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机械工业

机械工业

机械工业


 
  【概况】2002年,机械工业系统广大干部、群众在油田内部市场萎缩、活源不足的困难条件下,转变观念闯市场,强化管理创效益,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尤其是石油管理局和石化总厂所属机械加工企业通过重组改制,实行“强强联合”,为企业持续发展积蓄了后劲;努力开拓外部市场,靠产品质量和优质服务赢得用户,取得明显成效。但市属机械工业企业多数存在负债经营、设备老化、活源严重不足的问题,原三环机修厂、铸铁管厂等一批中小企业相继解体,全行业经济指标同比明显下降。市属企业全年共实现销售产值5.38亿元,为上年同期的48.38%;工业增加值1.82亿元,为上年同期的69.2%,利税总额2 838.8万元,为上年同期的30.48%。                                (赵文江)
  【全市机械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2002年机械行业经济运行情况表



                                    单位:千元
                                     (赵文江)
  【总机械厂生产经营创佳绩】石油管理局总机械厂是全国石油系统综合实力较强的机械加工制造厂,生产以抽油机、石油专用管、采油井口、三采注聚设备、压力容器等11大系列、300多个品种的石油机械产品。2002年该厂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坚持“遵循市场规律调结构,开拓三个市场求效益,强化内部管理转机制,依靠科技进步谋发展”的工作方针,抓好两开发 (产品开发、市场开发)、 深化内部改革、强化成本监控,生产经营开创了新局面。全年生产产值、经营利润和职工收入都超过了历史最好水平。其中,工业总产值完成 5.2亿元,为年度计划的127%;销售收入完成4.48亿元,为年度计划4.1亿元的109%;实现利润657.5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23.85万元/人·年。                        (梁文鹤)
  【市场开发形势喜人】总机械厂把拓宽市场作为企业追求效益的必然选择。2002年全厂按照“依托油田市场求生存,开发外部市场谋发展,进军国际市场拓展更大的生存发展空间”的营销策略,针对用户的需求差异,分区块、分层次、分产品开发市场,捕捉“第一信息”、寻找“第一市场”、服务“第一用户”,逐层推进,广揽活源,扭转了多年来任务量不足、经常靠存货拉动生产的被动局面,全年实现市场开发工作量5.26亿元,创造了历史最好水平。铆焊分厂科学组织生产,全力以赴保市场,在超能力工时95%的情况下,全年完成了1 250台抽油机制造任务。其中在国内市场开发方面,销往其它油田的产品品种和总量都有新的突破,实现外销产值3 379万元;其中外销抽油机79台,产值679万元;外销油管346.1吨,产值189.8万元。国际市场开发也有一定进展,实现产值28万美元。先后与美国、加拿大、尼日利亚、印尼等32个国家和地区的60多家企业进行接触,已与三菱株式会社驻美国办事处、哈萨克斯坦中亚公司等企业签订了 7项合作协议;与美国、韩国一些企业签订了井口密封件项目引进、旋转防喷器项目调研、油壬出口等4项技术引进或项目调研协议;累计投标报价4.2亿元,涉及抽油机、油管、井口、电机等十多个产品品种。已为苏丹供货42吨油管(合同金额33万元),为哈萨克斯坦阿克纠宾注水项目配套封隔器90套(合同金额25万元),为哈萨克斯坦油田提供电机30多台 (合同金额30万元),与日本合作生产的空气压缩机已实现了批量出口,出口产值150万元。
                                     (梁文鹤)
  【研制开发15种新产品】2002年,总机械厂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增加企业效益为目标,加快老产品更新换代和新产品研发步伐,“做强已有的、捡回失去的、开发没有的”,完成新产品开发15项,实现新产品产值 6 339万元。他们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动力,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拓展效益空间。完成了硬齿面加工技术等 5项重大工艺攻关项目,工艺挖潜节约76万元。根据本厂产品销售资料分析和市场预测,对在市场上占主导地位的主力产品系列,集中力量进行开发。年内,完成了渐开线抽油机等9种型号节能机型和6种型号特种抽油泵的开发,对67种型号规格的抽油机进行了模块化设计,将已有产品做强;对近年来市场萎缩的井下作业工具等产品,充分发挥本厂生产制造经验丰富、技术能力强的优势,在老型号基础上改型换代,抢回失去的市场;根据油田产能建设的需求,新开发了螺杆泵井口驱动装置和真空加热炉等产品,真空加热炉产品已实现产值 150万元,泥浆泵缸套等新产品也陆续投入生产。新的替代产品正在逐步形成规模,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
                                     (梁文鹤)
  【特种汽车制造厂超额完成利润指标】2002年,石油管理局所属特种汽车制造厂为适应市场需要,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取得明显成效。全年完成工业总值2.42亿元,比上年增加9%。实现营业收入2.37亿元,其中外部市场收入2 08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8%。实现利润423万元,加上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985万元,实际创利1 408万元,同比增长43%,超额完成了管理局下达的利润考核指标。
  该厂在全年工作中,以大力培育主导产品为重点,积极进行结构调整,汽车改装产值占到该厂总产值的 41%,达到1.08亿元。通过结构调整,初步形成了以特种汽车改装为主导,以机械加工为支撑,以设备修理为拉动的产业、产品结构新格局。按照这一格局,优化整合内部资源,重新对各生产单位进行了产品定位和服务定位,在逐步突出汽车改装产品主导作用的同时,使其它产业的集中度进一步提高,产业布局更趋合理。主导产品牢牢定位在车载专用设备的制造上,突出了以“专用”为特点的改装车产品发展方向。围绕市场需求和产品结构调整,开展技术创新,全年共完成新产品开发47项,申报国家专利10项,现已拥有专用车国家目录51个,为产品结构调整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产品保证。在经营机制上,完善经营责任制度,以签订内部经营责任书的方式,将经营指标的压力,转换为基层领导班子和主要经营者开拓市场、完成任务的动力。在配套服务上,对厂房、设备、工艺装备、辅助设施等进行调整和改造,为实现专业化的生产作业体系、提高特种车质量,顺利完成结构调整创造了条件。  (徐建军)
  【开拓内外市场扩大发展空间】2002年,特种车制造厂通过“新产品展示会”、“新产品展示万里行”等活动扩大企业影响,树立企业形象,同时加强与用户沟通和交流,提高服务质量,稳定了内部市场,扩大了外部市场,实现外部市场经营收入 2 100万元,创造了历史最好成绩。该厂在开拓市场方面的主要做法:一是眼睛向外,大力拓展外部市场。他们把产品开发与市场开发紧密结合起来,于 3月份成功组织了“特种车新产品展示万里行”活动。在从东北到西北34天的万里行程中,该厂的“富奇”吉普、四驱越野面包车等 4种新车型,顺利通过了各种复杂路况的实地检验,赢得了沿途10省10个石油企业的一致好评。万里行活动宣传了企业产品,实现销售收入1 500多万元。8月份又举办了“油田专用车新产品展示”活动,向局内外120多名来宾展示了新近开发的22种新车型,使产品成功进入了吉林、中原、大港、青海4油田市场。二是立足油田,不断巩固和扩大内部市场。从 5月开始,针对油田市场,举办为期一个月的“特种车新产品巡回展”,共走访25个油田单位,达成销售意向 1 100多万元。同时发挥地缘优势,同用户联合研制了地震钻机车、下灰车、粉煤灰运输车和新型洗井车等新产品。三是通过强化优质服务赢得市场。该厂的特种车产品已经销到辽河、大港、胜利、中原、长庆等石油企业,针对用户多、分布广的特点,他们依托当地实力较强的修理厂家,建立了胜利油田和长庆油田特约维修服务站,通过积极主动、方便快捷的本地化服务,进一步树立了信誉,扩大了市场。                                (徐建军)
  【开展“成本效益年”活动加强企业管理】2002年,特种汽车制造厂按照管理局的统一安排,深入开展了成本效益年活动,在加强管理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被评为全局成本效益年先进单位。一是重点进行了全面预算管理和目标成本管理。通过开展单项产品核算和班组核算,使产品成本得到有效控制,相同产量的成本支出同比降低了 1个百分点。二是加大资金回收力度,盘活沉淀资金,逐步实现资金良性循环。2002年以前年度应收账款回款率达81.95%,当年产品销售和修理劳务收入回款率达到 86%以上。三是进一步规范物资管理。实行物资供应部门与用料单位共同采购、共同验收、相互监督的管理制度,有效地控制了采购支出,全年实现采购效益 305万元。四是加强了定额管理。在进行科学测定的基础上,下调11种定型机加产品的工时定额,使这部分产品在关联交易价格下降 12%的不利情况下,仍保持了一定的利润空间。五是加强能源管理。通过封存在用车辆,控制车辆使用,制定用油标准等措施,使燃料费用得到了有效控制;完善计量装置,加大了对水电消耗的控制;通过对锅炉进行技术改造,节约了燃气费用;加大冬防保温工作力度,努力降低热损,合理调用热量,减少了费用支出。与上年相比,全年共计节约能源开支189万元。六是开展成本效能监察。全年自查成本3.3亿元,并对查出的25个问题及时整改,进一步规范了生产经营行为,降低了成本。同时加大审计工作力度,全年完成审计项目8项,审计资金总额1.14亿元,发现有问题及影响经济效益金额775万元,取得直接经济成果 286万元。七是加强了质量管理。在实现2000版标准转换和扩版的同时,将企业主导产品“汽车改装”纳入体系管理,质量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产品质量稳步提高,一次交检合格率同比提高0.13%,机加产品废品率同比降低0.09%,外部质量损失金额为62.4万元,比上年减少51.6万元,被评为局质量管理先进单位。八是以提高利用率和盘活闲置为目的,加强设备管理。通过内外调剂、出售等方式减少闲置固定资产15台套,原值 126.2万元,超额完成了局定指标。九是以提高实效为原则,发挥总厂与基层单位的两个积极性,切实加强了在职职工的培训。十是通过健全组织机构,完善管理体系,初步形成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安全管理模式。2002年,该厂再度获得局安全生产文明生产金牌单位称号,实现了安全生产文明生产金牌“四连冠”。                          (徐建军)
  【电泵公司圆满完成全年各项工作任务】石油管理局潜油电泵公司是大庆开发、制造、检修、销售潜油电泵的专业厂家。拥有职工 1 102人,固定资产原值7 054万元,净值5 045万元,具有年产电泵千套以上的生产能力。2002年该公司面对油田内部工作量减少、电泵检修价格下调,国内外电泵市场竞争加剧的严峻形势,落实质量责任追究等措施,使配件质量得到了有效控制,进一步提高了产品质量,电泵机组检泵周期为 1 132天,比计划延长了22天。在工艺管理方面,有针对性地进行工艺细化,在21个主体生产岗位实行岗位标准化操作,对照标准找差距,从根本上强化了工艺管理这一主要环节,有效提高了职工的操作水平,使产品质量得到保证。在生产管理方面,根据市场信息,生产反应速度明显提高,机组检修能力进一步增强,为销售工作提供了可靠保障。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该公司试行工人操作师(高级)评聘制度,有9名岗位工人被聘为高级操作师,35名被聘为操作师,并实行动态管理, 有力地调动了岗位工人学技术、多干活、出精品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该公司还根据管理局统一安排稳妥推进整体改制工作,逐步将公司改造为管理局控股的有限责任公司。在公司内部,为理顺业务流程,将下属信息中心与研究所两个大队级单位合并,压缩了编制,提高了科研攻关能力。对公司所属东新石化产品经销处、顺达建安工程公司和中兴汽车修理厂实行集体带资分流,顺利完成由集体所有制向社会化民营企业的过渡,为这些与电泵关联度较低、面向社会型企业的发展创造了广阔空间。电泵公司贯彻“立足大庆之基,外拓发展之路,勇闯国际市场”的工作思路,解放思想、团结拼搏、聚精会神练内功,全力以赴谋发展,两个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全年实现销售收入4.59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14.79%。其中主营业务实现销售收入3亿元,完成年计划115.7%;全年实现外创收入1.03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29%,首次达到公司主业总收入的 1/3;综合经济实现收入1.58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58.33%。全年生产电泵机组872套,销售1 160套,检修451套。大庆油田机组返厂率4.2%,为近三年最低。公司被评为管理局“成本效益年”活动优秀单位及安全生产、文明生产金牌单位,继续保持了黑龙江省双文明建设标兵单位称号,公司领导班子再一次被评为管理局优秀经营管理班子。                 (李春霞)
  【全面加强质量管理】2002年,电泵公司以“成本效益年”活动为契机,建立健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增强了内控能力,公司管理水平有了总体提高。在质量管理方面,他们以确保产品市场竞争力为目标,一方面继续夯实质量管理基础工作,再次通过了中质协公司的质量监督检查,进一步增强了质保体系的有效性;另一方面按照与市场接轨的要求,全面完成了ISO9001-2000版升级换版工作。不断完善检验手段,实行索赔制度,以产品的高质量,保证了企业高效益。                             (李春霞)
  【继续扩大电泵市场占有量】电泵公司2002年继续实施以销促产的经营战略,以产品质量和优良的售后服务,增加市场份额。在油田内部市场,电泵关联交易已纳入了油田公司物管中心管理,实现了大庆油田内部电泵销售的封闭式运行,有力地促进了关联交易的稳定发展,全年关联交易收入达到1.95亿元,为完成公司年度总体经营指标起了决定性作用。在国内电泵市场日趋激烈的竞争中,该公司继续占有吉林和江苏市场,并新开发了善鄯油田市场,在青海、渤海的市场份额也有所扩大。在国外市场开发方面,苏丹市场新增电泵井近30口,成为公司海外创收的主力市场。与美国威德福公司签订了 4 000万美元的销售协议,并进入履约阶段。在印尼市场开发上也取得了新进展,为以后借助中油股份公司开发该市场奠定基础。与墨西哥、委内瑞拉和阿曼等国家继续保持密切的商务联系。               (李春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