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
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
【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3年,区委、区政府带领全区人民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努力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以争创龙江第一区为目标,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全面实施“1358”工程,克服非典和旱灾等不利影响,全面完成了区七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全区实现生产总值85.2亿元,同比增长26.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7 亿元,同比增长68.6%;第二产业增加值29.5亿元,同比增长12.6%;第三产业增加值53亿元,同比增长33.5%。财政总收入实现2.73亿元,完成预算的123%,同比增长8.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54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21.4%,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13%。
工业。全区工业增加值实现18.71亿元,同比增长40.5%,利税实现5.06亿元。现有宏伟化工园区、塑料工业科技园区、乡镇经济开发小区三个工业园区。各园区经济在年初部分生产企业季节性停产和非典影响等不利情况下,仍然保持较好的发展局面,新建项目陆续开工,经济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工业总产值、增加值保持稳定增长,为全年经济指标完成奠定了基础。全年计划新建项目17项,预计总投资35.23亿元,实际完成新建项目15项,完成投资13.16亿元,其中有9个项目实现当年开工、当年建成投产,新开工项目实现增加值4.6亿元。续建项目7项,总投资6.15亿元,累计完成投资5.11 亿元,这些项目全部投产,有3个项目实现达产,实现增加值3.5亿元。
农业。播种面积12.3万亩,其中,粮食作物5.9 万亩,粮豆总产6 857吨,经济作物3.4万亩,瓜菜总产4.98 万吨,青贮饲料3.2万亩,总产9.6万吨,粮经饲比例4:3∶3;重点实施了农业综合开发科技推广示范、万寿菊加工、中草药种植、花生种植、星火牧场葵花育种、绿色食品基地建设等6 个项目。“牛经济”走势强劲,“农转牧”步伐加快,新建奶牛广场16处,建成标准化牛舍108栋,集中饲养规模可达3万头,奶牛存栏增加到2.74万头,同比增长81.2%;奶产量6.5万吨,同比增长41.2%;发展肉牛1.69 万头,同比增长39.4%;相继进驻了牛鲜骨、生物菌肥等加工企业,启动了奶牛交易市场、DH1测试中心和胚胎移植中心,拉长了“牛经济”产业链条,增强了发展后劲;畜牧业实现产值4.2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70.3%,“牧经济”在农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日显突出。水利工程投入资金257.35万元,打大机电井30眼,小组合井67眼。
环境建设。全年实现建设投资5.5亿元,完成建筑面积60 万平方米,改造街路20.7公里,植树造林92.5万株,新增绿地3.2万平方米。完成了新天问商务中心、中央大街南段、西宾路、西杨路改造等重点项目,开工建设了全省首条区级收费公路一让杜路改造一期工程,启动了西城区污水处理厂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城市功能不断完善。红旗新村建设稳步运行,“城中村”改造步伐加快。集中整治了远望转盘、庆虹桥周边等13处重点地段的占道经营和环境卫生,依法拆除了六厂、龙十路等地的违章建筑108户9 000余平方米,绿化亮化了主干街路,市容市貌大为改观。建设让北生态园一期工程,推进低空大气污染治理,实施西部城市防护林等项目,使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社区建设。“五型社区”建设全面推进,新建庆客隆超市等社区服务网点342 个,电子监控小区增加到17处,旭园社区被评为全国巾帼健身先进社区。设立劳动保障所7 个、劳动保障工作站60个,配备专职劳动保障工作人员76名,建成了区、街、委三级就业培训网络;将区域内的石油、石化大企业有偿解除劳动合同人员纳入再就业工作范围,发放《再就业优惠证》27 989个,帮助11名符合条件的下岗失业人员贷款22万元,减免从事个体经营或自主创业的再就业人员各种税费631万元,安置下岗失业人员8 910人,2 974名“4050”人员实现了再就业。
文教卫生。切实巩固“普九”成果,做好“控辍”工作,为181 名特困中小学生发放助学金5.2万元,缓解了特困学生入学难的问题;切实推进课程改革工作,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完成了1 970 名教师的资格认定工作;切实抓好治理中小学乱收费工作;加大社会力量办学的管理力度;筹资460 余万元,建设了三胜、红旗小学,维修了区属中小学校的基础设施,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促成了大庆建设职业学校与4家院校、16 家单位的联合办学,创建了全市首家国际劳工组织SYB创业培训基地,职业教育取得新突破。加强医疗市场管理和疾病防疫体系建设,完善了社区卫生医疗机构网络,防治非典取得阶段性胜利;共受理医疗纠纷26起,进行医疗事故鉴定2起,调解补偿款2万余元;共查处非法医疗机构26个,其中非法性病专科9个,执罚近1万元,没收药品300余种、200余公斤,收缴医疗设备16台,医疗器械16件,价值近5万元;认定与注册执业医师515名,执业护士231 名;开展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工作,审查、验收合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4家;共接受处理群众举报案件29起,没收销毁伪劣食品1 500余公斤。收缴非法音像制品1 026张,书刊102册;共检查网吧80家,查处违规经营26家,取缔4家,文化市场得到了净化。
招商引资。围绕“四定”招商工作方针及“1358”工程,重点做好“四清”工作,全力抓好大项目。招商的产业定向在精细化工、食品工业、医药工业、IT产业、启动管理局闲置资产五大方面;招商的产业地点定在东部地区,重点是江浙两省;招商的企业重点定位在世界 500强、国内500 强及上市公司上;在定人方面,除在计经委设立项目办外,还在招商局成立了大项目推进办公室,实行项目负责制。全年先后3 次组团赴江浙、山东等地考察洽谈,重点对接了湖南正虹饲料集团、温州神力集团、金都肉牛、礼来制药、哈药集团等一批大企业,共引进项目146个,到位资金15.7亿元,完成市里下达指标的112%。招商企业共实现税收1 841万元,安置就业4686人。
社会治安。深入开展“严打”斗争,查处治安案件7 859 起,处理违反治安管理人员1.11万人;侦破刑事案件2 407起,其中杀人案件22起、伤害案件113起、强奸案件18起、盗窃案件1 115起、抢劫案件510起、诈骗案件68起、毒品案件280起,其它案件281起;打掉犯罪团伙71个216人,收缴赃款赃物折合人民币2 341.8万元;加大对“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的打击力度,抓获9 名“实际神”邪教组织头目,维护了政治安定和社会稳定。区公安分局被公安部授予优秀执法单位荣誉称号。强化安全、信访工作,查处安全隐患 5 120处,办理区长热线信访案件21起,妥善受理拖欠民工工资上访案件46起,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和越级上访事件。
民主与法制建设。扎实推进依法治区、依法治镇和依法治街工作,深入开展“四五”普法教育,多渠道进行法律知识培训,参加人员1 848 人次,依法行政意识普遍增强。全年共办复人大建议、批评和意见54件,政协提案“件,办结率、满意率明显提高。研发启用政府内部网络系统,实行公文材料定向发布、传阅和审批,加速了政务信息化建设进程;制订和完善区长碰头会制度、政府班子研究决策重要事项规则等工作制度,促进了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大力推行政务、企务公开,深化村务公开,全面实行政府采购制和工程项目招投标制,严格行政审批,推进“阳光收费”工程,加大“两风”建设力度,增强了政府工作的廉洁性、高效性、透明性。
社会各项事业。强化农村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被评为全市计划生育先进单位。引进1名硕士研究生和4名北京名牌高校本科生,选送17名优秀干部赴北京等地高校深造,人才队伍建设逐步加强。全年共发放救助金 145万元,弱势群体帮扶力度不断加大。扩大低保覆盖面,585户1 407人被纳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深入实施了农村人畜饮水解困工程。区志编纂工作全面启动。劳动、土地、环保、审计、统计、人防、武装、档案、民族、宗教、侨务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较好成绩。
(刘 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