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蓝星石油大庆分公司

蓝星石油大庆分公司

蓝星石油大庆分公司



  【概况】蓝星石油有限公司大庆分公司拥有 120万吨/年常减压蒸馏、40万吨/年重油催化裂化、8.5万吨/年气体分馏、1.5万吨/年甲基叔丁基醚(MTBE)、1.2万吨/年壬基酚、1.2万吨/年甲乙酮、5.6万吨/年正构烷烃分离等多套生产装置。其中50万吨/年DCC联合装置( 其中包括50万吨/年催化裂解装置;干气液化气脱硫、液化气汽油脱硫醇装置;20万吨/年气体分馏装置; 4万吨/年MTBE装置等)仅用14个月建成并于2006年10月25日一次开车成功,创造了北方同类装置建设周期最短的纪录。 DCC联合装置从投料开工到生产出合格产品仅用28小时的最短时间记录,创造了同类装置开车调试时间最短的纪录。公司在册职工1958人,下辖 9个生产和辅助生产厂(中心)。主要产品包括无铅车用汽油、柴油、石脑油,液化气、混合壬癸烷、混合辛烷、丙烯、壬基酚、十二烯,壬烯,重烷基酚,甲基叔丁基醚,仲丁醇,甲乙酮,化学助剂等20余种。产品均通过了 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产品广销于全国20多个省市。公司的“庆虹”商标享誉国内国际市场,两度被评为“黑龙江省著名商标”。
  2006年在集团公司、总公司和石化公司的正确领导下,公司全体员工发扬“事在人为”理念,以“六加一工作”、“双增双节”、“对标”和开展现场管理强化基础工作为中心,以推进“技改技措项目建设年”工作为重点,克服了原油成品油价格长期倒挂以及原辅材料大幅度涨价等诸多方面的困难,在黑龙江三家地炼被近停产的极端不利形势下,公司不但保持装置稳定生产,而且在生产经营、项目建设等多项工作上创出了多项历史最好水平。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32303万元(与黑石化合并报表,下同),同比去年21 1405万元增长9.89%,超额完成年度考核指标;实现利税7717万元,同比去年270万元增长3.63%。
  【实现八项历史最好水平】实现全年销售收入创历史最好水平。全年实现销售收入232303万元,同比2005年211405万元增加9.89%。
  半年减亏幅度和单月利润创历史最好水平。2006年上半年亏损5575万元,下半年盈利5596万元,下半年同比上半年减亏11171万元,减亏幅度200.37%。2006年12月单月盈利3569万元。
  原料油总采购量和外采量创历史最好水平。全年原料油总采购量529979吨,同比提高22.55%。在原料油采购上考虑成本因素主动降低管输油量。全年管输油采购量337059吨,同比降低9.13%。克服困难协调天津、兰州等企业外采能够创效的燃料油192920吨,同比2005年增加 219.15%,创历史最好水平。
  原料油加工量和产品产量创历史最好水平。2006年全年加工原料油5 10046吨,同比增加6.92%,创历史最好水平。全年生产汽油163816吨,同比增加26.57%;生产液化气99482吨,同比增加39.78%;生产丙烯35292吨,同比增加53.06%,以上产品产量均创历史最好水平。
  掺炼燃料油创历史最好水平。全年炼油装置历史上首次掺炼进口燃料油M100、兰州蜡油等外购非管输油19万吨,掺炼比率最高达到80%情况下,催化装置液体收率仍达到 84.89%,在同行业保持领先水平。2006年下半年通过掺炼低成本的燃料油累计创效4200多万元。
  经营创效创历史最好水平。协调政府帮助解决了原油指标问题。积极灵活销售创效1045万元。辅材通过招标采购节约成本213万元。
  项目建设创北方同类装置建设周期最短的纪录。50万吨/年DCC联合装置仅用14个月建成并一次开车成功,创造了北方同类装置建设周期最短的纪录。 DCC装置开车过程中从进料到生产出合格产品整个调试过程仅用了28小时,创造了同类装置开车调试时间最短的纪录。
  企业管理取得了新的跨越。通过强化开展以工艺管理、设备管理、计量管理、安全管理、卫生管理、劳动纪律和精细化操作为主要内容的强化现场管理活动,企业的基础工作得到了大幅度加强。实施预算化管理成效显著。顺利通过“三标一本”管理体系认证后的第一次监督审核。信息化工程二期建设在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等多个领域内取得较好的应用。
  【生产安全管理】2006年,蓝星石油大庆分公司生产系统的人员面对 DCC开工而带来的罐储能力不足、公用工程能力小以及掺炼M100等复杂原料的情况下,沉着应对,合理安全生产方案,一线工人坚守岗位,不断优化操作,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2006年公司进一步出台了生产装置加强现场管理,精细化操作管理等有关文件,将生产平稳率等考核指标逐级分解,严格考核,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实现了装置总体运行平稳,各项能耗指标稳中有降。
  全年共开展安全环保大检查12次,检查出的事故隐患 240个,其中有两项重大隐患,及时进行了整改,整改率100%。组织持续开展“百日安全生产”,“冬、春防”,“安全生产月”,“检修安全评比”,“我为施工队伍送安全”、“事故就发生在我身边”反思讨论等专项活动,使企业安全工作顺利通过了大庆市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尽管安全工作上我们尽了很大的努力,但是还是由于外单位施工作业人员违章以及公司在安全管理环节上还存在一定的漏洞,发生了“7.25”事故。针对事故公司按照总公司的要求,围绕从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督力量、设备的日常监护管理、施工现场安全的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大力整改,使企业的安全管理状况大为改善。
  【经营管理以及职业化教育】营销体系建设从加强培训、忠诚顾客、创新机制入手,对内科学管理,对外树立企业形象,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将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相结合,实行销售采购费用包干,建立了完善的经营人员薪酬管理体系,充分调动了业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通过业绩考核推动业务人员创造一流的业绩。坚持每天召开经营例会、研究和分析市场,提高业务人员定价、目标市场定位、群体决策的能力,逐步培养出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营销队伍。采购人员克服了巨大困难广泛寻找油源和质优价廉的辅助材料;销售人员在 DCC开工后产品骤然增加的情况下不等不靠,不断开发新客户,确保了主要产品全部实现生产全销全回款。通过完善的营销策略、定价机制和创新的经营人员管理模式使工业园的科学营销体系初步建立。
  仓储物流在2006年吞吐物资额达到 3亿元,同比增加六倍的情况下,确保了为库存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同时盘活资金80万元。
  对企管办的质量价格监督、办公室的纪检监察和化验中心的进出厂物资检验的职能进行了整合,专门成立了监事办,对以往的零散的管理制度、临时性的管理规定进行了流程化的整合,先后出台了合同管理流程、燃煤采购管理流程、原料油采购管理流程、一般物资采购管理流程、产品销售管理流程、预结算管理流程等六大方面规定。这些流程的出台在堵塞管理漏洞的同时大幅度提高了办公效率,为公司全面信息化管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各管理、非管理处室人员加强了沟通和协作,使全年实施预算化管理成效显著,“三标一体”管理体系认证顺利通过了第一次监督审核,为企业实施科学管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质监方面严格执行《进厂锅炉用煤质量标准及扣罚制度》,全年共扣煤款40余万元;在进厂原油、辅材采购、 DCC项目采购、废旧物资出厂等方面严格把关,为公司既节约了资金又保证了进厂原料质量。
  全年共有41人报名参加了集团公司组织的财务、纪检监察和规划三类人员的职业化培训和考试。组织了134人参加了特殊工程取证培训工作,全年15人报名参加了专业资格考试,有5人获得了资格证书。18人申报晋升高级工程师,13人通过了评审;52人申报晋升中级工程师,36人通过了评审。
  【减员、减债、改革、改制工作】公司把减员工作确立为一把手工程,由一把手亲自挂帅,制订切实可行的实施办法和工作程序,在保障正常生产和推进项目建设的前提下,克服了巨大的困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全年累计实现减员98人,完成了总公司下达的全年减员计划。
  按照总公司要求积极推进了黑石化破产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全年以废铁、轴承等闲置资产抵顶欠款1025万元,盘活了闲置资产,降低了企业的资产负债率。
  两大改制公司运行良好。科工贸公司2006年盘活了闲置五年多的金属制品厂,通过开发新产品实现销售收入 500余万元,利润近30万元。物业小区管理水平有明显提高,首次获得物业管理三级资质。实业分公司调整经营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资源的合理利用。化建公司在人员不足的情况下较好地完成了电气、仪表等保运工作,同时他们紧紧抓住公司加快项目建设的机遇,不等不靠,积极寻找经济增长点,年内实现工业产值超过两千万元。
  【项目建设】2006年公司项目建设先后完成了50万吨/年DCC联合装置项目、120万吨/年常压蒸馏装置技术改造一期工程、2.2万吨/年壬基酚装置扩建、新增原油及汽柴油贮罐部分工程。尤其是克服巨大困难,超常规进行项目建设,促使 DCC项目边设计、边采购、边施工,从设计到项目并一次开车成功,仅用了14个月的时间,创造了北方同类装置建设周期最短的纪录和从投料开工到生产出合格产品仅用28小时的最短时间记录,得到了总公司和集团公司领导的高度认可。
  年内公司投资 100万元顺利实施了信息化二期工程建设,完成了办公自动化系统、车间管理系统、生产指挥系统、领导决策支持系统、领导异地办公等方面工作,使领导决策更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准确性,工作流程更加规范,管理更加高效。
  【党建企业文化建设】认真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和总公司党委的各项号召,深入加强企业的党建基础工作,使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进一步发挥。2006年顺利完成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受到了大庆市委的好评。坚持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加强党员培训与干部队伍建设,使广大党员在工作中,开拓创新、勤奋工作、乐于奉献。
  通过系列文化建设,努力使广大员工成为“四种人”即“自我超越勇于创新的人,本岗位不可替代、富有团队精神的人,具有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人,心态平和、知恩图报的人”,形成了蓝星的文化特色。
  2006年为家属区投资近 100多万元修建了沥青道路;投资30万元为老楼区更新了暖气和水表。工会、共青团组织积极开展“献爱心、送温暖”工程,帮助孤寡老人和困难职工。公司出资为1109名女职工购买了安康保险,为女职工患重大妇科疾病医治提供了保障。
  根据集团总公司对集团内部企业监事工作的指导意见,认真组织传达、学习中纪委第六次全会和省纪委五次全会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上级关于《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的具体办法。加强领导,狠抓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实施效能监察,完善规章制度,加强工作流程控制,全面堵塞了管理漏洞。全年处理干部、职工违法、违纪案件5起,有的移送司法机关,有的给予留用察看和撤职处分。
  【实施各种措施减亏】2006年原油购进价由1月份的每吨3235元(不含税),攀升到9月份的每吨4465元(不含税),上涨了 1230元/吨,尽管公司在管理、生产、节能降耗等多方面采取各种措施,但仍无法挽回原油价格上涨带来的巨额亏损。1—7月亏损5993万元:其中化工装置盈利1607万元,炼油装置亏损7600万元。由于炼油装置低负荷生产,使化工装置原料不足,影响化工装置利润。在原油价最高、倒挂最严重的时候,公司果断做出了装置提前检修的决定,当月减少亏损1000多万元。检修完成开工后公司通过加工天津等地低价燃料油把损失降到最低,根据市场调整生产方案,适时外购液化气、壬烯等化工原料,在不利形势下实现了效益最大化。10月份后原油价格下降给企业的生产带来了希望,同时公司抓住 DCC一次开车成功的大好时机,新老装置满负荷生产,11、12月两个月加工原料油14万吨,实现利润5572万元,两个月扭转了全年亏损局面。在消化原油成品油价格倒挂所带来的8000多万元减利因素中,通过外采原料油生产过程中掺炼创效4500多万元;积极根据调整原油进厂量,同时政府协调解决原油指标,实施产品灵活销售创效1045万元;实施技改技措创效1500万;通过双增双节和对标工作管理,创效500多万元;辅材通过招标采购节约成本213万元。
  【公司领导成员名单】
  总经理兼党委书记:冯益民(4月免) 张立军(4月任)
  常务副总经理兼党委副书记:吴 涛
  副总经理、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兼工会主席:吴常有
  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刘军生
  副总经理、总会计师:宋虹霞
  总经理助理:刘享东 张光远(10月辞去助理职务)
                                 (于兴业 杨德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