收200元左右。四是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加大。 全面启动了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治理“三化”(退化、沙化、荒漠化)草原50万亩,休牧草原达130万亩。 实施了封堵西北风口、建绿色通道和农田林网等项目。共完成植树造林26.7 万亩,造林成活率达89.2%,实现大庆造林史上的新突破。
(二)工业经济稳步增长,地方工业发展势头强劲。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915.2 亿元,同比增长7.5%。一是中省直企业生产保持稳定。大庆油田有限公司全年生产原油5 150.16万吨,保持了26年持续高产稳产。中省直大企业实现增加值869.6亿元,同比增长6.7%。 二是地方工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实现工业增加值45.6 亿元,同比增长16.1%,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 高新区继续保持较强增长势头,实现工业增加值18亿元,对地方工业快速发展起到了较强的拉动作用。
(三)第三产业发展较快,个体私营经济不断壮大。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01.3 亿元,同比增长12.3%,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个百分点。一是市场繁荣,需求呈上升趋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7.98亿元,同比增长11.6%,高于上年增幅6.2个百分点。 受需求增长的拉动,市场物价有所回升,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0.3%,比上年增长0.3个百分点。 二是旅游服务业呈现出新亮点。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26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27亿元,同比增长73.9%。三是个体私营经济有新发展。全市个体工商户总数已发展到近11 万户,新发展6 521户;私营企业发展到5 933家,新发展1 631家。
(四)固定资产投资保持相对稳定,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00亿元,比上年略有增长。实现建筑业增加值35亿元,同比增长4% 。一是中省直企业投资有所下降。全年完成投资155亿元,同比下降9.8%。二是地方投资大幅上升。 全年地方完成投资45亿元,同比增长 63.6%。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对地方投资拉动较大,全年完成投资21亿元,是上年的1.4倍。三是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市政府确定的41 个重点项目均按计划实施。大庆大学一期工程、广电大厦、东城区优质饮用水二期工程、东干线立交桥、凤阳路跨线桥、廉租廉价住宅小区、南湖治理等项目已全部竣工;东风新村中心公园改造、万宝湖治理等工程也按计划实施。
(五)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外经外贸稳步发展。全年共引进各类项目324个,到位资金85.35亿元。对外开放的扩大,促进了外经外贸稳步发展。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6 100 万美元,其中出口完成2 600万美元,同比增长4.5%。
(六)金融形势稳定,税收及财政收入形势较好。截止到11月底,全市金融系统各项存款余额为559.4亿元,比年初增加13.8亿元;各项贷款余额为175.2亿元,比年初减少13.3亿元。税收形势较好,全年实现税收234.7亿元,同比增长15.3%。其中国税完成203.0亿元,增长17.6%;地税完成31.7亿元,增长5.4%。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35.69亿元,为预算的118.8%。
(七)科技教育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全年组织实施科技计划项目57项,取得成果50项。全市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高考报考10 030人,录取7 709人,占报考人数的79.9%,比上年提高 3个百分点。在大庆召开了全国农村中医工作现场会,重点医疗专科与国外实现了有效对接。全年参加各类体育比赛共获奖牌197枚。 专业艺术表演团体创作、演出的剧(节)目获省级以上奖励28项。人口出生率为7.61‰,自然增长率为4.71‰。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 500元。
2001年在面临诸多不利因素影响的情况下,全市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仍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完成了年度预期目标。但从全市经济总体运行情况看也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一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收入在很大程度上仍依赖于种植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任务还相当艰巨。二是地方工业还缺少牵动能力强、带动作用大的骨干龙头企业和拳头产品,企业规模普遍偏小,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不强。三是第三产业规模小,特别是新兴第三产业发展不够。四是城镇人口就业及再就业面临较大压力。
(刘瑞霞)
【制订国民经济年度计划与中长期发展规划】 2001年初,市计委围绕市委提出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的目标,在充分调查、综合平衡的基础上编制了《大庆市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认真抓好计划落实,确保国民经济稳步增长。同时,完成了大庆市“十五”期间有关专项计划的编制任务。主要有《大庆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十五”规划与2010年规划》、《大庆石化产业发展“十五”规划及2015年远景设想》、《大庆市第三产业第十个五年计划及2010年发展规划》、《大庆市农产品流通业基础设施建设“十五”总体规划》等12个专项计划。此外,还完成了《大庆市农村电网改造规划》、《大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和《大庆市建材市场发展规划》等。
(刘瑞霞)
【围绕经济运行开展调研】 2001年,市计委每季度都对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进行调研,撰写《经济运行分析报告》,对经济运行态势作出科学的、合理的判断,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与措施,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同时,针对大庆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搞好专题研究。年内,先后完成了《大庆地区农业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大庆工业发展战略研究》、《大庆经五街市场搬迁问题调研报告》、《大庆市电子商务发展情况报告》、《中国加入 WTO对大庆经济影响及对策研究》、《商业街的建设与发展》等多项研究课题。还开展了大庆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调研,完成了《关于把大庆列为国家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示范区的汇报》,并向国家有关部委多次汇报,得到了这些部门的高度重视。
(刘瑞霞)
【改革计划管理体制】 2001年,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市计委积极进行计划管理体制改革,探索适合新形势的计划管理工作模式。主要进行了三项改革。一是推进审批制度改革,共清理审批项目24项,其中取消审批权或下放审批权的项目18项,占75%;对保留的6项审批项目全面实行审批内容“公示制”、办事时效“承诺制”和重大项目“联审制”,提高项目审批的透明度,切实推进政务公开。二是削减计划指标,变单项指标为综合指标,变数量指标为质量指标,变指令性指标为指导性指标,增加了企业的自主权。三是提高计划制定的社会参与度,增强计划工作的民主性和科学性,初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计划工作新模式。
(刘瑞霞)
【获得一批国家和省投资项目】 2001年,市计委紧紧抓住国家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有利时机,充分准备,“跑省进京”,围绕国家重点投入的领域,千方百计争取项目和资金。通过不懈的努力,共争取国家和省投资的项目56项,争取资金 4.5亿元,其中国家资金3.69亿元,省匹配资金9 000万元。 此外,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开发的13个项目争取无息贷款1.38亿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5%。还积极争取国家和省高科技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共有7个项目被确定为高科技产业化示范工程,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5个,共争取国家资金2 000 万元,省预算内匹配资金680万元。
(刘瑞霞)
【招商引资获得新突破】 2001年,市计委在积极争取国家建设资金的同时,采取有力措施,搞好招商引资活动,促进招商引资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一是积极参加各项招商引资活动。全年共参加大型招商活动12次,走访各大企业150多家,洽谈项目百余个,合同金额达7亿多元,实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 4.6亿元,荣获市招商引资“贡献杯”金杯。二是为招商引资提供充足的项目资料。重点编印了《大庆市重点工业项目推荐》、《最新科技成果项目汇编》等4套项目册,总计3 000多份,收录项目378个。 同时加大力度,搞好项目库建设,及时更新项目储备。到年底,市计委项目库已储备各类项目5000多个,储存项目信息3万多条。
(刘瑞霞)
【项目开发和管理取得进展】 2001年,市计委项目办加大项目开发力度,先后走访64所国内知名大专院校和48个科研院所,共调研各类项目 4 800多个,筛选出适合全市产业发展方向的项目276个,其中有160个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建议书。 在此基础上,召开3次项目信息发布会,深入28家企业推荐项目,使31个项目落实了承办单位,其中投资超亿元的项目 6个。认真做好重大项目管理工作,建立一系列项目管理办法和项目推进责任制。对使用国债资金的项目,严格按照国家要求,从项目招投标到项目开工建设和竣工验收,全过程监督,保证了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在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方面,认真贯彻执行市政府有关文件精神,按照项目法人责任制、项目合同制、项目招投标制和项目监理制运作。把好概算审查关、招投标关、设计变更关和竣工验收关,大力推行合理低价中标法,为政府节约了大量基本建设资金。
(刘瑞霞)
【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 2001年,市计委按照“十五”计划提出的原则,不断完善市场体系。主要做法:一是依据资源优势,建立专业市场,促进农产品的流通。先后建设了林甸西城绿色产品批发市场、大同区太阳升粮油批发市场等。二是对原有市场进行规范和完善。因地制宜扩建了原五金公司,成立了五金交化大市场;利用原市食品公司场地和冷冻设备等建立了水产品批发市场。三是对自发市场的混乱状况进行整顿。在萨区建立了石材专业市场,在大同区建设了农业生产资料市场,在东风新村建设了保健品市场,并对这些市场实行规范化管理。此外,还利用石油管理局设备调剂中心和北方汽配城现有条件组建了大庆旧机动车交易中心,建设了大庆农副产品市场龙南分市场。
(刘瑞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