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武
逝世人物
王志武
王志武——原中共中央候补委员、中石油咨询中心副主任,原大庆市长、市委副书记、石油管理局局长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第十三届、十四届中共中央候补委员,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咨询中心副主任,原大庆石油管理局局长、大庆市市长,优秀的石油工业企业领导人,著名的石油科技专家王志武同志因病于2004年2月17日16时50分在大庆油田总医院逝世,享年72岁。
王志武同志1932年9月26日出生于陕西省宝鸡市。1954年6月毕业于西北大学石油地质专业。1954年6月至1959年3月,在西北、新疆石油局工作,历任地质员、野外队队长、南疆研究组组长。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9年3月赴莫斯科全苏石油勘探研究所学习.1960年 3月归国参加大庆石油会战。1960年3月至1962年11月,任大庆油田地质研究队负责人、区域室主任。1962年11月至1964年11月,任大庆油田地质指挥所动态室主任。1964年11月至1968年 3月,任大庆油田研究院生产办主任、副总地质师。1968年 3月至1971年7月“文革”期间受冲击。1971年7月至1972年6月,任研究院生产办副主任。1972年 6月至1978年6月,任研究院副院长、院党委副书记。1978年6月至1980年4月,任大庆油田革委会副主任、总地质师兼研究院院长。1980年4月至1983年6月,任大庆市副市长、大庆石油管理局副局长、总地质师。1983年6月至1986年7月,任石油管理局副局长、局党委常委。1986年7月至1996年3月,任石油管理局局长、局党委副书记,其间,1988年12月至1993年 1月,兼任大庆市市长、市委副书记。王志武同志是中共黑龙江省第五届、六届委员会委员。1987年至1997年为中共第十三、十四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1989年,被评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91年被国务院批准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学者。曾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能源部特等劳动模范、全国优秀企业家等荣誉称号。
王志武同志大学毕业后就投身祖国的石油事业,五十年如一日,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从一名普通的技术人员成长为享誉中外的石油专家和优秀企业家,为发展中国石油工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新中国石油工业的起始年代,王志武参加了吐鲁番盆地、准噶尔盆地东部、塔里木盆地西部等地区的石油地质综合研究工作,与其他研究人员一起发现了克拉玛依地区的含油构造,为评价这一地区的勘探开发远景提供了重要依据。
1960年 3月,王志武参加大庆石油会战。参与松辽盆地石油地质综合研究,为探明大庆油田石油地质储量做出了贡献。他组织并参加的油田开发小层动态研究,1965年获国家科技一等奖、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他领导和参与的油田小井距开发试验,对合理开发油田,提高油田采收率具有重大的超前指导意义。他组织攻关的“大庆油田长期高产稳产注水开发技术”,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976年,他领导和组织编制的“油田高产上5 000万吨,稳产再10年”规划,对大庆油田实现年产原油5 000万吨以上高产稳产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获石油工业部科技成果一等奖。
王志武走上大庆石油管理局和大庆市的领导岗位后,识大体,顾大局,深谋远虑,负重前行,与大庆市(局)其他领导成员一起,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克服种种困难,适时实施了油田“转抽”、“加密”等战略性举措,每年都完成或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生产计划。1986年他担任大庆石油管理局主要领导职务时,油田已全面进入高含水开采阶段,液油比急剧增长、注水量和产液量大幅度提高、原油生产成本不断上升。面对严峻的形势,王志武创造性地提出了大力推进“稳油控水”系统工程。在具体实施中,积极组织注水、产液、储采“三个结构调整”,并先后提出了控制含水上升“两不靠、两不超”,“巧干三年不过一”,措施增油“3、6、9、10”工程等,“稳油控水”效果显著,不仅保持了油田稳产,削减了产液高峰,而且有效控制了油田地面设施改造资金投入增长速度和原油生产成本上升势头,直接经济效益超过 150亿元。大庆油田高含水期“稳油控水”系统工程,1995年获得全国10大科技成就奖,并在1996年被评为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王志武在抓好老区挖潜的同时,又积极抓好新区勘探,搞好战略接替。按照“东部扩大连片,西部点片结合,稳步向深层发展,继续向外围展开”的方针,以开拓新探区、新领域、新类型为重点,精心组织落实勘探项目和勘探目标,取得了一批勘探新成果。本着“两率、三高、一适时”的开发原则,陆续开发了大庆外围低渗透油田。到1990年,杏树岗、龙虎泡等5个油田全部投入开发;朝阳沟、宋芳屯油田部分投入开发,还开辟了试验区。从1986年到1992年,先后有汪家屯、宋站、羊草等12个气田投入开发和试采。1995年,大庆油田原油年产量攀上了5 600 万吨的历史最高峰,实现了稳产再十年,创造了世界同类油田开发史上的奇迹。
王志武同班子成员一道坚定不移地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及总公司的战略部署,不断推进油田的各项改革和管理创新。在他的主持下,石油管理局不断建立和完善科学决策的形成、实施和监督体系,探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特大型企业管理的新路子。他十分重视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企业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在培养铁人式的职工队伍上狠下功夫,使大庆精神、大庆传统在新时期得到了继承和发展。在他担任主要领导职务期间,石油管理局的企业管理、精神文明建设、党组织建设等各项工作多次受到国家、黑龙江省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的表彰。
王志武尊重科学、重视人才,始终把科技进步和人才培养作为推进油田发展的重要保证。他在抓好当前生产和科研的同时,提出“生产一代,开发下一代,研究第三代”的战略构想,组织科技人员大搞超前科技攻关。油田还处于上产阶段,就组织科研人员着手研究高含水后期进一步提高采收率问题,明确了聚合物驱为三次采油的主攻方向,并适时报请上级批准,开展了聚合物驱油试验,为实施三次采油做好技术储备和物质准备。王志武始终重视培养各类高素质人才,使油田形成适应生产、科研和管理等各方面需要的人才群体,成为生产和科研的中坚力量。同时,一大批年轻干部走上各级领导岗位,给各级领导班子注入了新鲜血液。
王志武时刻把群众冷暖挂在心上,他走遍了油田的每一个角落,为职工群众送去组织和领导的关怀。为改善大庆油田的产业结构,谋求长远发展,在他主持下,大力发展综合经济,“八五”期间油田多元经济销售收入以每年18.53%的速度递增。到1995年末,初步形成了以石油化工为主的油气加工、后加工业,以农业为主的种植、养殖业以及农副产品加工业,以原油生产服务为主的辅助产业,以商贸、餐饮为主的服务业,以及建筑材料业和机械电子业等六大产业。
王志武在以主要精力主持石油管理局工作的同时,十分重视大庆市的建设和发展。特别是他兼任市长后,以“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为己任,与市委、市政府领导成员一起谋划大庆地区的整体发展,在保证油田开发顺利进行的前提下,做出了“让开油田,集中东西两片建设大庆市”的决策,使东、西城区的建设迈上了新的台阶。同时,把外围油田开发和地方经济发展紧密结合,与地方合作开发了榆树林和头台两个油田,积极支持地方建设,使大庆各项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城市功能不断完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王志武同志始终胸怀祖国石油事业的全局,十分关心全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在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开展南疆塔里木石油会战时,他亲自带领油田有关领导和专家深入塔里木盆地调查研究,亲自组织大庆的钻井、试油、井下、基建和采油等各方面队伍参加塔里木油田的开发建设,为塔里木油田实施新体制和顺利上产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1996年,王志武离开大庆领导岗位之后,仍然时刻关心着大庆,把大庆的改革发展和广大群众装在心中。就在他患重病之后,仍然拖着病弱的身躯,深入油田第一线,帮助油田的各级领导谋划油田的发展和未来。他反复告诫大家:大庆油田只能进,不能退;只能多做贡献,不能有半点闪失。在病重期间,他反复叮嘱管理局的主要领导:“改革不容易,有很多困难和难度,我能理解。改革还要继续,是必须进行的,大家应当给予支持。”弥留之际,仍然想着大庆,他说:“我的一生全部属于党,属于培育我的组织和帮助我的人。”“请大家工作努力、向上。”“一定要把大庆的各项事业推向前进!”
王志武同志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奋斗的一生。他坚持用“两论”武装头脑,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广泛涉猎各类科学文化知识,刻苦钻研油田开发理论,在大庆油田这座火热的熔炉中,锤炼成为一名政治思想上成熟,精通油田勘探开发,长于企业经营管理的优秀领导干部。他敢于接受挑战,勇于承担重任,面对诸多困难和问题,迎难而上,使大庆油田原油产量攀升到最高峰,在石油工业的历史画卷中书写了辉煌的一笔。他魂系石油、心系大庆,把自己的毕生精力和全部智慧都献给了大庆油田的开发建设,与大庆这方热土心心相印。他坚持“三老四严”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言传身教,身体力行。重大决策之前亲自搞调研,重要工作亲自抓落实。他经常下基层、上前线,喜欢听真话、听实话。“为油田做好每一件实事”,是王志武同志的座右铭,也是他一生的不懈追求。他胸怀坦荡,以诚待人,爱护干部,关心群众,细致入微,如师如友。职工群众遇到困难,他千方百计帮助解决;同志们每有点滴的进步,他都感到由衷的喜悦。他一心为公,勤政廉洁,生活俭朴,始终保持着艰苦奋斗的精神。他对家属、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的要求十分严格,不搞特殊化。他始终坚持工作上高标准,生活上低要求,赢得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尊敬和爱戴。
王志武同志的逝世是大庆油田乃至全国石油工业的重大损失,但他为党、为国家、为石油事业所做出的卓越贡献;他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石油事业的无私奉献精神;他善于调查研究、求真务实、精细严谨的科学态度;他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不为名利的人格魅力将永远是大家学习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