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概况

二轻工业

概况


 
  【概况】 二轻工业即手工业。二十世纪初,穆棱河中游开始开发。在夹心子(今平阳镇)与梨树沟(今梨树镇)陆续办起铁木、皮革、酱菜、粮油、服装、编织等家庭手工业或作坊。1945年,鸡宁县解放时,鸡宁县境内有手工业178户,537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县手工业迅猛发展。据1952年末统计,全县个体手工业已达 548户,1 073人,年产值265万元。1953年,全县手工业开始、“一化三改”运动。经过 3年的努力,于1956年春,组建县手工业联合社,全县已组织起来的手工业社(组)共41户,1 360人,年产值405万元。
  1957年鸡西建市后,手工业(下称二轻工业)这支大军尽管经历了 3年“大跃进”的冲击和“文化大革命”的10年影响,使企业出现了三收三放的动荡局面,然而由于集体经济特点,职工中“不发展生产就不能生存”的朴素的生产力标准的思想观念影响,经过艰苦努力,使二轻企业不论是生产规模,技术状况、经济效益、职工队伍以及领导机构,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充实、发展、变化与加强。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到1987年9年迈出了9大步;其中1985年突出“对外开放,对内搞活”方针,大力引进技术,强化市场经营机制;1986年全面推行厂长任期目标责任制与企业内部的配套改革,1987年试行财产抵押租赁承包经营制,深入开展“双增双节”活动,使企业夯实了基础,增强了活力,积攒了后劲,经济效益连年大幅度增长。以产值、利润为例,9年来每年平均增长分别为 14.3%和43.7%。据1987年年末统计,二轻工业比30年前的合作化高潮时期,职工增长1.3倍,产值上升 4倍,利润翻了5.5番,技术设备从无到有,从土到洋,目前已是鸡西市地方工业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1987年底,全市二轻工业企业27户(其中全民企业4户),职工总数3 581人,其中管理人员497人,有职称的工程技术人员及专业人员 125人,服务人员235人。在职工总数中,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30人,中专文化程度的42人,女职工2 060人,合同工457人。此外还有劳保离退休职工704人;全系统占有土地面积12 182平方米,拥有主要专通用设备 693台(其中引进设备27台),共占用定额流动资金1 900万元(其中借贷资金1 700万元)。
                                     (上官廉)
                1979—1987年产值、利润表       (单位:万元)



  ☆ 1987年7月1日起,4户服装企业移交纺织公司,故产值减少。
              1986年、1987年主要经济指标统计表     (单位:万元)



                 1986年、1987年利润分析表       (单位:元)