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油田开发整体效益
提高油田开发整体效益
【提高油田开发整体效益】2002年,油田公司继续坚持“过紧日子”的思想,全方位、多渠道地实施低成本战略,力求达到增收节支、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他们在强化财务管理的同时,在油田开发系统大力推进勘探开发一体化的管理模式,以提高投资回报和开发效益。一是理顺管理机制。油田公司组建了勘探开发一体化管理办公室,以区块为单元实行项目管理。由研究院提供技术支撑,各采油厂加强现场监督。二是加快外围上产规划部署。在评价及开发方案编制工作中,积极向勘探延伸,做到“三个超前”,即超前落实评价区块,超前实施评价工作,超前两年编制产能建设方案。三是强化运行过程的管理。在实施过程中加强“五个结合”,与勘探共同优化地质部署、井位部署、测井系列选择,做到新增储量与新建产能的评价标准一致,储量评价与开发方案编制的人员一致,从机制上保证了新增探明储量质量,提高了勘探开发的整体效益。通过上述工作,全年4个油田(区块)新增石油探明储量5 248万吨,可采储量1 319万吨,已动用地质储量1 566万吨,当年新增储量动用率达到29.6%。共部署并组织实施开发首钻井187口,编制开发方案25个,部署开发井1 668口,设计产能110.85万吨,为外围加快上产奠定了基础。针对评价区块日益零散的特点,以探采结合的方式大力实施“百井工程”,利用“种子井”实施滚动开发,见到明显效果。全年利用探井159口,年捞油量超过3.5万吨。优选8口“种子井”,部署开发井104口,建成产能6.9万吨。
油田公司提高油田开发整体效益的另一项重要工作,是控制操作费用增长,大力降低采油成本。一是优化注采结构调整,控制无效注采循环。年内各采油厂按照“优化注水量、产液量,缓解地下矛盾,控制操作成本”的要求,通过细化、优化注水层段,减少特高含水层注水量,开展周期注水、油井堵水和注水井浅调剖等工作,使全油田比计划少注水 2 750万立方米,少产液 1 400万吨。二是加大超高分子量聚合物应用力度,降低聚驱成本。在采油六厂北西块清水配制污水稀释超高分子量聚合物试验取得较好效果的基础上,在采油一、四、六厂推广应用,不仅解决了含油污水外排问题,还节约清水 900万立方米,降低了聚驱操作费用。三是加强综合治理,控制油井作业综合返工率。采油各厂用抽油机井杆、管防偏磨和防断脱等技术,强化下井工具、施工质量监督管理,全年在投产油水井增加 2 711口的情况下,油水井维护工作量比上年减少 2 097井次,抽油机井作业综合返工率降低了6.74个百分点。四是提高用电、节电管理水平,严格控制电量增长。各厂(公司)科学制定用电、节电计划,将计划指标逐项分解落实,采取应用 DSM技术、改造高耗能设备、用放空天然气发电等节能措施,使全年的用电量比计划减少2.38亿千瓦时。五是推广油井常温集输技术,减少集输生产耗气。全油田有1.25万口油井实现不加热集输,年节气1.45亿立方米。 (倪行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