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科技工作

科技工作

科技工作



  【组织科技周宣传活动】围绕“科技创造未来”这一主题,5 月18日至25日,市科技局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科技活动周宣传活动。活动周期间,进行了知识产权和地震知识宣传。宣传专利申报、代理、保护、实施等方面的知识,制作宣传板12块,散发宣传材料 2万余份,展出地震科普知识宣传板14幅,散发宣传材料 2 000余份,并张挂了宣传横幅,现场咨询50多人次。市科技局还组织五区、四县的科技部门广泛开展科技下乡活动。深入基层进行科技讲座、科技咨询、赠科技图书等活动。共咨询450人次,走访52个自然屯,举办培训班42期,4 000余人次参加培训。科技周期间,市科技局、市科协、萨尔图区科技局及萨区科协在东风新村义耕世纪广场联合举办了大型科普宣传活动。共有29个单位参加,悬挂标语16幅,彩旗58面,出宣传车2台,秧歌队1支,宣传板109块,科普挂图120张,咨询台13个,发放宣传资料4.70万份。市卫生局开展了以“为了明天、珍爱生命”医疗保健义诊为主的宣传咨询活动。全市各市级医院、市卫生防疫站、市中心血站、各区级医院及各矿医院等50多个医疗卫生单位的200 多名医疗专家参加了活动。活动期间,共出动宣传车50多台,出宣传板100多块,发放各种宣传单(册)2万多张,义务诊治、咨询病人达 1.6万多人。市教育系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一是组织中小学生参观铁人展览馆、石油技术博物馆等场馆。二是举办全市首届中小学生信息技术知识竞赛。有30件小发明、小制作,45幅绘画作品,40篇论文共 115件作品参展。三是教育电视台开办了科技活动周专栏,开展系列科普知识讲座。市文化局组织市电影公司进行了科教影片汇映活动,在各大影院放映了《宇宙与人》、《巫师的骗术》、《石油生成与勘探》、《知识老人》、《地膜覆盖》、《稻田养鱼》等优秀科普、科幻影片及科技新闻片。    (王廷文)
  【一批科技项目列入国家科技发展计划】2002年,市科技局在向国家和省申报项目争取资金支持方面有了重大突破。大庆市制造业信息化、城市水资源质量改善技术与综合示范等 9个科技项目被列入国家级科技计划。美达采油设备公司的多元调剖车载注入装置、庆红宝西瓜研究所的庆红宝系列优良西瓜种子产业化建设等53个科技项目被列入省级科技计划,共为大庆争取资金3 000多万元,已到位1 300多万元。为大庆市科技项目得到国家和省支持资金最多的一年。在农业方面共争取到国家级项目4项,省级项目11项。其中两个国家级项目到位资金110万元;省级星火项目 2个,争取资金25万元;省级产业化项目3个,到位资金140万元;省级攻关项目6个,争取资金75万元,总计争取资金350万元。由市庆农西瓜研究所承担的“特色无籽西瓜新品种选育与配套栽培技术研究”项目被列入国家级科技攻关计划;由大庆市大哈大食品有限公司承担的“1万吨/年粗杂粮系列免煮面技术开发”项目,被列入国家级星火计划,国家将拨给资金进行支持。                            (王廷文)
  【大庆地震局被评为全国防震减灾先进集体】在2月4日召开的全省(市)地震局长会议上,市地震局被评为2001年度全省防震减灾工作先进单位。3 月19日至22日,在中宣部、中国地震局在北京召开的全国防震减灾宣传工作会议上,市地震局被评为全国防震减灾宣传先进集体。大庆地震台网于1991年 3月开始总体设计、施工、仪器设备研制及系统安装调试,1992年6月1日投入试运行,1992年10月通过了中国地震局、黑龙江省地震局、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等部门的验收,正式运行。大庆地震台网由中心台站和五个子台组成,中心台站设在采油二厂试验大队,五个子台分别设在杏五井、火炬、杏南、庆新、创业等地区。大庆地震台的建立,填补了全省西部平原地区地震监测的空白。大庆地震台成立以来,密切监测大庆及其临近地区的地震活动,对本地区发生的有感地震提供了快速准确的报告,为研究本地区地震活动及地震预报工作和油田生产指挥提供了可靠的第一手资料和数据,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和社会稳定做出了贡献。截至2002年 6月末,大庆地震台共记录地震事件4 470次,其中,可定位远震1 110次,可定位近震418次,地方震16次,速报地震611次。编辑地震观测报告119期,旬报357期,产生地热资料共1 730天,电磁波数据共2 010天。大庆地震台观测资料在历年黑龙江省地震资料评比中连续获得优秀成绩。                          (王廷文)
  【地震联防协作区会议在大庆召开】 6月17至19日,松嫩平原地震联防协作区第二次会议在大庆市召开。哈尔滨市地震局、长春市地震局、绥化市地震局、松原市地震局、大庆市地震局、吉林油田抗震办、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抗震办领导及有关人员近50人参加会议。长春市地震局、哈尔滨市地震局、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抗震办、大庆地震台在会上作了专题发言,省地震局张凤鸣作了赴美学习考察情况报告。与会人员参观了大庆地震台、林甸地震前兆综合监测站、铁人纪念馆。会议期间,各单位交流了各城市防震减灾工作经验,研讨了联防协作区地震形势。松嫩平原地震联防协作区秘书长、哈尔滨地震局副局长由永斌作了会议总结。他肯定了半年来协作区工作取得的成绩,总结了在地震趋势研究、互通信息交流等方面所作的一些实质性的探讨,并提出了下一步城市共同研究的防震减灾课题。         (王廷文)
  
  【组织科技企业参加哈高交会】 6月26至28日,市科技局组织市33家科技企业参加了第四届高交会高新技术项目配对洽谈哈尔滨分会洽谈活动,有3家企业5个项目进行了签约。大庆油田开普化工有限公司与湖北化工研究院签订了破乳净水多功能药剂开发、三元复合驱絮凝剂项目;大庆未来水处理有限公司与吉林电力学院签订了组合式自动加药装置及在线监测仪表、电厂废水零排放项目;大庆北联科技有限公司与哈泰富公司签订了盘式直线电机驱动抽油机项目。签约金额共740万元。                           (王廷文)
  【开展防震减灾纪念宣传活动】3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颁布实施四周年纪念日,市科技局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纪念宣传活动。一是利用新闻媒体,宣传防震减灾知识。在大庆教育电视台循环播放一周地震专题片《未雨绸缪》,在《大庆日报》刊发了关于加强抗震设防管理”的文章,发放了《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和《黑龙江省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管理办法》宣传挂图,市长助理王江就《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的颁布实施发表了电视电话。二是组织有关部门到繁华路段向市民宣传地震及其灾害,掌握紧急避险、自救互救的方法。大庆石油管理局、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大庆石化总厂等中省直大企业,市地震局、萨尔图区有关部门和大庆地震台共计40多人在萨尔图会战大街开展宣传活动。共展出宣传板23幅,散发宣传单 3 000余份,并张挂了宣传横幅。三是利用元宵节灯展,在时代广场展出地震科普宣传花灯,使市民在赏灯的同时,获取地震科普知识。四是举办两期《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讲座,从事地震和建设、施工专业的技术人员 120余人参加了培训。在唐山大震灾26周年之际,按照省地震局《关于做好“7.28”宣传工作的通知》要求,坚持“积极、慎重、科学、有效”的原则,结合6月29日吉林省汪清县7.2级深源地震,7 月28日,市科技局、市地震局、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大庆石化总厂及萨尔图区有关部门和大庆地震台共40多人在东风新村义耕广场开展宣传活动,展出城市防震减灾宣传板8幅,散发省局统一印制的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手册4 000多册,大庆电视台进行了现场采访报道。                   (王廷文)
  【民营科技企业开展国内外项目交流】 2月28日,市科技局组织全市15家民营科技企业和科研机构的科技人员参加了在省国际博览中心举办的俄罗斯科技创新项目展览会。会上展出俄方化工、交通、能源、生物工程、信息技术等领域 100余项科技创新项目。会议期间,与会的民营科技企业积极主动与俄方企业进行多次交流与洽谈。市高新区南垣三维能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与俄方签订了爆炸切割工艺和设备、超分散改性添加剂、纳米陶瓷复合材料等 5个项目的合作意向书。7月4日,市科技局在高新区组织30家民营科技企业召开企业科技项目推进座谈会。副市长王洪恩,高新区、市经贸委、市医药局等有关部门的主要领导参加会议。王洪恩就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突出抓好项目强市时指出,各部门要全力支持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营造浓厚的科技氛围。民营科技企业要抬高起点,在做项目上下功夫。要在政策上、资金上大力扶持发展民营科技企业,加速其推向市场的进程。           (王廷文)
  【油田研究院全面完成科研设计任务】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经过40年的发展,已成为全国石油系统内规模较大、学科齐全、技术配套、装备先进、技术力量比较雄厚的综合性研究机构。建立了油气勘探、油气开发、计算机应用三大技术系列。全院有员工 1 555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 074名,其中教授级高级工程师5名、高级工程师365名、工程师454名。
  2002年,该院开发系统的科技人员,加大核心技术的攻关力度,在挖掘水驱潜力、改善效果驱聚、外围油田有效开发及三次采油新技术攻关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1、三次加密调整研究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发展完善了剩余油描述技术,分区块落实了三次加密调整潜力,研究提出了三次加密与原井网调整、注采系统调整、三次采油相结合的优化布井方法。通过对喇萨杏油田39个区块、3 554 个单层剩余油分布进行精细描述,确定了喇萨杏油田三次加密调整规划部署,部署三次加密井位 9 675口。编制完成了三次加密调整及补充方案6项,布井1 032口。为油田高含水后期开发调整奠定了基础。
  2、注采系统调整方法研究进展显著。 提出注采系统适应性评价方法,对喇萨杏油田注采系统适应性进行全面评价,确定喇萨杏油田注采系统调整的主要方式及规划部署。编制完成了采油一至六厂 8个区块的注采系统调整方案,预计实施结果,水驱控制程度将明显提高,注水压力将得到改善。
  3、聚合物驱油技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聚驱综合调整给出各项措施的适用范围和时机,深度调剖矿场试验取得良好效果;新型聚合物评价和应用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污水配置聚合物实现了工业化现场应用;二类油层聚合物驱油技术研究有了较大进步,建立了采收率预测方法,确定了二类油层聚驱注入参数。通过对喇萨杏油田38个主力油层聚驱区块和31个二类油层聚驱区块进行井网优化部署,部署规划井位9 804口,已编制聚驱方案3项,布井678口。
  4、外围油田多种开发方式现场试验取得重大进展。 2002年进入现场的水平井、微生物吞吐和蒸汽吞吐开发试验均取得较好效果,分别突破了薄层、低渗透高粘油藏和超千米井深稀油油藏的开发界限,为提高难采储量动用程度和提高采收率提供了新的开发技术手段。
  5、外围油田油藏评价工作成效显著。 通过全面推进勘探开发一体化,实现油藏评价目的、对象和部署的三个转变,提高了储量品质和动用率,优质高效地完成了前期工程评价和油藏开发方案的编制。通过实施百井工程,形成了一套单井评价技术,加快了零散区块的动用步伐。2002年,提交Ⅰ 、Ⅱ类探明储量 5 284万吨,当年动用程度达22.7%;在15个区块设计开发控制井97口,在22 个区块部署开发井1 546口,钻井成功率在95%以上;依据8口目标探井部署开发井104口,预计建成产能6.9万吨。
  6、三次采油技术研究取得新的突破和进展。 杏二中三元复合驱工业试验取得较好的增油降水效果。弱碱化三元复合驱技术也已在北三西推上现场。微生物采油技术室内研究表明,微生物与三元复合驱结合,可比水驱提高采收率 25~30%;聚驱后利用微生物采油技术可使采收率再提高3~5%,室内研究的突破为三次采油技术以及四次采油技术的发展展示了良好前景。
  7、多学科油藏研究在油田全面展开。 应用大规模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形成在沉积相控制下的地质建模技术,深化对油藏的认识,为油藏动态研究打下基础。同时培养了一批掌握实用地质建模和数值模拟技术的油藏工程师;完成7个典型示范区沉积相带图的数字化。
  8、油田开发规划编制水平进一步提高。 通过深入分析油田产量变化趋势,找出影响油田自然递减率的主要因素;通过建立油田开发阶段划分标准和方法,明确高含水后期开发技术政策界限,提高指标预测精度和水平,使编制完成的2003年度油田开发规划方案和2002~2006年度油田开发滚动方案更加符合油田开发实际。                 (王建竹)
  【勘探技术攻关获得新突破】2002年,研究院勘探系统通过加强“技术勘探”,使规划方案、勘探部署更加科学规范,探井成功率创出历史新高;通过大打勘探进攻仗,在不同地区、不同领域取得许多新的发现,高质量地完成了油气储量任务,油气勘探取得历史性突破。
  1、中浅层精细勘探取得新进展。 通过开展精细地质研究,深化地质认识,提高了规划部署水平。全年部署探井56口,已完钻的45口井中,有41口井获得工业油气流,新获工业油气流井38口,探井成功率达到84%,比上年提高18.5%,创造出历史最好水平。通过实施勘探开发一体化,择优评价,在卫星、朝阳沟和徐家围子等地区实现了增储与上产的同步,提交石油探明储量4 611万吨。通过实施立体勘探,在巴彦查干、英台地区提交石油控制储量6 542万吨、石油预测储量 5 305万吨。通过开展滚动勘探,在敖南地区葡萄花油层实现了含油大面积连片,提交石油预测储量 4 336万吨。通过甩开勘探,在齐家北地区获得了产能上的新突破,在太平川地区显示出良好的勘探前景。
  2、深层天然气勘探实现历史性突破。 通过加强石油地质综合研究和复杂勘探目标准确成像与识别技术的攻关,深层天然气勘探实现了产能和气藏规模上的新突破。徐深 1井钻探发现了估算地质储量300亿立方米以上的大型气藏,是中国东北地区天然气勘探的最大发现;卫深5井获日产46万立方米的高产工业气流;芳深801井,肇深10井也获得日产 4~6万立方米的工业气流,展示了深层多层位、多种类型气藏勘探的良好前景。
  3、海拉尔盆地勘探取得新突破。 针对多种类型油藏气藏并存的复杂地质情况,加大了叠前深度偏移处理技术、井筒技术的压裂增产技术的应用,提出了生油洼槽控油、大断裂为油气主要运移通道的新认识,不仅预探获得重要发现,岩性勘探也取得新进展。全年完成探井14口,经压裂有9口井获得了工业油流,探井成功率达到64.3%,创历史最高水平。贝16井获得日产125.82吨的高产工业油流,估计石油地质储量2 500~5 000万吨,储量丰度每平方公里 600万吨以上,是大庆长垣喇萨杏油田之外发现的丰度最高的油藏,展示了海拉尔盆地良好的勘探前景。
  4、外围盆地攻关取得实质性进展。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及综合物探研究,对西部外围盆地的边界进行重新界定,同时针对地层层序不清、名称使用混乱、时代争议较大的问题,以生物化石和岩石同位素为主,以岩性组合为辅,对外围盆地进行统层,建立大庆探区地层层序,并确定四套物探层序,为外围盆地勘探奠定了基础。
  5、勘探规划部署水平有了新提高。 针对圈闭储备不足的实际,加强了圈闭评价与勘探部署的结合,深化了圈闭识别与描述技术研究,实现了勘探目标评价与规划部署的规范化。全年共评价出Ⅰ、 Ⅱ类储备圈闭534个,面积16 734平方公里,石油潜在资源量23亿吨,天然气潜在资源量9 988 亿立方米,指出了大庆探区“十五”后期及“十一五”有利勘探领域和目标。
  6、分析测试技术攻关迈出新步伐。 首次建立天然气中微量重烃分析技术,为天然气成因研究提供新指标。混采油层产能配比动态检测技术取得新突破,开辟了实验技术为油田服务的新途径。开发应用岩屑荧光薄片分析技术,为油气层判别提供了新手段。全年共开发实验新技术8项,其中2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项达到国内领先水平,4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分析样品161 442项块,质量合格率100%,满足了科研生产的需要。
  7、地震资料处理解释技术取得新成果。 通过地震叠前深度偏移技术攻关,实现了松辽盆地深层、海拉尔盆地复杂构造的良好成像和国内面积最大的连片处理;通过共反射面元叠加方法研制,并及时针对具体区块开展处理攻关,实现了大杨树火山岩覆盖盆地低信噪比地震资料处理的突破;通过推广全三维解释技术以及地震岩性反演技术,为徐深 1井气藏描述、苏德尔特等地区勘探部署提供了可靠依据,全年二维反演4 840平方公里,一三维反演1 237平方公里。年内地震资料处理中心共处理二维地震资料11 277平方公里、三维地震资料 1 300平方公里,一级品率达到90.2%。                           (王建竹)
  【油田设计院全面完成设计科研任务】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油田建设设计研究院是以工程咨询、工程设计、工程勘察、工程总承包、工程开发研究、科技产品开发等业务为主的国际型工程公司和科技型企业。同时又是全国石油行业指导性设计单位。5 月31日,召开了大庆洫田设计院七届二次职代会,全面实施了公司制改造工作。设计院是一个单位、两个名称共存,即对外是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控股的大庆油田工程设计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对内是作为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二级单位的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油田建设设计研究院。通过公司制改造,对机关部门进行合理优化和精简,由原来的12个部室精简到 6个。2002年,油田建设设计院全面完成设计科研生产任务。在规划方面,完成了大庆油田2002年10个遗留产能项目规划方案的编制及交底工作,12个开发区块的地面规划方案调整工作,69项老区改造项目交底等工作以及第八采油厂、第十采油厂11口气井地面规划方案。完成2003年16个产能区块(21个开发区块)地面规划方案编制、交底工作。编制完成了“大庆油田2002~2006年地面工程滚动规划方案”、2003年老油田调整改造规划、“大庆油田2003年原油储运系统改造及采油厂增加原油储油能力方案”和“天然气利用规划方案”。在设计方面,共完成设计任务 524项,其中,2002年产能工程设计 185项,油田系统工程26项,老区改造工程79项,其它工程65项,2003年产能建设工程 169项。在科研方面,全面落实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低成本战略、技术创新战略”和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高水平、高效益、可持续发展”战略,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取得了一批技术含量高、创新性强、应用效果好的勘察、设计、科研、计算机软件和标准等成果。全年完成科技成果39项,申报专利19项,完成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质检任务 246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质检任务 869项。荣获国家、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黑龙江省及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优秀设计37项次、优秀工程勘察 2项、技术创新奖及科技进步奖42项次、重大技术革新成果奖11项次、优秀计算机软件2项、优秀标准规范2项。         (付晨昱)
  【外部市场开发取得新成果】在圆满完成设计科研任务的同时,设计院坚持“立足大庆市场、拓宽国内市场、挺进国际市场”的方针,进一步加大拓展国内外市场的力度,积极开发和拓展新的服务领域和区域,参与油田外部各类项目投标以及国际项目的竞争。在开拓国内外市场过程中,积极寻求合作伙伴,加强联合,与规划总院达成合作协议,联合投标湛江燃料油库工程一举中标。2002 年,在勘察设计方面,先后参加了国内5个项目的投标工作,其中两个项目中标,合同额达 577万元;争取到西气东输管道改线工程、惠尔康庆新乳业工程、中惠公司州13区块产能建设工程以及塔里木油田新星西北局12个项目,合同额为 280万元;在民用建筑上,先后承揽了威海留学生工业园区、大连德珑小区、世纪家园二期、大医院信息综合楼等,产值 750万元。同时,通过投标和技术交流先后承担了海洋石油公司、华北油田、吉林油田、长庆油田、塔里木油田等油田的多项技术服务项目。同时,取得了哈萨克斯坦扎那诺尔油田燃气电站、油田计量改造、注水系统效率测试3个工程项目和相关的3个工程监理项目,总合同额达 147万美元。完成了阿曼石油公司多相流计量检定任务,实现收入10.4万美元。全年实现外部市场创收2 278万元。                           (付晨昱)
  【油田采研院全面完成科研和技术推广任务】12月27日,经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批准,采油工艺研究所更名为采油工程研究院。全院有员工735人,其中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名,高级工程师104名,工程师215名,初级技术人员91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总公司级磁技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射孔器材质量监督质量检验中心、国家级电动潜油泵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挂靠在该院。拥有科研装备1 777台(套),固定资产原值10 361万元,净值5 457万元。主要承担着全油田分层开采、井下工具、增产增注、油水井修、三次采油配套、钻井设计、综合规划、信息等11个系统的研究工作。
  2002年,该院重点科研技术取得重大突破。该院组织科技人员深入老区、外围油田,按照油田公司十大配套技术和十大采油工程要求开展调研,共找出油田生产中的难题86项。经过反复论证,确立了20项攻关课题、5 项新技术推广项目,其中23项通过油田公司开题论证。为了突出科技攻关重点,油田徐深1井和卫深5井压后产气均超过100万方/天,为大庆油田在深气层和外围勘探压裂领域取得的重大进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赴哈萨克斯坦技术服务首战告捷。经过四个多月的紧张施工,在哈萨克斯坦完成了分层堵水、分层注水4口井、5井次的施工任务,创汇72万美元,在首次进行的海外市场技术服务中打响了“大庆牌”。对事关油田可持续发展的重点项目,多次组织项目组人员进行广泛讨论,确定方案。空心转子螺杆泵采油技术经过几年的研究和试验,中小排量螺杆泵在技术上已成熟,经与采油六厂、四厂联合攻关,全油田螺杆泵应用达到 771口井,比上年提高一倍。为了发展水驱、聚驱分层注水技术,对同心集成注水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认真分析原因,摸索出投堵时抹黄油,先振出后上提等办法,成功率由过去用钢丝打捞堵塞器的70%左右提高到90%。采油一至五厂已经应用同心管柱 160口井,特别是一厂七矿的测试班,已经熟练掌握了测试工艺,达到1~2天测 1口井,功效提高近一倍。在深层气藏压裂改造上,攻克火山岩堵层压裂风险预测技术、测试压裂快速解释技术、深层复杂岩性压裂体系、裂缝延伸控制技术和耐高温高压的压裂及管柱等 5项瓶颈技术,在大庆深气层压裂 3口井均获得成功,首次在肇深10井流放岩高角度多发裂缝火山岩裂缝储层进行压裂获13.9×104立方米/d高产。 由于精选目标,力求突破,在聚驱注入井解堵增注、桥式偏心井分层测试等9项技术上取得较好效果。
  采油工艺研究院还围绕东部市场开发,重点对东部市场的吉林、辽河、冀东等油田加大服务力度,充分发挥这些油田与大庆地理条件相近、技术适应性强、近距离服务成本较低、市场化力度大等优势,先后组织三批人员进行技术宣传、示范,又把部分技术人员请进来,相互沟通,加强了解。在注水、大修、酸化及井下工具等13个项目上,签订合同额 200多万元,完成产值近160万元,占对外合同总额的50%。在稳定东部市场的同时,加大了南部市场的开发力度。针对中石化公司胜利油田、南阳油田聚合物分层注入技术的需求,先后四次到这些油田进行技术交流。应用该院先进的实验室设备,对他们的各种聚合物样品进行检验、评价后,签订了13口井的技术服务合同,创产值110 多万元。同时,与中国石油技术开发联合公司合作在印度国家石油公司中标磁防蜡器38套,总金额48万元。先后派人赴尼日利亚、美国、塔吉克斯坦、加拿大进行技术交流,接待国内外技术交流28次,总人数达 150多人次,扩大了对外影响和服务空间。                                  (赵云生)
  【科技成果获奖概况】2002年,全市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1项;获省级科技进步奖24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16项;获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技术创新奖10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9项。总计获省、部级科技奖励35项。       (王廷文)
  【获省、部级奖励项目】
           2002年获国家、省(部)级科学技术奖项目表



  续表



  续表



  续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