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炼化公司
大庆炼化公司
大庆炼化公司
【概况】大庆炼化公司是由原大庆油田化工总厂和林源石化公司重组而成的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的地区分公司。下设马鞍山、林源两大生产区,总占地面积20.3平方公里,拥有固定资产原值 115亿元,净值74亿元。公司原油加工能力为800万吨/年,现有生产装置45套,其中有世界最大的5万吨/年聚丙烯酰胺装置、亚洲最大的180万吨/年重油裂解装置,以及由国外引进的20万吨/年异构脱蜡装置、5万吨/年丙烯腈装置、3 万吨/年腈纶装置等,生产工艺和过程设备均处于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能够生产汽油、柴油、煤油、润滑油、聚丙烯酰胺、石蜡、腈纶等38种100多个牌号的石油化工产品。截至2002年底,公司在册员工7 246人,其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32%,专业技术人员占员工总数的18%。公司机关设 9个处(室),下辖10个生产厂、专业公司。
2002年,炼化公司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效益为中心,以结构调整为重点,努力优化资源配置,完善二次加工,全年累计加工原油5 12.77万吨,比计划多加工12.77万吨。轻质油收率达到74.34%,比年度计划指标高5.66个百分点;炼油综合商品率为91.86%,比年计划高1.11个百分点;加工损失率 0.89%,比年计划低0.03个百分点。聚丙烯酰胺产量全年完成6.05万吨,是年度计划的103.5%。完成销售总收入107.62亿元,实现税费11.7亿元,实现考核利润 2 843万元。 (刘洋)
【稳步实施发展规划】2002年,大庆炼化公司进一步确定了“十五”发展计划和远景规划,总体发展思路是:围绕构建世界级聚丙烯及油田化学品基地这两条主线搞好配套改造,消除瓶颈制约,提高盈利能力、产品竞争能力和抗御市场风险能力,把炼化公司建设成为国内外一流的大型炼化企业。围绕“两个基地”建设,炼化公司着力做好核心技术引进和重点项目前期工作,并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其中,30万吨/年聚丙烯项目于6月19日经国务院批准,完成技术交流和谈判,具备了与专利商签约的条件;与其配套的将72万吨/年重油催化装置改造为100万吨/年重油裂解装置的项目,于11月15日正式启动;自主研制开发的 1.3万吨/年高抗盐聚丙烯酰胺项目,仅用 4个多月就建成并于12月14日一次投产成功。以上项目的实施,标志着大庆炼化公司“两个基地”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 (刘洋)
【连续三年实现盈利】炼化公司全面推行低成本战略,始终把降低成本作为强化企业管理、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关键来抓。2002年,继续推行成本效益核算机制和班组核算工作,确立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管理体系,建立计划、财务综合分析制度,加大预算控制力度,层层分解指标并签订业绩合同,以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同时,进一步优化生产方案,优化产品结构;进一步搞好各项基础工作,加强安全和设备管理,努力降低事故损失;进一步加强物资采购和投资管理,广泛开展节能降耗、挖潜增效活动。年内实现网上采购1.8亿元,节约资金5 614万元;预结算核减工程款2 822万元,审计核减工程造价 719万元,效能监察核减工程款193万元;管理费用比预算节约 546万元;财务费用比预算减少2 210万元;应收帐款下降7 417万元,超额完成指标 143万元;炼油现金单位加工费110.86元/吨,比预算降低5.24元/吨。与2000年同口径比较,企业重组两年总计降本增效8.33亿元。通过以上工作,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企业效益,全公司剔除经营性因素后,全年实现考核利润 2 843万元,是中油股份公司成立以来,连续三年实现盈利的下属炼化企业之一。 (刘洋)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大庆炼化公司在上年科技管理体系改革的基础上,2002年继续强化科研机构的工作职能,使科技工作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管理轨道,形成以科研开发、生产实践为两条主线的科技发展体系。为使科研投入见到最大效益,公司严格界定项目回报率,规定攻关项目投资回报率必须在40%以上,技改技措项目的回报率必须在25%以上,达到标准的科研项目资金投入上不封顶,并实行项目负责制,严考核、硬兑现。公司全年的科技投入达1.1亿元,实施科研开发项目 5项,完成科技攻关项目29项、技改技措项目231项,年创效5 000万元。其中,抗盐聚合物、复合离子聚合物及连续法细粉造粒项目均实现了工业化生产,已在油田推广使用;采用均聚共水解工艺生产高分子量聚合物和石油磺酸盐表面活性剂的项目研究取得进展;重油裂解装置沉降器粗旋系统改造、气体分馏丙烷压缩机气轮机改电机、丙烯腈装置提高精制回收率改造、糠醛及酮苯装置能量优化改造等项目均达到预期效果。 (刘洋)
【提高企业管理水平】2002年,炼化公司扎实推进HSE和ISO1400体系的建立,带动各项管理工作与国际接轨。一是加强生产管理,实施优化生产方案,提高工艺技术水平,年内由于35万吨/年催化重整装置改扩建和新建14万吨,年甲基叔丁基醚 (MTBE)装置的顺利投产,使产品质量得到优化升级,柴油全部执行新的质量标准,汽油全部具备低烯烃标准。二是加强安全管理,从落实岗位责任制入手,实行安全风险抵押责任制,建立健全各项监督检查制度,确保装置安、稳、长、满、优运行。三是加强设备管理,搞好日常维护,及时解决设备系统存在的隐患,提高使用、维护和管理水平,设备及仪表三率均控制在指标之内。通过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充分发挥和挖掘了装置设备的潜在能力。此外,在企业发展战略、决策、投资、资金、资产、质量等各项管理中,都坚持高标准,逐步向严格化、精细化、科学化迈进。
(刘洋)
【环境保护成效明显】针对石油化工生产容易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实际,大庆炼化公司全面推行 HSE管理标准,在全公司构建起健康、安全、环保的管理新体系,使生产可控污水、废气全部达标。2002年公司建立了安全环保监督机构,明确了奖惩办法,并与 7 000多名员工签订了安全生产合同,编印了《HSE 管理体系培训教程》、《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等教材,先后举办了94期培训班,有效增强了员工的安全环保责任感和法制意识。公司先后投资 7亿多元,建成了5套环保装置,2套废气回收系统,废渣填埋场正在建设中。已建成的污水处理场,年处理污水上千万吨,减少了污水外排量,有效控制了污染,带来了可观的环保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为控制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投资建成 2.5万立方米的气柜,并对丙烯腈火炬进行熄灭改造,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废气的排放。他们坚持每 4小时进行一次环保监测,随时抽查,控制污染源,避免了环境污染和居民上访事件的发生。炼化公司还注重生态环境建设,为绿化、美化厂区,开展“亮点”工程,引进适合化工厂区生长的植物,吸收分解有毒有害物质,绿化面积达 140万平方米,使炼化工厂成为绿色“花园”。全公司外排水达标率、废渣处理率均达100%,厂界噪声低于国家标准,实现了水、气、渣、噪全方位环境监控管理,被大庆市评为“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突出贡献单位。 (刘洋)
【企业文化建设喜结硕果】大庆炼化公司将2002年定为“企业文化年”,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对内提高了全体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增强凝聚力;对外提高企业信誉度,增强产品市场竞争优势。全年在文化建设方面,推进 6大类31项工作,进行文化审计,制订具有炼化特色的《企业文化手册》和《形象识别规范手册》;冠名T47/48次列车为“大庆炼化号”;参加中央电视台首届“球迷世界杯”活动并赢得 3项大奖;开展“学习铁人精神,争做新时期炼化人”特训营活动;举办“迎接十六大、党在我心中”文学、书法、美术作品大赛,活跃了员工文化生活,在培育“四有”新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炼化公司荣获2002年度首届中国企业文化年会中国企业文化优秀成果奖,与海尔集团、青岛集团等30家企业同登光荣榜,受到大会表彰,并被认为是最能代表中国企业文化建设基本面貌的企业之一。 (刘洋)
【党建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成效显著】炼化公司按照精干高效的原则,实行党政干部交叉任职、双向进入,各级党组织进一步健全。通过开展领导干部学习教育活动,完善业绩考评体系,使领导班子建设进一步加强。注重党员的教育、管理及发展工作,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发挥。全年举办各类培训班192期,培训9 465人次,组织参加各级技能大赛,员工业务素质进一步增强。公司党委坚持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对党员干部进行党的宗旨教育、党风党纪教育,提高抗拒各种剥削阶级思想侵袭的能力;同时健全各项制度和约束机制,落实中纪委关于企业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规定;提高企业民主管理水平,推进厂务公开,防止权力滥用,使全公司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强化。各级党组织充分发挥群团作用,开展“转观念、找差距、上水平、增效益”主题教育,充分调动广大员工、尤其是青年员工的积极性,推动“创新创效”活动进一步深化。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积极落实“打、防、控”各项措施,治安环境进一步好转。加大有偿解除劳动合同人员的管理力度,清退外雇人员 107人、市场化用工161人,全年无集体上访事件发生,维护了企业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
(刘洋)
【炼油厂强化安全生产管理】2002年,炼化公司炼油厂积极应对各种困难,加强内部管理,圆满完成全年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全年累计加工原油357.93万吨,实现销售收入 60.02亿元,实现利润7.26亿元。全年共生产柴油146.19万吨,生产MTBE4.02万吨,生产液化气 21.09万吨,生产丙烯9.71万吨;全年实现轻质油收率70.32%,炼油商品率92.92%,加工损失率 0.79%,炼油自用率6.29%;柴汽比1.49,完成综合能耗 68.72千克标油/吨。2002年,该厂牢固树立“安全第一、安全就是最大效益”的思想,狠抓安全管理工作。重新划分了领导干部安全责任承包点,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夯实安全基础管理工作,严格执行 HSE管理体系,使安全工作迈上法制化管理的轨道。通过落实公司关于按加工费、按利润进行考核兑现的班组经济核算制度,建立厂、装置、班组三级核算机制,并将核算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层层签订业绩合同,将各项指标完成情况与责任人奖金挂钩。向员工普及成本核算知识,厂核算员每月深入装置出题、考试,给员工答疑解惑,提高员工对班组经济核算重要性的认识,提高核算水平。同时,狠抓节能降耗、挖潜增效工作,全年实现挖潜2 668.05万元。实施科技攻关项目 5项,技改技措项目18项,这些项目的投用为装置长周期运行和提高轻质油收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刘洋)
【聚合物厂经营管理出成效】2002年,炼化公司马鞍山生产区聚合物厂采取“效益联算,成本单向考核”的办法,与各基层单位主要领导签订经济责任状,将各项指标层层分解,逐级落实,加强了班组经济核算工作。对聚丙烯酰胺装置重点从包装物、化学品、原材料等方面进行分解,将指标落实到班组和个人,使利润、成本与奖金挂钩。每月组织人员认真编写材料计划、检修维修计划,并定期召开厂长办公会议,对各项计划进行严格审查,确保各项费用的有效控制。在强化装置达标工作中,丙烯腈装置达到了公司的标准,丙烯酰胺装置、聚丙烯酰胺装置达到了中油股份公司的标准。在挖潜增效方面,该厂全年共挖潜 936万元。与公司科研中心合作开发了 7线抗盐产品,投入试生产;聚合物装置投入工业化生产,生产出合格产品;连续法造粒建设项目、丙稀腈提高精制回收率项目、1.3万吨/年抗盐导热油项目的投产使用,均达到预期效果,年节约资金约 2 600万元。全年累计生产聚丙烯酰胺6.07万吨;生产抗盐聚合物1 815.9吨,生产丙烯腈5.14万吨,生产丙烯酰胺4.53万吨,生产硫酸铵3 979吨;全厂综合能耗326.1千克标油/吨;全厂实现收入10.98亿元,实现利润3.62亿元。
年内,聚合物厂在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全面完成生产任务的同时,还突出抓了队伍建设。一是全方位、有步骤地开展基层党建工作,不断增强企业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二是开展领导干部学习教育活动,发动群众征集到有关厂领导班子的 4个方面32条意见和建议,为厂领导班子成员查问题、找原因、强素质、促提高提供了依据;三是抓好“支部创六好”、“党员十带头”的活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四是抓好对技术干部和岗位工人的培训,开展“干部交叉学习”活动,举办学习各装置工艺流程和设备管理的培训班、HSE 管理体系知识讲座、《安全生产法》知识讲座,对岗位工人开展了不同层次的培训工作,员工的技术水平都有了较大的提高;五是抓职工队伍的稳定,加大对市场化用工人员的教育力度,全年无集体上访事件发生,进一步维护了企业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六是在公司开展的提合理化建议活动中,该厂共征集45项,获奖20项,获奖金额 9 600元;在“金点子”活动中,共收集72项,在公司获奖5项;QC科技成果攻关活动中,共收集21项,有4项被评为公司级优秀QC科技成果。评选出了双文明建设先进单位1个,双文明建设先进班组5个,优秀管理者1人,科技工作者标兵1人,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优秀工人26人。 (刘洋)
【林源生产指挥部赢利逾亿元】2002年,炼化公司林源生产指挥部累计加工原油154.87万吨,其中掺炼俄罗斯原油7.75万吨,轻油收率81.18%,比计划提高0.19个百分点;综合商品率91.09%,比计划提高0.07个百分点;综合加工损失率 1.22%,比计划降低0.18个百分点;炼油综合能耗86.91千克标油/吨,比计划降低6.82个单位;柴汽比1.16,比计划提高0.07个单位,考核口径吨油利润205.6元,现金单位加工费93.62元,全年实现利润1.15亿元。
1、加大技改力度,向科技要效益。 年内,林源生产区转变经营理念,加大装置技术革新和科技攻关力度。在组织技改技措和科技攻关中,把握“三最一必须”的原则,即生产最需要、效果最明显、效益最可观和当年必须有效益。为配合加工俄罗斯原油,他们有针对性地进行了技术改造。由于俄罗斯原油的硫含量较高,对设备腐蚀较严重,为此,常压装置新增 2台缓蚀剂泵,向初馏塔顶和常压塔顶注缓蚀剂,以减缓对设备的腐蚀,保证生产能够长周期运行,实践证明效果良好。为进一步降低成本,在一套催化实施了提升管改造,投资仅 7万元,投用后,催化剂单耗不变,汽油中的烯烃从47.6%降低到35%,柴汽比由0.76提高到0.84以上,并且可以直接生产清洁汽油。单位加工费下降11元/吨,吨油利润提高53元,年可多创效益2 000万元以上。在对催化重整装置采用催化剂器内再生的办法后,使该装置收率提高了1.68个百分点,吨原料利润增加45.56元,全年增加效益3 280万元。气体分馏装置新增一条蒸汽线,直接从二套催化引入压力相对较高的蒸汽,使两台无声加热器发挥应有的作用,为装置降低了能耗。
2、抓计划管理,搞好投资控制。林源生产区全年大修费用计划为1 384.8万元,实际完成1 289.9 万元,节约94.9万元,比上年实际发生减少742.58 万元。维修费用计划为1 360.5万元,实际完成1 725.4万元,比上年减少367.6万元。固定包修费用为1 171.14万元,比上年减少429.95万元。以上三项费用2002年计划总额为4 186.44万元,比上年共减少1 540.13万元。
3、装置检修工作进展顺利。 年内,林源生产区全部装置都进行了检修,是近年来工作量最大、检修最集中的一年。共完成检维修项目 1 705项,大修项目80项,技改技措45项。检修期间完成压力容器检测252台,其中报废、更换1台。完成压力管道检测4 849米,其中更换154米。在技改项目中,天然气管线项目共投资 800万元。为搞好这一项目,林源生产区成立施工指挥部,把质量管理、安全管理、施工管理有机结合起来,保证了工程质量,使之对该地区发展生产、改善群众生活条件,发挥了重要作用。 (刘洋)
【炼化产品销售额逐年上升】大庆炼化公司树立以质量求生存,以精品求发展的经营理念,在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上下功夫,同时完善售后服务,以优质服务巩固市场。2002年,公司密切关注市场变化,加强产销衔接,针对不同时期出现的不同情况,采取应对措施,做了大量有效的工作。使汽油、柴油、渣油、液化气、丙烯、石蜡、丙烯腈、聚丙烯酰胺、乙腈、硫铵、腈纶11个品种实现了销大于产;统配产品汽、柴油超额完成了东北公司下达的配置计划。炼化公司下属销售公司已拥有稳定的用户群体,建立了严密的市场管理体系,产品辐射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石蜡等产品远销美国、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家。汽油、柴油、液化气、石蜡、丙烯腈、聚丙烯酰胺 6个品种被评为大庆名牌产品。随着炼化公司生产规模的扩大和产品品种的日益丰富,销售量和销售收入呈逐年上升趋势,2002年销售石化产品 480万吨,销售收入达107亿元。 (刘洋)
【炼化公司领导成员名单】
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董孝利
党委书记:于宝祥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张 振
常务副总经理:沈殿成(5月免)
副总经理:魏 强 郭亚新
总会计师:肖 锐
总经理助理:侯丛福 杨德威
宋立东 孙晓光
公司副总师:徐占武 李安学 岳 国
张永兴 周云霞
李善春(10月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