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技术监督
质量技术监督
质量技术监督
【概述】2006年,让胡路分局按照市局的总体布置,认真贯彻区委和市局工作要求,结合本区的实际情况,务实地、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围绕“两年建设”、“两个安全”、综合监督管理,充分发挥了质量技术监督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保障和促进作用,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工作任务。截止11月末,我分局共查处技术监督违法案件8起,累计罚款20968元,确定咨询企业19家,收取技术咨询服务费24.9万元,做到了监督和服务两不误。
【“支持经济发展服务年”工作情况】
2006年,区质量技术监督分局深入开展“支持经济发展服务年”活动,全面落实省局60条优惠政策,采取措施帮助企业“以质取胜”,扶优创优。年初,围绕省局“服务千企百乡”活动,分局结合市质量技术监督系统“十百千”扶优工程,分别从产品质量、产品标准,计量及特种设备等方面为10家帮扶企业提供了服务。在服务过程中,认真执行市局出台的20条优惠政策,并做到了有方案、有计划、有专人负责、有总结。
截止到年末,10家帮扶企业已全部建立了企业质量档案,年初确定的20个项目中,除 4个项目因企业条件变化,或取消、或进行了变更,其他16个项目已经全部完成。
同时,分局确定了喇嘛甸镇三胜村为帮扶对象,并结合建设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开展了惠农工程,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基层建设年”工程情况】2006年是黑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系统的“基层建设年”,分局在市局的指导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想方设法提高硬件和软件水平,实现了自我发展、自我强化。在硬件方面,努力提高执法装备水平,年内为每名公务员配备了电脑,达到人手一台,提高了工作效率。并经多方筹措资金,购置了一台广州本田轿车作为执法指挥用车,大大提高了执法的时效性。软件方面,积极开展各种政治学习和法律法规方面的培训,进一步提高了分局干部职工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通过开展“基层建设年”活动,使分局的基础设施有了较大改善,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有了极大地提高。
【食品质量安全监管】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管是分局2006年监督管理工作的重点。为使监管到位,分局分别制定了“五定”方案和食品生产企业巡查计划,与企业签定了质量安全承诺书,并根据分级量化结果进行了巡查。年内各监管小组已对辖区内的17家获证食品生产企业进行了认真巡查,并对其中 3家存在违法行为的食品加工企业进行了查处。打击无证生产方面,对辖区一家存在无证生产违法行为的烤肠企业按要求向市局上报了“黑名单”,同时报区政府吊销其相关许可。上半年还开展了对辖区学校桶装水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对57家中小学进行了摸底调查,并对石油高中水厂无证生产进行了处罚。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2006年在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中,重点开展了以下几项工作。
1、 现场监察“十二查”。共检查特种设备使用单位77家,对其中存在安全隐患的30家使用单位下发了《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指令书》限期责令整改,已整改28家,其余 2家正在整改中。
2、 督促落实“三方责任”。在现场监察的过程中,坚持督促落实“三方责任”的原则。落实企业安全主体责任,督促企业做到“三落实、两有证、一检验”,即落实管理机构、落实责任人员、落实规章制度,设备有使用证、作业人员有上岗证,对设备依法申请检验,落实技术机构检验把关责任,特种设备检验机构依法施检,切实提高检验率和检验质量,对重大问题及时报告。
3、 重大危险源监控。年初分局制定了危险源监控工作方案,成立了以主管局长为组长的危险源监控小组。对辖区内确定的 8家重点监控单位每个月至少进行一次安全监察,对存在安全隐患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立即下发《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指令书》责令整改,年内有两家企业 3台特种设备尚未整改完毕。鉴于责任重大,分局已将存在隐患的两家企业以报告形式向市局汇报,拟请市局给予协助解决,以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4、 锅炉定检与电梯普查。上半年,分局配合林甸县锅炉检验所对辖区内的49台锅炉进行了定期检验,并对安全附件也进行了检验。共普查电梯使用单位42家,电梯234部。
【“两个前移”工作】年内在技术人员和技术设备的“两个前移”工作中,配合省、市局开展了对油田和纤维制品的快速检测工作。两次共计检查加油站4家,现场检测油品样本4个;检查大型服装商场 2家,现场抽样纤维制品样本66个,对经销不合格商品的企业进行了处罚,极大提高了行政执法的时效性和有效性。
【综合执法监督】2006年在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的执法监督中,分局重点开展了食品企业监管、商品条码监督、无证生产查处、制动油防冻液集中整治等工作。按照打假责任制把辖区分成了三个管区,分别由三个执法小组进行监管,建立起了早发现、早查处、早控制的责任机制,提高了辖区监督检查工作的有效性。在实施质量安全专项整治“百千万工程”中,重点开展了针对农资产品、食品、白酒行业的专项整治,取得了很好效果。
质量方面,在春季农资打假专项整治活动中,分局组织了多次的专项执法检查。共出动车辆20台次、人员50人次,先后对区内18家农资经销单位进行了检查。在汽车制动液、防冻液专项整治中,共检查经销、使用企业63家,抽样27个批次,发现了14个批次的不合格汽车制动液、防冻液,有效地规范了汽配行业。
标准化方面,在对使用商品条码的监督管理中,全年共检查大型在商场 2家、医院15家、药店23家,对存在问题的单位依法进行了查处,有效地规范了商品条码的使用。
计量方面,加强了对市场、商场、超市、医疗卫生机构在用强检计量器具的监督管理,并与市局计量所联合,对辖区农贸市场的计量器具进行检定,全年共检定计量器具1500余台件,周期受检率达到95%以上。
【加强综合管理】2006年,加强了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建设。在建立生产企业质量档案工作中,下发企业质量档案11份,完成新建质量档案 3份。辖区内的生产型企业录入工作已基本完成,共计录入生产型企业 428家。此外,还完成了对豆制品小作坊和食品生产小企业小作坊的调查摸底和检查工作,并已经全部录入微机,对无证无照的小企业小作坊已上报政府主管部门,建议有关部门联合取缔。
在标准化体系建设方面,年内重点完善了农业标准体系的建设,以无公害、绿色、有机和特色、优势农产品为重点,进一步抓好农业标准化工作,集中组织开展了“送法下乡”、“农业标准下乡”等宣传活动。
【法制宣传信息工作】2006年,分局严格按照上级文件要求,在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基础上,深入开展执法监督,规范执法行为,严格执行查处分离、案审分离、罚缴分离和行政处罚裁量等各项规定,使行政执法水平得到很大提高。严格执行政务分开并在政府网站上公示。全年组织开展大型宣传活动 3次,在各级媒体上发表文章32篇,扩大了质量技术监督工作的影响。强化信息工作,保证信息的数量和质量,年内向市局和区委区政府报送信息共计64篇。
【提高基础工作水平】过去,分局积累掌握的资料信息比较匮乏。对辖区内企业的质量、计量、标准化等各项基础资料极不全面,掌握的有些行业的企业数量甚至和实际情况相去甚远,管理所用的标准、技术法规也仅有几年以前积累的部分资料。基础资料信息的薄弱,对质量、计量、标准化、特种设备等各项工作的监督影响已逐渐显现出来,2006年分局加大基础工作的投入,使这项工作得到全方位加强。
1、 深入调研。深入到生产企业、产(商)品市场进行调查研究,认真分析得到的信息,由此制定有针对性的质量管理方案,作到了有的放矢。年内,先后开展了对食品行业、眼镜行业等多项市场的专项调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 建立档案、数据库。对信息资料进行集中整理,并统一分类建档,2006年,根据动态信息,对质量档案、标准化数据库、计量台帐、电梯及起重机械普查数据库都逐一进行了核实和补充。
3、 补充工具资料,为准确决策作准备。积极通过互联网信息等各种渠道搜集有用资料,年内利用互联网查询标准、技术规程信息近百条。
【加强培训,优化服务】2006年,分局把提高执法人员的执法水平作为主要工作来抓。根据外出参加高水平培训的机会较少的实际,加大内部培训力度,采取集中学习,小组分析,创造一切机会提高业务素质。年内多次开展了质量法、计量法、标准化法及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方面的培训,分局整体执法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在加强培训的同时,抓好行业作风建设。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帮扶活动,优化服务,树立质监队伍的新形象。年初,分局把供水公司泉韵水厂确定为重点扶优企业。根据企业需要,上半年已帮助指导泉韵水厂完成了黑龙江省名牌产品和黑龙江省免检产品的申报材料准备工作。另外,鉴于市场上出现了部分假冒的泉韵纯净水,分局已与该企业建立起了联动和快速反应机制,及时有效地保障了企业的合法权益。
【领导组织】
局 长:孙国昌
副局长:田桂明(2006.6任)
纪检组长:姚鹏程
(苏昆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