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广播电视

广播电视

广播电视



  【基本情况】区广播电视管理中心是正科级事业单位,干部指数一正一副,编制为10人,其中有3个编制被区政法委占用,副主任尚未配备。2006年中心有职工15人,其中正式职工7人,从四十五中学借用 2人,聘用6人(1人是宣传部司机)。中心设有新闻部、技术制播部、专题部和办公室四个部门。职工本科学历5人,专科学历9人,平均年龄28岁。单位现有党员 3名,预备党员1名,设立了党小组。
  2006年经过改革,在新闻部设新闻总监、副总监各一人,采编人员 4人;技术制播部设部长1人,技术制作播出人员3人;办公室主任1人;专题部设制片人1人,由大庆电视台和局有线电视台两名资深记者兼职,编导2人。广告业务制作接待员1人,业务员若干。经区长、常务副区长及区有关部门同意,借用人员工资及待遇在原单位解决;聘用人员工资有三种额度:其中聘用采编人员年薪不高于 10000元,节目制作和值机人员年薪不超过7440元,专题制作人年薪不超过 20000元,以上人员工资由区财政统一解决;招聘的广告制作业务接待员和广告业务人员的工资将从广告收入中支出,广告制作业务接待员工资初期定为每月 620元,待广告业务走向正轨后,其工资标准是其他广告业务员工资的平均工资;聘用人员合同一年一签,工资采取绩效考核方式。聘用广告业务员采取全市聘用广告人员通用模式,人员工资采取无底薪广告提成方式计算。
  采编播设备。2006年中心共有摄像机11台。大摄像机6台、1台演播室专用,1 台已经淘汰;小摄像机4台,其中1台无维修价值已经报废。有编辑机4套,1套已经淘汰,一套需要更换磁鼓,已停用,正常使用的只有1套编辑机和1套非限性编辑机。有自动播出系统和带播系统各 1套。
  年内有办公室4间半,库房、播出机房各1间,制作间、演播室各1间。现有车辆2台,用于新闻采访,联系广告业务。
  【对外宣传取得新突破】2006年区广电中心在外宣报道上突出了“精深”,力求在质上提高、在量上突破。
  2006年是市、县、区换届的集中年,为了深入报道本届区委取得的巨大成就,邀请市电视台首席记者到区利用近一个月时间对全区工业经济、城市建设、招商引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地企合作等五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策划、深入报道,分别在大庆新闻中以头题播出,引起了较好的社会反响。为了进一步扩大宣传面,中心还分别邀请了中央电视台和新华社记者分别以《牛粪上开出致富花》和《变化中的让胡路区》在中央电视台和黑龙江电视台以专题的形式进行播出。截至11月末全区在大庆电视台共播发稿件191条、播发专题2期,在省电视台播发稿件2条、专题2期,在中央电视台播发稿件1条、专题1 期,达到了较好的宣传效果。
  为了保障完成全年 200条对外宣传任务,中心进一步完善了外宣工作机制,指标量化到人。中心每月定期组织召开专题会议,月初有计划、月末有总结,有的放矢的查找不足,进一步改进提高外宣工作。进一步加强与市电视台、局有线电视台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对于一些项目建设、经济发展等题材重大具有典型意义的素材,及时邀请市电视台记者到区进行深入采访和重点报道。
  对外宣传在发挥电视媒体作用的同时,还不失时机地利用好网络优势,精心制作的《让胡路新闻》视频上网后收到了一定宣传效果。市电视台和局有线电视台记者通过这个渠道了解新闻线索,多次到区采访报道,外宣工作有了新突破。
  【对内宣传深化改革】让胡路区主城区内有固定住户 80000多户,《让胡路新闻》覆盖的用户近 30000户,现有的新闻栏目,无论从节目的内容、节目的形式还是节目时间长度都不足以充分反映让胡路区的发展变化,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的需求,如何探索研究电视媒体宣传改革新思路,让区内群众看上自己的频道,使宣传工作更加适应新形势、发挥新作用,区广电中心经过半年的调查研究,在征得上级主管部门的同意后提出了创办让胡路综合频道的设想。在区委六届45次常委会上把创办频道的必要性、可行性和规划向区委进行了详细的汇报,得到了领导们的一致认可,使该方案获得一致通过。区政府在人、财、物等方面为开办频道提供了保障。年内新上的自动播出系统1套正在调试,增加的6名工作人员正在加紧培训,制版人正在筹划专题节目。
  频道开播后,新闻和新闻专题节目可由中心的采编人员采制完成,其中新闻节目10分钟,每日1期,新闻专题节目8分钟,每周 2期;文艺节目来源采取以广告形式与音像经销商置换或从电视节目中下载;广告以市场方式运作。
  在利用《让胡路新闻》扩大对内宣传上,区委六届三次全会后,开辟了《贯彻落实区委六届三次全会》专栏,报道了全区各系统、各部门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创造性开展工作情况。在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中,开辟了《知荣明耻》专栏,弘扬歌颂传统美德、批评抨击社会丑恶现象,教育广大人民群众牢记“八荣八耻”,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此外,先后开辟了《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四化一畅》和《党风建设巡礼》等10多个专栏,对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四化一畅”活动和创建全国文明城、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党风廉政建设等内容进行重点报道,收到良好效果。中心还按照全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定期公布了喇镇、街道、牧场等主要指标单位的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和全区各系统、各部门的招商引资完成情况。对于日常报道,除在报道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变化,区委、政府领导重要政务活动的同时,加强了对基层单位取得的工作成果、成功经验、活动开展情况进行及时报道。
  年内进一步完善了选题申报制度,要求中心每名记者每周至少上报一个新闻选题,不断加大社会新闻宣传力度。积极探索“定题目,定内容,定时间”的分工选题机制,强化了策划能力,丰富了报道内容。截至11月底,中心共播发新闻节目334期,播发各类信息2000余条。
  【打造高绩效新闻团队】2006年加强队伍建设主要有四方面工作。1、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年内把整章建制作为加强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通过借鉴上级新闻单位的成功经验,参照各级政府相关规章制度,经过论证,征求意见,并经中心中层以上干部会议多次讨论,重新修订完善了各部门、各项工作的规章制度,出台新的管理办法,并把这些规章制度和办法汇编成册。成为全体职工的行为准则、考核依据、评价标准。
  2、 完善领导机构。根据人员和单位实际情况,自中心成立以来在年内首次提出了设立新闻部、技术制播部、办公室和专题部等四个部门,并在区委 6届45次常委会议上向各位常委进行了汇报。针对新闻部、技术制播部和办公室三个中层岗位面向单位所有工作人员进行了公开选拔,选拔方案参照让组发[2004]12号《中层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程序细则》制定,在区委组织部和区主管领导审查通过后,中心严格按照方案组织实施。经笔试、民主投票、实绩考核和公示选举产生了新闻总监、技术制播部部长、办公室主任三名中层干部,试用期为一年。此次公开选拔是区委组织部出台《细则》后第一执行的单位。由于工作需要,年内提拔了一名新闻副总监。
  3、 坚持学习,采取集中学习和自学等形式。第一、坚持每两周开展一次集中学习,平时坚持自学。每月召开一次学习经验交流会,大家可在会上敞开心扉、畅谈体会,交流心得。第二、每位采编人员每天定期收看中央、省市电视媒体的新闻节目,并及时写学习体会,增强掌握政策、了解当前宣传重点编播稿件的能力。第三、实施了业务培训计划。全年共举办培训 5次,到市电视台学习10人次,举办专题讲座 1次。第四、开展业务评比活动。每期新闻播出后,请有关专家对新闻节目进行评审,评出等级并指出优缺点,根据专家的意见共同研究、共同学习,共同提高。通过开辟《丁健走城建项目》、《贾馥带您看工业》等栏目推出名记者,树立学习典型。
  4、发挥党员作用。经过请示区委组织部、机关党委,中心于2006年11月1日正式成立了区广播电视管理中心党小组。开展“我是共产党员”活动,制作监督牌发给每名党员,接受群众监督。开展党员带积极分子、积极分子带普通群众的学习活动,使中心上下形成浓厚的比、学、赶、帮的工作氛围,逐步在工作中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领导组织】
  主 任:柴占山(2006.3.5日任)
  副主任:柴占山(主持工作)
                                     (芦万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