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技术教育职业技术教育 【加强中职学校规范化建设】 2001年,大庆市职业中学有教职工 878人(包括初中),职业高中专任教师416人,达标率32.9%;职业初中专任教师 208人,达标率83.7%;行政人员114人,教辅人员33人,工勤人员93人,校办厂职工10人。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尤其是农村中等职业学校实施规范化建设,各学校校容校貌有了新的变化。肇州县、肇源县的职教中心学校,将校园内的 600多平方米陈旧用房拆除,并对校园进行平整,使校园整洁、规范,改善了办学环境。其它几所职教中心学校也在这方面有所进展。按照省教育厅对中等职业学校进行专业评估的要求,从 9月开始,市教委指导全市的中职校进行备检工作。各校的备检项目已落实,材料已准备好,为迎接全省评估奠定了基础。
(宁方忱)
【招收新生和毕业生高考取得好成绩】 2001年,全市招收中职学历生比上年有所增加。在职业学校的努力下,采取必要措施,包括调整专业设置、集中使用专业课教师、深挖实习基地潜力等办法进行招生。市教委人员深入到基层学校,为招生出点子、想办法、拿措施,共招收学历生1 394名,比上年多招收200人,好于其它城市。学历毕业生高考也取得较好成绩。全市各中职学校的673名毕业生报考高职院校,658人被录取,近 98%的考生升入高职院校,是历年来最多的一年。
(宁方忱)
【学籍和教材管理更趋科学规范】 2001年,市教委加强对全市中职校学历生学籍档案管理,按照省里要求和方便管理及高考录取的需要,重新设计档案材料。适当增减了项目,使之更实用、更直观、更科学。同时,对参加短期培训的档案也统一要求、统一标准,由各校管理,市教委定期检查。对中职学历生教材的管理也更加规范。过去,职业高中使用的教材版本较多,专业较多,一直很混乱,目前基本达到了版本统一、专业教材更加规范的要求。
(宁方忱)
【大庆广播电视大学概况】 大庆广播电视大学成立于1979年7月(前身是大庆电大工作站),隶属于油田技术教育处。1982年 8月,经黑龙江省政府批准正式改制为大庆广播电视大学。其任务是为全市社会经济发展培养以大专学历为主的各类应用型人才和提供多层次、多形式的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学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设有办公室、教务处、科研科、工程系、经济系、文史系、网络中心、继续教育科、学生科、招生就业指导办公室、图书馆、工会、财务科、总务处、安全保卫科等15个科室。现有在岗职工 120人,其中教师77人。专业技术人员中,副高职称39人,中级职称46人。设有工程、经济、文史3个教学系列、80余个专业,2001年共开设251门课程。各级各类在校生共计2 110人,其中学历生1 410人,短期培训生700人。学校占地6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3.5万平方米,有 9座公用建筑。拥有演播室、语音室等22个实验室,2个卫星地面站,已建成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学习中心。 图书资料日臻完善,正向融纸介质、音像介质和电子介质为一体的综合资料体系迈进。 学校固定资产总额达5 400万元,办学条件和办学能力在全省地市级电大中占首位,在全国电大系统中居于前列。
(宋 然)
【加强教学管理 提高教学质量】 2001年,大庆广播电视大学进一步健全科学的教学管理体系,建立健全教学组织机构,按照学科和专业特点,实行三级教学管理模式。以教研室为单位,以教学系为支撑,深入开展各项教学、教研和科研活动。坚持教务正副主任、教务干事、各教学系主任、教研室主任日常教学检查和定期听课制度,坚持每学期全校性的教学检查、评比和总结。采取检查教案、听示范课的方式加强对教学过程的评估检查。积极鼓励和倡导教师将改革创新意识贯穿于教学实践之中。加大教改力度,突出实践环节。在传授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重点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在自开课的设置中,开设了演讲口才、书法、速记、计算机应用基础等实践技能课。与此同时,加强教学手段现代化建设,推进远程开放教育规律的探索,建成了世界一流、国内领先的主干千兆乙太网,使宽带接入INTERNET,所有计算机上网,基本满足了教育教学的需求,并且建立了自己的教育网站——大庆远程教育网,图文资料达200G。
大庆广播电视大学还积极开展校内科研立项工作,开拓科研工作的新思路。采取教研室为单位,学校核准的办法,鼓励教师确立自己的科研教研项目,“以研促教,以教带研”的机制初步形成。同时,邀请著名学者柯蓝来校讲学,为营造学校深厚的学术教研氛围,起到带头和示范作用。共有33名教师的32篇论文参加了论文评选活动,促进了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宋 然)
【拓宽办学渠道】 2001年,大庆广播电视大学切实做好普专生源的开发工作,扩展了与市内29所中学和五区四县的联系。积极开展继续教育,通过成人高考、注册视听生、联合办学、短期培训等多种形式,形成多层次、多规格,共同发展的办学格局。与省内十余所高校开展专科、本科和研究生层次的办学项目,努力做好专升本工作,推荐 123人参加专升本考试,有49人升入黑龙江大学、大庆石油学院等相关本科院校。还积极与市内各有关部门以及市委组织部等单位开展各级各类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全年参加各种学历教育的达263人,业务培训709人。同时,与统一、同创等国内知名企业及市内企业联系,使20余名毕业生找到了就业岗位。
(宋 然)
【突出素质教育】 2001年,大庆广播电视大学注重发挥学生组织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意识。组织学生参加了教育电视台组织的“太阳雨”和“花好月圆”节目的录制,参加市政府组织的西北风口治理活动、庆祝建党80周年大合唱,有效地展示了电大学生和学校的社会形象。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举办各种球类比赛、学生知识竞赛 (英语演讲、网页制作、珠算等级比赛)等活动,陶冶了学生情操。 坚持日常纪律、卫生、晚自习的检查,做到天天有检查、有公示、有反馈、有落实。“严”字当头,奖惩分明,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确保优良的学习环境和秩序。校团委荣获市直机关“优秀团委”称号。
(宋 然)
【油田技术培训中心概况】 截至年底,大庆油田技术培训中心(以下简称培训中心)共有全民职工606人,其中内部退养职工20人,集体职工3人。教职工中,具有高级职称的33人,中级职称的169人,有研究生8人,本科生199人。有离退休职工311人。培训中心坚持“立足油田,面向社会,为油田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保证”的发展方向,坚持“职工培训、科研开发、生产示范、技术服务”的工作方针,坚持“产教结合、以教为主、以产养教、以教养教”的培训模式,以“三突出”(突出职后培训、突出高级技术人才培养、突出经济效益)为主线进一步深化改革,继续实施六大发展战略,努力增加创收,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培训制度步伐,确保油田培训中心的可持续发展。 4月23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重点培训基地建设研讨会在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召开,培训中心主任徐克明应邀参加了会议并就集团公司重点培训基地建设情况参与了研讨。集团公司将大庆油田技术培训中心定位为东北地区石油、炼化企业技术工人培训基地,其经费以大庆石油管理局投资为主、集团公司投资为辅。6月5日,黑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下发《黑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有关单位申请建立职业技术培训学院请示的批复》,同意在大庆石油高级技工学校加挂大庆职业技术培训学院牌子。开设油气开采技术、油气集输技术、井下作业与维修技术、化工、烹饪等专业。 8月29日,大庆石油管理局局长曾玉康到培训中心检查指导工作。 9月20日,大庆油田技术培训中心举行成立20周年总结表彰大会。
(梁 军)
【完成各项培训任务】 2001年,培训中心完成培训任务9 122人,与上年5 840人次相比有较大提高。培训中心计算机工程系独立承担了中华全国总工会“迎接新世纪全国职工计算机普及、应用大赛”大庆石油管理局选拔赛的 500人的考务工作以及赴省参赛集训队30人的培训任务,承办了油田公司 PHP网站编程培训班,接待了首都经贸大学计算机操作与应用培训,局多种经营系统的统计软件培训班,局信息中心举办的PowerBui1der应用培训班,中油资产管理、采油工程生产管理分析系统软件、安全系统业务网络办公自动化和局人力资源部职称评审计算机软件培训班,局工会女工干部培训班等,共计培训516人次。
2001年油田技术培训中心完成培训任务情况统计表
学员常规化教育管理实现“八化一率”的管理目标,即着装仪表化、日常行为规范化、早操军事化、间操规范化、教学课堂化、自习肃静化、宿舍规格化、就寝按时化、室内外卫生清洁化,出勤率达96%以上,操行合格率达98%以上,违法犯罪率为零。
(梁 军)
【教学科研成果显著】 2001年,培训中心牢固树立“能力本位”的教学观念,全面实施职业素质和能力教育,引导教师将以知识灌输为主的教育方式转变为以提高职业素质和工作能力为主的教育方式,使教学科研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全年完成10 794学时的教学任务,计划完成率100%,99级、2000级学员期末考试理论技能成绩均达到培训中心规定的教学指标。各种培训班学员培训质量达到用人单位规定标准。全年安置99级9个专业高级班270名学员、中级班5个专业78名学员实习,实习到位率100%,实习计划完成率100%,毕业鉴定一次鉴定合格率96.9%。培训中心还组织编写了《专业建设规划汇编》、《教学计划汇编》,组织开展高级技工教育油气开发技术等10个专业、中高联读烹饪等 4个专业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编辑、审改工作;组织进行了2年制电脑广告等7个技工教育专业、职业培训学院技师两个专业及石油管理局培训班各专业的开发、设计、审定工作。在技能鉴定工作中,完成了应届毕业生、油田公司、石油管理局、炼化公司微机操作工及文字录入处理员的职业技能鉴定,引进了计算机办公应用等高新技术考试模块,为下一步开展计算机高新技术考试做了充分准备。
在科研工作中,培训中心制订了《中心科技管理实施办法》,7 个教科研项目,全部通过验收。上半年向局科协申报论文16篇,有 9篇论文获局科技论文二、三等奖;为《大庆油田优秀教育论文集》推荐20篇论文,入选14篇;为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会推荐论文 5篇;有22篇论文获省教科研成果二、三等奖。中心青工“五小”项目获局一等奖。
(梁 军)
【健全教学制度管理体系】 2001年,培训中心全面实施理论教学、技能教学、实习教学及科技科协一体化管理,实行教师任课资格认定制和授课动态考评制,严把教师上课入口关,在教师中形成了优胜劣汰、竞争上岗的局面。为建立适应培训工作的教学管理体系,组织编制、修订、完善了一系列教学管理制度,并在工作中加以实施,有效地规范了教学行为。完善了质量分析制,对毕业鉴定结果、期末考试成绩进行认真分析,使教学方法不断得到改进。下半年,100 余名教师参加了“创新课”和“大说课”活动,收到良好的效果。中心开发系在承担油田公司退役军人岗前培训和采油、油气集输、作业、测试高级工素质提高班培训中,送教到现场,还聘请生产经验丰富的兼职教师。在教学上,采取工艺、设备、技能、现场四位一体同步施教的模块式教学方式,学员生产实习、论文答辩、技能训练、技能鉴定全部按计划完成,毕业答辩通过率达100%。化工与机电工程系在完成日常培训任务的同时,与哈尔滨机电工程学校合作,举办培训班两期,为石油学院化工系培训学员60名。
(梁 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