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财政工作

财政·税收·审计

财政工作

财政工作



  【概述】2006年区财政加大税收征管力度,完善各项征管措施,促进了财政收入大幅增长;强化预算资金管理,统筹调度财政资金,健全财政财务规章制度,完善节支挖潜措施,不断深化各项财政改革,有力支持了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全区实现财政总收入43711万元,为预算的141%;财政总支出43629万元,为预算的141%;预算结余82万元,预算收支平衡。圆满完成了区人大七届五次会议审议批准的收支任务。
  【财政收入完成情况】
  1、一般预算总收入43631万元,为预算的141%,同比增长14%。
  (1)一般预算收入28141万元,为预算的156%,同比增长17%。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8.2亿元,同比增长11%。其中:
  ——增值税完成3334万元,为预算的 111%,同比增长4%,增收118万元。主要是由于受税收政策调整影响,使一部分税收减收;同时税务部门加强个体私营等重点税源监控,促进了税收增长。
  ——营业税完成5070万元,为预算的175%,同比增长49%,增收 1665万元。主要是建筑业、房地产业发展迅速,银亿、佞金等房地产开发项目带动税收增收 650万元;对餐饮业、服务业加大征收力度,使税收增收400余万元。
  ——企业所得税完成3132万元,为预算的149%,同比增长31%,增收745万元。主要是部分企业经营效益提高及加大了税收汇算清缴力度,促进了税收增长。
  ——个人所得税完成5630万元,为预算的188%,同比减少9%,减收 586万元。主要是中直企业上年底薪金在本年缴税及企事业单位工资调涨,同时加大代扣代缴检查力度,使个人所得税增收;由于起征点提高减少个人所得税4000余万元。
  ——城市建设维护税、教育费附加完成5970万元,为预算的133%,同比增长28%,增收1309万元。
  ——其他地方税费完成5005万元,为预算的200%,同比增长20%,增收829万元。主要是房地产开发业带动房产税、土地增值税的增长。
  (2)一般预算调拨收入完成15490万元,为预算的119%,同比增长10%,增收1 373万元。主要是争取市财政各种专项补助,以及结算宏伟园区、蓝星集团税收分成款增加。
  2、基金预算收入80万元,主要是市返还土地有偿使用收入。
  【财政支出执行情况】
  1、一般预算总支出43549万元,为预算的140%,同比增长14%。
  (1)一般预算支出34817万元,为预算的154%,同比增长16%,主要大类支出如下:
  ——生产建设性支出2525万元,为预算的 253%,同比减少47%,主要用于西城工业园启动资金投入、民营科技园基础设施建设贷款贴息、红旗地区拆迁改造及偿还开发小区开发债务等历史欠帐。
  ——科技三项费428万元,为预算的143%,同比增长26%。主要用于对重点工业企业科技项目扶持。
  ——农、林、水利支出1620万元,为预算的264%,同比增长199%。主要用于抗旱打井及农村道路等基础设施投入。
  ——各部门事业费以及行政管理费支出21074万元,为预算的125%,同比增长15%。主要用于增加目标奖等工资性支出、改善政府办公环境及支持税务事业发展等。
  ——检法司支出1777万元,为预算的 126%,同比减少12%。主要是收费及罚没减少,使一次性支出降低。
  ——城市维护费支出2373万元,为预算的214%,同比减少6%。主要用于城市绿化亮化维护、城乡道路改造及偿还喇镇小城镇建设、开发小区等城市维护债务。
  ——专项支出1828万元,为预算的 141%,同比增长30%。主要是教育费附加超收后同收同支。
  ——其他支出3192万元,主要用于发放职工住房货币化改革补贴补差。
  (2)一般预算调拨支出完成8732万元,为预算的104%,同比增长8%。
  2、基金预算支出80万元,主要是用市返土地有偿收入解决土地补偿支出。
  【积极组织财政收入】2006年在强化财政队伍建设的基础上,不断加大财政业务建设,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促进财政工作不断再上台阶。
  积极组织财政收入。将收入任务分解落实到各征收部门,通过定期召开财税工作例会,确定解决税收工作中的难点、重点问题,克服各种政策性短收因素的影响,努力挖潜增收;财税部门协调配合,开展税源普查,加强重点税源监控,全面清查个体、私营税收,掌握税源结构变动;区国税局通过加大专项检查力度、加强发票管理、清理漏征漏管户等措施,促进税收增长;区地税局将稽查的重点放在建筑业、餐饮业及规模较大的私营企业上,积极与市地税局沟通协调,加大外埠施工企业税收代扣代缴力度,促进了营业税的大幅增长。积极与开发区进行宏伟园区分成税款及蓝星集团税款结算工作。经多次沟通协调,2005年蓝星集团税款及2006年喇化小学教育经费 900万元已及时拨付区财政。区财政组织专人,深入到开发区税务部门及宏伟园区对分成企业详细核查,经过大量认真细致的工作,纠正宏伟园区漏报一户企业,增加结算回分成款 350万元,双方已确认2005年宏伟园区返还我区分成款为3797万元,比2004年增长1100余万元。在大庆恒新房地产公司、大庆油城燃气公司的税款分成问题上,经过各方共同努力,我区与开发区达成了分成协议,使区财力得到增强。
  年内向上争取各项财政专项资金2600余万元,有力支持了各项事业发展。
  【优化支出结构,保障重点支出】按照公共财政体制要求,不断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优先保障人员工资、社会保障等刚性支出,集中财力用于区经济、项目开发建设,对发展前景好有拉动作用的大项目积极争取上级财政在贷款贴息、项目开发资金方面的支持。通过合理调度资金,集中财力1.15亿元用于重点大事支出,其中:年初预算安排的重点项目支出有:西城工业园注册资金500万元,;开发小区、两城偿还债务 410万元;通过公路匹配892万元;抗旱打井、棚室园区配套设施投入433万元;城市改造及办公楼维修929万元;校舍维修及新潮学校建设资金239万元。新增重点大事支出有:房改补贴、补养资金将达到 2500万元;“两费”改革将增加支出 400万元;红旗村污排、雨排工程投入1620万元;金三角商服抵押款及评估拍卖费620万元;红旗村安置楼投入 400万元;广通物流借款利息236万元。区财政还筹集资金3000万元用于垫付银浪街商服拆迁补偿款。在争取市土地出让金及配套费返还工作中,区政府主要领导及财政部门积极争取市政府主管领导和财政部门支持,在上报项目及争取资金返还工作中作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将红旗村改造及达源房地产土地出让金5.34亿元拨回区财政;红旗村地区2000万元污排雨排工程项目资金,已由上级主管部门返还给区财政。
  【预算管理】按照早编、细编的原则,今年重点完善了预算项目编制工作,调整了预算编制标准,提高了部分预算定额。对大项目提前布置安排根据项目可行性报告安排预算,做到预算跟着项目走。细化了区机关的公用支出项目,将一些专项经费落实到科室,实行专项包干,增强了预算约束力。制定完善并严格执行了《让胡路区财政资金管理有关规定》、《干部公出管理规定》等十余项规章制度,严格了预算支出管理,强化了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大力压缩弹性支出增长。对集中支付的部门预算资金严格审核,规范业务程序,全年共核审预算支出17652万元,拒付和规范不合理支出400余笔200万元。
  【社会保障】2006年区财政按照公共财政体制要求,不断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优先保障人员工资、社会保障等刚性支出,集中财力用于区经济、项目开发建设。在社会保障方面的投入主要有:投入 330万元,支持改善农村中小学教学环境及新潮学校建设。提高区、镇医院财政保障标准,匹配资金39万元用于农村合作医疗,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争取上级投入及本级匹配资金 470万元用于城市农村低保及抚恤救助,投入45万元用于区属困难企业职工热费救助。集中资金用于行政事业单位职工住房补贴3106万元、采暖及物业费提标补贴1000余万元,切实提高职工福利待遇。
  【政府采购工作】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制定大额资金采购的验收制度,加强了资金运行环节的监督。印发了政府采购目录和政府采购预算编制等文件,将部门预算与政府采购预算统一布置,实行严格按计划实施采购。重点规范了办公自动化设备的采购,实行办公自动化协议供货制度,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开展服务类采购,对区机关及事业单位车辆保险项目开展了招标采购,对35 种车型147辆车进行招标,预算价格 106万元,实际价格52万元,节支率达51%。2006年实际采购项目160批次,预算资金2141万元。采购金额1852万元,节支额289万元,节支率13%。
  【稳步实施农村税费改革及牧场税费改革工作】研究制定了全区2006年新增粮食直补资金发放工作实施意见和对种粮农民柴油等农业生产资料增支实行综合直补资金实施意见,通过积极工作,将 37304亩符合政策条件的耕地纳入2006年粮食直补面积基数,全年兑付粮补和综合支补资金共计395万元。经过认真研究政策,积极争取,将19600亩属于牧场职工工资田纳入了2007年粮食直补面积基数,明年起该耕地将享受市拨粮食直补资金,从而有力保障广大农户的切身利益。按照黑龙江省税费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文件([2006] 5号)《关于对黑龙江省国有农场税费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的通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改革领导小组,财政局组织三个牧场,认真学习了方案精神,并按照方案具体要求,扎实有效的开展了调研工作,完成了各项基础数据的调查摸底工作。根据大庆市政府统一规定的实施步骤,结合区实际,制定了详细的分段实施计划,以确保各项改革任务如期完成。
  【严格收支两条线制度管理】年内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制度建设,通过集中培训、外派学习,网上自学等方式,不断提高财政支付中心财务人员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同时加强对会计工作的监督制约机制,适时进行岗位轮换,具体工作中,强化为基层服务的宗旨和理念,耐心细致解答服务对象的疑惑问题。在资金支付中,严格贯彻实施《让胡路区财政资金管理有关规定》文件要求,使差旅费、招待费、车辆消耗等弹性支出项目得到有效遏制。通过大力提高管理、核算质量,进一步规范支出行为,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全年共核审预算支出 17652万元,拒付和规范不合理支出 400余笔28万元。强化收支两条红管理上,加大源头控制,加强票据管理,结合工作实际,修改了财政票据管理办法,同时坚持预算外收直缴财政专户,支出使用按预算计划拨付制度,杜绝了坐收坐支、私设“小金库”等违纪现象的发生,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
  【实施政府收支科目分类改革】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是财政部实施的一项重大财政改革,为确保这项改革顺利进行以及改革前后预算执行工作的平稳衔接和年内区财政局按照上级财政部门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总体部署,科学谋划、认真实施。 7月初,财政局全体职工参加了市财政局举办的培训班,对政府收支科目改革的背景、新科目的功能用途、新旧科目衔接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并完成了部门预算数据转换工作,为今后预决算的编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年内,有效地开展了文行、社保、下岗再就业、企业并轨、会计管理等项工作。
  【开展职工采暖费及物业费货币化改革】按照第 8次区政府常务会议精神,区财政积极开展“两费”改革。结合区实际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于 9月25日召开全区“两费”改革宣传动员会,传达文件精神及具体实施步骤,并向各预算单位发放“两费”基本情况调查表,进行全面地调查摸底。区财政成立了工作小组,采用逐级申报、层层审核的办法,首先由经基层部门初审后上报区财政支付中心,支付中心对各预算单位申报材料的准确性、完整性进行审核;工作小组对初审情况进行复审,实行集中办公,采取联审、互审的方式逐人审核,对不确定情况,深入到基层与当事人及单位领导进行查证核实,确保了审核结果的公平合理。工作小组审核完毕后上报区“两费”改革领导小组,批准后进行公示。2006年全区享受“两费”补贴的职工共计1929人,支付两费补贴资金1100万元,比预算增加400万元。
  【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认真学习财政部颁发的《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及《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根据其精神实质,认真开展全区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调研,并结合实际,制定并完善全区国有资产管理制度,按照上级精神,将原让胡路国土资源局、让胡路公安分局、建设中专的国有资产进行清理并上报到市局。
  【机构设置】2006年,区财政局有行政编制13人,内设机构有财政信息中心,事业性收费集资管理站,财政支付中心、政府采购中心,派出单位有喇嘛甸镇财政所。岗位设置分别为综合岗、预算岗、国库岗、行政政法岗、教科文岗、社会保障岗、农业税岗、会计管理岗、财政监督检查岗、政府采购岗、农业岗、乡镇岗、企业岗。
  【领导组织】
  局 长:刘凤清
  副局长:郑光涛 马 燕 于晓光(2006年3月任)
  财政支付中心主任:杨海龙
  政府采购中心主任:鲁丽娟
  副主任科员:宋子慧
                                     (宋子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