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统计管理

统计管理

统计管理



  【概述】区统计局有工作人员14人,内设机构普查中心。2006年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在市统计局的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紧围绕全市统计工作要点和全区经济工作中心开展统计工作。求真务实、扎实进取,以服务经济建设为目标,以提高数据质量为重点,不断加强统计基础建设,进一步提高统计服务水平,圆满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任。2006年 9月,局长徐丽伟被评为全国统计基础建设先进个人;区统计局被评为市级统计工作先进单位;获得大庆市2006年度“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岗”光荣称号。
  【年报和定期报表工作】2006年区统计局认真贯彻执行全市2005年统计年报和2006年定期报表制度。采取多项措施保证数据质量,完成了农业、工业、建筑业、运输业、商业、饮食业、服务业、综合、核算等各个专业的年报和定期报表上报工作任务。年初,各专业人员分别参加了市局召开的对口年报会,之后,区里分专业共召开 6次年报会。在年报会上,由区统计局专业人员对各类报表相关指标和报表填报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并对各报表和数据质量作了严格要求。在对统计报表坚持“三审”制度的基础上,又建立了统计报表“四级审核制”,特别是对二产和三产两个重点产业,增设了总负责人,先由专业人员初审,总负责人进行再审,主管领导进行三审,由局长进行最后审定,通过立体交叉审核,统计数据质量有了明显提高。为严格数据管理,保持对外提供数据口径一致,区统计局按照上级统计数据发布的总体要求,建立健全了数据管理及发布制度。设定了专人负责,并指定一名领导对提供的数据进行审核,保证了对外提供数据的真实准确。
  【定期和临时统计调查任务】2006年,区统计局除完成了各项定期调查外,保质保量的完成了多项临时性调查。一是完成定期调查 8项。包括城市住户和农村住户调查、企业调查、工业目录抽样调查、个体工业整群抽样调查、限下工业跟踪监测调查、农村个体调查、景气调查、企业集团调查等。定期调查涉及的行业范围较广,且大部分都是个体私营企业,在被调查单位存在着财务资料不健全、不愿配合统计调查的情况下,调查人员克服各种困难,千方百计地做耐心细致的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各项定期调查任务。12月6 日,省、市企调队联合对全区企业调查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检查并实地走访了 2家企业和一个服务业个体群。在检查中,省、市企调队领导对定期调查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二是完成了省、市下达的临时性调查 7项。包括黑龙江省食品安全消费满意度调查、城市农民工生活质量状况调查、哈大齐工业走廊园区人驻企业调查、工业企业景气调查、亏损企业原因调查、工业企业废水、废气、废渣排放量调查、劳动力人口抽样等调查。其中对劳动力人口抽样调查仅用 1周时间,便完成在抽中的西宾街道希望社区共计87户的调查摸底、入户登记、复查、调查表的编码、审核、报送任务,受到市里好评。三是配合其他部门完成临时性调查 4项。协助妇联、教育局、民政局、科技局分别完成了妇女儿童监测、“双高”普九复检、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创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区)考核等多项数据统计工作。为其他部门完成相关工作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
  【扎实做好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前期准备工作】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是继全国经济普查之后又一次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按照全市的统一部署,年内,区统计局圆满完成了普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是组建了各级普查机构。按照全市统一要求,区委、区政府召开专门会议,落实全区农业普查工作,成立了由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为组长,主管统计和农业的副区长为副组长的农业普查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区统计局。同时喇镇、街道、牧场以及各行政村也分别成立了相应的农业普查机构,为农普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了组织保障。二是落实了农业普查经费。按照“各级政府共同承担,列入相应年度预算,按时拨付,确保到位”的总体要求,区政府采取“一事一批”的方式,共落实了农普各阶段的经费23万元。同时,普查办公车辆、场所及办公设备也得到了相应的落实。三是顺利完成了全区普查试点的工作任务。按照市普查办统一要求及总体安排,9月2 日—9月25日,区普查办在喇嘛甸镇新华村开展了全区农业普查综合试点工作。除试点涉及的村级普查人员外,区普查办、街道、牧场及喇镇其他村农普业务骨干共50人参与了普查试点。完成了宣传动员、普查员选调、试点培训、清查摸底、登记填报、质量抽查、数据处理和试点总结八个阶段的工作任务。此次农普试点工作抽调了20名普查员,调查了 600余户农户,共填表1000多份。通过试点工作,达到了锻炼普查员队伍,积累普查经验的目的。四是召开了农普工作动员大会。11月25日,区政府召开了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动员大会。会议由常务副区长、区农普领导小组组长焦守桐主持,25个成员单位和近300名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参加了会议。会上,区统计局局长徐丽伟汇报了全区农业普查前期准备工作,部署安排了下一阶段的主要任务。副区长韩彦秋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对如何作好全区农普工作提出要求,并分别与喇镇、街道、牧场10家单位签定了农普工作责任状。此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全区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进人实战性阶段。五是完成了普查区、普查小区的划分及普查区地图绘制工作。按照《农业普查区划分细则》和《普查地图绘制工作细则》的具体要求,区普查办遵照所辖地域不重不漏、边界清晰的原则,将全区划分为10个普查区、 212个普查小区,并完成了普查区和普查小区的地图绘制工作。六是扎实做好普查员选调和业务培训工作。按照普查员选聘细则,区普查办共选聘 301名文化水平较高、业务素质较好、责任心较强的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组建了一支强有力的农业普查员队伍。为了更好的完成普查工作,区农普办抽选了四名业务骨干作为授课教师,对全区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进行了培训,培训采取集中授课和问题答疑相结合的方式,灵活运用幻灯片放映的教学方法,使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较好的掌握了培训内容,为正式普查奠定了基础。七是制定了农业普查工作计划。按照省、市普查方案及总体要求,区普查办制定了农业普查各阶段详细工作计划。为保证计划顺利推进,区普查办公室成立了四个工作组,即业务组、数据处理与质量控制组、综合组、协调组,并分别确定各组组长及成员,把责任落实到人,保证了农业普查各阶段工作的实施与推进。八是认真做好农业普查宣传工作。首先是通过网络宣传,区普查办通过区统计局内网设立农业普查专栏,及时公布普查进展情况并更新普查相关信息。其次是通过区有线电视台宣传。对农普重要会议和试点入户登记等大型活动邀请记者作现场报道,向社会广泛宣传介绍农业普查。第三是利用宣传日、宣传月进行集中宣传。11月25日,区普查办以农业普查宣传日为契机,在喇镇举行了农普宣传活动,发放了 2万余份宣传单,设立了农普咨询台,并请电视台记者作了现场报道,向广大农户宣传农普的相关政策和信息。另外区农普办还通过悬挂(农普)条幅、张贴( 农普 )宣传标语等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宣传。通过各种宣传活动,使社会各界认识农业普查、关心支持农业普查,积极参与农业普查,为农业普查工作的顺利进行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九是完成了清查摸底前期准备工作。市区普查办主任工作会议结束后,区召开了专门会议对清查摸底工作进行了布置,12月 7日,全区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深入农户和农业生产经营单位中,进行清查摸底,此项工作于12月底前圆满完成。
  【强化统计法制建设,搞好统计执法工作】2006年初,区统计局在领导班子和局内人员分工调整之后,为规范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结合全区统计行政执法工作实际,完善了《让胡路区统计局行政执法责任制实施方案》。一是年内对全区58家企业进行了执法检查,通过对各单位的检查,发现部分单位上报的统计数据与核实数据不符。由局长和专业人员组成专门的检查组对这些单位的各种相关统计、财务报表进行了仔细核对,确定其上报不符合实际统计数据的事实。根据差错率的具体规定要求,共对 5家单位的统计违法行为进行了警告处罚,并责令其限期整改。二是对“统计法”进行了广泛宣传。以“ 12·4”全国法制宣传日为有利契机,向统计单位发放《致统计单位的一封信》、统计“一法一例”宣传材料,让企业懂得向统计部门报表是每个企事业单位应尽的义务,以及拒报、瞒报、漏报统计资料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促使企业依法上报统计资料。三是举办了统计从业资格从业考试。按照市里的统一安排,要求所有报表单位统计从业人员要通过全国统一举行的统计从业资格考试,于10月28日在三中举行了让胡路区全国统计资格从业认证考试,共有 166人报名参加了此次考试,全部通过了考试,另外还对全区包括石油管理局企业在内的163人进行了领证登记和下发工作,对142人办理了换证手续。
  【统计方法改革逐步深化】一是实行了新的GDP核算方法。针对新的GDP核算方法,派专业人员参加市局举行的培训,之后对这项工作进行了研究部署,对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统计标准、计算方法、统计范围、口径等方面的问题,组织了专题培训,使相关专业人员对新的核算方法和程序都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同时,按照省、市相关文件要求,多次召开会议进行研究,积极与地税、财政等部门进行协调,确定了 GDP核算的及时准确。二是推进全市第三产业统计方法改革工作。在对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限额以下企业统计上,采取抽样推算的统计方法,科学抽取了48家样本单位,完成了字典库建立、数据录入等工作,目前,批零住餐抽样统计工作已经步入正轨。此外,服务业也在一季度实行了试报。包括直报到统计局的44家行政事业单位和由街道抽样推算的非盈利性服务业,由于涉及区里经济指标调整,服务业统计抽样工作将在明年推行。三是根据经济普查结果,修订了以前年度 GDP数据。按照全市统一要求,以经济普查衔接数据为基数,对以前年度GDP 数据进行了修订,修订年限截止到1995年。修订数据经市局评估后反馈给区,区统计局将 GDP数据修订情况,在区六届40次常委会上做了汇报。区常委会议决定,今后全区地区生产总值数据严格按照上级统计部门要求进行核算和上报,并按照全市公布的衔接后GDP数据,调整全区经济发展计划及十一五规划指标。
  【加强统计分析工作,充分发挥统计服务作用】一是定期召开统计分析会,统计分析初见成果。年初以来,把统计分析工作当成一项重要工作摆上日程,要求各专业人员以各专业统计数据为依据,通过召开通报及分析会的形式,集体剖析全区经济发展存在的优势和劣势,撰写专业和进度统计分析,使2006年统计分析论文的质量得到明显提升,出现了很多精品。年内全局共召开6次全局统计论文分析会,完成统计分析论文15篇,有1篇在省统计信息网上被刊载;有2篇得到区委主要领导的批示,在区委《信息摘报》上被刊载。在区委信息摘被刊载的是何玉娟撰写的《1—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运行状况分析》和张亚娟撰写的《1一5月份我区消费品市场运行分析》;在省网上被刊载的是张慧撰写的《让胡路区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分析》)。二是为各级党政领导和相关部门决策提供重要依据。首先是作好全区经济运行综合统计分析工作。区统计局每月出一份统计综合月报,上附简要统计分析,主要反映全区运行总体态势,揭示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编印后下发全区;三是撰写过去三年全区经济运行情况分析。2006年年末,正逢区、镇领导班子换届,为新一届党政领导及时了解和把握全区经济运行情况,组织人员撰写了《过去三年地区生产总值对比分析》,受到区领导的好评。四是畅通信息渠道,面向社会服务。2006年,区统计局加强网页建设,抽调精通电脑的专业人员,负责区统计信息网的更新与维护工作,及时加载统计信息资料,不断丰富网络内容,网页的点击率有较大幅度提高,统计影响不断扩大,充分发挥了统计的服务职能。
  【进一步加强统计队伍建设,提高全员素质】2006年,区统计局把队伍建设当成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一是建立了全员目标管理责任制。制定了《让区统计局2006年目标管理考核方法》,对各专业人员的工作进行了量化、从统计报表、统计分析、统计执法、统计基础建设、工作创新 6个方面进行考核评分。并制定了奖惩措施,通过考核奖优罚劣,增强全局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二是坚持完善周五定期学习制。在周五业务学习日,增设了业务讲座等内容,局长带头进行业务讲座,并要求每名专业人员轮流讲解自己分管专业的专业知识,使每个人除精通自己分管业务也能熟悉其他专业工作,大大提高了局内人员的业务素质。三是班子整体素质得到提升。确立了“团结、民主、奋进、和谐、有为”的行为准则,完善了《局领导班子议事规则》,班子成员之间相互支持,相互团结,加大了集体决策力度,先后对普查经费使用、班子分工、重要工作部署等较多事项由班子集体讨论决定,使班子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明显增强。四是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充分发展。五是深入开展“五型机关”创建活动。区统计局将创建“五型机关”活动作为贯穿全年工作来抓,结合实际,先后制定了《创建“五型机关”实施方案》和《创建“五型机关”活动计划》,创建“五型机关”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六是搞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8月29日,召开以领导班子述职述廉为主题的民主生活会,并吸收挂职锻炼干部参加,会上进行了批评和自我批评。此外,年内共组织观看党风廉政建设电教片两次,使全局人员牢固树立了廉洁奉公,执政为民的思想。
  【强化统计人员配备,提高基层统计队伍素质】一是年初,按照区里的统一要求,镇、街道、牧场每个统计单位设立了1—2名专职统计员,在村、社区、生产队基层单位设立了兼职统计员。另外,镇、街道、牧场的统计人员全部参加了全国统计从业资格认证考试,镇级统计员实现了持证上岗。二是实行网上直报,统计信息自动化建设不断推进。针对统计工作实际,通过几年的努力,区统计局积极协调为镇、街道基层统计单位配备高配置的电脑等设备,现在区统计局和镇、街道实行了网上直报,部分街道的社区也实行了网上报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三是对基层统计单位业务培训和指导工作得到加强。年内区统计局多次组织辖区内各单位的统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采取“以会代训”和利用统计员每月送报表的机会,集中进行统计业务培训12次。局内各专业人员每季度都到辖区各单位提供业务指导,与统计对口专业人员面对面,帮助解决基层统计工作和微机调试等遇到的各种困难,大大提高了基层统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四是建立了统计数据检查制。为确保源头数据质量,对基层报表单位建立了定期检查制。每个季度对镇、街道、牧场级统计单位共19家进行定期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解决,使得基层报表数据质量有了较大提高。
  【领导组织】
  局 长:徐丽伟
  副局长:王文芬(2006年3月调出) 刘格平 闫福军(2006年3月任)
                                     (何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