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



  【概述】大庆油田是我国目前最大的油田,面积约6000平方公里。勘探范围主要包括东北和西北两大探区,共计14个盆地,登记探矿权面积24.417万平方公里。自1960年投入开发,累计生产原油19.09亿吨,天然气916.6亿立方米。
  2006年,大庆油田紧紧围绕创建百年油田阶段性目标,坚持科学谋划,和谐发展,年产原油4340.5万吨、天然气24.5亿立方米,实现销售收入1883.75亿元,利润1192.98亿元。以良好的经营业绩,再次荣登全国纳税排行榜首位。
  【油气勘探】松辽盆地北部中浅层石油勘探,三级储量均超亿吨,并在现有目的层的上下领域获得新发现;深层天然气勘探,徐家围子断陷基本落实提交第二个探明1000亿方的储量目标,古龙、双城、林甸等地区显示出近万亿方的资源潜力;海一塔盆地中央凹陷带成为提交探明5亿吨储量的目标区,东西两个凹陷带成为提交探明4亿吨储量的战略接替区,依舒地堑外围盆地勘探取得重大突破,方 6井获日产10方以上高产工业油流,向外围盆地拓展战略取得积极的成效。
  【经营管理】施行“一个全面、三个集中”和水、电节余奖励机制,推行业绩达标奖、超额利润奖考核兑现办法,各项成本、效益指标均控制在年初计划之内,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1883.75亿元。加快“走出去”步伐,自主研发制造的“多臂成像井径仪”成功打人美国市场,初步形成勘探开发、技术服务、产品出口多元发展的海外市场的新格局,全年共履行国内市场合同244份,收入7.45亿元,完成年计划 147.4%。加强引进俄油的储运管理,开工建设40万方俄油储罐工程,全年引进俄油678.8万吨,实现贸易额23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1.6%和160.4%。经济总量持续增长,全年上缴利税1478.23亿元。
  【科技攻关】三元复合驱技术工业化推广条件基本成熟,“两三结合”提高采收率技术攻关在两个试验区初见增油降水效果,海拉尔复杂断块油藏有效开发技术基本解决强水敏储层注水防膨等问题,聚驱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技术及其他勘探、开发技术攻关也取得新成果。外围“三低”油藏有效开发技术攻关,在窄小砂体识别、井网优化设计、水平井开发等方面有所突破,使得外围油田上产步伐进一步加快,年产油量达到550万吨。三采技术自主创新取得增油1亿吨的佳绩,大庆油田成为世界最大的三次采油技术研发、生产基地。2006年,公司共取得科技成果190 项,其中获国家级奖励2项、省部级奖励19项、专利84项。
  【安全环保创历史最好水平】2006年是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的一年。公司坚持“以人为本”和“安全第一,环保优先”的管理理念,突出强“三基”、反“三违”、严达标、除隐患的“安全环保基础年”活动主题,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上下功夫,通过举办青工安全生产技能大赛,加强重大事故隐患集中治理,强化重点要害部位与关键环节监控,进一步夯实安全环保基础工作,员工防范和控制安全环保事故的能力全面提升。2006年,公司在连续 7年保持集团公司安全生产先进单位的基础上,做到质量事故、生产责任亡人事故、10万元以上环境污染责任事故为零,特别是首次实现百万工时亡人率为零,创造公司成立以来乃至大庆油田开发建设47年来的最好水平。
  【百年油田发展目标编制完成】《大庆油田“十一五”及中长期可持续发展规划》编制完成。规划本着“科学论证、目标靠实、措施具体、保障有力”的原则,提出了创建百年油田新的阶段性目标:2006-2010年,油气当量保持在4200万吨(原油3800万吨、天然气50亿方);2011-2020年,油气当量保持在4000万吨(原油3100万吨、天然气 115亿方);2021-2060年,油气当量保持在2000-2500万吨左右,并在国内保持油气生产基地地位。
  【企业文化建设】以参评“中国工业大奖”为契机,在国家、行业及地方主流媒体的支持下,集中宣传公司的发展战略、经营业绩、重大科技成果及企业文化、“四好”班子建设情况,企业的外部影响力和社会美誉度进一步提升。其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直播中国》特别节目一“百年油田看大庆”、全国知名网络媒体“网上看大庆”等活动,取得了非常好的社会宣传效果。大庆油田历史陈列馆经过一年半的筹备建设,正式建成开馆,并被集团公司确定为“企业精神教育基地”。
  【矿区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筹集资金近10亿元,重点建设一批基层队点、食堂、浴室、活动室等基础设施,一线职工生活、生产设施进一步配套完善;新建一批中心绿地、休闲广场和文体活动场所,并对部分员工住宅及配套设施进行维修改造,员工生活居住环境得以改善。全面贯彻落实市政建设,承担奔腾环岛、远望环岛、世纪大道二期工程、东环路等城区绿化项目30多项,并同管理局一道实施乘风湖等环境综合治理工程,为打造“绿化油化之都,天然百湖之城”作出积极贡献。
  【员工培训】推进人才强企战略,逐步建立大培训格局、立体培训体系,做到培训服务创新、实用、高效、超前。组织开发全新的网络培训学院系统,建成功能更强、覆盖面更广的应用系统,并结合油田实际需求,自主开发采油、作业、集输、测试等30个主体工种的技能操作培训课件,完成21个工种的基本理论教材的编纂工作和53个工种技能鉴定题库建设;选送 100名中青年领导人员到清华大学、浙江大学进行工商管理知识培训及EMBA 课程进修;组织4期矿(大队)长、党委书记培训班,培训矿(大队)领导142名;组织基层队长、支部书记培训班9期,培训基层干部 574人;选派21名管理和专业技术骨干赴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学习勘探、开发、地面工程、计算机、财务管理、法律、人力资源管理等知识;举办高级技术人才关键技能培训班,培训集团公司技术专家、技术专家和公司级学术技术带头人24人;选拔82名优秀基层技术骨干参加为期 1年的成人大专学历学习;选派采气分公司、设计院相关工作人员40人到长庆油田进行岗位实习和考察,并邀请集团公司采气技能专家彭辉来油田举办专题讲座和进行岗位实训,培训员工200余人;举办英语培训班4期,培训对外合作外语人才 101人;选拔采油、集输、井下作业等 5个工程的优秀技师56人,到股份公司技师培训基地进行以“四新”知识为主的理论和技能强化培训;对2064名井下作业人员开展井下作业井控培训,对司炉、电(气)焊等15个特殊工程6700余人进行技能培训。全年共培训员工84953人,其中管理人员13766人、专业技术人员9607人、生产操作人员61580人,全员培训率85.2%,人均培训时间14天,人均培训1.4次。
  【劳动保护】2006年,公司组织实施了员工健康体检工作,全年投入786万元对49742人进行了非职业性健康检查,投入459万元对有毒有害岗位的40921人进行了职业性健康检查,体检率达 95%以上。为了预防职业病的发生,为岗位员工创造一个符合卫生标准的工作环境和劳动条件。加大监测、整治有毒有害作业场所的投入,全年共监测有毒有害作业场所2511处,有害作业场所监测率达85%以上,共投资 3053万元治理、改造安全工程58项;加强建设项目职业卫生评价工作,全年共开展61个项目的安全预价、1个项目的职业病危害控制评价和2个项目的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共有62个项目通过了专家评审。
                                     (邹 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