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农轻重比例关系逐步向相适应方向发展

农轻重比例关系逐步向相适应方向发展



  【农轻重比例关系逐步向相适应方向发展】 在安排国民经济计划时,鸡西市较好地解决三个问题:一是先把农业安排好,使农业所需物资和资金得到保证;二是根据农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以及农业提供商品粮、工业原料等方面的可能,安排轻工业发展;二是根据农业、轻工业、煤炭工业发展的需要和提供的可能,安排重工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实践证明,这样安排,可在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基础上,保证全市生产的迅
  速发展,是一个速度比较实在、经济效益比较好、人民可得到更多实惠均比例关系。1986年,全市社会总产品(按当年价格汁算)为24.44亿元,比1985年18.43亿元,增长 32.6%,1987年再增加到25.72亿元,比1986年增长 5.23%,比19.3年的 9.6亿元,增长 1.68倍。年均递增11.5%。 农轻重比例除轻工业有较大发展外,农业、重工业比例变化不大。农业比重,由1978年的14.2%,到1986年略升到14.22%,1987年略降到13.6%。轻工业,1978年占 15.4%,到1985年则上升到19%。重工业,1978年占70.5%,到1987年则下降到69.2%。
                                     (马 鸣)

  【积累和消费比例关系趋于正常】 鸡西市计划工作在具体安排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时,首先安排好消费,然后再安排积累。计划期消费基金的最低界限,基本上满足了 4个方面的需要,较好地处理了发展生产和改善人民生活的关系;人民的长远利益和目前利益的关系;国家、集体和个人
  三者之间的物顷利裕关系,既不断扩大全市社会再生产,使社会财富口益增长,又逐步继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1978年,全市国民收入总额中用于消费基金占 69%,1986年上升到71.5%,1987年再上升到 72%;1978年全市积累基金占国民收入总额的31%,1986年下降到28.5%,1987年再下降到28%。由于国民收入逐年增加,人均国民收入也随着不断增加。1978年人均国民收入为406元,1986年上升到815.5元,1987年再上升到 915元,比1978年增长1.25倍,年均递增9.4%。
                                     (马 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