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



  【概述】2006年,全区环境保护工作主要任务是开展低空大气污染专项整治活动;开展非法排污企业专项整治行动;严格执行“环评”和“三同时”制度,加强环境保护审批、验收工作;加强环境监察建设,依法足额征收排污费;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切实加强环境信访工作;完成《让胡路区“十一五”生态区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加强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贯彻市政府《关于开展全民环境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加强全民环境教育工作;全面开展环境监测工作,满足环境管理的要求。年初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围绕年度环境目标管理责任制和全区的中心工作,以促进经济发展、履行环保职责、强化服务意识,务必让群众满意为目标,扎实做好本年度环境保护工作,各项工作成效显著,先后被评为全省环保系统先进集体、全省环保系统精神文明单位、全市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先进单位和全区行风评议最佳单位。
  【强化建设项目环境管理】认真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年内,对新、扩、改等建设项目实施全过程控制、全过程监督、全过程管理。切实做到把“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贯穿于整个环境保护工作之中,依法行政、强化管理、严格监督。
  一是履行“环评”制度,把好环保准入关。认真贯彻落实大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大庆市加快园区化工业发展意见的通知》,加强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严格执行辖区内宏伟园区、西城工业园区、民营科技工业园区入驻及改扩建项目的“环评”工作。全年共受理民营科技工业园区入驻项目13个,其中百林达化工、文迪电器、万事达石油科技、奥维科技、华洋彩印、摩恩达机械、海宽门业、嘉阳管通制造、天沐阳太阳能热水器、玛德利智能电器、正大方盛家具博览中心11个项目都已履行“环评”,并全部通过专家审议和行政批复。大庆海洋石油技术开发、贝斯特复合材料开发两个项目因生产工艺等方面的原因暂不符合人区条件,目前“环评”没有最后审查批复。受理并批复宏伟园区新建项目 3个,分别是华营化工、赛尔化工、宏庆水泥粉磨站项目,对宏庆水泥粉磨站项目的选址可行性问题专门请环评单位进行了详细评价,并在网上进行了公示。批复主城区以外或非敏感区域建设项目 7个,拒绝受理或不予批复因选址不当、工艺设备落后、无有效治污措施污染物不能达标排放的拟建或已建项目20余个。多次深入惠尔康、金土地、中庆特钢、益朗司特等招商大企业实行现场服务,为他们履行环评提供支持,上述几家企业的“环评”正在办理中。
  二是认真执行“三同时”制度,严把环保验收关。由于年内审批的项目有20家是新建项目,需要涉及土地、规划等部门的批准才能准予工程施工,因此这些项目基本处于工程建设过程中,有的即使完工也不具备正式投产和进行环保验收的条件。因此在上述审批的企业项目中,完成环保验收的只有 3家,分别是大庆银泉塑料制品加工厂的塑料包装容器项目、管理局公共汽车公司的通勤车队车库建设项目和庆新热力管理所的新建办公楼项目。另外,2005年审批的朝庆水泥厂水泥粉磨项目和大庆浩拓化工有限公司的防膨稳定剂项目于年内完成了环保验收。做到了建设项目验收合格率100%。
  三是依法加强建设项目的监督检查,把好项目管理关。对2003年 9月《环评法》实施以来新建审批项目进行抽查,重点检查化工企业15家,责令 7家企业补做”环评”的环境风险专篇,检查建材、轻工、生物化工企业12家,共纠正存在环境问题16个。对远方助剂厂、线路金具厂污染治理设施陈旧落后运行不稳定的企业下达了整改通知,目前远方助剂厂已投资40万元对排污系统实施了改造,线路金具厂已鉴定了治理设备外购协议。
  【加强自然生态保护和环境建设管理】一是加强对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通过与区农林局协调,进行了区域畜禽养殖业的调查统计工作,对区域内发展规模较大的养殖业户进行调研,帮助企业解决制约发展的环保问题 5个,与省、市局沟通,帮助庆新牧业有限公司完善“环评”审批手续问题,同时对区域内一镇三场重点养殖大户进行重点走访检查,共检查养殖业户22家,提出要求整改环境问题28个。利用近三个月的时间,经过协调、收集、编写、修改几个阶段,研究制定出台了《让胡路区生态建设规划》,为让胡路区建设生态园林式城区提供了有关环境保护的政策理论和实施规划参考。
  二是加强环境达标小区建设。年内,按照高质量建设、高标准管理的要求,复查烟尘控制区13个共42.82平方公里,噪声达标区12个共计35.69平方公里,重新整理管理卷宗25份,完善了控制区和达标区的组织机构和相关制度,按照管理要求对每一个烟气排放筒和噪声监测点进行了现场实测。依法整治烟尘控制区内油烟污染扰民餐饮业户近 300家,治理噪声达标区内超标固定声源20多个。进一步加强对授牌的世纪家园、电业局旭园、科技园小区、东湖阳光家园、明湖苑等安静居住小区监督检查,及时对群众举报的噪声扰民问题进行处理,保证居民享有一个舒适、安静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三是开展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活动。上、下半年各组织对区域医疗机构的医疗废物处置进行集中专项检查各1次,参检人员达400余人次,整改存在问题30多个,促使未按要求处置的医疗单位履约30 多个。全区约150吨医疗废物全部实行了集中无害化处理,区域内23家较大规模医院、216家医疗诊所、社区服务站全部与龙铁处置中心签定了处置协议。
  【宣教和法制工作】2006年,宣传教育和法制工作重在提高公众和企业经营者的环保意识,达到从思想上对环保理解,从行动上对环保支持的效果。
  一是利用节日开展宣传教育活动。4.22地球日,在喇镇中学举行以“善待地球、持续发展”为主题赠书签名活动,以此庆祝和纪念第37个地球日。环保人员、志愿者及师生共1500多人参加赠书签字仪式,学生代表宣读了“保护环境、珍惜资源”倡议书。 200多名志愿者在10米长卷上郑重签名,环保局现场赠送全民环境教育丛书1600册。6.5世界环境日,组织20 多个企业以文字、漫画、彩喷等多种形式,以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为主题制作宣传版画 105块,参加了全市纪念6.5世界环境日大型活动,并获得了组织宣传活动三等奖。
  二是通过大型参展活动,展示环保工作成果。年内,通过精心组织、筛选,在区内备选的20多家企业中选出三家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清洁环保型企业,参加了哈尔滨首届中国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成果展览会。志飞生物有限公司、金土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佳明鹿业有限公司展出的阿维菌素、叶黄素、鹿血酒等16种参展产品得到了组织者、参展者和参观者的一致认可和好评。
  三是积极开展环境教育进课堂活动。贯彻市政府《关于开展全民环境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加强全民环境教育工作,与管理局教培中心、区教育局联合对区内中小学环境教育课进课堂情况进行调查,共调查中学32所、小学93所,调查结果显示,所有学校都开设了环境教育课程,实现了中小学环境教育课开课率达到100%。
  四是加强法制工作,落实依法行政责任。按照《大庆市让胡路区人民政府“推进透明政务、打造阳光政府”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工作方案》的要求,对环保工作行政执法权力进行认真清理,编制部门权利目录、把行政执法责任逐级分解落实,分别在政府网站和部门网站上进行长期公示,做到执法依据,执法人员,执法责任,执法结果公开。
  【加大环境监察执法力度】一是结合“四化一畅”工作开展油烟污染专项整治行动。根据《大庆市城市居民居住环境管理办法》(大庆市政府 1号令)和大庆市环保局关于油烟污染专项整治部署,按照“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确定了以整治敏感区域和油烟扰民信访高发区域为重点的工作思路,制定了《让胡路区油烟污染专项整治工作推进方案》,将七个重点整治区域内的 325家饮食服务业列为对象,实施重点整治。通过调查摸底、宣传发动、下发整治通知书、检查验收四个阶段,整治工作取得了明显效果。此次专项行动历时 7个月,全局累计出动整治检查5000多人次, 325家重点整治饮食服务业在10月底前全面完成治理,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扰民现象得到解决,油烟扰民问题得到有效控制,信访率明显下降。 7月12日,市环保局、市电视台对 7—2和7—11两栋居民楼下饭店的油烟整治情况给予了正面报道,并在全市推广了整治工作经验。
  二是加强执法,开展非法排污企业专项整治行动。按照全市整治非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的要求,把加大环境执法力度、惩治非法排污企业做为全年监察执法工作重点,常抓不懈。年内连续组织召开两次非法排污企业整治工作会议,重点排污企业和部分群众代表参加,听取群众意见集中解决企业非法排污中存在的问题。全年共排查区内大小企业78家,及时纠正环境违法问题48个,依法下达环保处理意见书50多份。通过集中整治,一些严重违法和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得到了有效治理,宏伟三队造纸厂、欧维陶瓷有限公司现已责令停产,对红卫星塑料颗粒厂拒不执行关停的行为已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威尔化工有限公司因群众反映的环境问题现已自行项目搬迁;喇镇线路金具厂、富鑫化工厂因不能稳定达标责令停产整治,达标后恢复生产。
  【认真处理环境污染信访投诉案件】
  2006年共受理环境信访投诉案件220 起,处理220起,回复220次,处理率达100%。调查处理人大议案3件、政协提案3件,均向相关代表、委员作了认真的答复。在两考期间,加大对夜间建筑施工噪声扰民的监督检查力度,重点对距离居民区较近的东湖石油家苑工地、广厦小区工地、阳光佳苑工地进行专项检查,发放关于两考期间加强建筑施工噪声管理的通知80份,现场制止并处理违规施工单位3个。
  【排污费征收工作】2006年加强了对企业的排污申报登记和排污费征收工作,共要求32家排污企业开展了排污申报,全年共征收排污费42.9万元,完成年度收费指标102%。
  【夯实环境监测基础,努力开展环境监测工作】1、 加强监测站基础建设,提高了队伍整体素质。去年年底区环保监测站通过了省级计量认证,使监测工作达到规范化、合法化。2006年在业务培训、制度建设、实验室规格建设上加大力度。通过深化对质量体系文件学习,对监测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和岗位培训,使每名监测人员都持双证以上,全站持证上岗率达100%。目前,从任务下达、前期准备、现场采样、样品保存、运输、交接、分析、审核、监测报告发送一系列程序,已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制度体系,基本实现了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管理。在实验室建设管理上,已经达到了“六个规格化”,即实验室环境规格化、实验室管理规格化、仪器管理规格化、计量器具检定规格化、分析操作规格化、实验室安全规格化,从而确保了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借助外力搞好服务性监测,弥补了公共监测经费的不足。环境监测既要有仪器设备的前期购置,又要有易损易耗品的后期补充。为使全面监测工作正常开展,满足环境管理的需要,缓解监测站经费不足的问题。年内打破例行监测和监督监测的单纯为环境管理服务的框框,获取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和石油管理局监测站的支持,积极争取有偿监测任务,全年,共接受企业申报、验收方面的委托监测9次,收取有偿监测费用7万多元,既锻炼了队伍,又弥补了监测经验的不足。
  3、积极开展监测计划工作。由于区域环境噪声网格重新确定,全年对500m×500m共125个点位实施监测,每个网格噪声监测一次,共获监测数据375个;功能区噪声监测点位2个,每季度监测1次,每次监测24小时,获数据192个;交通噪声17条路线共50个点,获监测数据50个;降尘监测点位1个,每月监测1次,每次监测30天,获数据12个;降雨(雪)PH值监测点位 1个,监测22次,获数据22个,空气质量日报工作从 4月15日开始由管局中心站转到让胡路区监测站,经近半个月的仪器调试,已从5月 1日开始正式运行,每天自动向市中心站传输监测数据72个;水污染源监测4家10项,获数据40个。
  【领导组织】
  局 长:耿树庄
  副局长:张德祥 杨喜民
  监测站站长:张德祥
                                     (杨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