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红骥牧场

国营牧场

红骥牧场

红骥牧场



  [概况]红骥牧场地处北纬46°50′,东经126°36′—124°57′之间,海拔146.2 米,场部位于滨洲铁路齐家站南侧400米,距让胡路区20公里。
  牧场地势平坦宽阔,土壤为棕色沙壤土,土壤有机质含量0.882%左右,属较瘠薄型;土壤质地松散,保肥、保水陛能较差。
  牧场总占地面积39万亩,其中包括耕地、草原、水面、森林,其中耕地面积 5.4万亩,主要作物为玉米、大豆、绿豆、蔬菜等;草原面积20.4万亩,主要植被是虎尾草、狼尾草、碱蓬、针茅等;林地7.2万亩,主要以生产优质木材为主;水面3.9万亩,主要以养渔业为主。
  牧场有10个自然屯,总人V14725人,1624户,常住人口1748人,流动人口2977人,职工394人,退休职工368人,遗属127人,60年代精简下放24人,大庆会战 2人。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60人,党员121人。
  牧场管理及服务人员73人,其中机关干部17人,各队书记、队长、副队长22人,卫生人员9人,电工8人,兽医配种人员14人,服务人员3人。
  [经济指标完成情况]1、产值。2005年年初计划产值2.6亿元,年末实际完成总产值 2.801亿元,完成计划的107.73%。全年计划增加值1.05亿元,实际完成1.1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04.76%。人均收入4179元。
  2、产业各项指标完成情况。第一产业(农业):累计实现产值2.4亿元,其中种植业产值完成7517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1%;养殖业产值完成1.51亿元;林业完成产值157万元,渔业完成163万元。第三产业(运、建、商、饮、服务业):累计实现产值1148万元。
  3、2005年计划清欠任务是31083元,全年完成计划的100%。各项经济指标与去年同期相比都有大幅度提高。
  [项目进展情况]1、鲍斯生物肥项目二期工程5月12日开工建设,已完成四栋长 240米钢结构厂房,四条自动生产线;一栋钢结构成品库房 1.1平方米,完成了硬化地面(简易发酵车间)、生产库房、员工宿舍、综合办公楼(含科研研发中心、化验室、检测室、质检中心等)、员工食堂、原材料堆场、地下管网、厂区等总面积34万平方米,占地面积1500亩,总投资额 1.2亿元。11月21日开始生产,预计年生产能力为25万吨。
  2、2005年牧场争取到市国土资源局草原改良项目,总面积3.3万亩,全部由市国土资源局出资,改良项目包括草原围栏、翻耙、补播等,6月末开始施工,9月末结束,草原围栏 3.3万亩,翻耙、补播碱草1.2万亩。有效地改良了草原,提高了单产,增加了效益。
  3、2005年计划建设棚室50栋,每栋占地 2000平方米,总占地16万平方米,由于年降雨量较大和让杜路改造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全年建成34栋。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水、电、路已经配套,其中打深水井一眼,架设高低压线路2000米,修筑土路1800米,所建棚室全部落实到户,正在投入使用。主要生产以种植食用菌类和养殖獭兔为主,每年每栋温室可生产食用菌6万斤,出栏獭兔1800只,预计34栋温室年可创产值200多万元。
  4、 全场抗旱保收田落实面积为1万亩,分布301队、302队、307队和林场四个单位,牧场投资近50万元,从 4月10日开始到20日结束,利用10天时间,新打机井21眼,利用原有旧井10眼,抗旱保收田内深水井达31眼,平均单眼井辐射面积 322亩,克服了时间紧、任务重、春季雨水大,道路泥泞等困难,抢时间、争速度,保质量按时完成项目建设。
  [畜牧生产]1、牲畜存栏稳步增长。到2005年11月末,全场奶牛存栏7165头,肉牛存栏1217头,羊2281头,猪1612头,禽类29401只。
  2、疫情控制效果显著。8月,牧场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奶牛疫情,在区委区政府和农林局的支持和指导下,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疫情得到了有效的缓解和控制。目前全厂相对稳定。
  3、禁牧工作见到实效,采取联户承包方式,通过禁牧,43270亩放牧草场草原单产比前两年提高30%。
  4、项目建设发展较快。奶牛广场引进了总投资325万元的“盛祥高产奶牛养殖基地”项目,拉动了广场内奶牛的快速发展;牧场现 4个奶牛广场共有牛舍35栋,其中29栋进住奶牛,进住奶牛1451头,入住率为83%。同时组建了“菁菁草业公司”和“瑞嘉草业公司”,全年改草7000亩,增产300多吨。为奶牛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可靠的饲草保障。
  5、 积极推行奶牛保险制度,为养殖业发展保驾护航。与中国平安保险公司合作,为牧场 564头奶牛参加了保险,降低了养殖业的风险,减少了养殖户的损失,保护了广大养殖户发展畜牧业的积极性。
  6、 加强繁育站点建设。新建三处标准化繁育站点,配备了技术人员,增添了诊疗设备。并对14名繁育员进行了综合培训。同时统一从市繁育中心购进优质冻精,逐步改良奶牛品质。新建奶牛档案639头,做好选种选配工作。
  [农林工作]1、 农业生产全面丰收。全场总耕地面积近5.4万亩,实播粮豆作物3.2万亩,经济作物0.8万亩,青贮1.8万亩,粮、经、饲比例接近 5:2:3,结构进一步趋于合理;2005年是牧场历史上少有的风调雨顺的好年头,农业全面丰收,粮豆总产达到 16700吨,平均亩单产433公斤,比往年提高近80公斤,青贮亩产达到2.5吨,全场种植青贮18000亩,总产量为45000吨。
  2、 成立农机合作社,实现标准化作业。本着高质量、高标准的原则,在全市站排头、争一流的目标,在区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率先在场组建了让胡路区土金农机合作社,以股份制合作形式组建运作,采取资金、土地、机械入股,确定科学管理,按股份分红的运营新机制,在翻耙、起垄、种植、收割等时节实行标准化作业,通过一个半月紧张施工,厂、库、棚、办公室等硬件工程已经完工。全年新进大型农机具 6台套,农机具总数达到21台套,拟再新购设备10台套。通过科学整和后,将实现整地、播种、中耕、植保、收获全程机械化。
  3、 林业生态建设稳步推进。全场计划造林1100亩,实际完成1900亩,完成计划的173%,共落实地块19处。全面执行全区造林技术规程,细化责任,使这项工作得到了顺利的完成,造林成活率达90%以上,并已通过市、区林业部门的验收。900亩病腐木更新、改造、掘根已全部结束,翻耙、起垄、挖坑基本完成,达到待植状态。
  [其它工作]全年为职工群众做实事6件,解决难题9个,安全工作实现全年无重大交通事故、无重大火灾事故,无重大伤亡事故,事故率远远低于区定指标,亡人率为零。计划生育工作“四率”均达到100%。2005年全场新增低保25户、54人,停保19户,48人,全年有171户、408人次领取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险金,共发放保障金328590元,2005年发放电费421740元,全年为57名低保就学子女发放助学金27092元,为165户发放取暖费 88367元,保障范围覆盖牧场10个自然屯,涉及下岗职工、受灾农户、“三无人员”等五类人员,实现了“应保尽保、微机录入、规范化管理、社会化发放”的目标。
  [领导组织]
  场  长:董向南
  副 场 长:赵 忠(农业副场长) 李金奎(经营副场长) 李义春(畜牧副场长)
  党委书记:李树军
                                     (张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