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鸡东县

县区概况

鸡东县



                    地理位置
  鸡东县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东与密山县相连,北与七台河市、勃利县接壤,西与鸡西市、林口县为邻,南与苏联搭界,国境线长108公里。属鸡西市管辖,西距省会哈尔滨市500公里,距鸡西市16公里。
  鸡东县于1964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置,因县城和行政区域位于鸡冠山之东故名鸡东。
                    行政区划
  1987年末,全县设鸡东镇,平阳镇、永安镇、向阳镇和永和、银峰、前卫、下亮子、综合、东海、新华,哈达、兴农、明德和鸡林等11个乡(其中两个朝鲜族乡),178个村,376个自然屯,3个街道办事处,31个居民委员会。
                   人口与民族
  全县共有65 616户,270 725人,其中男139 158人,女 131 567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88人。少数民族有朝鲜、满、回、蒙古、锡伯、苗、壮、侗、达斡尔等,占总人口的10%。
                    气  候
  鸡东地处中纬度,属大陆性气候,具有明显的季风气候特征。春季风大降雨少,夏季短促温和而湿润,秋季急剧降温变化无常,冬季漫长严寒而干燥。年平均气温2.8℃—3.8℃,全年有5个月平均温度在零度以下,1月份最低气温零下35℃,7月份最高气温36℃,积温2 490℃——2 631℃。全年平均降水量457.9——542.5毫米,常年无霜期135天左右。年平均风速2.8米/秒,最大风速14.7米/秒。
                    自然资源
  鸡东县是半山区,地域广阔,自然资源丰富,已探明的有煤炭地质储量约27亿吨,划给地方开采的 4亿吨,还有铁、铂、铜、钴、镍、金、铀、钯、锌、铝、石墨、萤石、水晶、溶炼水晶、石灰石、大理石、粘土等。其中萤石、水晶、溶炼水晶、铂、钯的储量均占全省第1位。
  全县总面积为324 306.6公顷,其中耕地面积72 967公顷,县属耕地面积 61 584.7公顷,可垦荒地1万公顷,草原6 666.6公顷。
  南北山区大部分为森林覆盖,森林面积121 933.3公顷,其中人工林1.8万公顷,全县森林覆盖率占 37.6%。天然林以柞、桦、杨为主,混有红松、赤松、落叶松、云杉、冷杉等。人工林以落叶松为主,还有红松、樟子杉,杨树等。活立木蓄积量为569.9万立方米。
  鸡东县境内有穆棱河及其支流7条,总长351公里,有中型水库 2座,小型水库11座,泡泽64个,共有水面4 529.93公顷,此外还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
  野生动物有鹿、狍子、野猪、熊、狼、兔、貉子、狐狸、紫貂、鼬、野鸡,野鸭,沙半鸡、麝鼠等。野生植物有人参、黄芪、党参、五味子和刺五加等中药材。还有蘑菇、木耳、核桃、榛子、橡子、山丁子以及山野菜等。
                     农  业
  鸡东县是杂粮产区,盛产水稻,大豆、玉米和小麦。经济作物有烤烟、亚麻、甜菜、山葡萄(已家植)和黑豆果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党的农村政策深得人心,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与日俱增,农业生产发展迅速。
  在农业生产中充分利用了自流灌溉的优势,积极发展水稻生产,水田面积从 1979年1 400公顷,发展到1987年11 968.1公顷,总产 5 884.6万公斤,成为全县农业的主产品。占全县粮豆薯的52.4%,占农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占商品量的30%。在经济作物中,烤烟面积大幅度增长,到1987年已发展到3 320公顷,年产烟叶 1 546万公斤,总产值为1 701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 15%,成为全省烤烟生产基地之一。大豆也是鸡东县的主要农产品,并且成为主要的出口产品,1987年突破最高纪录,出口7 500多吨,远销日本,名震东亚。建县 23年总共向国家交售商品粮55万吨,平均每年提供商品粮2.8万吨。
  在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到1987年“两户一体”发展到6410户,占农村总户数的17%;1987年农民人均收入520元,比历史上收入最高的1984年提高33%。
  建县以来,农业生产条件有很大改善,农业机械拥有量逐年增加,到1987年末拥有各种拖拉机4 544混合台,比1979年增长 4.5倍;机耕面积19 702.5公顷,机播面积7 205.3公顷,机收面积1 381.1 公顷。有万亩以上灌区8处,灌溉面积16万公顷。
                     林  业
  全县有国营林场8个,苗圃1个。从建县到1987年末,共抚育改造次生林21 333.3公顷,生产木材26万立方米,人工林间伐3 666.6公顷,造林3.8万公顷,育苗3 333.3公顷,绿化村屯550个,绿化公路1027公里。
                     工  业
  鸡东县建县时,工业基础相当薄弱,仅有工业企业34户(全民 7户,集体27户),除省属煤矿1户外,全部是服务性企业,工业总产值 613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26.3%,其中县属企业总产值284万元,
  仅占工农业总产值的9%。建县后,发挥当地的资源优势,合理开发利用,大力发展以煤焦、建材,化工等骨干企业和拳头产品,相继建立了煤炭、炼焦、建材、机械、激光、纺织、造纸、橡胶、制酒,玻璃和文化用品工业,形成体系,初具规模。到1987年工业企业已发展到 143户,其中全民企业 40户,集体企业 103户,工业总产值达12 495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53.8%。1987年以煤焦为骨干的重工业发展到90户,产值9 255万元,比1979年增长3倍多。其中煤、焦企业51户,产值5 857万元,占工业总产值的44%,成为全县工业的拳头产品。新兴的乡镇企业发展到76户,产值2 902万元,比1979年增长2倍。全县国营工业企业40户,有固定资产(原值)15 559万元,集体工业103户,固定资产5 462万元。
  全县1987年工业产品有,煤炭197万吨(不含省营),焦炭85 400吨,机纸615吨,红砖11 469万块,红瓦595万片,玻璃制品9 300吨,机引耕作机械 66台,白酒标准量900吨,纱平绒51万米,棉织品54万米,轮胎2.5万条,塑料制品24吨。在 21种主要产品中,面向县外的煤、焦、机纸、玻璃制品、纱平绒、化纤布、针织品、轮胎、榨油机、特酿酒和糖果等12种。红瓦、特酿酒和纱平绒被评为黑龙江省的优质产品。其中纱平绒填补了省内空白,焦炭各项指标在全省同行业中名列榜首。
                     交通邮电
  鸡东县交通运输事业发展迅速。林密铁路贯通县境,经由35公里,设营业站 3处。国家级公路方虎线(方正——虎头)境内距离37公里,县级公路31条,境内长36.5公里,乡镇公路 7条全长69.8公里。铁路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已形成密集的交通运输网。1987年,全县拥有机动车辆2016辆,货运量达180万吨。比1979年增加9倍。开设13条客运路线,全民、集体、个体共有大客车36辆,比1979年增加1.1倍。公路客运量达178.9万人次。
  1987年全县邮电机构发展到17处,邮路总长265公里,村村通电话。每天投递邮件1次以上的村108个,占62.1%。邮电业务量为邮包20 199件,长途电话108 169件,报刊发行660万份,函件67万件,市话订户479户,业务总收入64万元。
                     基本建设
  建县23年国家为鸡东县基本建设总投资13 869万元,其中生产性投资 8 442万元。建筑房屋338 472平方米。1978年到1987年新增加固定资产9 704万元。增加的生产能力有:原煤31万吨,焦炭2万吨,轮胎4万套,白酒混合量800吨,针织羊毛衫19万件,纱平绒100万平方米,红瓦434万片,红砖700万块,烤烟 550万公斤,玻璃制品3 000吨,冷库冷藏能力200吨。还有医院200个床位,商业网点2 770平方米,电影院2 500平方米,电视差转台850平方米,中学校舍2 437平方米。
                     商  业
  鸡东县地处矿区又是市郊县,城乡居民持币率高,购买力强,商业日益繁荣,市场活跃,物价基本稳定。由国家、集体、个体组成的商业网点,布局合理,遍及城乡。县城有国营和集体商业网点79户,个体有证商贩135户,饮食网点68户。农村有供销网点194个,个体有证商贩540户。1987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13 643万元,比1979年增长2倍。其中商业零售额11 279万元,国营商业占35.9%,供销社占33.2%,其他商业占16.6%,个体商业占14.3%。
  1987年出口大豆7528吨,蕨菜12吨,白瓜籽91吨,滑菇21吨,亚麻12吨,各种皮张9 574张,人参1.5吨。出口额602.5 万元,比1978年增长18.5倍。
                     财  政
  1987年预算内外财政收入达到2592万元,比1979年增长1.3倍,财政总支出2 572万元,做到收支平衡略有结余。
  1987年末,储蓄额达到8454万元,人均储蓄313元,比1979年增长4倍,其中非农业居民储蓄5295万元,农业居民储蓄3159万元。
                     科  技
  建县后科技队伍不断壮大,到1987年末全县有科研机构2处,有副高级职称者1名,中级职称者99名,其中搞社会科学的5名。在研究防治森林病虫害,黄牛改良,种子处理,水稻栽培,山葡萄家植和激光仪器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水稻旱育苗、山葡萄家植已大面积推广,鸡东已成为全省山葡萄生产基地。
                     教  育
  1987年末,全县有中学29 所,其中完全中学 5所,在校学生20 580人,比1965年增长2倍。小学195所,在校学生41 841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比1979年增长 10%。幼儿园36所,入园儿童6 289人。从1979年1987年,为大中专院校输送新生1 815人,其中大专773人。
                     文体卫生
  全县文化馆、站形成网络,有专业剧团 1个、40人。电影院4座,工人俱乐部3处,电影放映队193个。群众业余文化娱乐活动异常活跃。
  全县有医疗卫生机构93处,病床701张,卫生技术人员825人,其中具有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 110人。能治常见病、多发病和精神病。克山病、大骨节病和甲状腺肿等地方病基本得以控制。计划生育成效显著,8年平均每年人口纯增5‰,1982年被评为黑龙江省计划生育先进县。
  全县有大型体育场1处,业余体校1所,学生42人,截止1987年末为国家输送优秀运动员68名。1983年在省速滑比赛中荣获亚军。1984年以来打破全省纪录3次,获得省级金牌4块、银牌4块、铜牌11块。
  全县有广播电台1处,电视差转台12处,覆盖率占60%,有县、乡镇广播站15个,广播室133个,广播专用线路655公里。
  中共鸡东县委
  书 记 任喜金(1987年10月调出) 刘崇举(1987年10月起)
  副书记 刘崇举(1987年10月止) 马 涛 曹国辉
  县人大常委会
  主 任 陈文斌
  副主任 郑德成 刘俊璞 祖景坤(1987年9月当选) 徐林来
  县人民政府
  县 长 马 涛
  副县长 王志民 白宝贵 史云仙 禹郁济(1987年9月免) 孙德福(1987年9月当选)
  政协县委员会
  主 席 王 贤
  副主席 金英武 孙长江 姜福安 史继明(1987年9月当选) 孙 谦(1987年9月当选)
  研究员 林俊峰 孙焕林 白玉琦
  纪律检查委员会
  书 记 刘廷勇
  人民法院
  院 长 周长海
  人民检察院
  检察长 李恩成
  公安局
  局 长 徐则天
  政 委 杨春山
  煤炭公司
  党委书记 王 成
  副书记 苑庆生
  经 理 高万生
  副经理 王福元
  总工程师 王永俊
  永安焦化厂
  厂 长 马 波(兼书记)
                                     (曲 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