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水产业

水产业

水产业



  【水产业持续健康发展】2002年,全市水产养殖面积稳定在314万亩,水产品产量达6.6万吨,投放鱼种3 100吨,分别完成年计划的100%和105%,与上年持平。生产秋片鱼种2 920吨,水产业实现产值3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10%,比上年增长10%,通过调整结构,水产业在养殖规模不变的情况下,呈现出效益上升的局面。在科技含量上也有新的提高。全市重点在“科教兴渔”上搞突破,大力提高科技贡献率,向科技要效益。一是抓名特优鱼种繁育中心建设。在让胡路区东华集团建设一座名特优鱼种繁育中心,总投资893万元,其中东华集团自筹资金593万元,市政府投资300万元,计划引进5个品种,为全市提供名特优鱼苗鱼种。该中心地热井已打完,达到正常供水要求,2 000平方米的厂房已完工封顶,建室外成鱼饲养池300亩,已投入生产,其他辅助设施及设备正在组装。二是抓科技推广工作。全市在不断更新养殖技术的基础上,重点推广了池塘套养、池塘主养鲫鱼、池塘两荐养殖及大水面增殖技术。据统计,全市年推广池塘主养鲫鱼2 000亩,池塘套养6 000亩,大水面增殖 2万亩,综合养鱼面积6.52万亩,驯化养鱼面积 1.6万亩。三是抓科技培训工作。全市通过举办技术培训班、科技示范户带头、科技人员现场指导等多种形式培训渔民,全年共培训渔民7 900人次。         (孙书启)
  【发展名特优水产养殖】2002年,市水产业根据调整结构,发展名特优水产品的要求,着重抓好新品种养殖的推广示范。一是加大河蟹养殖推广力度。全市河蟹养殖面积达到2.68万亩,产量达265.6吨,产值914万元。杜尔伯特县他拉哈镇养殖河蟹面积达到3 000亩,产河蟹110吨,产值达450万元。肇源县临江村渔场开展河蟹养殖高产高效试验,年初在25亩水域放养扣蟹120公斤,亩产量达到50多公斤,产值达 5万多元,为开展池塘高效养殖提供了宝贵经验。肇源县全县河蟹养殖面积达3 000亩,比上年增加一倍,产河蟹9万公斤,取得显著经济效益。二是推广新品种引进经验,加大水产品结构调整力度。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逐渐被广大渔民接受和欢迎,其中新品种引进示范起到重要作用。杜尔伯特县石人沟渔场大力发展黄桑鱼养殖,年初投放黄桑鱼5万尾,产黄桑鱼3 250公斤,产值13万元。肇州县朝阳沟镇共进村党支部书记刘永臣建林蛙养殖池60个,每个100平方米,共计6 000平方米。他引进林蛙养殖技术,在省林业大学专家的指导下,从苗种繁育、饲养到饲料加工,形成一定规模,共养成蛙40万只,获效益15万元。三是推广综合养殖、生态养殖典型经验。由于鱼价下跌,利用综合养殖、生态养殖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益,是发展养殖业的最佳途径。肇源县兴安渔场面积 240亩,根据实际情况,对原有池塘整修改造,采用主养、套养等综合养殖方式。养殖鲶鱼、团头鲂、彭泽鲫、镜鲤等优良品种,同时采用黑光灯诱虫、大草压青肥,投入细绿萍等办法,降低成本,年末单产达350公斤,产值达27万元。肇州镇肇安村养鱼户李军投资30万元,建立了高标准集旅游、餐饮、住宿、垂钓、娱乐于一体的“肇州休闲鱼庄”,获得效益10万多元。        (孙书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