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令人瞩目的四十年

令人瞩目的四十年


 
  【令人瞩目的四十年】 1945年 8月15日 东北光复前夕,鸡西矿区遭到日本侵略者的疯狂破坏,整个矿区满目疮痍,一片废墟,大批失业矿工携妻儿家小流离矿山。1946年 7月东北工矿处接收鸡西矿区。1948年 7月成立鸡西矿务局至今,经过40年的发展壮大,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变化。
  煤炭生产稳步发展
  1948年,全局4个矿生产煤炭206万吨。1953年和1955年相继增加穆棱矿和小恒山矿,1957年产煤 584.4万吨,比1948年翻了一番半。1958年开始“大跃进”,当年建二道河子矿,翌年建正阳矿。1959年产煤 1 204.4万吨。由于数字不实,又破坏了煤田总体开采规划,尽管1960年增加大通沟矿,1961年原煤产量还是下跌到 888.6万吨。1964年和1965年增加张新矿和东海矿。“文化大革命”中,大搞停产闹革命,1967年全局原煤产量又下滑到 580万吨。1970年,在矿老、井深、煤层薄等诸多不利条件下,全局上下顶着“大批唯生产力论”的歪风,发动群众科学管理企业,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采掘比例逐渐趋于合理,原煤产量稳步上升。1972年平岗矿投产。1975年全局原煤产量突破千万吨大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届,全面实行经济体制改革,推行局(矿)长负责制,企业管理由单一生产型转向生产经营型。全局职工发扬“进取,拼搏、奉献、争创一流”的企业精神,搞多种形式的经济承包,矿务局的生产形势又有新发展。1986年原煤产量为 1 536万吨,单产 14 340吨,比计划超过1 414吨,单进102米。百万吨死亡率降到2.79人,比1956年下降1.46。
  1987年8月,在全矿区遭到山洪袭击,造成停产2天,影响产量30多万吨,经济损失达2 665万余元的情况下,经过全局职工的积极努力,全局原煤产量为1577万吨,比计划超产86万吨,开拓与准备巷道进尺,分别比计划超过12 740米和10 972米。全员效率 1.142吨,比计划提高0.082吨,回采工效率5.339吨,掘进工效率达0.149米。单产、单进分别比计划提高606吨和21米。百万吨死亡率又降到2.3人,创出新的历史水平。
  生产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  
  1950年,全局开始使用截煤机,1953年从苏联引进 1台康拜因。1956年,全局采煤机械化程度达到 52.8%。1964年从波兰引进第一台浅截式滚筒机组,在小恒山矿三井试用成功,然后在全局推广。至1966年,全局浅截式滚简机组达到 31台。1974年采煤机械化程度达到70.3%。1975年,从英国引进第一台综采设备,实现回采工艺的落、装、运、支、控全部机械化。投产后平均月产原煤25 107吨,滚筒机组在全局普及。1979年,全局采煤机械化程度达到79.82%。进入80年代,截煤机和康拜因全部被淘汰,滚筒机组平均使用50台,综机逐年增加,1986年采煤机械化程度为87.74%。1987年有10个综机工作面,5个170采机系列工作面,8个150采机系列工作面, 9个采机系列工作面,25个铰接预粱配套支护工作面,30个单体液压支柱工作面,采煤机械化程度达到89.22%。掘进机械化程度达到75.47%,总进尺17 143米,比上年提高85%。
  基本建设突飞猛进
  1953年,日本设计人员回国,矿务局派人到外地学习考察回来后,完成恒山、麻山两座矿井的设计任务。1958年先后完成二道河子矿、正阳矿、大通沟矿、张新矿的整体设计任务。1962年采用井筒顶注浆封水新技术,完成滴道矿河北竖井的设计任务。对城子河矿4个井改建成1对年产90万吨竖井,国家曾委托苏联列宁格勒煤矿设计院设计。局有关设计人员对苏联原设计提出修改意见,设计能力为年产120万吨。1985年产煤15O万吨,超过了设计水平。1977年对杏花竖井(包括配套的洗煤厂)进行设计。其巾订 8个单位施工图作为全国煤矿的通用设计,被煤炭部选为样板井之一。至1987年,设计处累计完成设计70多项,设计工作已进入电子计算的现代化水平。
  建井处掘进队,由建局时的 1个队发展到80年代的17个。先后建成小恒山、二道河子、正阳、大通沟、张新、平岗、麻山矿杏花新区 7个新矿,完成小恒山、滴道、麻山、城子河、穆棱、东海等矿井改扩建任务。其中 6对大、中型竖井29对大型斜井。还支援贵州三线、唐山、七台河等矿的建设。局内移交生产矿井总设计能力1 020万吨,每年平均投产 29.1万吨。“七一”、红旗一、三、五队4个建井掘进队,先后5次打破全国同类型巷道月进米最高纪录。短段混合作业施工方法获煤炭部1986年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1项工程获金牌和被评为优质号。在全国第一个实现井巷工程破万米。1986年完成井巷工程量11 123米,杏花坚井移交,总工期提前9个月。1987 年完成井巷工程量9 120米。连年被煤炭部命名为甲级工程处。
  建筑施工技术水平一改过去笨重状况,全部实现机械化作业。具有建筑竖井、洗煤厂、煤气厂、发电厂、大型水库及地面高层建筑与安装水平。局机关总面积9 000平方米的8层办公大楼,1982年初动工,当年建成,成为鸡西市建筑史上一个创举。1984年建筑处在长春市承建东煤公司15层办公大楼,总面积11 462平方米,创出平均 4天建一层楼的速度,被各界誉为“深圳速度”。1987年,建井处土建工区在承包鸡西建设银行营业大楼工程中,亦以优质高速取胜,被省和东煤公司鉴定为省级全优样板金牌工程。
  随着煤炭工业的发展,全局职工福利事业日益改善,住宅总面积达 200多万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4平方米,基本缓解了住房难的矛盾。建生产浴池19个,总面积4.8万平方米,均设有淋浴,部分设紫外线照射、理疗室;12个保健食品加工厂,为矿工供应面包,每周还调剂 3次花样;为照顾女职工安心工作,各矿均设有托儿所,有 3 200名儿童入托;患病职工可到五大连池、威海、团山子3所自办疗养院疗养。多种经营全面发展,1987年全局地面工业场点600个,2 300多种产品,年产值1.2亿元,部分产品远销国外。坑柱林营造面积 5.8万公顷,居全国各矿务局之首。科研文教卫生事业成效卓著,1987年全局完成科研和技术革新项目 7 000多项。其中获国家科技奖9项,部级奖8项,省级奖38项。企业管理广泛使用电子计算机、传真机、微波通讯等一系列现代先进设备。全局中小学在校生 7.5万人,比1949年增加65.6倍;新建职工高等院校9所、中专2所,仅1987年培训出成人高等专业技术干部1 031人,中等技术人员3 175人,技工9 282人。全局有综合专科医院 13所,病床1 780张,医护人员3 059人,形成了门科齐全的医疗系统,设备先进,断臂再植,颅脑外伤、肿瘤等手术成功,均为全国煤炭系统与东北地区首例,许多病例,接近国内先进水平。
                                     (刘庆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