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梨树区

梨树区



                     地理位置
  梨树区位于鸡西市中心的西南部,西部和南部与穆棱县为邻,界长37.5公里;西北部与麻山区相邻,界长为21公里;北部与滴道区相接,界长 2公里;东部和东北部与恒山区接壤,界长37公里。东西最宽为22.5公里,南北最长28公里,总面积为412平方公里。
                     气  候
  该区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漫长,寒冷而干燥,风力较大;夏季温热湿润,雨量充沛;春秋两季短促,天气多变,春季大风多,降水少,常出现春旱;秋季气候凉爽,气温急剧下降,常有霜冻过早出现,年平均气温3.5℃,最高气温 37℃.最低气温为-37℃,极端最低气温为-44.1℃(1963年1月3日)。无霜期平均128天,冰冻日期为215 天。
  梨树乡猴石村和双胜村是该区较寒冷地带,这里初霜来得早,春天终霜期结束晚,气温较低,农民称为“差半个月节气”。
                     自然资源
  梨树区多为丘陵山区,矿藏较为丰富,主要种类有烟煤、褐煤、磷、石墨、石灰岩、花岗岩,此外还有沙岩、沸石岩、白粘土等。
  野生动物有熊、野猪、豹子、狐狸、马鹿、狍子、山兔、黄鼠狼、狼、鼠和野鸡、野鸭、沙曼鸡、猫头鹰等21种。
  野生植物有四叶菜、枪头菜、山白菜、黄花菜、鸭嘴菜、水芹菜、蒲公英、柳嵩芽、蕨菜等野生山菜。
  珍贵树种有黄菠萝、水曲柳、色树、槐树。
  野生药材有人参、党参、黄芪、平贝、防风、赤勺、桔梗、甘草、茯苓、五味子、大力子、龙须草、透骨草、车前子、五加皮。
  该区特产:菇



                     人口、民族
  该区系非发展区,人口流动量很少,迁出者大于迁入者;其次是计划生育控制严格,人口逐年下降。由1985年的9.8万余人降到1986年末的97 816人,截至1987年末仅有96 356人,
  该区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是满族,近1 500人,朝鲜族1 000余人,蒙古族、回族各100多人,壮族、达斡尔族仅有几人。
                     行政区划
  1946年4月,穆棱县人民政府成立,将日伪时期的3街7村改为7个区。1947年 4月,梨树镇为第6区,成立人民政府。辖16个行政村,各村均设村政府。
  1956年,实行将村划乡,梨树(原穆棱县第6区)改为镇,设梨树镇人民政府。
  1957年1月25日,梨树镇划归鸡西市管辖,仍叫梨树镇。普选后,建立鸡西市梨树区。
  1969年,城镇和农村人民公社合并,1970年7月,市革委决定由人民公社改为区级体制,成立鸡西市梨树区,一直到现在。
  梨树区辖6个街道办事处,67个居民委,并辖1个乡,14个村。
                     工  业
  该区工业生产以原煤、磷、石墨、石灰为主。除穆棱、平岗两大国营煤矿外,还有省营的碱场煤矿,市营的老达煤矿和磷矿、白云灰厂。区办工业年产原煤 7.4万吨和陶瓷、砖瓦等建材工业。1986年,全区工业总产值实现8 081.8万元,比上年增长 25.72%。1987年,全区工业总产值10 244.3 万元,实现利润248.9万元,其中区办工业利润14万元。
                     农  业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梨树区全面推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生产责任制,调整了农业产品结构,农
  村商品经济有了迅速发展,促进了农村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1986年,全区农业总产值达到921万元,比1978年增长了2.7倍,多种经营收入达236.6万元。粮豆总产量突破270万公斤,比1978年增产23.5万公斤。
  1987年,全区308公顷粮田受灾,粮豆比1978年减产 71万公斤。区政府采取以经济作物弥补的措施,加上工副业的增收,全区农业收入突破1 10O万元,比1978年增长了3.4倍。
                     交通运输
  民国及伪满时期,该区境内有两条土质路面的大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省、地、市拨给经费兴建公路,专用路和乡路 6条。区境内公路交叉纵横,交通四通八达。鸡图公路在该区通过,西南达穆棱县,东北经平岗矿直达鸡西市区。全区境内公路长约 100余公里,机动车辆609辆。1986年,货运量190 648吨公里,运输收入1 255 234元。1987年,货运量834 200吨公里,运输收入1 482万元。旅客日流量达3 000人次。
  该区铁路运输始于1925年3月。1941年,修通了梨树镇至鸡西的铁路。城(下城子) 鸡(西)线在该区境内 25公里,境内有梨树站(3等站)、石磷站(4等站)两个车站,每日客车上下行各2次由此通过。梨树镇站担负着穆棱、平岗、碱场、老达等矿的原煤外运任务;石磷站担负着石墨、磷肥等产品的外运任务。1986年货运量达274万吨,客流量28万余人次,1987年货运量279万吨、客流量30万余人次。
                     商业市场
  1986年,全区商业332户,其中国营商业 49家,集体商业104家,个体商业179家,从业人员1 846人,平均每万人有商业网点33个。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为1 848.5万元。其中消费品零售额为1 822万元,农业生产资料零售额为26.5万元,全区共有工业市场和农贸市场7处,全年商品上市额为3 667 934元,商品成交额2 701 805元。梨树区街里市场被评为市级文明市场。
  1987年,全区有工商企业532户,个体工商户679户,从业人员23 708人,其中个体户从业人员898人。商业507户,国营商业51家,集体商业 131家,个体商业又有发展,从业人员又增加394人,平均每万人有商业网点51个,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为1 820万元。其中国营,集体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为1 O51万元,供销社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为 401万元,个体商品零售总额为368万元,消费品零售额为1 789万元,农业生产资料为31万元。有工业、农贸市场7处。全年商品上市额为6 097 561元,比上年上升66.23%,全年成交额达4 562 500元,比上年上升68.9%。
                     科  技
  1986年,区直部门共有科技人员134名(不包括教育系统),其中具有中级职称以上的7名;1987年,区直各部门有各类科技人员503名,其中具有中级职称以上的 111名。有科研组织2个,获省奖论文3篇,获市奖论文9篇。
                     文  化
  1986、1987两年,区内的穆棱矿、平岗矿、碱场矿、区办的电影院共 5个。文化馆、文化站,电影管理站、广播站、新华书店各1处。区设有图书分馆1个,穆棱矿、平岗矿、碱场矿、磷矿均设有图书室。平岗矿的文化厅内设有舞厅、游艺室等。
  梨树区在两年中举办全区性的梨花音乐会2次,举办书法、美术、摄影展览5次。穆棱矿、碱场矿、磷矿分别设有电视差转台各1座。
  1987年,穆棱矿、碱场矿、磷矿 3矿均新建了卫星地面接收站,梨树地区城矿居民可直接收看中央电视台节目。
                     体  育
  全区有业余体校 3所,1986至1987年,梨树区(不包括各厂矿)举办青少年篮球赛、职工篮球赛、农民篮球赛、中小学生冰上运动会等全区性
  体育活动31次。1987年,该区在全市大中专、中小学生田径运动大会上获中学女子4×100米接力第一名(金牌)、女子200米第二名(银牌)、女子400米第三、四名(铜牌)、小学女子铅球第一名(金牌)、女子垒球第一名(金牌)等。
                     卫  生
  1986、1987年两年,梨树区有医疗卫生单位47个,其中综合性的医院有梨树区、穆棱矿、平岗矿、磷矿、碱场矿5 所。农村卫生所14个,个体诊所15个,老达矿、白灰厂、前进林场和各大矿井口诊所16个,区设卫生防疫站、妇幼保健站各 1个。全区共有医护人员661人。5个综合性医院共设床位386张,平均万人拥有床位 38.6张。穆棱矿职工医院是个设备齐全、技术较高的老医院,堪称全区的骨干医院,全区各医疗单位,遇有疑难患者,均请其协助治疗。
                     教  育
  1987年末,全区有中学13所,其中穆棱矿、平岗矿、磷矿、碱场矿企办初中 6所,完全中学4所;共有初中班129个,高中班41个。教职工662人,其中行政人员 98人,工勤人员66人。初中学生6 152人,高中学生1 967人,共有中学生8119人。另有职高14个班,教师44人,学生571人。
  全区有小学26所,其中公办15所(包括农村完全小学9所),企办11所。公办134个班,企办180个班,有教职工678人,其中行政人员64人,工勤人员67人,共有小学生12848 人。幼儿园4所,32个班,有教师60人,幼儿1 020人。
                     财  政
  1987年底前,梨树区财政属上级拨款单位。1986年市财政拨款2365825元,比上年增加21.6%。当年财政决算数字准确,上报及时,列为市财政单项评比先进单位,跨入全市第一流。国库券认购任务于5月26日超过市下达指标的5 000元,提前上缴国库,受到市国库券推销委员会表扬,列为全市先进单位。1987年,市财政拨款2 702 979万元,比上年增加10.2%。
                     人民生活
  1987年,梨树区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全区职工工资总额为 149.9万元,比1978年增长近60%,职工年平均工资为 1 024元。农村人均收入1986年突破443元,创该区历史最好水平。1987年虽然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但农村人均收入达到501元,比1978年增长近4倍。
  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提高幅度很大,洗衣机、彩电、收录机、电冰箱等高档商品进入普通居民之家。1987年末,城乡居民的储蓄存款余额达到3 146.4万元。
  中共梨树区委
  书 记 张维君
  副书记 丁良春
  人大常委会
  主 任 金兆铭
  副主任 刘成吉 侯明月
  人民政府
  区 长 刘凤岩
  副区长 阎玉清 赫英杰 王新华
  政协区委员会
  主 席 安文同
  副主席 于延春
  纪律检查委员会
  书 记 王卫东
  人民武装部
  部 长 王振荣
  人民法院
  院 长 王刚吉
  人民检察院
  检察长 尹青山(1987年任职) 林向德
  公安分局
  局 长 李太忠
  研究员 张志清 张绍仁 李振方 李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