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肇州县

肇州县

肇州县



  【概况】 肇州县位于松嫩平原西部,松花江北岸,东临肇东,南接肇源,北与安达毗邻,西北同大同区接壤。辖6镇6乡2场,总面积为2 44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为183万亩,总人口43.2万人。
  【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1年,肇州县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力抓好各项工作推进落实,县域经济及社会事业都取得了较好成绩。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完成 14.13亿元,比上年增长15.3%。
  农业和农村经济在大灾之年实现恢复性增长。完成农业总产值8.82亿元,实现农业增加值3.9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6.6%和43.1%;农村人均收入 1 212元。种植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经济作物面积达到41.2万亩,比上年增加18.5%;农业经营农户达到4.6万户,占农户总数的58%。畜牧业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奶牛、黄牛、生猪、大鹅四大基地建设进一步加强,养殖业实现产值2.99亿元,比上年增长8.2%。绿色品牌培育工作有了突破性进展。“黑玉金香”牌黑玉米、“龙海鹤天”牌酱仔鹅和白条鹅三个品种获得国家 A级绿色食品标识。农业项目建设取得了良好效果。百万亩喷灌、人畜饮用水、盐碱地灾害治理、绿色通道工程等重点项目建设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新打机电井312眼、人畜饮水井17眼,安装节灌工程20处,建设集雨工程1处,省级节水增效示范区1处;植树造林7 500亩,义务植树110万株;建设盐碱地改良示范区1处,改碱种草1万亩,先后被评为全国基本农田保护先进单位、全国土地执法模范县。
  工业经济呈现出加快发展的良好态势。完成工业总产值12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2.9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8%和 16%;实现利税4 487万元,比上年增长5.3%,经济效益综合指数比上年提高 2.9个百分点。重点项目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肇融亚纺扩建、乳品厂液体奶生产、焰花公司新福工区建设、龙鹤公司扩建和油气资源开发 5个项目已投入生产,神州药业玉米淀粉深加工项目已全程试车。成功地启动了一些停产半停产企业。通过招商引资、联大靠强,成功地启动了庆丰糖厂、焰花公司、龙州啤酒公司、丰利味精公司四家停产半停产企业,盘活存量资产8 200万元,安置1 000多人就业。企业向集团化发展迈出新步伐。肇融亚纺公司加入省亚麻纺织集团、肇州乳品厂加入摇篮乳业集团、庆丰糖厂加入中国德力西集团,企业体制创新、技术创新步伐明显加快,实力明显增强,对县域经济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加大。
  个体私营经济和第三产业健康发展。面对市场消费低迷、需求不旺等因素,强化市场体系建设,完善载体功能,活化商贸流通,推动个体私营经济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新发展个体工商户 222户、私营企业29户;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6.01亿元,比上年增长5.3%。市场丰盈,物价稳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4.47亿元,比上年增长4.2%。
  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大力实施全方位开放战略,广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先后参加西洽会、哈洽会、北京经贸活动周等招商引资活动,在京召开了北京·肇州经济技术协作洽谈会和肇州同乡、朋友联谊会,成功地举办了肇州经济贸易洽谈会,共签订协议及合同项目31个,合同引资额4.57亿元,到位资金4.16亿元。
  城乡面貌有了很大改观。在财政不投资或少投资的情况下,按照“产业化开发,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新思路,多方吸纳资金搞建设,全县城乡建设总投资达到1.73亿元,其中县城建设投资 7 319万元。所实施的十字大街绿化、体育广场改建、宾馆绿地建设、四门外整治、环卫设施改造、十字大街亮化、房屋开发、道路铺装、地下排水设施改造和自来水厂一期工程建设“十项工程”全部竣工。为改善人民群众的生存条件,让县城居民吃上放心水,为子孙后代造福,投资 1 800万元,加大水厂建设力度,使水厂在春节前投入供水,水质达到了国家饮用水标准。村镇建设共投资 9 947万元,重点推进小城镇建设和示范村建设,农村住房砖瓦化率达到41.3%,自来水入户率达到38.4%,道路铺装率达到 49%。城乡环境面貌焕然一新,被评为全市村镇建设先进单位。
  财政在财力不足、刚性支出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实现了收支平衡。狠抓财源建设,强化税收征管,积极向上争取资金,科学调整支出结构,千方百计增收节支。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9 120万元,比上年净增1 727万元,增长23.4%,县级财政收入7 038万元,比去年净增1 487万元,增长26.8%。向上争取转移支付资金4 886万元,争取社保资金、小城镇建设、教育危房改造、工业贷款贴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救灾扶贫等专项资金 4 790万元,全县可用财力达到1.48亿万元,保证了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工资、调资补差、年终奖金足额兑现,保证了离退休职工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保证了公益性重点项目的顺利实施。
  各项改革稳妥推进。按照省、市统一部署,先后完成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工作,撤并乡镇 4个,撤并比例为22%;开展行政村调整工作,行政村由183个调整到104个,撤并比例为43%;实施党政机构改革,撤并机构 12个,县直党政机关行政编制精简23%,有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和乡镇党政机关行政编制精简 20%;进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适应加入世贸组织后的新形势,清理并取消了一部分审批事项;加强财务监管,成立财政国库集中收付核算中心,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实行统一管理。
  社会事业有了长足发展。通过开展“科技下乡”、“技术创新”等活动,大力推广普及实用技术,科技对工农业生产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巩固提高“两基”成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育教学成果显著,被评为全省基础教育工作先进县;以强化“三级网”建设为重点,初级卫生保健水平有了新的提高;计生工作不断加强,计划生育率达到97.63%,人口出生率控制在8.8‰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66‰;交通电力、邮电通讯、广播电视、文化体育、环境保护等各项事业也都取得了较好成绩。
  社会形势保持稳定。面对连年干旱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的实际困难,积极帮助农民解决种子、化肥等生产资料不足问题,协调农贷资金 4 582万元,使农民在大灾之年及时种上了地;广泛开展一帮一扶贫救助活动,通过干部包扶、民政救济等渠道,解决口粮 1 000吨,发放救济款 50万元,折合人民币255万元,使困难农户的生活在大灾之年有所保障;认真执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符合低保条件的城镇特困居民发放低保资金52万元;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法轮功邪教组织的非法活动,深入开展严打斗争,打掉犯罪集团 10个,破获大案154起,抓获犯罪嫌疑人 215人;安全工作常抓不懈,防范措施不断强化,有效控制了生产、交通、火灾等事故的发生,被评为全市安全工作先进单位。
  政府自身建设明显加强。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转变工作作风,改进工作方法,强化职能作用,狠抓各项工作的推进落实。坚持跑上、跑下、跑外的工作方法,对上争取支持,对下体察民情,对外寻求合作,建立了大事实事推进落实责任制,并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倾尽全力加以推进,使水厂建设、居民巷道维修、城乡环境治理、抗旱打井、教育危房改造、清理“三乱”、减轻农民负担以及社保、医保、低保扩面等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年初所确定的42件大事、实事,需当年完成的31件已全部完成。同时,认真落实和办理人大议案、政协提案,细心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使政府工作得到了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的关心、爱护和支持,推动了政府各项工作的开展。
  【党政领导人名单】 中共肇州县委书记李景华(1月免)、刘建平(1月任),副书记刘建平(2月免)、袁长军(1月任)、邢志广、张福臣、于淑范(2月任);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徐秀声 (2月免)、刘建平(2月任),副主任杨惠(2月免)、李洪志(2月任)、韩义 (2月任)、孙丽杰、王启生;县人民政府县长刘建平(1月免)、袁长军(1月任),副县长李洪志(2月免)、韩义(2月免)、王成国(2月任)、杨树义、曲连贵(2月任)、朱清霞(10月任)、于福(2月任)、连树生(2月任);县政协主席邢志广,副主席孙显禄、李凤歧、杨连科、郝佰贵、曹永庆(2月任); 县纪检委书记杨一龙。
                                     (孙秀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