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鸡西市委员会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鸡西市委员会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政协鸡西市委员会是在中共鸡西市委领导下实现全市各民族、各人民团体、各界爱国人士团结合作的重要组织。1959年10月13日,经中共黑龙江省委批准,建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黑龙江省鸡西市委员会。
  第一届委员会委员111名,常委31人,兼职主席1人、副主席4人、秘书长1人(由副主席兼)。常务委员会下设6个专业工作组,5个综合工作组。市政协办事机构为秘书处,工作人员5人。
  1959年至1966年间,历经 3届委员会,先后召开 6次全委会,完成了当时政协组织担负的“教育、改造”的历史使命。“文化大革命”期间,市政协活动被停止。
  1979年11月 7日至12日,召开政协鸡西市四届一次全体委员会议,市政协恢复活动。四届委员会共有委员172名,常委 41名。陈玉德任政协主席,孙武、谢文涛、李健民、张哲民、李金山、王泽林、李光华、林钗任副主席,四届二次会议增选刘瑞峰为副主席。秘书长李金山。下设3个委员会、12个工作组。
  1982年至1983年,市辖6个区相继建立了政协组织。同时,鸡东县也建立了政协组织。1987年,全市政协委员由“文化大革命"前的172名增加到288名。
  “文化大革命”后,市政协历经3届委员会,现为六届委员会。六届委员会计有委员288名,六届二次会议增补3人。行政编制26名,机动编制5名。市政协机关内设机构为办公室、联络处、宣传处,文史资料处。1986年以来,全市的重大人事安排,都事先与政协委员、民主党派成员进行协商。1986年至1987年,市政府还提前 1个月把《政府工作报告》草稿送到每个政协委员手中,让委员们在会前做好准备,提出修改意见。先后召开献计献策会,总计有 500多人(次)参加活动,71人到会发言和作书面发言,献出 100多条良谋善计,其中已被有关部门采纳的建议创造经济效益1 000多万元。市政协发扬自我教育的优良传统,运用多种形式进行思想教育。两年中,通过组织学习会、报告会等多种形式,组织全体委员学习党的重要文献,学习新时期统战理论,学习兄弟市的先进经验。据统计,先后有1 000多人(次) 参加活动, 100多人(次)受到市政协表彰,其中51人(次)在市政协召开的大型会议上介绍了经验。
  主 席 张涛
  副主席 王克正 王泽林 贺俊修 白玉田 蓝巨连 吴庆正 王文国 姜 冷
  秘书长 姜万余
  副秘书长 刘永才 李方元 杨继芳 周 哲
                  市政协各工作委员会
  经济科技工作委员会
  主任委员 马龙图
  副主任委员 李方元 王文国 李友和
  委  员 王九章 王景业 艾宝光 朱平朔 巩国志 孙增寿 李云龙 李植垠
       杜廷显 吴宗廉 张同生 赵德举 胡成俊 韩秀良 董世民
  学习宣传工作委员会
  主任委员 王泽林
  副主任委员 杨继芳 仇世文 孟学毅 金家琅
  委  员 王德林 朱玉林 李作霖 赵 化 赵金鉴 胡明星 张桂琴 姜 冷
       栾庆华 谭占英 薛云峰 冀淑兰
  提案工作委员会
  主任委员 李光华
  副主任委员 刘永才 王魁点 梁大华 蓝巨连
  委  员 马忠义 王书时 王玉兰 王勇武 孙鸿江 李 枫 杨玉琦 张闻今
       张瑞林 高永祥 线英时
  祖国和平统一海外联谊工作委员会
  主任委员 贺俊修
  副主任委员 周 哲
  委  员 吴 戈 汪一琦 李仁傧 李长魁 谷自立 张舒娅 潘炽熙
  文史资料研究工作委员会
  主任委员 白玉田
  副主任委员 周 哲 陶殿琦
  委  员 于汉川 王守德 刘焕新 肖玉琛 余河江
                                     (马汉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