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益朗司特石油专用管有限责任公司

益朗司特石油专用管有限责任公司

益朗司特石油专用管有限责任公司



  【基本情况】大庆益朗司特石油专用管有限责任公司是中国东北地区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现代化石油专用管加工企业。公司拥有固定资产6000万元,占地面积 2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 11000平方米,拥有数控车床等大型专业螺纹加工设备18台(套),进口先进检测仪器65台(件)。年生产能力达 8万吨,可生产多种钢级、多种螺纹石油套管,产品已广泛应用于油气井钻采作业。
  大庆益朗司特石油专用管有限责任公司认真贯彻“质量第一,用户至上”的质量方针,瞄准一流产品质量,按严于API 的闪控标准和用户要求组织生产,产品质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并先后取得了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和美国石油协会颁发的API产品认证证书。
  2006年有职工79人(其中退养2 人),外雇工60人,离退休职工159人,家属4人,遗属55人,解除劳动合同人员 106人,下设一个直属单位大庆兴益油田专用管材厂。管理机构设有办公室、党建工作部、人力资源部、财务资产部、计划经营部、安全质量与生产运行部、市场营销部、纪检监察审计部。
  【概述】2006年作为“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益朗司特生产上规模、经营上水平、发展上轨道的重要一年。益朗司特在集团公司及实业公司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管理局《二次创业指导纲要》的精神,全力推进“四个过渡”指导方针,紧紧围绕集团一届一次职代会的总体部署,深化改革完善机制,强化管理降本增效,创新服务拓展市场,抢抓机遇推进发展,各项生产经营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全年共生产套管 3.2万吨,完成产值2.56亿元,销售3.05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94亿元,是年计划的129%,同比增长了29%;实现利润628万元,完成年计划的120%,同比增长了20%;安全生产无事故;党的组织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深入人心,班子团结,职工队伍稳定;企业内部已基本形成无缝隙团队,整体作战能力明显增强,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呈现可喜局面。
  【质量管理工作全面向纵深推进】2006年,为谋求企业可持续发展,实现资本运营效益最大化,打开局面、迎合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公司党政领导本着维护企业和职工的利益出发,本着将石油专用管产业做大做强的原则,实施品牌战略企业发展路线,按照严于 ISO9000质量体系及 API标准的要求进行管理,各项质量指标均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加大力度对生产工艺进行不断改进,在确保产品质量的同时提高产量,使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实现了最佳,实现了多方共赢。
  在二期工程施工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为了确保新设备生产出的产品绝对符合产品质量认证标准,抽调有经验的车工、检验员、专业技术人员和维修人员联合对新设备进行最后的调试,还制定了严于AP1标准的检验标准体系,如:按照API 标准要求螺纹紧密距为12.7mm—19.05mm、锥度为0.0599mm—0.0677mm,而我们制定的内控标准是螺纹紧密距为13.5mm—17.5mm,锥度为0.0622mm— 0.065mm;抽检比例比国内其它大厂家提高一倍以上,并且在每个机台配置一个检验员,还在每个车间配置了一名巡检,对每一道生产工艺进行严格把关。
  【优质服务塑造品牌形象】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质量第一,用户至上”的质量方针,坚持“视用户为上帝,视信誉为生命”的服务理念,为用户提供尽善尽美的售后服务,年内公司延续质量回访制度,对部分用户进行了回访,及时反馈用户对公司产品质量的意见和建议,各车间及质检部门将这些建议与生产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认真进行反思和总结,找准生产及服务中的盲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整改,进一步促进了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为了确保公司生产出无论新产品,还是定型产品都能够质量过硬,公司经常到使用单位的一线进行回访,尤其是对新品种N80套管进行了试生产,并联合钻控集团对N80套管进行了下井试验。试验期间,公司领导不顾试验现场条件差及天气的寒冷,始终与钻井技术人员奋战在一线,取得了 N80套管下井试验的第一手资料。
  【加强成本控搞好节能降耗】公司自上至下牢牢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在不断的增强节约意识、效益意识,压缩一切不必要的开支的情况下,加大对可控成本的监控力度。年初核定了库存限额,制定了合理的经济储备,加强了存货的管理,把材料费、燃料费、修理费、办公费、外雇人工费等成本要素和管理费用生产性支出作为成本控制的重点实施监控,坚决堵塞管理漏洞,始终让成本处于受控状态。年内公司对刀具进行了严格控制,并对每台机床进行了单机核算,年底根据考核结果对相关基层单位收入进行经济考评,按月进行考核验收,奖勤罚懒、奖优罚劣,节能降耗工作取得实质性成果。
  【群策群力,搞好二期工程建设】从2005年 9月公司开工建设了二期工程,在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于2006年10月17日正式竣工投产。在二期工程的整个建设过程中,公司全体干部职工在确保生产任务完成的情况下,全力投入到二期工程建设中去,大家舍小家为大家,不分节假日,奋战在二期现场,尤其是在工程收尾的日子里,全体干部职工不分昼夜围绕设备精确度、产品质量反复对新设备进行调试,即使是生产出的产品控制在内控合格指标范围内,仍然追求最优质量参数,并要求厂家技术人员反复调试,从源头确保了设备整体的精确度和产品的质量。
  【科学组织,确保完成全年生产任务】2006年面对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事实,努力巩固已有的市场,不等不靠,千方百计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走出去积极拓展新市场,年内多次遇到光、套管原料市场供应短缺等困难,导致生产成本增加、生产所需光管供应不足,公司领导多次找集团公司、金属公司领导寻求支持,并与他们一道去包钢、鞍钢进行协商和催交,确保了原材料的供应和价格的相对稳定。为了保证全年生产任务的完成,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号召全体党员、团员、入党积极分子当先锋、打头阵,确保了全年生产任务的完成。
  【狠抓安全生产,不断完善安全管理机制】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2006年初,公司组织编制了36个主要岗位的《安全岗位责任制》、《安全技术岗位操作规程》、《 HSE责任制》等规章制度,并下发到每个操作人员手中。强化了每个层面的安全环保责任,加强安全监督管理,健全各级应急预案,实行“一票否决”和责任追究制。利用集团公司组织的“冬防”、“春防”和“安全生产月”等活动的有利时机,适时对广大干部职工进行安全教育,挂条幅40余条、出板报20期、发放各种宣传品 483件,并将特种设备操作送到局培训中心进行系统的安全教育培训,切实提高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安全意识和技能。针对各生产场所发现的隐患问题,采取强制性措施逐一进行整改,确保了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
  【强化和完善各项管理基础工作】年初公司制定详尽的方针目标,制定了加强管理基础工作的考核内容,在全年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做到了有检查、有考核。加强内部监控,建立了行之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践行服务承诺,监督管理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准确掌握市场行情,科学预测价格走向,降低了订货价格;严格执行财务制度,推行三全成本管理,在工资调整、成本增加的情况下,确保了费用指标控制在预算之内,经济效益得到良好的体现;优化后勤和技术保障工作,提供高质量服务,为干部职工解除了后顾之忧;加强主营业务下游产品开发,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了企业的生存能力。实行以人为本、精细管理,使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迈上了新的台阶。
  【民主管理、加强队伍建设】2006年,公司加强了队伍建设和民主建设,以对职工利益极端负责的态度,虚心听取职工意见,掌握职工的精神和物质需求,满腔热情地解决职工的实际问题,形成了干群一心、团结和谐的良好氛围。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加强民主管理,推行厂务公开,拓宽职工参与经营管理的渠道,使企业决策更加科学合理,全年共收集合理化建议34条;职工收入水平连年提高,保持了与企业效益的同步增长;大力实施送温暖工程,年节走访慰问300余人,为过生日的离退人员送蛋糕10人次;重视职工的身体健康,安排5名职工外出疗养;全年为救助贫困母亲捐款148元,为困难职工权广超捐款 1405元,为身患重病的王举斌捐款875元,探望生病职工6人次,为以故离退职工送丧葬补助金合计2000余元。抓好后勤服务,改造食堂及职工公寓,有效的改善了职工的生产作业和生活条件。体现了企业对职工的充分爱护和尊重,使企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
  【企业文化建设取得新进展】2006年积极发挥企业文化引导、激励功能,精心策划和组织了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这些活动与生产经营工作有机结合,鼓舞了队伍士气,调动了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使“职工是企业的主人,企业是职工的家园”的思想深入人心,在全公司范围内掀起了热爱家园、建设家园的热潮,展现了职工良好的精神风貌,年内公司组织了各种读书自学活动,发放《党章》、《二次创业指导纲要》等书刊300余本,共收到读书学习体会文章120余篇,在厂宣传栏内刊登了24 期共计60篇优秀文章;并征集了“落实纲要”研讨征文6篇,典型事例投稿35篇;各类好人好事、思想汇报 130余篇等。结合生产经营实际,在集团“管理上水平,经营攀高峰”暨企业英雄评选活动中,公司选树出了尹启明、张辉、何燕等先进典型,切实发挥了典型引路的作用。与此同时,还在提升全员素质上狠下功夫。为了建成一支具备高素质经营管理人才、高水平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操作人才的“三高”队伍,建立了人才培训的长效机制,全年公司派出56人次赴大连机床厂、沈阳进修学习。使职工队伍始终保持了昂扬向上的良好精神状态,为经济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领导组织】
  董事长:刘志军
  副董事长:赵月海
  经 理:张建奇
  书 记:谢明江
  副经理:蔡立山
  副经理:尹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