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师范学院
大庆师范学院
大庆师范学院
【基本情况】2006年,大庆师范学院占地面积 62.64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2.6万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户12.42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3.04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5000万元,图书65万册,电子图书16.6万多种,中外文期刊近千种。现有实验室43个,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和生物学教学实验中心 2个省级示范中心。有38个教育实习基地,38个专业实习基地,1个实训中心。
学院设有外国语学院、中文系、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系、工商管理与法律系、艺术系、初等教育学院、数学系、物理与电气信息工程系、化学化工系、体育系、社会科学系、生命科学系12个系(院),设有法学、英语(含国际贸易方向)、俄语(商务俄语方向)、小学教育( 数学、语文、英语方向 )、学前教育、汉语言文学(含文秘方向)、数学与应用数学(含统计方向)、物理学(含应用物理方向)、电子信息工程、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含软件工程、网络工程方向 )、人文教育、美术学(含绘画国画、绘画油画、绘画书法方向)、艺术设计(室内外环境、装饰、电脑、视觉传达艺术设计)、音乐学(含声乐、器乐、舞蹈方向)、体育教育、市场营销、生物科学、科学教育、生物技术等本科专业方向和会计电算化、焊接技术及自动化、旅游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市场营销等高职专业,专业设置涵盖文学、理学、工学、教育学、管理学、法学等六大学科门类,年内全日制在校生9487人,成人教育在校学生2000人。有专任教师463人,其中正高职53人,副高职149人,博士、硕士学历179人,有7人获曾宪梓教育基金会教师奖;聘请美国、加拿大、俄罗斯、乌克兰外籍教师6人;并从国内著名院校聘请了一批高水平的专家、学者作为学院的兼职教授。
高度重视国际合作办学,从2000年开始,学院先后与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国立师范大学、乌苏里斯克师范学院、远东大学、海参崴理工大学、乌克兰卢甘斯克国立师范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南阿尔伯塔理工学院、美国迪金森州州立大学等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2006年有在校留学生19人。
【教学工作】2006年按照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实施方案,组织教职工申报院级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研究内容涵盖了教学改革中的众多重点、难点问题,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共立43项,其中重点项目14项。完成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工作。印发了《关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原则意见》,完成了35个本科专业或方向、16个本科联合办学专业或方向、 8个专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工作。新方案着眼于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积极主动适应油田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充分体现学院定位及特色,注重整体优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兼顾学生就业与继续深造的需要,以及教师教育专业学术性与师范性的统一。改革了思想政治理念课的教学和教师教育课程的设置。根据《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要求,将原有的 7门必修课改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等 5门必修课。教师教育课程设置增加了《教育科研方法》和教学技能训练,同时增加了《书法基础及训练》、《普通话》的实践训练部分学分。增加了公共选修课目录,列入了 235门课程。制定了“十一五”课程建设规划,确定《无机化学》等 6门课程为2006年校级精品课程,物理学专业的《力学》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确定了《英语语言学》等34门课程为2006年校级优秀课;有 3门课程建成智能化题库。加强了实验教学与实践教学工作。新建了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化学工程与工艺实验室、焊接检测实验室等,购置实验仪器设备总值近 580万元。生物实验室已经面向学生开放,基础实验开出率在95%以上,化学、生物实验开出率达到100%。5个实验室全部通过省高等学校合格实验室的验收,其中化学和生物两个实验室被确定为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开展了教师教学基本功训练活动,加强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的培养。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取得较大进展,截至到年末共建立师范与非师范专业学习基地76个。加强了教学管理,强化了教学评价和教学督导,对教学过程进行全方位监督、检查、指导和监控。年内在“专升本”爱莫能助考试中,有252名学生被本科院校录取,考试录取率达到14.9%,高出全省平均录取率6.3个百分点。
【学科和专业建设】2006年,在专业建设方面,制定了专业评估的指标体系,加强对各个专业的评估、检查,把现有的本科专业确定为35个专业方向。经省教育厅和国家教育部批准,今年新增了 8个本科专业,即俄语、学前教育、音乐学、艺术设计、化学工程与工艺、科学教育、生物技术和电子信息工程,本科专业达到21个。新增了 1个心理咨询专科专业,专科专业达到28个。在学科建设方向,加强了重点建设学科的基础建设,加大了对学科队伍的内部挖掘与培养力度,构建了基本合理的学科队伍。完善了学科带头人、学科骨干等管理办法,评选出校级学科带头人10名,学科骨干28名。
【科研工作】2006年科研工作坚持“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为学科建设服务、为学院可持续发展服务”的方针,以“服务石油、石化和地方经济”为导向,实施科研“走出去”发展战略和“精品、名所”工程。重新修订了学术期刊定级标准、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科学研究奖励、科研成果转化、学术团体和学术活动等相关管理制度。重点资助和奖励高层次研究及精品成果,鼓励教职工积极争取横向经费,建立了行之有效的科研激励机制和双向互动的研究转化机制,调动教职工科研的积极性。为鼓励教师科技创新,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了科研管理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出台了 9项科研管理办法,加大了对在研项目的支持力度。在专业科研方向,共承担各级人文及科技项目53项,获上级主管部门科研经费支持280.3万元。教职工发表学术论文近500篇,其中,有3篇论文被SC1检索。出版学术著作25部,申报国家发明专利 1项。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6项,国家发明专利奖1项。此外,结垢与防腐研究所等 8个研究所的研究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三元复合驱除垢技术研究”、“大庆外围低渗透油田防垢与除垢技术研究”等开发出高效、低成本、低腐蚀的防垢与除垢技术研究,实现了一次清垢、降低结垢速度、大大延长了除垢周期。在教育科研方面,2006—2007年度成功申报全国基础教育外语研究资助金项目(全省仅有三项)1项,中国高教学会“十一五”高等教育科研课题2项,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 9项,黑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十一五”教育科学研究课题14项,黑龙江省高教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19项。学院被评为省“十五”期间教育科研先进集体。
【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了人才培养、吸引和使用机制。全年引进教师61人。引进、调入的青年教师都已经配备了指导教师。派出访问学者3人,青年教师进修学习3人,国际合作交流培训教师2 人,参加黑龙江省现代教育技术培训20人,到香港中文大学进行双语教学培训4 人,其它形式的短期培训10人。共有15人考取硕(博)士研究生(包括硕士学位),并与学院签订了委托培训协议,使研究生人数达到 125人。学院被黑龙江省高校工委、教育厅授予师德建设先进单位。开展了学院“第二届教学名师奖”评选活动。在全院范围内评选了13名教学名师。
【学生工作】在毕业生就业工作方面,广开就业渠道,唱响“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时代强音,进一步巩固、扩大了该学院毕业生就业市场。开展了“就业服务月”活动,组织学生参加校外招聘会,巩固了东莞就业基地,打开了珠三角就业渠道,积极开发胶东半岛就业市场,大庆市就业局同意为大学生提供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通过创业带动就业。毕业生年终就业率本科为90.15%,专科为91.99%。毕业生中非师范专业类主要分布于大庆市民营私企,并开始向“长三角”、“珠三角”,沿海地区辐射,基础教育类师范毕业生广泛分布于外省市县,幼儿教育专业毕业生中目前有70%—80%已在隶属于管理局物业公司的幼儿园所实现就业。在学生管理方面,加强了关键环节上的管理育人,学生一日生活秩序井然,学风校风建设进一步加强。选留了12名优秀本科毕业生和部分研究生充实到辅导员队伍,加强了学生工作队伍建设。加强了对贫困生资助工作。该学院有经济困难学生1088人,占在校生总数的17%;特困生209人,占在校生总数的3%。在校内设置勤工助学岗位 234个,每年发放勤工助学补助近30万元。同时积极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申办国家助学贷款,与中国农业银行大庆分行签订了“银校全面合作协议”,第一批学生国家助学贷款已经发放到位。与让胡路区委区政府联合开展了“心系师范教育,情系寒门学子——让区领导干部‘一帮一’助学启动仪式”活动。让胡路区48名领导干部“一对一”资助了学院48名特困学生,签订了长期资助协议书,保证特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大庆市中心血站、大商集团、商贸中心、新玛特休闲购物广场等单位资助该学院贫困学生180多人,资助金额近8万元,捐献衣物、食品等百余件。修订了国家粮油补贴发放办法,制定了大庆师范学院助学、奖学金发放办法,最大限度地对贫困生进行资助,对先优生进行鼓励。学院被评为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工作先进单位。学生在各类比赛、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学生获得“数学建模”等省级以上大奖23项。在全国专业英语四级考试中,2004级统招班学生过级率为50.13%,超过全国师范类院校平均过级率。在黑龙江省“高教社杯”数学建模比赛中,有1个队获得省二等奖,2个队获得省三等奖。在黑龙江省计算机程序设计大赛中获得三等奖。在第三届全国高师学生英语教师职业技能大赛黑龙江赛区总决赛中,获得了3个一级一等奖,6个二级一等奖。在黑龙江省第二届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大学生基本功比赛过程中,获得专科团体总分第四名和个人单项奖第一、第三名。在黑龙江省第十四届大学生运动会上,获得了1块银牌、2块铜牌,并获乙组团体总分第7名。
【后勤保障工作】积极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以“三服务、两育人”为根本宗旨,以创新和转变观念为先导,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进一步细化内部管理,健全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激励机制和服务机制,后勤服务和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加强了餐饮、物业服务管理,无严重影响学院稳定、发展的事件发生,切实保障了学院水、电、暖、讯的畅通,服务质量明显提高。节能节水成效明显,长明灯、长流水和跑冒滴漏现象得到有效控制,实现节能节水指标50万元,利用校有资源共创收81.26万元。新建学生食堂于2006年5月开工,计划于2007年 9月投入使用。对北校区及主校区楼舍进行了维修和消防改造。实施了校园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完成绿化面积1万平方米,从市城建局和林业局争取到绿化经费近150万元。荣获大庆石油管理局“安全生产、文明生产银牌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黑龙江省“‘四五’普法先进单位”和“安全文明校园”等荣誉称号。
【校园文化建设】以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教育为依托,积极培育和凝聚具有该学院特色的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在全院范围内开展了“四个工程”,即以“爱心在校园”工程传递爱心、淬砺心志;以“送文化服务百年油田”工程激发热情、肩负使命;以“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工程拓宽视野、锻炼才能;以“大学文化理念”工程导向凝聚、春风化雨。通过“四个工程”的实施,努力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现“五个贴近”,即贴近时代、贴近油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完成了学院办学理念、校训、校风、办学特色等大学文化内容的专家论证、校内宣传以及固化工作。以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重大节目或纪念日的活动为载体,以大学生“烛光”艺术团、“北辰文学社”等社团为主力军,使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社会影响进一步扩大。开展了学雷锋活动月暨“春满校园”青年志愿者服务月活动。本年度,学院荣获管理局“宣传思想企业文化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2006年,扎实推进“抓基层、树典型”和“四好班子”建设活动。按照局党委的安排部署,院党委认真开展了“选树典型”和“四好班子”建设活动,制定了活动指导意见,总结选树各级各类先进典型49个,其中:学院层面总结选树 5个集体典型、16名个人典型,各系统(院)选树了28个基层典型。加强了基层党组织和基层领导班子建设,学院党的基层组织认真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及其实施办法,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促进基层党组织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新建了初等教育学院、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系、化学化工系 3个学生党支部,离退休职工管理中心机关、科技园、师院小区、龙岗地区 4个党支部,对离退休职工管理中心党总支等党组织进行了调整。对基层班子成员进行了调整,优化了基层班子结构。加强了党员教育管理。在全体党员中深入开展了学党章党纪知识竞赛活动,组织开展了讲一堂党课、写一篇体会、组织一次党章知识竞赛等活动。举办 2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培训人数达 317人。学院外国语学院党总支被评为局先进党组织和省教育系统先进党组织,涌现局级优秀共产党员 4名,局级优秀党务工作者、省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省教育系统优秀党务工作者各 1名。加强了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对干部的理论培训,提高干部理论素质和工作水平。今年学院领导班子成员统一参加了大庆石油管理局举办的培训班。学院于 8月25日至26日举办了“树立科学发展观,推进教育教学工作全面发展”研讨班,对全院中层干部进行了培训。组织广大干部认真学习贯彻了大庆石油管理局《二次创业指导纲要》,切实提高了各级干部的能力和素质。通过积极争取,经上级组织部门同意,对学院教学、行政、后勤等党政负责人重新进行了任命,明确了副处级,解决了较长一段时间干部中存在的职级不符问题,共提拔任用33名副处级干部、14名正科级干部、16名副科级干部、调整岗位干部23名。开展了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严格执行廉洁自律有关规定,促进领导干部清正廉洁。继续坚持述职述廉制度,坚持专题民主生活会制度,落实《廉政谈话》制度。坚持教代会制度和校务公开制度,强化民主管理。关心职工身心健康,为 741名职工进行了体检,有49名职工进行了健康疗养。改善了职工办公条件,总计配备办公家具120套,配备计算机235台。
【领导组织】
党委书记:王亚伟
院 长:徐克明
副书记:贾文涛
副院长:杨锐锋 吕晓波 刘 恒
纪委书记:陈少清
(房业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