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行风建设
加强行风建设
【加强行风建设】 2005年,市教育系统注重树立良好形象,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突出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重点抓了以下工作:
加强收费监管。深入开展创建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县区活动,制订《大庆市教育系统2005年治理中小学乱收费实施方案》,层层签订治理责任状,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阶段“一费制”和公示制。会同监察、财政、物价等部门,对全市中小学“一费制”执行情况和教育经费保障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共查处违规资金26万多元,清退2.5万元,上缴财政9.2万元,并对一批责任人进行了通报批评。还配合有关部门,对高中学校收费情况进行了检查和审计。全市治理中小学校乱收费工作得到省里的充分肯定。
严肃考风考纪。健全严肃考风考纪各项规章制度,实行考场、考点责任追究制度,共组织高考、自考、成考、中考、会考等大型考试18次。市教育局被省评为会考工作先进单位。
规范招生行为。制订《关于进一步规范普通高中招生行为的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规范高中招生行为“十不准”。在中考中,实行实验区、非实验区单列计划、单独考试、单独录取的办法,稳妥地解决了实验区与非实验区的对接矛盾,市区24所高中共录取新生11 024人。重新划分义务教育阶段的学区,较好地解决了中区和“两城”地区入学矛盾,规范了入学秩序。
强化民办教育管理。全市新审批民办教育机构47所,对 102所民办教育机构办学行为进行了专项检查,发现超范围办学12所、非法办学28所,分别给予责令整改和取缔处罚,规范了社会力量办学市场。
加强教育法制工作。对全市教育系统“四五”普法工作进行总结验收,对“五五”普法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开展了教育法制、校园精神伤害等专题调研。市教育局对行政权力进行了清理。全市教育系统“四五”普法和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得到省教育厅高度评价。
加强贫困学生救助工作。投入415万元,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受益学生 6.02万人。救助市区低保家庭子女就学9 225人次,减免各种费用301万元。各县区投入 350多万元,对贫困学生进行救助,全市适龄儿童少年没有一人因贫困失学。
强化安全稳定工作。开展创建“平安校园”活动,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层层签订责任状,制订完善各种安全事故紧急预案,强化安全教育,组织了 8次大规模的安全检查,共查出安全隐患414处,整改392处,其余22处全部落实了责任。市教育局被评为市直机关安全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加强信访工作,全年收到信访信件114封、市长电子信箱信访件 8件、市长热线电话8个,案件办结率达100%。接待来访群众200余人次,作客广播电台行风热线3次,对群众提出和反映的问题,全部予以妥善解决。
规范政府采购工作。在教学仪器设备采购过程中,严格按照政府采购的程序和办法执行,全年共完成教学仪器设备采购1 330万元,节约资金205万元,节约率达15.4%。
加强勤工俭学工作。召开专门会议,对全市农村中小学勤工俭学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全市农村中小学劳动实践场所达到650处,全年共接纳 57万多(人次)中小学生,勤工俭学总收入达1 110万元,比上年增加106 万元。
加强对外宣传工作。集中进行了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十佳班主任”、“十佳青年教师”、“模范乡村教师”以及教育系统大事实事的宣传。全年,市级媒体对教育系统的宣传报道800多篇(条),省级以上媒体20 多篇(条)。
加强语言文字工作。积极进行语言文字工作信息化探索,推行市、县(区)两级“电子语委”,进一步丰富完善大庆语言文字网,并在全国语言文字信息化建设研讨会上进行了经验交流。认真开展三类语言文字城市评估工作,肇州县和肇源县顺利通过验收。
开展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有15个基层党组织分别被评为市直机关和教育系统先进党组织,155名党员受到市直机关和系统党委表彰。
(闫 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