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外事、侨务
外事
概况
【概况】 鸡西市外事工作从1945年开始。1958年2月7日,经国家计委、煤炭部、林业部批准, 将与苏联接壤的边境地区桦木林场划归鸡西市辖。边界地区西起第 “2”记号、 东至“768.4”高地,全长5公里。从此鸡西市便担负起边境管理和边防斗争的任务。1959年2 月,市委办公室设交际科,1960年11月交际科改为交际处。1963年,市委办公室设立接待办公室。1965年,接待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崔贤大将及夫人一行 3人到城子河区探望阔别三十多年的姐姐的友好来访。1969年市革委设外事组。1972年 3月,接待朝鲜驻中国大使馆一秘李起灿及外务省部长徐中完2人并协助其居住鸡西市的朝侨换发公民证。1970年2月24日,经省革委龙发〔1970〕 306号文件批准,又将鸡西市靠近边境地区的大石桥林场、胜利林场、前进林场,梨树区新建大队、猴石沟大队及恒山区的胜利、民主、合作、艳丰、艳东、艳胜大队划为边境管理区,边境辖区总面积约35平方公里。1973年,外事组撤销,成立市委办公室外事科。1976年10月,市委设外事处。1980年 2月,外事处撤销,设鸡西市政府外事办公室,其职能是为鸡西市委贯彻执行中央对外方针政策,处理政治性涉外事务的归口部门,同时又是市政府外事工作职能部门。外事办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开展外事活动,主要抓外宾接待和边境管理工作。至985年,全市共接待来自2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宾109批767人次。市派出及随上级主管部门出国的团组12批38人次。对侨居鸡西市的外国侨民及日本孤儿进行了妥善管理。抓了界务和边境管理。每年春秋两季,定期清查和勘察中苏边界的状况,及时掌握边界变化情况。定期维修防火线,及时查处涉外事件,向边民常年进行边防政策教育。1986、1987年两年,市外事办以振兴鸡西经济为宗旨,在围绕“两个文明”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外事方针政策的同时,一是重点抓了外宾接待和边境管理工作。两年,全市共接待来自4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宾 4批359人次。与过去相比在批数上比前20年总和多5批,在人数上相当于前20年总和的50%,其中1986年接待 5批76人次,1987年接待63批83人次。全市派出国团组72批30人次,相当于前20年的总和。二是加强边境管理。在侨务和边境管理上除边防部队日夜巡逻外,外事办在春秋两季组织有关人员对辖区中苏边界 4次进行勘察,准确了解情况,掌握边境动态。市、县两级边防外事领导小组 4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边境管理任务,实行责任到人,包到户组。边境地区派出所与边境地区居民签定了包防责任制。1987年,在执行上级有关《条例》、《规定》的同时,结合实际进行“小立法”。鸡东县制定了《边境管理暂行办法》,由县人大常委会讨论通过并宣布执行。同年用此法对四山林场有关职工在境外拣被风刮倒的树木事件进行了查处。在勘察边界、召开会议、处理涉外事件等工作中起了牵头作用。深入开展调查研究。
1986、1987年,两次向中央 3部汇报了鸡西市边境管理情况,对中苏第二轮会谈起了一定的参考作用,受到总参谋部、外交部和公安部的表扬。
(邱文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